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仆人慌里慌张地回来报告后,朱一冯面如死灰,站起来一言不发地走向书房,半路上他儿子连声呼唤父亲,但朱一冯却失魂落魄地充耳不闻。等他走进书房后就反锁上了门。朱一冯的儿子担心出事,就一直趴在门边把耳朵贴在缝上偷听里面的动静。

果然,没过了一会儿就听见了一声沉重的咣当声,朱公子再不犹豫,从地上弹起来就撞开了门,他家老爷子果然已经踢翻了板凳,正在房梁上吊着晃悠呢。

被抢救下来以后,朱一冯好半天才悠悠地醒来睁一下眼,跟着就又昏厥了过去。黄石在朱一冯身边坐了些时候,朱巡抚终于再次醒过来,他一睁眼看见黄石,就不禁垂泪道:“黄帅啊,这真是天亡你我二人啊。”

“朱大人何出此言?水师没了我们再建就是,何必自暴自弃。再说还没到两年期限,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朝廷还是会给我们机会的。”

朱一冯大哭道:“如何再建水师啊?已经没有银子了。”

“借!”

黄石的回答还是一如既往的简短。

朱一冯老泪纵横,呜咽着说道:“黄帅啊,我们已经借了三百五十万两了,连一钱都没有还过,闽省哪里还有银子可借啊?说句实在话吧,能借到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已经大大出乎老夫的预料了。”

“朱大人过虑了。这怎么可能没有银子呢?”黄石微笑了起来,信誓旦旦地说道:“别说三百五十万了,我们就是三千五百万两也借得出来。”

“哦?”朱一冯疑惑不解地抬头看着黄石,脸上尽是茫然不敢相信之色。

“朱大人,我们借来的银子并没有扔到海里去啊,我们用借来的银子买下了百姓地渔船和农舍;用借来的银子付给义民去吃饭;用借来地银子向商人买熟铁和木材;用借来的银子付军饷,而士兵又拿这些银子去向百姓买东西。银子转了一个圈又都回到闽省百姓手里面去了,我们怎么可能会借不到银子呢?”

“哦……黄帅你且慢,容老夫仔细想一想。”朱一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猛地一拍手道:“对啊,老夫先前确实是想岔了。嗯,老夫还听说很多内迁的渔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就把发给他们的义民银攒起来,买成了靖海大借款。对啊,我们手里没有银子了,那就说明银子全回到他们手里去了。”

“正是如此,朱大人,只要百姓一天还信任官府。只要他们一天还愿意支持我们,那我们就能一次次地重整军备,即使失败一百次也是一样。”

“可别一百次,可别!那得借多少银子啊!”朱一冯又想了一会儿,再次发出了苦笑:“但我们先是战败。然后又被偷袭,一败再败!百姓就算有银子,难道还会买我们的债券、触霉头么?”

“朱大人怎么说起法家的话来了?”

“哦?”

“法家认为小民都是绝对的趋利避害,所以可以靠单纯的赏罚来驱赶他们。大人是名教中人、圣人门徒,难道不信教化之功么?”

“教化?嗯……嗯……希望如黄帅所言。”

朱一冯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暗暗奇怪这黄石怎么比自己还要书呆子。

儒家和法家最大地区别就是儒家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大义”存在,就好似天地间地浩然正气。所以孔子对法家那种彻头彻尾地功利主义是不以为然的。孔子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办法能够让人愿意为“义”而付出,比如人们可以自愿为国家利益而作出牺牲,并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强逼着小民去这么作。

可是朱一冯琢磨了一会儿,认为闽省的教化工作也不比外省强到哪里去。让百姓“舍利取义”恐怕还不大现实。

……

福宁镇的水师又一次被重创后,福建布政司决心再次发行新的、也就是第四批靖海大借款债券。朱一冯和黄石把这次的灾难上报朝廷后。也公告于全闽百姓。在邸报上福建布政司坦承福宁军再一次遇到的危难,所以只有在此求助于全省义士、义民,请他们解囊相助,帮助福宁镇重建水师。

告示发出后不久,就有许多商人前来询问福建布政司何时会再次发行债券。仅仅这些商人就打算认购几十万两白银的债券,这让朱一冯大为吃惊,因为这次商人显得比上次还要积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是谁带地头,突然有店铺在门口挂出了“接受第四批靖海债券”地牌子,而且这股风潮一下子就吹遍了整个泉州城。随着福建布政司的邸报流传。这种现象也大量出现在福建省各地,就连镇间道路上地小吃店也纷纷表示客人可以用即将发行的第四批靖海大借款地债券、或者是福宁镇的银币付账。

而且各地的福宁军也向黄石报告。大批内迁的义民表示,他们愿意接受第四批靖海债券为义民费,那些向福宁军供货的商人也都通知福宁镇,一半货款可以用债券抵偿。

接连不断的好消息让朱一冯几乎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而且他也确实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第四批靖海大借款又是一百万两,发售的前一天晚上就有外地人赶来等着购买,甚至夜里就在布政司衙门外排起了长队。

朱一冯透过窗户看见队列里还有老人,于是赶快命令衙役出动,给民众搭起避风的帐篷来,为了避免骚乱,朱一冯也亲自走出大门监督衙役工作。

当朱一冯走出大门口后。门外的百姓们都齐声欢呼起来:

“朱青天!”

“朱青天!”

一个在前面排队地老汉望着朱一冯就拜,朱巡抚只觉得一头雾水、脑子里稀里糊涂的,于是他就走过去亲手扶起那老头:“老人家,去帐篷里睡吧。”

“多谢青天大老爷。”

“这……本官不敢当。”朱一冯感觉自己更糊涂了。他身为一省巡抚,很少断案子地,而且这些年来老百姓的例钱他一点儿也不少收,从来没有什么清廉的名声,所以实在不太明白这个“青天大老爷”的名号怎么会落到自己头上。

但门口这么多人都这么喊自己,朱一冯决定还是要把这个事情问问明白。于是他就亲手把这个老汉扶到了一边的帐篷里。同时打探起自己名号的由来。

见到朱青天这么谦虚,来排队买债券的人都激动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以往战火蔓延,多是百姓受苦。居民迁移的时候,也多有被贪官污吏欺压的事情。但朱大人来了,不但高价买百姓地房子,还给口银,让百姓人人免受饥寒,此乃千古未有之事!”

“官府剿灭海寇是为了还闽省子民一个朗朗乾坤。虽然官府缺银子却体恤百姓,不加一分的赋税,借钱剿匪,还讲明要付给利钱……”

“无论形势如何,无论官府如何急需银子。青天大老爷都不在邸报上欺众,以诚待人、童叟无欺……”

“青天大老爷既有如此爱民之心,我等也一定会全力支持官府!”

朱一冯好容易才和衙役们把热情地百姓安置好,等他默默地走回衙门中时,黄石也已经闻讯赶来了。朱一冯和黄石轻声打过招呼,默然良久后突然蹦出了一句:“闽省的义民竟如此众多,吾未尝知也、吾亦未尝闻也。”

“全是朱大人教化之功。”刚才黄石已经从一个衙役那里听说了外面的故事,他微笑地看着朱一冯,顿了一顿后又说道:“朱大人真乃当世鸿儒!”

朱一冯楞了一会儿,又盯着黄石看了片刻。若有所思地问道:“黄帅一定也是念过儒学的了?”

黄石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广宁之战后,末将和故广宁知府高公一起退向山海。路上高公曾经指点过末将一二,还送了末将几本书。”

“老夫但饮高公香名,可叹不得一见。”朱一冯抬头看了看月色,沉吟着说道:“黄帅,嗯,不知道黄帅现在有没有兴致,愿不愿意和老夫切磋一番。”

“能得朱大人赐教,末将不胜荣幸之至。”

……

崇祯二年四月。

凭借又一次靖海大借款的顺利发行,福宁军再次重振旗鼓。无数的火炮和船板源源不断地从军工司流出。俞咨皋也已经带着一万水师官兵返回霞浦,一路上福宁军始终处在福建百姓欢呼声的包围中:“福宁军,我们福建的子弟兵!好好干,别让父老失望。”

回到宁德水师基地后,官兵就立刻开始了紧张的操练,他们随时准备再与海寇一决雌雄。

而闽海海寇在狂欢数日之后,再次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因为这次作战之前,郑一官、刘香七等人为了鼓舞士气,向部下们信誓旦旦地保证官兵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但看眼下这个架势,就是他们再把福宁军击败一百次,福宁军也会第一百零一次重建的。

进了四月以后,郑一官再一次请求招安。这次郑一官不要求官身了,只要求特赦并且允许他们保存手中所有地船只,另外要求得到商税上的优惠。自然遭到福建布政司的再次拒绝,不过这次朱一冯没有动手打人。

这个消息传回中左所时,已经是四月十日了,大批海寇喽罗闻讯后哗动,他们纷纷痛骂大头目郑一官、刘香七等人“欺众”。

经过一番极力弹压,这场风波总算是平息下去了,但暗流却仍在人群下涌动。身心俱疲的刘香七走到厦门港前,无奈地想散散心。目前厦门和大陆的联系几乎全面断绝,闽省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支持官府禁海。刘香七冲着大海发出了不解的愤怒喊声:“明明是我们打赢了啊,是我们一直在赢啊,怎么士气反倒会跌落到这种地步啊?怎么全闽的百姓商民个个都不看好我们啊?”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57节 屠杀

朱一冯和黄石的请罪奏折再次递到了北京来,内阁再次拟了一个“严责”的票,少年天子看过之后就下令把值班的阁臣和兵部尚书招来进行御前会议。今天在文渊阁内执勤的正是李标和钱龙錫,他们闻讯后急忙和兵部尚书王洽一起赶来面圣。

“朕早就说过,这个俞咨皋不堪大用,闽省官军已经把海寇从陆面上肃清快一年了,就差直捣虎穴、一举成擒,可这个俞咨皋每次都损兵折将,真是无能之至!”

“圣上英明,只是黄帅这次又把全部的罪过都揽过去了。”李标向皇帝表示内阁也有苦衷。黄石说是他把俞咨皋拉去喝酒的,所以要处罚也只有先处罚黄石。而黄石力主剿策以来,官兵在陆地上所向无敌,很快就把海寇赶到海岛上去了,最近半年来海寇甚至已经丧失掉骚扰地方的能力,所以黄石的功绩还是很明显的。

而且最近海寇连续请求招安,语气也越来越谦卑,那个刘香七还曾跑去广东要求招安。但福建布政司态度异常强硬,所以广东布政司也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一切都让皇帝和阁臣觉得形势大好。兵部尚书王洽也附和着说道:“圣上,闽海之事以臣观之,黄帅有操之过切的嫌疑。如果同意招安的话,恐怕早就平定了。”

现在闽海的海寇只求特赦和保留船只,以前的嚣张气焰已经全消。李标觉得如果他是福建巡抚的话,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接受。只是黄石和朱一冯都坚决反对,他们二人毕竟是地方文武大员,具体的招安条款总要由他们来定。在这个问题上内阁也不好多说话。现在听到皇帝问起,李标就清清嗓子启奏道:“圣上,福建巡抚和黄帅都说海寇地船大多是抢掠来的民船,现在赦免他们恐有鼓励他人为盗的后患。他们持论甚正,所以内阁也无法批驳。只是海寇自度不能幸免,就垂死挣扎以致迟迟不能靖海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