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但凡是中央军主力部队,则尽可能的装备进口材料的新式步枪,而次要部队则装备国产材料的新式步枪。更何况武器制式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即便全部工厂投入生产,最快也需要三五年,慢的话甚至要八九年。武器制式化是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执行的。”
  听到这里,袁世凯这才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克礼这番话说的在情在理。这样吧,这件事我现在是不可能立刻做出答复。过几日我专程安排你与蔡松坡他们见了一面,看看你们年轻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益。”
  袁肃早就有这样的预想,毕竟制式化武器的推进是一项极大的军事工程项目,必然是需要经过一连串的审核、复核、讨论以及实际操作演练。他今日向袁世凯提出这个方案,并且能让叔父袁世凯萌发兴趣,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即,他立刻诚恳的表示愿意与蔡松坡共同筹划此事,为建立全新的北洋强军尽出一份力量。



  第8章,会见蔡锷
  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袁世凯便安排了袁肃与蔡锷会面的事情。
  当袁肃得到这消息之后,愈发可以断定制式武器的想法是暗合叔父袁世凯的胃口。做为一手创立北洋新军,以军权谋取民国元首的袁世凯来说,对军事的看重必然超过常人。
  夏寿康来请袁肃移步到北海陆军部会议室与蔡锷见面时,专门告诉了袁肃,昨天大总统已经把新式步枪的图纸转交到蔡锷手里,蔡锷看过之后同样认为这支步枪要远远比汉阳造步枪更精良。有了蔡锷的首肯,对于袁肃来说更有了几分底气,毕竟自己在新式步枪上是有相当一部分吹嘘成份,甚至都还没有进行详细的军事论证。
  来到北海陆军部办公院,又一番转弯抹角,这才来到一处幽静的会客室。
  蔡锷、蒋百里以及另外两位军校不低的军官正在会客室里座谈,夏寿康带袁肃进门后,众人中断谈话,纷纷站起身来相迎。在夏寿康相互引见之下,众人知道来者就是大总统的族侄、山海关大都督袁肃,袁肃也知道了除蔡锷、蒋百里之外另外二人的身份,其一竟然是阎锡山,另外一人则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任直隶省蓟楡镇守使的傅良佐。
  袁肃很奇怪阎锡山这会儿怎么会在北京,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阎锡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懂得明哲自保的人,如今山西是中央军第三师、第四师坐镇,唐天喜和何宗莲的势力要远远大过阎锡山本人,阎锡山自然要表现的更“忠袁”一些。
  “原来是小袁公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先就听闻小袁公子在东直隶一带的做为,不可不谓是有先见之明。昨日大总统专门与我谈过,万万没想到小袁公子的许多观点居然与蔡某不谋而合,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蔡锷最先迎上前来,带着真诚的笑容说道。
  袁肃多少还是能看得出来,如今蔡锷和袁世凯正是蜜月时期,因此对方才显得如此豁达和积极。再者这年头能真正做到“不谋而合”的人实在不多,他能提出与蔡锷相近的军事建议,那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同道中人。
  当即,他也表现出一副谦虚和激动之态,客客气气与蔡锷握了握手,又用诚挚的语气说道:“在下也只是班门弄斧,不过是说了一些异想天开的话,最多是拾松坡将军之牙慧。在下才疏学浅、资质轻薄,能与松坡将军共论军事实属大幸,更不敢与松坡将军并论英雄。”
  蔡锷等人在总统府已经有一些时日了,对袁氏众人子弟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他们都普遍的认为袁氏子弟多是傲慢或者无所谓之辈,即便是袁克定为了拉拢支持者先故意显得礼贤下士,那也是为了“礼贤下士”而礼贤下士,简直是一眼可以看破。
  然而今天与袁肃初次见面,万万没想到年纪轻轻能够坐拥东直隶八县又兼得淮河两县的“大都督”,不仅一点没有少年得意的猖狂,相反还是如此温和恭谦,颇有古代年少军资的作派。只这一下子,立刻就增进了众人心中的好感。
  “哈哈,小袁公子如此过谦,反倒把我们当外人了不是。”蔡锷爽快的笑道。
  “不敢,不敢,在下之言断然不敢有冒犯之意。”袁肃连忙说道。
  “来来来,先坐下再说。”
  寒暄罢了,众人相继落座。蔡锷显得劲头十足,立刻就进入了正题。他没有与袁肃讨论自己一番对国防军事的长篇大论,而是选择更切实际的制式武器这一环节来入手。他先评价了一下袁肃提供的新式武器设计图,但是因为没有见过实际的步枪,所以还不能做过多的断言。简单来说,这支新式步枪从大战略角度确实符合中国目前国情需要,但制式武器不单单是步枪,包括大炮、飞机、重机枪、手榴弹等等,都应该有统一化的联系。
  如今这支新式步枪因为太新,许多参数无法确认,是否能真正与其他制式武器建立联系还是未知数。所以要想推广这支新式步枪,那就得尽快生产一批试验枪,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论证和测试。
  听完蔡锷的话,袁肃当真有几分心虚,对方不愧是真正的军事家,不仅能把一些复杂的理念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表达的还一针见血。
  “松坡将军所言极是,目前在下已经在安排赶工生产一批试验枪,届时还得再劳烦松坡将军参与新式步枪的测验论证。”他语气中带着不遮掩的钦佩,说话时的姿态更显得恭敬。
  “什么劳烦不劳烦,蔡锷承蒙大总统不嫌弃,协助国府整顿全军,武器这一块儿亦属于职责所在。倒是还希望小袁公子能多一些心思,尽快落实这些赶工的事。”蔡锷笑着说道。
  “一定一定。”
  刚刚聊完这件事,门外走来一名侍从官,通知会议室已经准备好,段总长等人稍后即到。于是夏寿康又招呼蔡锷、蒋百里等人前往陆军部会议室,同时顺带邀请袁肃一同前往旁听,并说这是大总统专门吩咐的意思。
  袁肃倒是感到很是奇特,没想到自己还能跟着一起去参加陆军部的会议。不过反正这几日也没什么事,跟着一起去说不定还能打听到一些内部消息。
  一行人随即起身跟着之前来通报的侍从官,移步来到陆军部的大会议室。
  刚走进会议室,就看见会议桌左右已经等候了许多陆军部的高级官员。夏寿康跟在袁肃身边,低声向袁肃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不过这些高级官员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角色,大多是文职军官,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多权力。唯独在会议桌首端不远的地方站着的一人,却是段祺瑞的得力干将、陆军部次长徐树铮。
  …………
  强烈推荐一部书,李敖的《蒋X介X石评传》,功力相当深厚。



  第9章,内部矛盾
  蔡锷等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许多官员甚至连一声招呼都不打,也没有人招呼这边落座。会议室的气氛多多少少显得有几分尴尬和生分。夏寿康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似是而非的压低声音,招呼袁肃这边先落座。
  傅良佐倒是还能有几分圆场的作用,他笑着招呼蔡锷、蒋百里和阎锡山三人落座。
  大家彼此之间都没有说话,陆军部的官僚们则偶尔的三三五五交头接耳,全然没有把蔡锷等人放在眼里。袁肃下意识的看了蔡锷一眼,蔡锷依然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并没有任何情绪显露在脸上。
  单单眼前这一幕,已经让袁肃心里明白了许多道理。北洋集团是容不得一个人外人在指手画脚,尤其还是一个从云南来的人。他不清楚这是北洋集团排外的习俗,又或者是段祺瑞担心袁世凯会利用蔡锷来夺自己的权。就历史上描述的段祺瑞,理应不会在乎个人荣辱。所以排挤蔡锷还是因为北洋集团内部容不得外人。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也不能一概而论。
  又过了一会儿,会议室外传来承启官的呼声:“陆军部段总长到。”
  声音刚落,大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段祺瑞个子不算高,整个人又瘦又黑,身上的军服是由以前的旧军服直接改来,已经显出很陈旧的样子。他脸上没有任何好看的表情,走起路来颇有雷烈风行的风范。走进会议室后,他从身后的随员手中取了一些文件,快步又来到会议桌首座,示意众人不必起身行礼。
  “时间不等人,毋须多礼。咱们直接进入正题吧。”段祺瑞声音有几分枯乏,就好像从来不带感情说话一样,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此次会议需要讨论的,是关于蔡锷前几天呈交到陆军部整顿北洋全军与中央军的一系列文件,今日段祺瑞专门召开会议,就是要对这一系列文件做出答复。
  段祺瑞在宣布进入正题之后,马上便开始讨论蔡锷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案的可行性。他一开始的语气和态度还算正常,很多事情都逐条逐条的讨论,包括如何规范北洋军军纪、如何加强军队集中管理、裁汰旧式部队等等。其中有几项内容在经过蔡锷一番解释之后,段祺瑞还是表示同意接受。
  可是到了后面,随着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关于团旅级以上军官的重新评核,杜绝结党营私和辞退不合格军官方面,以及关于中央军今后于北洋政府的地位、军费预算等问题,会议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明显的改变。
  段祺瑞倒是没有急着率先对蔡锷发难,反而是一旁的徐树铮以及其他陆军部官员们,态度很快就变得激烈起来。徐树铮在整个京城飞扬跋扈的气焰早已是众所周知,如今在陆军部自己的地盘上更是狂傲至极,根本就没把蔡锷当作是少将军官,反而更像是上司在教训一个不懂事的新人似的。
  “团旅级军官的人事问题,凭什么由你在指手画脚?你说评核就评核?”
  “就是,你只是总统府的顾问,军官任免兹事体大,稍有不慎必引起兵心变动。亏你还自诩是什么留学军事的高材生,竟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
  “评核之事向来都有,有你操心什么劲?”
  “即便大总统要另立中央军,如今中央军只九个师番号,就算算上小袁公子三个旅,也远远没有各省陆军番号之多。凭什么中央军的军费预算要占大头?这算什么道理。”
  众人驳斥的语气一浪高过一浪,气氛显得异常的激烈和具有攻击性。
  袁肃是没有见过蔡锷所呈交上去的那些文件,也不知道文件究竟是什么内容。但是他相信既然蔡锷能提出问题,那就一定会有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陆军部并非是针对这些文件,而是针对蔡锷这个人,所以不管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官僚都不会买账。
  面对陆军部众多军官如此汹涌的质问,蔡锷一开始是有几分疑惑,随即脸色渐渐释然。他没有任何过多的表情,仅仅是耐心的听着众人近乎谩骂的质问。等到所有人把话说的差不多的时候,他这才不疾不徐的开口:“诸位,你们的疑惑我都可以一一解答,但问题是我的解答你们当真可否听得进去。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你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而是陆军部是否真有决心支持大总统的这次军事改革。”
  这番话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在蔡锷呈递给段祺瑞的那几份文件当中,其实早就把很多东西都写的清清楚楚。陆军部这些官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