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起徐州,青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我军掌控下的青州东三郡,总人丁也仅只六万人,北海、东莱两郡更是百里难见人烟。南迁的百姓或许是被连续两年的饥荒吓怕了,又或是苦于承受经年累月地战事。根本不愿意回到贫瘠(青州并不是真正的贫瘠,只是受到源源不断的战争破坏,农商盐铁皆废)而又毗邻前线的青州。恢复青州元气,任重而道远。

此外,屯扎在淮北各郡县的驻军,分别在赵云、魏延、庞德等人主持下。利用荒芜的田地展开军屯。忙时屯田、闲时练军。

四月上,公孙康自海路遣使前来庐江。急切异常地请求大哥出兵为其解围。

事实上,在公孙康使者赶到之前三日,有关幽州战事的消息就已传到了庐江。

历时大半年,经过被动防御、战略相持,再到如今地主动反攻,曹军已经完全扭转了局势。而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契机。正是曹操赶赴河北主持战事。

去年年底时,在法正暗中施计地协助下。公孙康甚至一度压制住夏侯惇。但是很可惜,公孙康并未能借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等曹操赶到河北,亲自接手幽州战事后,公孙康的日子变得煎熬难安起来。

曹操一面稳固防御,一面派遣大量细作对辽东军内部大挖墙脚,此外又挑动与乌桓有矛盾的匈奴部族,对乌桓实施骚扰,迫使乌桓王蹋顿不得不分兵回师自救。大大的削弱了公孙康的外援。

面对曹操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公孙康顿时慌神。事实上。这场耗时颇长、战果不彰的攻曹战事,早已引起辽东内部地厌战之心。然而,出于自尊,公孙康坚持要继续打下去,却将自己闹了个骑虎难下。

不过,公孙康却并非没有获胜之机。

法正曾将计就计,为公孙康设了一条应对之计——借着曹操挑动辽东内乱,安排几名留守后方的文武官员联络曹军,假做有意归顺。并在辽东内部伪造几场叛乱,迷惑曹军地细作。

待完成一应准备后,公孙康做引军急退之势,引诱曹军追击,而后设伏破之。随后,挟取胜之机,主动收兵停战,巩固之前占领的辽西、右北平郡。

在法正看来,真正打下去,公孙康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一时的胜利难以换来最终的胜局。明智的选择是见好就收,有了一场大胜,公孙康也能风风光光地收兵停战。而且,在辽东保留一个公孙康,显然更能牵制消耗曹操的实力,对大哥而言也是最好的结果。

法正地计策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公孙康虽然伏击了曹军,但因行事不慎,未能克尽全功,仅只击破了数千曹军。

错失了上天赐予的良机,就要受到上天地惩罚。冲昏头脑的公孙康妄图借胜机一举冲垮曹军主力,却反遭曹操迎头痛击。

随即,公孙康昏招迭出,他强令留守辽东的胞弟公孙恭增兵前线,导致后方空虚。最终居然将伪造的叛乱变成了真叛乱。

以法正的智计,对此也是无力回天。毕竟,他并不是辽东的真正主事者,甚至无法直接向公孙康献计。一直以来,法正都是通过我方在辽东军中的一名内应官员来为公孙康出谋划策,他自己则始终隐藏幕后。

得知后方叛乱,公孙康又出昏招,命公孙恭强征辽东各大宗族豪门的私兵,结果却激起更大不满,使叛乱加剧。

公孙康不得已之下,只能真正回师自救。曹操没有错过这一次机会,不顾众将的怀疑劝谏,亲统大军追击,大破辽东军,六日内连复右北平、辽西二郡。最终,只是因为辽水的阻挡,才暂时停下了追击的步伐,否则说不定就已攻入辽东。

不过,公孙康的噩梦并未结束,与前次不同,曹操这一次并不准备再放过他。

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窘迫局面下,公孙康才不得不急病乱投医,将希望寄托在大哥的出兵救援上。不过,他却忘了一件事情——大哥已与曹操达成了休战协定,两年的休战还远未到期。

先期而至的亲笔书信中,法正向大哥阐明了他自己对辽东战局的看法。法正认为辽东军大势已去,内外交困下,公孙康能维持半年已算万幸。所以,从即日起,对公孙康的实质性支持可以减弱乃至停止,以免我方提供的粮草军械被曹操所得。不过,暂时还应对公孙康虚与委蛇,鼓足他的信心,从而利用辽东更多地消耗曹操。

公孙康的使者力劝大哥放弃与曹操的休战协定,乘曹军兵力集中于幽州的机会,自青州出兵直捣冀州、幽州,打通与幽州的联系。届时,公孙康愿意奉大哥为主。

面对这九成是假,一成是真的承诺,大哥笑了笑,却未置可否。

最终,还是由诸葛亮代为答复使者,称我方虽然无法背弃停战协议而直接出兵,却可以遣使与曹操交涉,逼迫其退兵。同时,我方还可派遣部分军卒伪装成辽东军搭乘水军战船,自海路北上进入辽东,助公孙康抗曹。

虽然未能达成出使的初衷目的,但我方的回复还是能让公孙康的使者接受。

逗留了两日后,使者动身返回辽东。

章和三年四月中,吕岱引军一万进入汉中,接替吕蒙驻守安阳,扼子午谷道。

四月下,吕蒙引本部兵马两万赶抵巴西,并在征得张鲁同意后,进驻葭萌关,从北面直接形成对西川腹地的威胁。蜀将吴懿引军一日急驻剑阁,以防范吕蒙。

五月上,黄忠引军两万进抵信陵。文聘引军万人进抵迁陵,会合廖化。

无当、无前两部飞军,进抵秭归。

感受到我军施加的强大压力,刘璝明智地解除了对张任的围困,朝川中腹地退却,凭险据守。

同时,川中流言大盛,直称张任“勾结”大哥,意欲尽屠西川士族官员,为刘璋复仇。很显然,流言正是由刘璝一方所造,目的正是为激起川中官员的反抗之心。

五月中,应我之邀,张任亲至襄阳。

凉州,武威

化名为“钟嶷”的司马懿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在凉州境内,似乎有人有意无意地打探着他的事情。

为了便于马岱统掌凉州,徐庶已将凉州的细作网络交给了司马懿。随即,司马懿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以保证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凉州内外所发生的大事。

也因为此,司马懿才能察觉有人打探他。

事实上,自马岱夺回西凉之后,曹方的细作就从来没闲过刺探马岱的军力,刺探凉州目前的形势……当然,这里面自也少不了对那个助马岱成事的谋主的打探。

曹操知道,仅凭马岱是不可能如此巧妙地夺下西凉,并铲除韩遂。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马岱,而是那个隐藏在后的谋主。

不过,由于一贯深居简出,加之在西凉生活多月后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而司马懿也刻意保留了这一变化,所以曹方细作的探查并没能有太大收获。尽管习惯了被打探,但他却察觉这一次不比先前——对方似乎很有针对性,甚至是照司马懿长相的特征进行打探。

司马懿隐隐有种感觉,自己的身份很可能已经暴露。

就在这时,一条消息传到了武威——许昌朝廷户曹尚书司马朗之父骑都尉司马防辞世,司马朗去官返回河东老家,为父丁忧。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六十七章(下)

凉州刺史府

偌大的议事厅内,仅只有马岱和司马懿两人。

“仲达,你打算怎么做?”垂下手中的绢书,马岱抬头看向司马懿,郑重地询问道。

司马懿双目微闭,表情凝重,却没有做出回应。

有关父亲司马防辞世的消息,司马懿并没有隐瞒马岱。他非常清楚,这样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想就能隐瞒过去的。马岱虽然谈不上智计出众,但行事仔细沉稳,肯定能够发现一些异常的迹象。

隐瞒,最容易产生隔阂矛盾。与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告。

不过,纵然以司马懿的天纵智计,面对父亲亡故这样的传闻,还是无法做到置若罔闻。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这世上最让人痛心的事!”见司马懿默然不语,马岱叹了口气说道,“要不先派人去河东探探路,看情况究竟如何?”

以己度人,马岱对司马懿倒是有几分身同感受的意思。

司马懿依然沉默。

马岱站起身,走到司马懿跟前,拍了拍他的肩,劝说道:“仲达,你先回府歇息,我安排人去河东……”

“马将军,不必了……”司马懿一抬手,摇了摇头说道。

马岱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司马懿。

“嗬~~!”长长地呼了口气。司马懿抬起头,脸上带着相当勉强的笑容。低声说道:“这里面很可能有圈套……”

“圈套?”马岱略显诧异地询问道,“什么圈套?”

“不瞒马将军……”司马懿将近些日有人打探自己的事情对马岱做了一番叙述,“偏偏在这个时候,居然传来家父辞世的消息,未免有些巧合。懿怀疑,曹操业已识破了懿并未死去,甚至推断出懿身在西凉。故而想以家父辞世的消息,引诱懿暴露形迹。”

马岱剑眉微挑。不解地说道:“曹操怎会识破仲达之事?”

“凉州虽已被马将军所掌。但毕竟时日尚短,不免有鱼龙混杂。曹操细作若是有心,未必不能察觉到懿的存在。假使其中有人曾见过懿,或是听闻过懿的往事,有所发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司马懿克制住自己心绪的浮动,为马岱分析道,“此外,凉州官员中。或许也藏有曹操内应之人。”

“恩……”马岱点点头,沉吟着说道。”如果曹操当真对仲达的身份有所怀疑,以司马老大人来设一个陷阱,也不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仲达虽然不宜亲往,却可以派遣几名细作暗中查探。将情况搞清楚更好些!”

“也不行!”司马懿仍然摇头,“如果这真是一个圈套,曹操必然会对河东严加盯查。

不需要懿亲自前往。只要我方加派了细作,其实就能证实曹操的猜测。若非是懿。谁会对家父辞世一事如此关切?”

“……”马岱微愣,一时无语。但仔细思索之后,他知道司马懿的顾虑完全是在理地。

一旦所派的细作被曹方察觉,司马懿身在西凉之事就等于是不打自招。

“仲达莫非就准备什么也不做?”马岱佩服司马懿在如此情形下依然能保持冷静,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丝疑惑。

“……”思索了片刻后,司马懿缓缓说道,“有一个办法,应该可以确认家父辞世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什么办法?”

“以细作联络荆州,了解荆州那里有无得到家父的辞世的消息。如果此事是真,荆州乃至扬州应该都会有所耳闻;若此事为假,则曹操必然是针对凉州散布的流言,荆州那里该当是一无所知。”

“虽然可行,但也得费上些时日……”马岱定睛注视着司马懿,略一沉吟,还是问了出来,“仲达,如若司马老大人当真亡故,你待如何?”

司马懿双目微微闭起,以掩饰眼中的痛苦之色:“……除遥祭外,别无他途。”

顿了顿,司马懿怅然说道:“若懿贸然返乡,家父或在或故,皆不会原谅我这不孝之子。

归去何益?归去何益……”

对司马氏这样的世家大族而言,在这样的乱世里,一人数人的生死根本算不得什么,最紧要是维持家族地存继。司马懿很清楚这一点,更明白自己在刘备麾下的每一功每一绩,都是在为司马家的未来添砖加瓦。而其长兄司马朗及几个弟弟为曹操效力,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当今天下的归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