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听见阔出大吼一声,接着是那战马一声嘶鸣,但见阔出已经一头栽在了地上,而那战马先是前蹄扬起,接着歪倒一旁,倒地毙命。

战场上的宋军足足愣了许久,旋即迸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而在场的元军,在这一刻,几乎全部面如死灰。

这一刻,邱寻虽然还是一身青衫,儒生打扮,可是谁能想见,书生射出的一箭,不单用他神乎其神的箭术挡下了元军悍将的夺命箭,还差点将放箭之人射于马下!

倘文人皆能上马,武将均可读书,大宋何愁不能中兴?中华何愁不能光复?

邱寻微微举起右臂,神色矜持,远处的张世杰见了,会心一笑,果断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号角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宋军的号角振奋而壮烈,宋军将士们的士气已经到达顶峰,在主帅张世杰和谋主邱寻的带领下,宋军东西对进,誓要把阔出部挤压在河畔,聚而歼之。

虽然阔出并没有中箭,只是摔得厉害,而且他也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来,可是,一切已经有些晚了,元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

宋元之战五十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仗,打得是这么爽快,虽然昔日,孟珙,江海,余阶,张珏等名将也数败元军,可是那要么是布局精巧谋划周密。要么是有细作里应外合,要么是凭坚城火器,元军纵然是败,士气也从来没有垮过。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堂堂正正的阵地战,是宋元精锐之间的正面对决和搏杀,赢得全凭实力。没有半分地侥幸之处。

正是因为如此,元军虽然一直不屈的再进行抵抗,可是虽有抵抗到底之决心,却已无必胜之信念,士气一垮主将一倒。一切皆是徒劳。

战场已无悬念,宋军完全是在收割生命,一刀刀砍下,一枪枪射出,元军士卒们就像成熟的麦子一样。纷纷倒地。终于,在持续不断的高压下,有元军士卒“哐啷”一声扔下刀,竟然抱头投降!

有了第一个,就有了其他,很快,哐啷声响成一片。大批元军自觉的放下了武器。元军将佐阻之不及,坚持的元军只好迅速聚集到阔出身边。

只是。此时面对放下武器的元军,邱寻居然大声喝道:“对于鞑子,杀无赦,不留俘虏!”

心领神会的宋军号手马上吹起号角,张世杰也及时地举起了令旗,趁着许多投降的元军放下武器,元军阵型散乱的当儿,宋军一拥而上,几乎砍瓜切菜一般,将放下武器的元军斩杀殆尽。

自从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来,宋军虽然一度无敌天下,也曾经任人宰割,可是总体来说,也一直是仁义之师,至少,对于放下武器放弃抵抗的敌人,从来都是优待的,也因为如此,在和契丹人和党项人的战斗中,宋军多次因为所谓的仁义,被这些胡人算计。可是就是这样,皇帝和枢密院,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思路。

可是,面对豺狼,你能去讲仁慈么?面对着这些沾满了汉家儿女鲜血地贼人,对他们讲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和对历史的背叛,尤其是邱寻,一直对于宋军历来的软弱早就大有微词,他虽然也是读书人,可是深笃皇帝那套,为了达到歼灭敌人的目地,就算用尽一切手段,也在所不惜。

死亡的威胁和宋军的“背信弃义”,一度让不少元军颇为后悔的想捡起武器试图抵抗,可是,宋军强大的火力和精密地配合,很快就把这股子气给压制住,元军欲振乏力之后,宋军趁机奋起全部勇力,朝已经失去了勇气和斗志地元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残阳如血,大地颤栗,这一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然惨烈程度可谓无以复加,求生的本能,终究还是让部分元军开始反抗,可是他们在宋军优势武器下,显得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他们的牙齿和拳头,就算好容易钳住了不小心的宋军士卒,也抵不住突然起来的冷枪。

这支宋军,全部是经过生死训练的,他们不单战斗技术高,心智更是坚韧,此时一般人地性情早已不见,对于他们来说,一切只有两个字,杀敌!他们除了对皇帝地忠贞,对长官的服从和对袍泽地照拂外,他们没有其他感情。他们绝不会为了这群猪狗不如的士卒而动任何恻隐之

轻描淡写般的杀开挡路的士卒,邱寻很快和张世杰会师,二人见面,不须多说,一个眼神,二人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些,便已足够。

这一仗,谋划的幸苦,打得也不轻松,如今终于胜利在望!阔出部已经被挤压成很小的一块,旁侧的元军已经基本被肃清,阔出周围只剩下不到五百人,大势已定!

只是,邱寻的脸上,依然看不出胜利在望的喜悦,反而眉头蹙禁,这,不由让张世杰心生疑窦。

捏,听说老柳的书都被和谐了?看起来来势汹汹啊,啧啧,不能立德立言,能留个名也是不错嘛,昔日杨左光斗傲然不屈,气冲寰宇,饶是阉党魏忠贤之辈,也犹俱之。周厉王有雄兵十万,国人一起,照样身死异乡,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日是也!

第八十八章 血战到底(2)

战场上的拼杀已经渐渐陷入尾声,由于宋军两路对进,成楔形压迫,元军被迫朝主将阔出处汇聚,而恰好原本近似于南北流向的堵河,在阔出所在处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的河湾,也就是说宋军两路已然会师,将元军余部挤压在了一个河湾之中。

这一次,是真正的背水之战了,阔出不由心中哀叹,而外围的元军虽然也是奋力抵抗,可是大势已定之下,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

宋军丝毫不感到疲惫一般,手起,刀落,头断,没断,补刀,一切仿佛已经流程化操作,在这里,杀人,就像一项普通的工作一样,进行的很是顺利。

更为重要的是,这支军队里,一部分人是军龄在十年左右的老兵,经验丰富,本来就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如今经过多年苦练重返战场,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而更多人,则是台湾本地招募的新兵和大陆新移民,这些人虽然受到了严酷的不能再严酷的训练,可以说杀人技能上已经不可挑剔,然则只在训练场上逞英雄的,根本不算军人,只有真正在刀刀见血分分死人的地方爬出来,这才算军人。

令张世杰感到欣慰的是,几乎是他一手训练出的新军,只是怯场了那么一小瞬间,便表现的无可挑剔,丝毫不逊色于老兵。而令邱寻欣慰的是,他果然没有投错明主,虽然当初他已经沦为阶下囚,可是之所以归顺大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皇帝神武,皇帝的大格局大胸襟,是他在所有圣贤书阴阳术上,都没有发现过也压根不敢想过得,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邱寻虽然出于皇帝人格力量的感召,因而一肩挑起此任,至于宋军真正地战斗力。虽然邱寻多次下军营和士卒门交心,也细心向张世杰等人请教,可是归根到底,这些都是推测揣度,不能当真,可是今日黄滩一战,一切,都已经明了。

邱寻此生。誓为明主效死力也。

二人的军队,终于将最后数十顽抗元军全部斩杀,自此,外围鞑子已经全部阵亡,没有留下活口。而趁机又有不少元军士卒,尤其是带伤者,又摸到了阔出那里,看起来他们倒还是有些个忠贞可言的,虽然说阔出败亡之势已定。

张世杰淡然的看着剩余的元军那副惊恐而犹豫。还带着一点不屈的神色。不由说道:“伯玉,昔日某提兵南下勤王之时,殊不知我大宋还能有今日之局哇。”

张世杰说的很委婉,其实也就是当年他连战连败,宋廷一路逃跑的过程,不过邱寻自然不会去不识趣地揭人疮疤,而事实上。对于已经走入绝境的宋军。能够以小岛为根据地,数年之间就能积蓄如此巨大的能量。还能挑动大陆民变,然后趁机反攻大陆,夺回半个江南,此等伟业,确实旷古烁今。

张世杰却似自语一般,接着说道:“那时陛下,却只有八岁,在山船上,风急浪高啊,那时候张弘范可以说是来势汹汹,我军则是士气低迷,粮饷匮乏,如今本帅也不怕告诉你,伯玉,那时候,本帅想的,也无非是为大宋尽忠罢了。可是陛下,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陛下站了出来,他只有八岁啊!是他振奋了大军的士气,是他亲自上阵击鼓,是他挽救了大宋的国祚,真龙天子,果然名不虚传那。”

可以说,这是张世杰第一次对没有参与山之战的人,透露具体细节,以往提起此事,无非也都是泛泛而谈说皇帝如何罢了,今日张世杰可以说透露了天大地机密,而这,也在一方面向邱寻示诚。毕竟这样的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

邱寻听完此等关节,自然很知趣说道:“今日寻听大帅一言,果然胜读十年之书,陛下英明神武,自然非我辈可能及也。”

这话有套话敷衍之嫌,张世杰微微斜睨了一下,轻轻犹豫了一下,却没有再提那一茬,而是说道:“伯玉,如今那阔出部已然陷入垓心,伯玉以为,可招降否?”

邱寻听了,微微一叹,声音很是低沉的说道:“阔出此人桀骜粗鄙,断无投降之理。大帅不必多费唇舌,徒增其笑尔,然寻以为,生擒此人,则大有裨益,可壮军威,可寒敌胆,愿大帅察之。”

张世杰淡然一笑,道:“正和我意!”

决战的日子终于到了!

双方约定在城北三十里地,于午时三刻交手,当然为了防止意外,双方自然很早就都到达了战场,免得对方耍诈,至于斥候,更是早就遍布战场,可是出乎意料地是,双方居然都没有逾矩。这次根据宋军的建议,还专门在双方划定的战场中间定了个非战区。也就是说这几里地,双方谁都不能踏足!

不消说宋军这边,也有人主张不必拘泥,抢先占领,不过这种意见几乎一开始就被否决,无他,司马玄只是淡淡说句“一诺千金”,众人便自哑然。

而比较意外的是,元军这一次也遵守了战书的承诺,并没有踏足非战区,倒让宋军也很是意外,这下子,又有人抱怨说没有先下手为强,司马玄对于这样地言论,自然是嗤之以鼻。

既然是祷告过天地上过三牲地所谓“义战”,自然该有的程序都不能少,司马玄一身金甲,被打红披风,骑卷白马,率领司马德宗一干人等,徐徐走到事先划定的碳线前,而宋军也列好阵势,刀出鞘箭上弦,击鼓的,鸣金的都已经各自就位,准备迎来一场千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所谓“堂堂正正之战”。

第八十九章 血战到底(3)

司马玄当先叫阵,朗声道:“蒙古军主将玉昔帖木儿安在?我大宋天子仁德,尔等若放下刀兵,束手就缚,则吾皇必将饶恕尔等擅杀为祸之罪!”

这一番话说的中气十足,义正词严,宋军这边,自然也是一阵欢呼,士气陡增。

接着,一身皮甲,蒙古传统装束的玉昔徐徐出列,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以往玉昔帖木儿多是汉将打扮,风度翩翩,只是今日换上蒙古武士的装束,却是格外剽悍。

“长生天庇佑着草原的勇士,斡那河滋润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马刀已经锋利,我们的战马已经吃饱,勇士们,为了铁木真,去作战吧!”

不消说,玉昔自然是用蒙古语说的,而这一番演说在气势上也不逊于司马玄,蒙古士卒“呼喝”声也是不绝于耳。

心知这些都是必须的套路,司马玄只是微微一笑,道:“来者可是蒙古勇士玉昔帖木儿呼?”

玉昔徐徐打马而出,遥将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