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伊拉克风云-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体减速,就地转向,导弹车作好发射准备!”无线电中传来艾尔安塔夫上尉沉着的命令声,为首的两辆蝰蛇战车突然减速。同时BMP…1步兵战车也开始减速,就地转向,划出大片的尘土,而导弹发射车也同时刹车转向,导弹发射器则调整好方向,瞄准前方的坦克群。

这个时候阿尔姆克上士才明白自己的顶头上司的意思,原来他的战术是奔袭,利用自己射程和机动力的优势,在对方坦克的射程边缘发射导弹,而发射车和连队战车的方向是背向敌人,这样只要导弹一打出,全连可以立刻加速狂奔,脱离对方坦克的威胁。同时由于距离的关系,导弹操作手依然可以在战车撤退的同时继续将光学瞄准器对准敌坦克,为导弹提供制导。

战车一个漂亮干净的回旋转身,还未停稳,阿尔姆克上士就立刻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瞄准镜对准了伊朗坦克。他很喜欢也很相信手中的武器,因为这种导弹的威力他是知道的,它的弹头足以将一辆M48或者M60坦克的炮塔炸飞。

“陶”(TOW)式反坦克导弹,“陶”是英文“管式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制导导弹”一词的缩写。这种导弹的弹身很大,比法国研制的“米兰”导弹要大得多,它很重、很贵、很复杂,但威力大得惊人。对付伊朗陆军的那些主战坦克,只要一发就足可以解决问题。

陶式反坦克导弹在伊拉克步兵中并不很受欢迎,因为它太重了,使用地面发射架时,“陶”式导弹的战斗全重为77公斤,对于它的4人发射小组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导弹连同包装筒一起,共重18。2,这比法国的“米兰”和苏联的9М14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3塞格)要重的多。

在通常情况下,步兵还是喜欢使用苏制的9М14反坦克导弹,这也是因为伊朗陆军的坦克多是美制M48A5,M60这种老式货色,使用9М14已经足以对付它们,当然就没有必要使用个大沉重的陶式了。

但机械化部队对陶式是情有独衷的,这是因为车辆为士兵分担了导弹的重量,在不需要自己背着武器行动的情况下,武器的威力自然是越大越好,射程自然是越远越好。所以机械化部队中大量配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当然在这些导弹中,由于美国的限制,基本上都是陶1型,先进的陶2型甚至陶2A型还没有被美国批准出售到伊拉克。

阿尔姆克上士将远处为首的一辆伊朗坦克套进了瞄准镜的中心,在无线电中小声报告:“1号车发射导弹一发!”他按下了击发键,轰的一声,战车上的包装筒被吹向后方,一个小型的无座力炮发射药先将导弹推出发射管,在导弹飞出发射管之后,火箭发动机开始点火。

发射药瞬间的爆发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同时向后所产生的冲击波让车身微微一震。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隐蔽,目标也容易看到射手的发射位置,然而对于这种强力的反坦克武器来说,冒这么一点风险是值得的。在阿尔姆克上士开火的同时,另一辆车的导弹也发射了。

导弹飞出,阿尔姆克上士立刻将瞄准镜视轴线对准了远处的敌军坦克,陶式导弹的飞行将始终沿着瞄准线飞行,这是因为发射控制箱内装有红外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探测到位于瞄准镜视界范围内的导弹所发出的火光,并问相应的信息传输装置发出电信号,信息传输装置通过导线将修正指令传到导弹上,“通知”导弹移动到瞄准线上。当导弹与瞄准线重合时,修正指令消失,导弹即可径直向前飞抵目标。

这种制导方式叫做半自动制导,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使得射手的工作简化,唯一需要完成的动作就是扣压扳机和使瞄准具对准目标,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肯定会命中目标。训练完成这种动作的射手,自然非常容易。但是在具体的实战中,导弹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准确命中也是一项很不简单的工作。

阿尔姆克上士可是训练有素的射手,他紧紧的将敌坦克套在瞄准镜中,指导着导弹飞向目标,陶式导弹飞行速度超过300米每秒,2000多米的距离只需要七到八秒钟。但对于在伊朗坦克群射击中的第六连来说,这七八秒钟漫长的犹如七八十年一样。

突然一片明亮的火焰爆发开来,导弹精确的击中了那辆坦克,强大的金属流瞬间引爆了坦克弹药,巨大的爆炸力无情地将坦克炮塔掀开,一道道奔流的火光将还在颤抖的坦克车身映照得异常眩丽。

未等阿尔姆克上士欣赏这绚丽的一幕,两辆蝰蛇轮式战车在第一时间发射了车首安置的烟雾弹,一道浓厚的烟墙迅速在第六连的前方升起,阻挡了伊朗战车的视野。在烟墙升起的瞬间,阿尔姆克上士好像听到了又一声沉闷的爆炸,另一枚导弹也命中了目标。

“全体后撤,距离3000米发射第二枚!”艾尔安塔夫上尉声音仍然冷静而严肃,没有一丝喜悦。第六连的战车迅速开动,直接向后方狂奔而去,而那两辆蝰蛇轮战则就地转身,利用自己的灵活性,迅速追上了编队。在烟雾的掩护下,第六连快速撤离了发射阵地,向第二次攻击的位置退去。

首次攻击自己没有损伤,击毁两辆伊朗坦克,这个战绩应该说不错。第六连的官兵都兴奋异常,准备后撤到位置后进行第二轮攻击。然而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了猛烈的划破空气的呼啸声,8架小羚羊武装攻击直升机呼啸着从第六连头顶上飞过,摆开战斗队形向伊朗坦克营扑去。

“该死——该死——”冷静沉默的艾尔安塔夫上尉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了起来,要是早就知道伊拉克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的话,他根本没有必要转身逃走。在空袭下的伊朗坦克肯定会乱成一团,根本无暇顾及他的这支小部队。而他可以从容的瞄准被直升机打的落花流水的伊朗部队,将导弹发射车上剩下的六枚导弹全部打完,再干掉个五六辆伊朗坦克和战车。

但现在他已经不敢冲上前去了,此时战场情况极为复杂,他又缺乏和空中的直升机沟通的方式,一旦转身进攻,如果被直升机误认为敌人那可就惨了。所以艾尔安塔夫上尉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远处的天空中突然燃烧起了一片火光,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巢开火了。

伊朗的坦克阵地顷刻间被从天而降的火箭弹覆盖,在这暴雨般的爆炸和火焰中,伊朗坦克的炮塔顷刻被炙热的金属射流击穿,诱爆的弹药将炮塔直接炸上天空,宛如放出一片又一片的金属礼花。 

  第五十九章 奔向里海

我们要打开嘹望欧洲的窗户。————彼得一世(俄)。

***********************************************************************************

(从现在开始把时间更正过来,是1985年,多谢大家提醒!)

公元1985年4月16日,伊拉克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在拉什特以南22公里处与伊朗第56步兵师第5装甲营遭遇,双方发生短促战斗。

据伊朗战史记载,当天伊朗第56步兵师第5装甲营遭遇到了伊拉克第九装甲师主力,同时敌方出动了空中力量,第5装甲营英勇的与敌人的优势兵力进行了激战。在击毁了对方超过30辆坦克和20辆战车,击落敌2架武装直升机后,第5装甲营寡不敌众,撤往安扎立港方向,营长阿里?巴拉维少校以身殉国。

伊拉克战史记载:我第九机步师第二十五营第六连在4月16日上午10:17遭遇伊朗第56步兵师第5装甲营(战后由缴获坦克上得知该部编号)。第6连率先发起攻击,并使用陶式反坦克导弹击毁敌坦克两辆,随后我第九军团陆军航空兵8架直升机发起攻击,击毁击伤敌坦克7辆,战车4辆(包括敌营级指挥车,当场击毙敌营长);敌在我空袭下发生混乱,部分士兵弃车而逃,我第六连轻松击溃其余部,缴获坦克12辆,卡车4辆及装甲车1辆,俘虏敌副营长下士兵227人。我军无伤亡……

第5装甲营是第五十六师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也是整个拉什特防御的核心,只不过第五十六师想突然出击,打伊拉克的先头部队一个措手不及,来振奋守军的士气。哪里知道,他们一出拉什特就被伊拉克人的无人侦察机盯上了。他们更没有想到,得到消息的伊拉克第九师呼叫了空中支援,所以他们还没和第九师的坦克部队朝面,就被空中打击和一支小小的连队歼灭了。

第二十五营第六连这次可是出了大风头,毕竟直升机没有本事落下来抓俘虏,他们的战车俘虏了十多辆坦克和战车,俘虏了超过200名伊朗士兵,这可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胜利。看着停成一排的十二辆伊朗M48A5坦克,阿尔姆克上士乐的合不拢嘴,虽然这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但能用战车缴获十多辆坦克,也的确够让人开心的了。

4月16日,伊拉克第九军团第13装甲师兵分两路,一路攻击正面方向,沿着从阿尔达比勒横穿整个吉兰省的公路前进,第三十机械化步兵团在向安扎立港推进的过程中,沿途和敌人遭遇了几次,双方发生了激战。第三十机械化步兵团在炮火的掩护下击溃了正面的防御,象铁犁一般推进到了安扎立港外围。

而另一支部队第26混成旅则通过北方的里海沿海公路迂回攻击安扎立港,他们沿着风景如画的里海沿岸前进,清晨的海面太阳已经升起,光线缓缓地洒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春天的海风习习吹来,那美丽的浪花间仿佛轻轻诉说着那令人惊诧的美丽传说。

但是这柔美而宁静的风景中却增添了几丝刚性的因素,低沉的隆隆的战车马达声响过,涂成黄灰色沙漠迷彩的战车沿着公路高速开过,伊拉克南方军团的新月弯刀旗随风烈烈飘舞。肃杀的战车,威猛结实的车身,高耸冷冽的炮管,成排的钢铁怪兽给在海边捉蟹的孩子们以发自心底的震撼。

4月17日上午8时,第26混成旅完成迂回行动,与第三十机械化步兵团等第13师主力在安扎立港会合,随即第13师发起对安扎立港的攻击。坦克和战车配合步兵进入了市区,伊朗人的抵抗没有想像的激烈,他们的狙击手给伊拉克部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不过第九军团从来没有当人道之师的打算,他们的重炮毫不留情的将狙击手可能藏身的建筑轰平,甚至对个别地带使用了燃烧弹。

在第13师的酷烈手段下,伊朗人的一个步兵营仅坚守了6个小时就被歼灭击溃。第13师占领了安扎立港后,迅速派出第26混成旅向拉什特方向机动,安扎利与拉什特相距不到30公里,仅用了一个小时第26混成旅便抵达拉什特郊外。

公元1985年4月17日下午17:00,伊拉克第九军团第13师与第9师在拉什特城下会合。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在第十三装甲师的协助下已经把伊朗军队包围在拉什特。而沙维尔?迪亚拉也随第九军团军部前进到拉什特外围,第67步兵师一方面沿从加兹温湖到入海口段的克勒兹乌赞河进行防御,一方面充当整个军团的预备队。

沙维尔?迪亚拉命令各部作好进攻准备,准备对拉什特发动总攻,同时命令第67师沿着克勒兹乌赞河前进,在拉什特以南方向待命,以便必要时与其他各部队会合。

部队顺利沿河岸展开,但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情,第67师师长艾哈迈德?阿巴斯将军带着自己的指挥车和通讯车前进到前方调查部队情况,却越过了自己的部队阵地,结果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