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由,此时正稳稳的坐在平丘府衙中,神情自若。

众将听召,前来府衙议事。

可一进府衙大门,就看见庭院之中,横七竖八的躺着十数具血淋淋地尸体。

一百亲随,杀气腾腾的在庭院大厅两侧站立。

这一幕,让众将不由得心惊肉跳,咽了口唾沫,想要离开,却发现大门已经被李由派人堵上了。

“都进来吧!”

李由在大厅里沉声喝道。

众将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大厅,却发现李由没有顶盔贯甲,也没有穿官府,而是一身洗的有些发白的青灰色便装。

他跪坐在正中央,面前书案上的铁剑,犹自顺着剑脊往下滴血。

李由的神色很轻松,摆手示意众人都坐下。

“大家莫要担心,由并无恶意。

门外所杀,皆阉奴耳目……呵呵,都坐吧。”

心里,咯噔一下,一双双眼睛,骇然的盯着李由。

李家和赵高之间的恩怨,这些为将官者,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一直以来,李由都是笑呵呵的,看上去并没什么大碍。没想到,突施杀手,竟然将赵高的耳目都杀了?难道说,李由想要……

不知为什么,不少人一想到那个可能,心里没由来地一阵轻松。

“由自出镇三川,从未与大家把酒言欢过。

今日,也无甚美酒,只从城里搜取来了一些江阳老窖,与诸公分享。”

亲随,捧来了几江阳老窖,给众人斟上了一杯。李由自顾自的饮了一口,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

“三十年前,我父助先帝斩,夺吕不韦之权,亲理朝政。我带着一家子老小,从上蔡来到咸阳。当时那想到父亲会那般风光,临行前,老母将这件衣衫洗了又洗,才战战兢兢启程。

一晃三十载,我受先帝重恩,更将大公主许配与我。

我目睹了老秦最辉煌的岁月,如今细想来,却是

目,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主公,敬先帝!”

“敬先帝!”

众将官纷纷举起酒杯,洪声喝道。

“如今,正是老秦危急存亡之秋,由本当竭尽全力,为君分忧。

然则,此君非先帝,由以身心憔悴,实无力再力挽狂澜。唯有一死报先帝之厚恩而已矣。”

不是要投降吗?

众将听出了其中的端倪……

一个个惑的看着李由,有点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诸公随我多年,如今的情况,平丘被几十万大军围困,以平丘之城,绝难坚守过三日。

与其徒增死伤,倒不如……为大家求一生路。

尔等,降了吧!”

“李郡守……”

李由摆摆手,“其实我也知道,尔等不少人的心里,早存了这样的念头。只是碍于我的面子……

降了吧,能有条活路,总归是好事。

由有一言,还望诸公铭记:如若将来,我老秦兴复有望,还请诸公多想想,昔日老秦荣光。”

说完,李由让众将开城门投降,自己摔碎了酒杯,转身走进内堂。

众将迟了片刻,一个个鱼贯而出。在经过了一番考究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开城投降。

围困平丘地主帅,正是韩信和虞子期。

乍闻平丘投降的消息,虞子期还有些犹豫,这是不是李由地诡计?

韩信摇摇头,“子期兄,你我,前去送李由一程吧。”

“韩帅,你是说李由他……”

“从他早先猛攻大梁,我就有点怀,他存了必死之心。如今平丘举城献降,李由必死!”

虞子期是商贾出身,论武力比不上龙且~布,论智力也不如韩信。

但他是项羽的大舅子,对老项家忠心耿耿,否则项梁也不会派他前来,协助韩信。对韩信地能力,虞子期非常地佩服。攻掠薛郡,没有奖赏反而受到了责罚,韩信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短短两三个月,从手中万余兵马,迅速壮大到了十万大军。

别人是越打兵越少,韩信是越打兵越多。

而且,指挥调度从容不迫,丝毫没有半点地混乱。这是一个帅才,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虞子期在给项羽地书信中,对韩信是赞不绝口。

所以,他从在公事上和韩信为难,相反是竭力的配合,让韩信能够尽情的施展才华。

如今韩信要进城,虞子期虽有些惶恐,却还是随着韩信,一起受降。韩信不喜欢杀俘,而是将降兵迅速调入了军中,打散了,混合在一起。受降仪式,韩信从来不会举行,只是让平丘众将纠集起兵马,交出兵器,然后派专人看管。他则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起走向了府衙。

一进府衙大门,就见遍地的尸体。

李由的那些亲随,全都自刎在庭院之中,无一生者。

“这些都是义士,当好生地收殓!”

虞子期点点头,表示记在心里。两人踩着流淌了一地的血水,啪唧啪唧,发出诡异地声音。

李由静静的坐在书房里,正襟危坐,却已了无声息。

他是服毒自尽!

在书案前,放着一封书信。

信,是李斯所写,韩信倒也认得李斯的笔迹。当年,刘+求字,楼仓搜集了赵高李斯的不少文字。韩信在楼仓呆了不少年,当然也接触过不少。他轻轻的念着书信的内容,轻轻摇头。

……由,我再想和你兄弟一起,出上蔡东门,牵着家中那条黄犬,一起追逐狡兔……但不知,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韩帅,李斯他,死了?”

韩信默默的收好李斯的书信,放入怀中。

他静静的看着李由那张已经没有血色,但却仍带着一丝微笑地面容,突然间心里一阵悸动。

也许,他正怀念和父亲一起牵犬逐兔的美好时光吧……

“好好保存好李郡守的尸体,他日我们若攻入了关中,且将他的尸首,和家人合葬一起吧。”

虞子期点点头,可是脑海中依旧回荡着一个念头:李斯,死了……一定要尽快禀报少将军!

—————————————————

秦二世二年七月末,李由兵败,自尽于平丘。

消息传递到了~阳之后,李由的妻子,也就是秦二世嬴胡亥唯一的大姐,在~阳郡守府的后宅中,服毒自尽。

同时,李斯已死的消息,在瞬息间,传遍了山东南北,举国震动。

王离悲愤之下,在井|关大败武臣,兵发恒山郡……

章八月中,率部再攻大梁,破大梁城,击杀魏咎。魏咎的兄弟魏豹,在周市的保护下逃出了大梁城,一路东去,在定陶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同月,章邯复夺沛县留县,不十日,韩信反攻,与项羽会师于彭城……

十一月,项梁再迎接了楚王熊心之后,拜上柱国,亲自督军,兵临彭城,直指定陶。

同时以项羽为主帅,韩信为副帅,攻击砀郡。

而此时,刘率领十余万流民大军,经过三个月艰苦地长途跋涉,终于走出了横山,立马于长城之外。

扑面而来的,是河南地那苍茫古气。

白茫茫一片大雪,盖住了那条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而成地直道。

站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十余万流民同时发出了欢呼声,那声音,在苍冷苍穹中,久久回荡。

“娘,我们到了!”

吕王姬两人,搀扶着夫人站在车辕上,流着眼泪,快活的大声说道。

“刘家哥哥,这就是河南地吗?”

车宁地小孙孙,拉着刘秦的手,轻声的询问。

刘、灌婴、任敖、吕释之、李必、骆甲、李成……

当年曾在这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战斗过的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守慎,我们回来了!”

刘身披一件黑色大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黑发,随风舞动,金闪闪的束发金冠,两指宽的黄金抹额……

刘高举起了赤旗,大吼一声:“我回来了!”

赤兔嘶风兽似乎明白了刘的那一份心情,仰蹄直立而起,一声长嘶。

希聿聿……

回荡天际!

第三一一章 … ~道子今何在?~

时的黄河,与后世的黄河河道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在河南地,河水通过=口之后,一路向北,陡然分为两股河流。一条河道,也就是黄河的河道,而另一条河道,则继续向北弧形流动,与黄河的河道形成了一个弓形的内套地区。

这股分出去的河流,就名为北河(今名乌加河)。

九原郡包括了河水以南,以及内套地区。

广义上的河北之地,是指河水以北。但在九原郡人的眼里,必须要渡过北河,才算河北之地。

临河,就在北河之畔,是内套的一处河岸要塞。

始皇帝在河南地大兴土木,营造了长城。可实际上呢,长城是以河水为屏障而修建,过河水,虽还是在大秦的版图之内,但在大部分时间,这里出了驻扎在临河的兵马之外,再无秦军守卫。

内套地区,是大秦帝国和河北之地的月氏国,进行贸易的一个地带。

自匈奴北逃之后,月氏国和老秦建立了很深厚的联系。特别是始皇帝置九原郡,开四十四城,使得月氏与老秦的联系,更加频繁。扶苏活着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与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联系,以方便大范围的经济侵略和融合,于是就在内套地区,又营建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名为五原。

不过这时候的五原,并非是以一座县城的形式而存在。

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贸易交流的作用,常住人口并不算很多,不过千余人。

由年迈的戍卒和一些流放北疆的刑徒家眷组成,同时还要担负起管理和清洁五原城的责任。

不管扶苏在最开始,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到九原。

但总体而言,在扶苏监军五原的四年里,和蒙恬大力整顿九原郡,使得九原郡颇有欣欣之气。

王离接手之后,并没有把扶苏蒙恬当年制定下来地规矩都抹去。

不过,他还是放弃了对内套地区的控制,除了在临河要塞驻扎着八百戍卒之外,整个内套,再也没有秦军的驻扎。而五原的作用,也随之被淡化,后由乌氏接管过去,更名乌氏堡。

乌氏是个很聪明的人!

他在:衍城买下了一座大宅,但很少会居住在那里。

除了举办酒宴,邀请王离这些当地大员们之外,那座:衍的大宅,更多时候只有寥寥几十名老仆打理。对于乌氏的这种态度,王离也非常赞赏。后来索性把五原,交由乌氏打理。

这样一来,五原渐渐的,就变成了乌氏地私人财产。

大宗的边境贸易,几乎全部要通过乌氏经手,在很大程度上,乌氏已经控制了九原五成以上的经济命脉。而对于这一点,王离并没有什么觉察,相反对乌氏,更加的信任。

王离终究只是王离,而不是他的父亲或者祖父。

如果是王翦或者王贲,肯定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王离……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

“没想到这乌氏君,还真是有本事啊。”

进入河南地之后,刘下令放慢了行进地速度。一方面继续北上,一方面派人前往九原,与王离地使者进行磋商,购买辎重粮草,以缓解粮食的压力。

山东南北,战火熊熊。

但九原郡千里旷野,却是冷冷清清。

一路上,刘+见到了不少小村镇,大的有一千户人口左右,小的可能连一百人都没有。所谓的四十四城,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许多挂有‘县’名的城池,甚至比不得楼仓的小村庄。

河南地太大了!

蒙恬扩土三千里,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关中。

几十万的人口扔进去,作用非常小,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样。

试想,一个关中,就有差不多四五百人口。当然了,此时人们嘴里地关中,还不包括后世的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