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内容有的是事实,也有的是故意夸大,倒是只有少数是妄加捏造出来的假消息。
  其实对于征用民夫,营口总司令在开战之前同样是下达过诸如此类的命令,也有一些民夫是不情愿的,但是迫于威胁和压力不得不参加。但是相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军方的动员自然更为名正言顺,而且大部分老百姓依然是满怀报国之心积极相应号召。
  不管怎么说,这一系列针对日本军队的负面新闻报道,就是要将日本军队渲染成残暴不仁的野蛮军队。不少报纸还很合时宜的翻起旧账,将十多年前日军占领旅顺时屠杀中国百姓将近两万人的恶迹再次给了沉重的笔墨。
  也就在这开战之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上下的情绪一天比一天激动。
  人们不在乎前线作战的失利,也不在乎日军攻势的凶猛,只在乎中国捍卫本国主权的正道之举,绝不能因为强权主义野蛮的行径而感到沮丧和失望。与其沮丧、失望,还不如化为更多的愤怒情绪,从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来支持政府作战。
  江浙一带拒绝日货的行动早已开展了大半个月,日本商人在华利益的损失每天都在翻倍。不仅如此,林伯深更是号召所以为日本工作的工人、雇员坚持罢工到底,至于在罢工期间所生产的生活困境,他则以每天提供免费的大米和津贴,来缓解这些中国工人、雇员的难处。此举在江浙一带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为林伯深极其麾下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名声。
  很快这种做如同汹涌波涛一样,跨江越河一路北上。
  先是在江汉地区引起了相同的做法,不少地方商人甚至官府出面,号召拒绝日货、停罢日企,并且由商人和官府为罢工者提供生活上的补助。随后则是京津等北方地区闹起了巨大的反日浪潮,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为日本工作的工人集体罢工,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区更是围堵了将近十多天的时间。
  就连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都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原本以为遭到围堵反而能给辽东战线提供一些时间,好让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能进行的更顺利一些。可是开战到今天已经五天了,第五师团还被困在盖州,完全是看不到任何进展的希望。
  反而公使馆最基本的生活情况都出现了问题,停水又停电,物资供应十分窘迫。也只有在深更半夜的时候才能偷偷摸摸的派人进行供给。
  相比之下,新华门总统府内的气氛要显得更为轻松一些。
  然而这份轻松也仅仅只是出自那些基层的官员,面对眼下国内上下团结一致的呼声,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豪和热血。
  不过对于内阁和袁世凯本人来说,眼下辽东局势的每一步发展,都对中国今后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掌握着一手真实战况消息,对辽东战事的进站哪里能有不堪忧?
  此时已经是入夜时分,然而国政办公厅大总统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形影不绝。
  袁世凯连续十多天在国政办公厅忙碌到这么晚,时时刻刻都要盯着营口、奉天发回来的电报,要么是担心突然会发生什么大变故,要么又会对辽东战事逐步扩大感到忧愁。有时候他不禁扪心自问,会不会当初答应日本人的要求,这档子事要比现在简单的多?
  在这十多天时间里,他不止一次、两次的开始质疑苦心栽培的侄子袁肃,究竟这个年轻人有多大的能耐?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将辽东这么重大的担子交到一个缺乏实战经验的年轻人身上,会不会太过草率、儿戏了?
  只是事已至此,总不能又突然下令撤回袁肃。不止临阵换将是大忌,更重要的是袁肃现在正处于国内风头浪尖的最顶端,任何举动都会引起国内一连串的反应。
  “大总统,”秘书长张一鏖迈着疾步穿过办公室前厅的人群,来到袁世凯的面前,“奉天刚刚发来的电文,截止于今天晚上六点钟时统计出来的最新伤亡情况。要念吗?”
  “念。”袁世凯很关心前线的伤亡,一部分是身为北洋领袖对北洋军的体惜,另外一部分则是伤亡数字直接表明目前战况松紧的程度。
  “第一兵团合计阵亡七百九十五人,重伤者五百五十人,受伤不能战者一千三百余人,其余轻伤者超过三千人。第二师合计阵亡六百八十人,受伤不能战者两千余人。其余民众误伤误亡者,合计大约也有三四千人。”张一鏖语气沉重的念道。
  “比起昨天又增加了一成多的伤亡。袁肃第一兵团在前线的合计兵力还不到八千人,这一下子已经伤亡过半,后面还在怎么打?”袁世凯拧着眉头叹息的说道。
  “听说蒋司令已经下令从直隶、热河、奉天三地开始征召补充兵力。袁司令在直隶那边原本就有训练民兵,如今动员民兵参战不算什么难事,后续兵力也应该能及时支援到前线。”张一鏖听完袁世凯的忧虑,立刻补充的说道。
  “打了六天不到,日本人还干劲十足,我们这边却要开始紧急征召后续兵力。说出去都丢人。”袁世凯颇有几分懊恼的说道。
  张一鏖原本还想多劝说几句,哪怕现在辽东那边伤亡很严重,但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也算是打出了样子,好歹不像甲午战争时的陆战那样一溃千里。论起中日双方的军事质素,任谁都很清楚之间的差距,何必还要计较那么多!
  不过连他这个秘书都知道这一点,身为军人出身的大总统又怎么会不知道。可想而知袁世凯现在只是忧心忡忡的牢骚,而不是真正在埋怨什么。
  就在这时,外交部部长陆征祥和陆军部代次长傅良佐匆匆忙忙的推门而入。
  二人各自带着一些文件,绕开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的众人,来到大总统办公桌前。他们先向张一鏖点头示意,如今已经可以经常在办公室里遇见,所以没有必要还要那么客气。
  袁世凯在见到陆征祥和傅良佐二人到来,立刻就知道是有关什么方面的事情,他先行开口问道:“山东那边处理的怎么样了?”
  陆征祥略显出几分兴奋的脸色,说道:“一切条文方面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德国人正在确定撤离的日期,他们答应会在一个月之内给出具体方案,而且已经确定下个月月初的时候会先组织一部分高级文官撤到上海。”
  …………
  【推荐沈忱写的关于三国方面的书籍,不可不为是骨灰级的三国研究者,很值得推荐。另,前天膝盖被金属擦伤,最近害怕的要死,会不会得破伤风啊?】



  第100章,不期而遇
  袁世凯点了点头,随即又沉思了一阵,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说道:“德国人留在青岛始终是鸡肋,要他们留下来也不好,要他们尽快走也不好。留下来只会继续招惹英国和日本进攻的口实,可一旦他们离开之后,青岛防御锐减,万一辽东那边有什么闪失,到时候日本调回头来继续强攻青岛,单凭我们的驻军怕是不好守。”
  陆征祥推测的说道:“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前天在下已经单独会见过英国公使,虽然表面上英法俄三国还是在支持日本,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为了遵守协约国盟约而做的表面功夫罢了。朱尔典先生明确的告诉我,他们对日本一意孤行的态度容忍是有限度的,甚至还用了‘愚蠢’这个词来形容驻旅日军的行动。”
  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多年与列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这些洋人往往都是人前人后两套说法,关键还是要看局势走向是什么样。
  停顿了片刻,陆征祥又补充的说道:“而且朱尔典先生还特别告诉我一个消息,日本驻旅顺的军队此次悍然发起进攻,是没有经过日本陆军省的批准,并且日本内阁和朝鲜总督府都在斥责旅顺司令部。很显然,第五师团的作战只是单方面的事故,在这一点上对我们还是很有利的。”
  袁世凯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脸色仍然没有放缓下来,他说道:“不管旅顺司令部、朝鲜总督府又或者是日本本土是什么情况,短期之间所有人还是在关注战况。除非我们能打出一个好样子来,否则这一切都只是空谈。”
  陆征祥沉重的颔首表示赞同,没有再多说什么。
  等到陆征祥这边介绍完毕,傅良佐忙不迭的上前一步说道:“大总统,蔡成勋发来电文,中央第六师昨日已经由济南出发,向潍坊转移。预计先头部队会在三日之内抵达潍坊,并且首次派出先遣代表团进驻胶州。另外第二舰队海宁号、海博号、海远号三艘炮舰业已在三个钟头之前从渤海司令部基地出发,预计后天清晨开进胶州湾。”
  第二舰队是北洋政府海军部目前所辖三个舰队位于北方的一支,不过自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力量一直停滞不前,所谓的舰队根本不具备远洋力量。渤海海军司令部又距离辽东半岛比较近,海军部担心派遣到青岛的军舰会在半途中遇到日本第二舰队的巡逻舰,所以才不得不改在晚上的时候悄悄出动。
  眼见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在辽东半岛为陆军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而中国海军哪怕仅仅是出港还要偷偷摸摸,实在是让人有说不出的无奈和惭愧。
  袁世凯“嗯”了一声,说道:“也好,总之我们的部队开进青岛的时候,一定要把声势做出来,能做多大做多大,能做多好做多好。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好指望的地方了,就是要把全国人的心都系在这件事上面。”
  傅良佐郑重点头应道:“在下明白,一定办的滴水不漏。”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袁世凯抬头盯着傅良佐问道:“芝泉那边可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傅良佐微微一怔,一时没能明白袁世凯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之后才猜出了一个大概来。他犹豫了片刻,随即说道:“回大总统,段总长如今还在为辽东战事操持不下,这段时间主要是在筹备军用物资和安排后援部队这两个方面的事务……”
  袁世凯没等傅良佐把话说完,抬起手来打断了对方的话,他其实从始至终都是很了解段祺瑞的为人,至于自己刚才的提问可谓是多此一举。
  段祺瑞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其为人耿直并且一心一意为了北洋,眼下好不容易能谈到一块一致对外,自然会竭尽全力来为战事出谋划策。
  不过,他心中依然还是惦记帝制一事,也不知道这次坚持收复青岛的决定,能不能成为拉拢段祺瑞站在自己这边的重要契机。
  “你稍后带话过去,此次辽东一战事关重要,我完全放权于陆军部来操持此事,芝泉可千万不要负我所托,务必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瞧瞧。”袁世凯语重心长的说道。辽东开战到今天,他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提点陆军部,之所以还要说这样的话,无非就是在给段祺瑞制造一种暗示罢了。
  “在下明白,一定转达到位。”傅良佐毫不怠慢的说道。
  “战事虽然吃紧,不过我相信区区一个日军师团还没有翻天的能耐。若前线需要增援,北京、天津、山西三省皆可立即调派增援。”袁世凯做出了指示,他这样的说法看上去没有什么很大的芥蒂,但是以全国之力来对付一个日军师团,必定还是很没有面子。说这句话无非还是希望能稳住自己以及众人的情绪。
  从国政办公厅回到怀仁堂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