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儿把铁棒伸了下去,刚刚好达到红线,然后他吃力的把一个个铁球拿出来,按照手上一张草图的要求,把一个个铁球按照上面标好的距离放了进去,然后用土固定住,再从怀里掏出几根较小的竹条,仔细比对,原来,那竟是专门定位的标尺。

等到这一切做完,引线也全部布好时,头儿却没有立即点火,而是把倒下的人,那些他的兄弟们,一个个抱到坑边,虽然两个已经死去,四个还在昏迷,却也被拉倒震天雷旁睡好。

他们竟是要自爆而死!

等到头儿用火折子点燃了紧紧握在手中的引线时,他神色坚定毫不犹豫的将其点燃,口中还喃喃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声巨响,血肉横飞,接着,是喷涌而出的泥水冰混合物。只是,这些为了信念为了家国而奋不顾身,不惜一死,不惜背叛兄弟,不惜伤天害理的人,终究连名字也没能留下来,若干年后的史册上,关于他们炸黄河大堤的事情,又当怎么说呢?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为光复而不择手段?是阶级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像后世政权一样把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随意涂抹,甚至来个新编历史剧《贫农炸堤》?

虽然隆冬时节,黄河依然冰封,可是,冰层毕竟不厚,下面的流水依然在,而且关键在于,他们选择的是大堤的底部,用的还是当时最先进的火器——震天雷,土石结构的堤坝怎么扛得住?很快,一个十余丈宽的口子就出现了,虽然说是枯水期,可是那点水依然毫不客气的从口子里奔涌而出,毕竟,黄河可是地上河。

而正在家里搂着小妾亲热的陈留县官,在气喘吁吁的小厮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把事情说清楚时,足足愣了半晌,而好歹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这位可怜县官如五雷轰顶,当即昏死过去,而不管此时陈留县内早就乱成一团……

就在同时,太康,通许、杞、陈、颍等黄河下游十三处地方,大堤同时决口,偏生都是在南侧,很快,夺淮入海的黄河再次泛滥,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而且还是在隆冬季节。

想必这个春节,元廷过的将会很痛快吧,只是苦了那些百姓,只是,天下兴衰,朝代轮替,哪一次不是伴随着血雨腥风呢?没有高度的文明和民主,辉煌就只能用鲜血来铸就,谁也不能免俗,历史的周期又怎是濒死的黄色文明能够跳出的?

话说那头,台湾岛上如今却是其乐融融,下午在皇极殿举行了朝宴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皇帝要和天下百姓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

地点选择在皇宫前面紧急搭建的高台上,皇帝并左右丞相及文武百官,以及百名耆老在此摆酒,同时在台南街上靠近皇宫这里,摆下了流水席,同时在小广场上燃放烟花爆竹,礼部早已颁行天下,所有百姓都可以前来观礼。

不消说,皇帝这么做肯定风险是不小的,政治影响什么的姑且不说,单单是皇帝安全,就是很大的问题,后来还是清远军指挥使张贵请示皇帝后,决定调军秘密进城,警戒四周,同时密调留守的天机阁人员散布于百姓之中,以防不测。

顺便说句,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尤其是朝廷的集中力量建设和台南令林肇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台南已经人口稠密商旅云集,隐然有了名城气象,只是,虽然城里已经是建筑林立房舍俨然,却依然没有个像样的城墙。

倒不是没想到,陆秀夫早就把兴京外城的图纸拿给萧统看过,那可是龚穹苍的得意之作,不料小皇帝却坚决不干,声称“若是鞑子登陆,则是朕之过失,御敌于国门之外,方为上策“,只是后来群臣固请,加上考虑到治安和帝后安全,萧统才不得不允了,只是却把工程量消减大半,再不像先前设计的那样大气磅礴蒸土筑城,至于内城,出于自己和杨后的安全,萧统也不得不好生修缮一下。

当然,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朝廷实在没钱了,而萧统也认为,与其把钱花在建城上,还不如造船呢。如果说真的到了元军登陆台湾,还要靠守城的话,萧统还不如跳海呢。

第七十六章 与民同乐(1)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尽燃,台南街头一片在歌载舞之像,百姓们都沉浸在这台湾岛上的第一个春节,而且听说,今天皇上要与民同乐,这可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景儿,而且知府大人也发了公告,允许百姓前往观礼,因此大批民众都涌到大庆宫前,想一睹少年天子的风采。

虽然如今乃是隆冬,可是陆秀夫却想出了法子,每桌一个火锅,热气腾腾,喜气洋洋,虽然还没有开吃,可是不少人已经口水长流。

等到小皇帝出现在台上时,臣民们一起高呼万岁,萧统站在那里,看着无数人跪在自己的身下,脸上既有过年的喜悦,也有对皇权的敬畏,心中不禁一阵阵得意,身为男性,哪个不愿意站在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呢?此时此刻,什么民主自由,什么众生平等,什么民治民享,都是烟云,萧统早就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维护自己已有的皇位,而且必须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天真的搞什么任人唯贤,原因无他,自己打得江山,只能传给有自己血统的人,人之常情罢了。

不消说,开始肯定还是要告祭天地祖宗,祭祀烈士忠魂,这些都已经做过很多遍,不需赘述,不过,百姓们倒也因此情绪开始高涨起来,而萧统也吩咐给围观的百姓们发下御酒,共庆佳节。

在山呼万岁中,萧统一身玄袍,踱着方步走到中央,从马凌手中接过九龙琉璃杯,轻轻举起,环视下面一眼,朗声道:“列位臣民,今日乃是除夕之夜,王荆公有《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日朕要问你们,问诸位百姓们,你们家放爆竹了吗?贴年画了吗?”

这话一出,全场一时有些寂静,本来以为小皇帝将要趁此时机演讲一番,没想到却是说了这般家常的话,臣民们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只是陆秀夫听到王安石的名字,眉头微微一皱。

“皇上,小老儿家里可是贴了年画放了爆竹,还杀了头大肥猪呢。”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及时响起,算是打破了沉寂。

萧统惊喜的看了过去,原来是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忙道:“陆相,派人请这位老人家上来,朕有话说。”

于是乎,百姓们就眼睁睁看着这老头儿被带到小皇帝面前,也不知道这小皇帝想干什么,不少人都在琢磨着能当面拜见天子,该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毕竟现在他们在台下八五八书房,也不大敢一直盯着皇帝看,只晓得是个比一般孩子略微高大点,说起话虽然还有些嫩,却显得很有威严,比那知府大人可厉害多了。

“老人家,今年高寿啊。”萧统不让老人家行礼,却一把抓住了那虬枝般的手。

“皇上啊,小老儿托皇上的福,今年八十有六啦。”那老头儿倒也不怯场,恭恭敬敬对萧统说道。

“八十六啦,老寿星啊!”萧统惊呼道,“那老寿星在上,请受朕一拜。”

说罢,萧统把酒杯还给马凌,就要躬身,却把老头吓坏了,一把挣脱左右搀扶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乱摇道:“陛下,使不得啊。”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皇帝要拜百姓,这还了得?!群臣们自然要劝谏,只是公开场合,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加上又是除夕,纵然司徒不群等人想表现,如今却也不敢。

那萧统却坚持行了半礼,然后举起酒杯,面对呆若木鸡的百姓们,高声道:“诸位百姓,朕方才,拜的不单单是这位先生,而是天下的老人,圣人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朕以仁孝治天下,今天朕就是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对于老人,就是要孝顺,就是要恭敬,大家说对不对?”

虽然说那年头没有话筒,皇帝的声音不可能被每个人都听见,可是下面的窃窃私语,还是很快就把皇帝的话给传开,当百姓们得知皇帝居然尊老行礼,还要求百姓们都要尊重老人时,那些白胡子老头儿们都连连点头,直赞天子圣明,而后来当前面说皇帝问对不对,自然百姓们都说对。

虽然这“对”字不甚整齐,没有那种万众欢呼的感觉,不过能在这种情况下达到这个地步,萧统已经算满意了,于是,他拿回酒杯,高呼道:“诸位,这第一杯酒,朕要与所有的士绅百姓们共饮,祝我大宋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大家干杯。”

“皇上举杯啦。”有司仪及时的喊出酒诺,于是特邀来的百姓代表们都举杯,然后在统一的号子下,大家一齐干杯。

萧统一仰脖子,琼浆般清冽的甘泉顺喉而下,只让他感到一阵爽快,豪气干云的萧统高呼道:“拿酒来。”

“好!”不知是谁在下面高呼一声,很快引起了共鸣,叫好声迅速连成一片,皇帝好酒大气的举动被迅速传开,于是乎百姓们再次大赞皇帝少年老成,豪迈不已,如今这小皇帝在百姓中的形象,已经甚是突出。

当然,对于皇帝这个有些轻率的举动,司徒不群当场就变了脸色,认为有失皇家颜面和威仪,不过陆秀夫却连连使眼色,让他不要生事。

“这第二杯酒,”萧统顿了一下,下面也安静了起来,“朕想和百姓们,一起来为前线的将士们干一杯。”端起酒杯的萧统,却没有立即喝,而下面的人也就不敢喝,等着皇帝。

第七十七章 与民同乐(2)

 “不消说,我大宋开国三百年来,百余万忠魂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今天,当鞑子肆虐于中原而朝廷暂避于台湾,依然有数万将士,为了我们能过一个好年,他们却依然要枕戈待旦,你们说,我们是不是该敬他们一杯?”

小皇帝声音不大,在场民众却有数万,自然不可能全都听见,可是百姓间的私语,在那个年代却是传递消息最快的,加上很快就有人称是,其他人自然随之呼应。

萧统只听见下面高声称是,便举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不消说,看得清的百姓们自然大声起哄。

接下来,自然是开吃了,萧统特地命令把自己的御案朝外搬了不少,以便让下面的百姓们能够看清,同时,盛大的仪式正式开始,从大陆高价买来的爆竹被点燃,夜空中一片绚丽。

由于皇帝的一再劝导,气氛也逐渐放开,原本拘谨的百姓们也都渐渐放开,反正是皇帝鼓励的倡导的,很多人就开始划拳祝酒,大呼小叫,不但没有人来指责他们失态,反而大力鼓励,于是乎这场盛宴的气氛终于被点燃。

可是,萧统却依然没有闲着,毕竟他是皇帝,是主角,他必须引领气氛和走向,于是乎萧统端着酒杯,开始不断向百姓敬酒,而几杯酒下肚胆子变大的百姓们,也敢于在皇帝面前稍微“放肆”一下,甚至还有人说要把闺女送进宫中。

当然,倒不真是说台湾的百姓们已经脱去了对皇帝的敬畏,更不是说萧统的威望不行了,而是为了防止冷场和出现,先前曾特地在百姓中安排了一些“特殊人员”,也就是后世说的托,那些叫好的喊诺的,其实大都是这些人做的,尤其是那些“僭越言论”,更是萧统亲自指示的,深谙后世炒作扇呼妙处的萧统,自然知道如何调动这些淳朴群众的情绪,而很快,他就收到了效果,当灯火下百姓们发自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