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清-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他差得远,这个时候还有退步的余地么?人谁没有一点忠义血性,小鬼子如此逼人,有人带着拚命,到了这个时候,既然被这个人赶得都没有退路了,那也只有眼睛一闭牙一咬,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和小鬼子拼了这条命也就罢了!

这个人,就和他们一样在都在这场大雨当中,站在道左高处,一样浑身透湿,不着雨布,冷冷的注视着他们这支军队向前涌动。

这人,自然就是徐一凡。

在道左的一个小丘上,几十名禁卫军官兵簇拥着徐一凡。人马都安静沉默,宛若雕塑一般,只有偶尔从他们口鼻当中喷吐出的白气,才显示出他们是活物。雨水打在每人大背的德国步枪刺刀上面,发出地似乎就是金铁交鸣的声音。几名军官站在更高一点的地方,在他们最当中地,就是徐一凡。他脚底下还垫了一个箱子,让他高高的凸出在所有人的最顶上,只是冷眼看着眼前这沉默前行地大军。

自从光绪电谕发到之后,准战不准和,更赏了他两江总督这样了不得的实缺之后。他反而没有了笑容,这两天都是冷淡沉默的不多说话。多少了解他一点心思的人不敢多说什么,不了解他心思的人更是怕得不敢则声。大家就只有闷头做事。好在要做的事情也多,调整补给弹药物资,整顿队伍,征发民夫。人人忙得脚不沾地,就因为徐一凡下了命令,十月一日要队当面日军展开反攻!

这样的命令不用说不合理,辽南清军已经被打得稀哩哗啦乱成一团,光收拢起来就要好些时间。更别提反攻见仗了,可是徐一凡这样的理由一概不听,只是板着脸重复他地命令。聂士成宋庆他们声泪俱下地求恳徐大帅多给点时间,好容易才求到他退了一步,十月一日,无论如何,大军也要次第离开锦州,开拔到日军正面建立阵地,准备反攻。大家这才如蒙郊天大赦,督促部队发疯一般的准备开拔。到了今日,天上不要说下大雨了,就算下刀子,也非得出发不可!徐一凡也不呆在舒服地锦州城。跟着部队一起行军淋雨,他的身影到处,不像他在禁卫军当中激起一片片的欢呼,而是每个人都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哪怕如宋庆

跟着徐一凡很久的那些戈什哈们也觉得有点奇怪,徐一凡一向还算是随和可喜,不是个难伺候的上司。别的大官儿喜欢摆个威严不测的气度,他是抓着时间就要耍宝耍白痴。可从来没见着象他现在这样,一副七个不高兴八个不乐意,心事重重的样子。冷厉得似乎还在找机会随时要砍几十个脑袋下来一样!

多少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徐一凡想来也都是笑嘻嘻地。现在他已经即将踏上人臣顶峰的位置,这场战事也开始按照他的意志转动。不仅仅是辽南,整个东北,甚至直隶一部分的清军都由他调遣,在他的威望杀气之下奉命唯谨。储存于天津一带。原来供北洋使用的军火物资也在源源不绝的朝这里输送,由他调配补充。天下更众口一词,以他海东徐帅为天下屏藩。种种桩桩,都比孤处朝鲜,日日风刀霜剑逼迫地时候儿好了万倍。

可他——怎么却反而想不开了?

□□□□□□□□□□□□□□□□□□□□□□□□□□□□□□

“一尺之水,一跃而过………”

徐一凡轻轻的吐出了一口白气。这个时空的天气,比他那个时空冷许多。还是东北的十月份。就已经要穿上夹衣夹裤了,又在如此的瓢泼大雨下淋了这么久,虽然还撑着大帅的威严气度。却早已给冻得浑身冰冷,都快感觉不到自己的手脚在哪儿了。

他想动动跳跳,搓搓手脸。却瞧见了身边李云纵已无可挑剔的军人姿态站在那里,只是专心地看着部队行军状况,大檐帽下,轮廓分明的面庞英挺得难以形容。他嫉妒的在心里叹口气,也只好将大帅的架子撑到底了。

身子虽然冰冷,可是脑海却是在火热翻滚。

现在他声望也立了,大势也掀起来了,就算眼前这场战事。只要大清不投降。拖也拖死小鬼子,没什么好担心的。不一样的甲午。那是不一样定了。

可是之后呢?要怎么做?

无论如何,他这个大清忠臣也是当到头儿了。逆而夺取的道路走到如今这步,已经不可能有回头地余地。

现在辽南诸将都不是蠢人,谁不是官场里面滚了多少圈出来的老油条。对他现今这个时势,谁也不敢违逆,只有奉命唯谨的份儿。可是从宋庆,从依克唐阿,从徐邦道这些人恭谨地目光后面,都能读出一个疑问………

徐一凡,你是不是要当曹操?

这一役之后,如果能将小鬼子干翻,将整个局势翻转过来。他徐一凡,已经是功高不赏。中国历史这么些年,如此跋扈行事的大功臣,什么下场结局,大家都明白。要不就认命完蛋,忠臣当到底,要不就干脆黄袍加身,换一家招牌字号。现在民族大敌当前,大多数人还顾不到这一层,可是小鬼子一旦干翻,这可就是摆在天下人面前了!

大清的路,是走到头了。徐一凡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就剩下这一尺之水,他就真的如他说得那么轻松,能够一跃而过么?

光绪,毕竟又回来了呀………大清两百多年,当初曾国藩权倾半壁,都过不了天下人忠君的这一关,他毕竟崛起太速,根基太浅。下面的路,到底该如何走呢?

在这被他掀起的清末滚滚风潮当中,风光如他徐一凡,又会被卷向何处?

他本来定的策略,是继续再等下去,朝廷必然还会动他手脚,他见招拆招化解就是了。等着满清自己将路走绝。他身为穿越客,当然知道这个朝廷肯定是没救了,下面还会做许多的蠢事,历史的惯性没那么容易撬动。他都快累吐血了,多少次弄险行事,将性命搭上,也不过才将甲午战事的陆上之战扳回来一部分!只要继续养望下去,等着到时候再摘果子。

虽然心里早就定下了如此地策略,可是这两天,在脑海当中翻来覆去地,却还是难以委决。

如此时代,错过一年,就不知道要落后世界大势多少年!这几十年的糟蹋,在他那个时空,不知道用了多少代人,步步是血地拚命追赶!他已经到了如此地位,一个命令下去,万人辟易。这个时候。就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诱惑在呼喊着他,还不如早点接手,让老子来干,真正改变这未来几十年,用血写就的历史!难道还要放任这些家伙将国运如此糟蹋下去么?要是自己还是默默无闻,在为自己生存挣扎,那说也不用说起了,偏偏现在自己已经是海东徐帅。天下人仰望地对象!他已经有能力了啊,就差最后一步了啊!还有一层担心,却是让他在梦中都会被惊醒的。已经不知道有几次了,他在梦中,一步步走上九龙盘绕的龙墩,眼看就差最后一步,回头一看。往日忠心的部下,已经刀枪出鞘,面目森冷的逼视着他。一个声音只是在梦里盘旋震荡:“乱臣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他的望,养够了么?到什么时候,才能让天下真正归心。要什么时候,才会让天下人真正觉得,那个大清的路,真真切切到了尽头?

现在在他麾下那个袁老哥,在他那个时空,真正篡了大清地枭雄。一旦撕下脸皮篡清成功,在天下人的心目当中,可就没了什么好名声。他的那些部下。也觉着彼为人不过如此。他的北洋团体,也开始有点指挥不动。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当初日本逼迫袁世凯以二十一条换他登上洪宪皇帝宝座的时候儿,日本公使就明目张胆的告诉袁世凯:“孙中山先生没有当过清朝的官,如果他在推翻清朝之后要当皇帝,实行君主制度,按照你们中国人的话,得天下极正。而阁下却曾是清朝地重臣,行此事,很难为各国以及贵国百姓所谅解,没有日本帮助,阁下缺少借力,所以,还是将此条约签了吧……”

“光绪,光绪……朝廷里面,也不全是傻蛋啊……要是那个慈禧,一直腮帮子铁紧,咬着不让光绪上台多好?老子面前,连这一尺水都没有了……谁知道他妈的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儿,谁知道事情会朝什么方向变化!”

徐一凡磨着牙齿狠狠的想着自己心事。瞧着他面目又狰狞了起来,周围的戈什哈们,以溥仰为首,偷眼瞧见,更是大气儿也不敢喘上一口。

徐一凡越想越烦,干脆招呼一声:“云纵,行军怎么如此之慢?现在下面通过的是那支部队?乱七八糟的,成什么样子?”

他一声发出,在他身边几乎凝住的空气才松动了起来,戈什哈们也偷偷喘口气,活动一下腿脚,谁也不是铁打地,大雨里面站那么久,冻都冻僵了。

李云纵缓缓回过头来,声音平稳的回禀:“回大帅的话,是吉林练军,他们驻地最远,从塔山回师,没有进锦州修整就朝前开进,部队最为疲惫,所以行军慢了一些。”

随着他地话语,底下道路上面喧哗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底下的队伍是依克唐阿地八千吉林练军,算是辽南诸军当中和毅军不相上下能战的队伍。但是由于驻地不在锦州附近,徐一凡手里有限的军资,优先补充了最近的宋庆毅军,还有聂士成新编的禁卫军第二镇续备军(丰升阿的盛字练军及各路零散营头抽选精锐改编而成的,作为已经被抽调削弱得七零八落的禁卫军第二镇地预备部队而建立,战后要和第二镇合编成为一个完整的镇。)

吉林练军未得补充,就奔赴一线,还要作为反攻的主力。又不像毅军他们完整见识了徐一凡地作为威风。也有点盛字练军那些旗兵被编散的兔死狐悲。精神头就不如毅军他们足一些了,行军纪律也差点儿。随着雨越下越大,行路越来越艰难。骡马的蹄子泡软了挂不上蹄铁不肯前进,那些推车拉马的官兵们,喧哗声自然就大了起来。

本来徐一凡对这些不是嫡系的营头向来要宽容一点,周围的人都以为李云纵解释过了,他也就不说什么。没想到徐一凡今儿心情恰好不好,又冻得半死,铁青着脸就大声下令:“是依克唐阿的兵么?传他过来!”

溥仰呆呆的看着徐一凡,一时没动,徐一凡一脚就踹在了他的身上:“快去!”

这一下子。再也没人敢怠慢,溥仰跳上马就没入了雨幕当中。李云纵淡淡的看了徐一凡一眼,没有说话就转过头去。要是楚万里在,这个时候儿和徐一凡插科打诨一下也许就揭过去了,可是李云纵可没这个本事。他也不在意徐一凡立威,带兵是要打仗的,几万败兵要对两万日军精锐反击。号令越严整,行动越迅速越好!至于徐一凡背后地心思情绪,他懒得去猜,也根本不想去猜。

雨幕当中,已经筋疲力尽的吉林练军们就听见一声声呼喊突然响起:“大帅传依克唐阿!大帅传依克唐阿!”

随着喊声而来的,就是骑在马上的溥仰,他满脸都是雨水,脸色铁青。军服上面还系着一条黄带子。一手操缰,一手捧着徐一凡的钦差大令。饶是道路如此泥泞,一匹健马还是给他用腰力腿力催策得奔走如飞,仿佛能将大雨抛在身后一般。

现在全天下,谁不知道海东徐帅的这个马弁头儿,是光绪皇上的嫡亲弟弟,老醇王爷过继出去的贝子爷!跟着徐一凡这样奔走。据说赏贝勒也是见天的事儿。

吉林练军多是旗人,看着溥仰这样呼号奔驰而过,个个面面相觑。不少相熟的人还借着雨声掩盖低声交谈。

“我瞧着啊。咱们旗人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