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哙神色一凝,片刻后轻声道:“唐王乃胸怀广阔之人,甚为念旧。

不仅是我,还有萧何先生,还有卢绾,如今都在唐王麾下”老周,你看上去可是见老啊”

周市脸上,露出苦涩笑容。

“既是故人重逢,何不寻一安静之处,诉说旧情呢?”

周市犹豫一下,点头道:“也好,我正要质问与你。”

口气不善,但陆贾好像没有听到一样。拉着周市的手,一起登上了辂车,来到了一家僻静的酒肆。

众人分宾主落座,周市和樊哙又诉说了一番旧情。

当得知唐厉身亡的消息之后,周市脸上流露出落寞之色,连连叹息。

“昔日沛县旧人,尚存几何?”

“却是不多了……”

陆贾在一旁插话,“唐王乃念旧之人,时常与我等谈起昔日沛县时光。特别是当年昭阳大泽时的种种,总不胜唏嘘。”

“是啊,当年若无唐王,周市如今早已冢中枯骨。”

周市说到这里,却突然笑了,“不过,我还是小觑了唐王。当年他北上九原,我还觉着他难有作为。不成想短短两载,却已雄踞北方。成为当今最大的霸主……如今想来,真是可笑。”

可笑什么?

是笑自己目光短浅,还是笑刘阚运气奇好?

恐怕只有周市自己心里清楚。

不过,他突然话锋一转,瞪着陆贾说:“陆郎中,我知你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与剻彻并称是唐国的苏秦张仪。只是,你此次前来劝说魏王出兵,分明是想要陷魏王于死地?真不义之举。

楚国看似狼狈,但雄踞南方,绝非魏国可比。

齐目虽说拖住了楚国,但以我之见。田荣绝非项籍之地。一俟他结束三齐战事,必然会报复魏国。到时候……呵呵,不管是我魏国胜,还是楚国胜,唐王兵锋所指,谁又能抵挡住?

你们这是要坐山观虎斗,让鹬蚌相争,好渔翁得利啊……”

樊哙一下子紧张了,不由自主的扶住肋下佩剑。

反倒是陆贾,笑呵呵的神情自若。“不瞒丞相,陆贾此来,本就没有想过能瞒住丞相。但陆贾也知道。丞相如今在魏国的状况。即便是您现在去和魏王说明,只怕魏王也不会听从吧。”

“这个……”

陆贾说:“当年唐王北上,曾有心请丞相同往。

只是在当时,局势混乱,就算唐王说破了天,丞相也未必相信,唐王能有回天之力,乃天命之人。

丞相乃大贤之人,既然难以在此立足,何不随我一同前往关中?

要知道,唐王至今对丞相是念念不忘,当年丞相在大梁相助之恩德。唐王仍是牢记在心中。”

周市面颊抽搐了一下,看似有些心动。

但他还在犹豫……不管怎么说。他昔日是魏王的家臣,当年魏咎对他不薄,可说是言听计从。

临死之前,曾拉着周市的手说:“周先生,魏国之未来,还请先生多费心。”

他可是托孤重臣啊。

虽然如今过的不如意,可是还真没有想过,背叛魏国。但他也知道。魏国难以长久下去。

不管是楚国也好,亦或者唐国也罢,大一统的野心都彰显无疑,怎能允许魏国存在?

陆贾的劝说,让周市有些动心。

不过他要考虑的很多,除了那忠义二字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如果投靠了唐王,如何能立稳脚跟?他和刘阚的确是有交情,但大多数都是利益之交罢了……,比起剻彻陆贾这些老臣子,他比不上;甚至可能连樊哙卢绾这些后来投降的人还不如,那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投降,就必须要在刘阚面前拿到话语权。

可这个话语权,并不好拿……

樊哙道:“老周,你对魏国也算是仁至头尽了,如今这局面,你还犹豫什么?

吾王已下定决心,来年定要解决所有问题,你难不成以为,楚国能抵挡住吾王大军的锋芒?”

陆贾吓了一跳,连忙想要开口阻止。

这可是涉及机密的大事!

樊哙笑着摇摇头,“陆郎中,你放心,我知道老周的为人。他这个人啊,有时候太别扭,不把话说清楚。他就无法做出决断……老周啊,当年一起参加昭阳大泽之战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喝酒,就好像在沛县时一个样,才算快活。

话,我就说这么多,你怎么说?”

周市苦笑看着樊哙,“屠子,你这是在逼我。”

“我就是逼你”

樊哙的蛮不讲理,让陆贾也忍不住笑了。

周市沉吟片刻,“市亦早有投唐王之心,只是苦于无觐见之礼,所以……

不过陆郎中此次前来,倒是给了我一个机会。还请转告唐王殿下,就说周市愿意投降。但……大王夺取河洛之时,就是周市归顺之日。到时候,市还有厚礼奉上,还请唐王耐心则个。”

樊哙听不懂周市话中的含义。

但陆贾却听了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问道:“周丞相的意思,莫非是要把那……”

周市连忙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点点头,“此事还需唐王配合,河洛不靖,周市亦难有作为。”

陆贾连连点头,“此事事关重大,我当尽快返回咸阳。

周丞相,事若可为则为之,若不可为,万不可勉强。大王所需非一州一县,而是先生本人。”

这话说的,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着舒服。

周市心中流过一股暖意,起身拱手道:“多谢陆郎中美意,还请待周市,向唐王殿下问安。”

说完,周市告辞离去。

樊哙疑惑的问道:“陆郎中。老周那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陆贾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轻声道:“屠子,咱们事不宜迟,尽快启程回转咸阳复命……此事需尽早让大王知晓,早作决断才是。呵呵。若是进行的顺利,说不得来年此事,我们就会故地重游了。”

樊哙听了,眼中异彩闪闪。

第366章 … ~登基(四)~

对于刘阚想要在开春决战的决定。萧何感觉有此突然。

休养生息半载,待来年秋后决战的方针,从一开始就决定下来。突然间做出改变,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牵扯到征召兵役。筹集粮草等一系列的事情,绝非一件易事。

但萧何之所以为萧何,绝不会莽撞的站出来反对。

相反,他回到家中以后,彻夜未眠,从综合关中各方面的优势,进行统筹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未尝不可一战。

当然了,如果此战失利,关中将元气大伤,非十载不可恢复。

也就是说,开春决战,需以倾国之力。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是失败了,唐国依旧可以关中为根基,阻挡楚国。但河北之地,怕就要做出一些舍弃。但是,如果获胜了,唐国将再现大秦横扫关东,一统天下的局面。值得一搏。

萧何是一个谨慎的人,心知此事关系重大。

在作出了判断之后,他并不急于向刘阚报告,而是扩大范圈,加以

甚至请来了一些老秦臣子,商讨相关事宜。三日后,萧何再次来到丞相府,已经做出决断口

“大王想要提前发动攻势,倒也未尝不可。”

萧何对刘阚说:“如今北疆战事已趋于稳定态势,可尽早将之结束。令涉间将军驻守东乌孙。

但是有一点,提前发动攻势,需出其不意。

一俟行动,务必要在旬月之内解决河洛之地的战事,唯有如此,才可令关中百姓为之放心。

河洛之战,不可拖延过久。久则生变,于民心不利。”

刘阚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萧何的意见。

他沉吟片刻,而后说:“王子秦为公叔先生守陵一载,已尽师生之谊。

正春后,他将抵达咸阳……我会安排他在丞相身边历练一番,不知丞相对此安排以为如何?”

刘秦入咸阳?

这也表明了刘阚本人的态度。

从话语上看,刘阚是向萧何征求意见,但实际上呢,刘阚则是在询问:他入主咸阳宫,时机可成熟?

为上位者,说话自然不能太过露骨。

萧何身为丞相,更需要揣摩主上的心思。

故而,刘阚话一出口,萧何就明白了刘阚的意思。

“李颍兄弟如今,想必已抵达汉中。”

萧何回答:“以臣之推测,这一两日间当会有消息传来。臣已命人推算黄道吉日,可成大事。”

何为大事?荣登九五之尊!

刘阚点了点头,而后笑道:“昨日,母亲和我商议,要我早日和曼儿成亲。

我思忖许久,成婚之事当早而不当晚,最好一起置办。否则劳民伤财,兴师动众,太过奢华。我已命人着手休整兴乐宫已只是兴乐宫昔日遭秦二世焚毁,这名字有些不太吉祥,所以我想将之更名做安乐宫。以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无需大兴土木,只小小休整即可。”

刘阚的意思,非常清楚。

登基,大婚,两件喜事一起操办,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和萧何商议这些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表示亲近之意。这是刘阚自己的事情,和萧何说这些,就是像萧何表明了一种态度:你是我心腹之人,否则我也不用把这些事拿出来说。

前世,刘阚不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

但是来到这个时代,他已经学会了一些拉拢人的小手段。

萧何果然很激动,匍匐在地说:“臣定将此事办理妥当,绝不会辜负大王的厚爱。”

刘阚微微一笑,点头不语……

十二月中,魏豹攻占彭城,杀楚王芈心。

他占领了彭城之后,将彭城的财富洗劫一空,自称魏文王,声势大振。

不过,魏豹也非常清楚,彭城终究不是他的根基。项羽在临淄和田荣交手,一旦抽出身来,定然会予以报复。所以,彭城不可久留,魏豹在占领彭城之后,重新启用了丞相周市,命他率兵夺取大梁……毕竟。大梁才是魏国的根基所在,夺取大梁之后,可乘胜占领河内,与唐国毗邻。

魏豹贪婪好色,却不是傻子。

他清楚的认识到,能阻挡项羽的。只有唐国兵马。

既然已经达成了盟约,怎可能弃而不用?

魏豹认为,项羽的大军被齐国拖住。而且又正是关键时刻,不可能立刻作出反应。等项羽行动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拿下了大梁,迁都而去。占居了大梁,微薄可不会害怕楚国兵马。

只是,魏貂错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清晨,咸阳城张灯结彩,热闹元比。

虽然还是冬季,可春天的气息。已洒遍关中。

霸上的垂柳,青青,随风舞动。

刘阚带领文武百官,登车而行,从咸阳驶出。

他停车在官道上,静静的等候。

身后,八百百辟锐士,和肃立驰道两旁的中尉军,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剑戟,格外闪亮。

辰时刚过,从大路的尽头,出现了一支人马。

矢都着奇装异服,清一色的宝马良驹。

大纛随风舞动,上书斗大的金字:唐国典客,内史廷尉,正中间是一个‘陈’字。

在大纛下,一个看上去有三十多岁,黑瘦精壮的男子,跨坐一匹雄骏的黑色乌孙天马,身着黑袍,腰胯钢刀,精神抖擞。

在距离刘阚车仗还有十里之遥的时候,兵马戛然止步。

男子催马向前,身后跟随十几个人。与此同时,刘阚也驭车而行。双方还有一里地的距离时,只见马上男子勒住战马,甩蹬离鞍,双膝跪地,匍匐在官道之上,奇Qisuu。сom书“臣陈平,奉命出使北疆,三载而功成……今日率东乌孙国使者前来复命。恭祝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身后的随员,也纷纷下马。

其中有一个人,仔细看,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