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日-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领来的,胸章刚刚钉。你看!怎么样?威武不威武?”
杨军笑着端详一阵,象教练新兵一样,教阿菊两脚并立成“人”字形,两手垂直,眼睛望着前方,新兵阿菊也就照样地做着。
“很威武!就是一个缺点!”杨军评量着说。
“什么缺点,袖子长了?”阿菊问道,在自己的周身寻看着。
“风纪扣没扣上!”
阿菊摸着领口,杨军靠近前去,替她扣上了风纪扣。
“我明天也走。”阿菊坐到炕沿上,拍拍胸口,说。
“又想回江南去?”杨军问道。
“跟你一齐上前线!”阿菊扬着手,做出一种英武的姿态说。
杨军放下皮包,阿菊把黎青给姚月琴的信交给他,笑着说:
“有空,你也写封信给我。”
“有话说就写。”
“没话说就不写?”
“嗯!”
“话在你肚里,我也不知真的有话无话!”说着,阿菊指着炕前小橱上的肥皂、毛巾问道:
“前方肥皂也买不到?你的东西够重了,还带这个?”
“是留给你用的!”杨军说。
“好大的人情!怕我脸上有灰,给我两块肥皂!”阿菊把肥皂、毛巾推到杨军面前,冷笑着说。
杨军摸出小镜子来,也冷笑着说:
“这个人情怎么样?”
阿菊连忙抓过小镜子去,说:
“这还不错!这里有卖洋货的?”她照着镜子,洋洋洒洒地笑了起来。
杨军又拿出大红梳子来。
阿菊想不到杨军能够买上这么两样东西,在分别的时候送给她。在她的记忆里,从她跟杨军六七年前定情相爱的时候起,到去年结婚,现在团聚,他送给她最合适的物件,就是这个鸭蛋镜子和大红梳子。她愉快极了,照照镜子,梳梳头,梳梳头,又照照镜子。她看到杨军的脸是红酣酣的,自己的脸也是红酣酣的,她真是从心里喜到脸上。使杨军欣喜的,是阿菊也准备了送给他的礼品:除去赶好了四双鞋子以外,还有上好了袜底的两双新袜子,一件背着他做好的夹背心。阿菊把这些东西真的当作礼品似的,一样一样轻拿慢取地放到杨军的面前,娇声地说:
“看看,做的怎么样?”
“哪来的布?”杨军拿起夹背心来,问道。
“是我把棉袄拆掉做的!”阿菊说,把夹背心的里子翻转过来,送到杨军的眼前。
杨军一看,背心里子的正中,用丝线绣着一朵金钱大的红菊花,不禁惊叹地说:
“绣上这个!你真的想得出来!”
见到杨军感到满意,她便“咯咯”地轻声地笑着。
夜深了,杨军脱了军衣,准备睡觉,她就乘便把夹背心穿到他的身上。
“合适吧?正好护住这个地方!”阿菊端相着,抚摸着杨军肩背上的伤痕,微笑着说。
“不肥不瘦!在我身上量过的?”杨军笑着问道。
“量尺寸做衣服,还算本事?”阿菊自得地说。
小夫妻俩谈了一阵临别的话,杨军打了一个呵欠,阿菊便拉开被子让他休息。
“说走就走!不能多呆一天!”阿菊喃喃地自言自语着。“鸡叫三遍喊我!”他在睡下去的时候,拍拍她的肩膀说。
她在沉思着什么,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似的,眼睛出神地望着月光明亮的窗口。他抬起头来,又大声地说:
“听见吗?鸡叫三遍喊我!”

四四

余老大娘家的一只雄鸡,比谁家的鸡都要赶尖,过早地而且粗声粗气地在窗外的鸡栏里叫了起来。
仿佛二遍刚刚叫过,就叫三遍了。
阿菊用被子把杨军连头带脑地盖上,让催人的鸡鸣声不给他听见,然后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向东方的天际望望,她觉得时间还早,一点亮影子没有。
可是鸡又叫了,远处近处的一齐叫了起来。
到前方去的同志们住的隔壁大屋里,点起了灯火,已经有人说话。
回到屋里,干娘正在灶上忙着,灶膛里的火,向灶门口伸着火舌头,映红了老人多皱的脸。
她轻轻地拍拍杨军,她既想把他叫醒,又不愿意他马上就醒。
“能多睡一分钟,就让他多睡一分钟吧!天大亮,太阳出来再走不好吗?这又不是打游击!”阿菊无声地自言自语着,手里在收拾什么东西。
余老大娘揭锅盖的声音触动了杨军的耳鼓,他突然一惊,把被子使劲一掀,跳起身来,使得阿菊的身子吃惊地晃了两晃。
“妈呀!好大的气力!”她惊叫着说。
“为什么不喊醒我?”杨军气粗粗地责问道。
为了掩饰,阿菊向房门外喊问道:
“干娘!鸡叫过三遍了吗?”
干娘和干女儿串通好了似地回答说:
“刚叫过。人家的鸡不还在叫吗?”
杨军的眼睛在黑暗里瞪着阿菊。
阿菊点亮了灯,拨着灯草说:
“临走还跟我发性子?”
她把杨军的鞋子顺了一下。杨军拔起鞋子,就慌慌张张地收拾着东西,找这样,这就不见,找那样,那样没有。
阿菊看他那股着急的劲儿,“噗嗤”一声地笑起来。
“早就给你收拾好了!”阿菊坐到他身边说。把打好的一个青布包裹放到他的面前。
杨军一一作了检查,没有发现漏掉什么。
杨军急急忙忙地漱洗以后,就跑到隔壁的大屋子里去。
大屋子里的同志们正在“呼呼啦啦”地吃饭,杨军觉得时间的确还很早,心也就镇定下来。
阿菊到大屋子门口喊杨军回来吃饭,杨军出了大屋子,她伸长脖子向里面瞧了一瞧,准备到前方去的同志们穿的一色新军服,'奇‘书‘网‘整。理'提。供'跟杨军的和她的一样,草绿色的。
“排长嫂嫂,吃饭!”不知是谁嚼着小菜叫道。
“不客气!”阿菊挺镇静地回答了一句。
阿菊走了以后,吃饭的人仿佛加了一样新鲜菜,津津有味地七嘴八舌地谈论开来:
“不该叫嫂子!”
“叫什么?”
“叫同志!人家参加了革命工作。”
“同志?她不是杨军的老婆?”
“叫老婆也不好听!”
“叫什么?叫太太,更难听!”
“叫夫人!”
“呸!又不是做大官的!”
“有一回,文化教员说的,顶好叫‘爱人’!”
“咦!我叫不来!”
“你叫什么?”
“叫孩子他娘!”
“没有孩子呢?”
吃饭吃菜的声音,碗筷碰击的“当当”声,和着哗笑声,加上门外鸡叫四遍的“喔喔”声,夹杂交响地腾了起来。
拂晓,空中迷蒙着一层轻纱似的薄雾,一些鸟鹊在看不清楚的树木上、田野里“喳喳”的叫着。
杨军背着打得十分结实,但是显得肥大沉重的背包,在大屋子门口吹响了炸耳的哨子。
在队伍前面,他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的宣布道:
“我们都是身上有伤疤的人,为的赶到前方投入战斗,今天的路程是七十里,过一座山,不高,五百二十米。”
有一个同志伸伸舌头。
杨军大声问道:
“走得动走不动?”
所有的人一条腔地高声回答:
“走得动!”
声音冲破薄雾,太阳的橘红色的光辉从海底升上来,天际挂起了彩色缤纷的帷幕。
小小的队伍开始出发,后面跟着一百多个挑着重担的民工,他们挑的是修械所突击加班赶造出来的中型、大型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等等。
阿菊穿着她的新军服,鞋子还是绣着小蝴蝶的那双,没戴军帽,头发给大红梳子梳得很光,和俞茜、她的干娘她们站在队伍必经的路口,伫望着队伍,伫望着杨军。
在杨军快到身边的时候,阿菊的心加剧地跳动起来,她想起五年以前送杨军参军的情景:那是在自己的家乡,那时候,杨军和她都还是不大懂事的孩子。现在,是在远离家乡的山东,杨军长得那样壮,成了英雄;自己呢,也成了革命军人。想到这些,她有些难过,但又很快乐,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又酸又甜的滋味。
杨军走到她的面前,脚步似乎放慢了一点,阿菊正想说句什么,队伍里和送行的人们的几百双眼睛,仿佛一齐向她投射着逼人的光箭,她想好的一句什么话,便在众人的眼光下面给逼得慌忙遁走,她的身子也就微微地震颤起来。象是大冷天喝了一口热汤,很舒服,但又有些经受不住似的。
这时候的杨军却朝着余老大娘、阿菊和俞茜她们这一堆人一边走,一边说了一声:
“大娘,打了胜仗,我写信给你啊!”
谁都明白,杨军的这句话是对余老大娘说的,也是对他的阿菊说的。
阿菊自己也很明白。她会心地笑了,象昨天夜晚在小镜子里笑的那样。
俞茜的小眼睛盯了阿菊一下,火速地跑走开去。
杨军,队伍,沐浴在红日的光海里,脚步走得那么有力,那么轻快,仿佛腿上装上了车轮子似的,只是向前,只是向前疾驶。
他们越过绿色的田野,走上山坡,隐入到远处的深谷里。
阿菊回到黎青的门口,黎青问道:
“我没有送送他们,走了吗?”
“走了!”阿菊喃喃地说。
“跟你说了什么?”黎青又问。
“什么也没有说,头都不回地走了!”阿菊装傻地笑着说。
俞茜拍着手跳跃着说:
“说的!我听到的!”
“他是跟老大娘说的!”阿菊低沉着脸,轻声地说。
“是说给老大娘听的,也是说给你听的!”
听了黎青的话,阿菊把热辣辣的小圆脸,扭向门外,无声地痴笑着。
猛一抬头,阿菊的眼睛在远处青青的山脊上,发现了杨军他们一行队伍的影子。在她凝神定睛仔细看望一下以后,才认出在那青青的山脊上的,原来是一排挺拔的马尾松。

第十一章

四五

蒋介石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在三月里,虽然攻占了延安,但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和几千个窑洞,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损兵折将。在东北战场上,已经丧失了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七个美械师,在冀鲁豫战场,也不断地遭到惨重的失败。在这个碰得头破血流的当儿,又重新在华东战场上打起算盘来。他们在四月里,曾以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个兵团计三十四个旅的兵力,向蒙阴、新泰地区进犯,结果,遭到了我军的猛烈反击。驻守泰安城的整编七十二师全部连同整编十一师(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一个侦察营,共二万四千多人被我歼灭。
紧接着泰安战役之后,蒋介石又投下了一笔巨大的赌注。他的骄子、御林军七十四师,也是他的五大主力当中的主力,被当着必胜无疑的一张王牌摊了出来。
蒋介石以七十四师作为核心和中坚,再加上汤恩伯、欧震、王敬久这三个兵团和另外的一些人马,摆成一个龟形阵势,再一次地向华东人民解放军控制的战略要点——费县、新泰、蒙阴一带沂蒙山区①开始新的大举进攻。

……………………
①沂蒙山区系毗连的沂山、蒙山的总称,在山东的东南部。
炮声又渐渐地稠密起来。山岳、平原,山上和地上的一切生物、无生物跟渍秸薮蠊婺5恼秸窒笥窒韵衷谌嗣堑难矍啊?
华东野战军各个部队,奉命在沂蒙山区和它的周围展开,制造和捕捉战机。
沈丁部队的两万多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战后休整,从淄川、博山地区,向沂蒙山区的西侧行进。
走在路上的队伍,因为连续八天山地行军,感到疲累得很。他们的背包越背越重,虽然不断地精掉一些东西,腿脚的抬动还是越来越感到吃力,部队尾后的收容队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起来。许多人腿脚肿痛,脚趾上磨起了水泡,说故事、讲笑话的人越来越稀少,就是有人讲呀说的,也很少有人爱听爱笑了。
“到什么地方才宿营?”
“情况不明,就地宿营!”
“不是‘天亮庄’,就是‘日出村’!”
“天为什么老不亮啊?太阳躲起来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