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的人也就完成了他做人的使命,不再觉着有丝毫的痛苦了。

站在这个木笼子外面的,是一个衣衫破旧头发花白年近七十岁的老太婆。看样子,像是死者的母亲,嘴里的牙已经掉光了,满脸的皱纹儿,红肿着眼泡,浑浊昏暗而无神的眼睛里不停地涌着泪水,一面拖长了尾音声嘶力竭地哭着,用脑袋撞着站笼的木栅,一面嘴里呐呐不清地向苍天、路人诉说着儿子的冤屈、自己的不幸。

从那若断若续仅能听懂的片言只语里,人们可以听出,死者前几天上山砍柴,在路上捡了一个印花包袱,里面包着几件半旧的女人衣裤,回家来就给那个苦命的丫头死者唯一的闺女穿上了。当天下午,地保就来把死者带了去,说是他的案子犯了。谁知道姑娘身上穿的这几件旧衣裳,就是本乡马翰林家里失窃的赃物之一。到了堂上,金太爷亲自问的案,动了三次夹棍,灌了两次凉水,死者吃罪不过,只好屈打成招。马老爷开了一张失单,其他赃物交不出来,金太爷就把那苦命的丫头──判给了马家抵作赃银,儿子进了站笼,才三天工夫就挺不过来,断了气儿了。如今一家三口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太婆,无依无靠,除了去寻死,就只剩下要饭一条路啦!

过路的人和围观的人多──一半儿是不懂事的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衙门口经常发生的这一类惨事,耳朵里听着已经听熟了的几乎是大同小异的哭诉。孩子们的脸上流露出惊奇和恐怖的神色,只知道又有一个人枷死在站笼里了,却并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胆怯的小丫头钻进人丛中去想看个仔细,但是刚一瞅见死人脸上那副吓人的样子,又赶紧钻了出来,掩在大人身后,用一只眼睛偷偷儿地瞧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幕惨剧。大人们则都紧绷着脸,像庙里的泥胎似的,神态木然,谁也不敢在脸上浮现出同情、怜悯或是不满、愤怒的神情来。他们看得很清楚:就在衙门口坐着的那几个公差,在他们那顶饰有羽毛形似辣椒的帽子下面,那一对对像绿豆似的小眼睛,滴溜乱转,正在注视着这边每一个人的劝静呢!

挨着荷花池的那个站笼里,站着的是一个眉目清秀,脑门儿前面的头发很长,模样儿还厮文,穿一件油污破旧长衫的中年人,脚上穿着鞋袜,脚尖儿也只是半踮着。看样子,不论在公堂上还是在站笼里,都没有吃到十分大苦。再看那标示,写的是“枷示偷窃犯一名陈有生”,落的日子是前天。这个人大概是个有点儿小偷小摸,被抓住了,送进衙门来,打了板子,站在这里“以儆效尤”的。看样子,多半儿是个不第的秀才,又无谋生的本事,穷途落魄,改行拜倒在时迁儿的门下,干了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这时候,正翻着大白眼珠子在饥寒交迫中瑟缩挣扎。

笼子外面,有个穿得不好但还干净的的中年妇人站在一摞砖上,高举着勺子,正一勺一勺地往笼子顶上那个脑袋里喂大米稠粥,嘴里像炒爆豆似的不停地唠叨着,数落他读的是圣贤之书,却不学好,不长进,既好喝,又好赌,家里值几个钱的东西偷光了,又偷到了街坊们的家里去。如今总算有了报应,丢人又现眼,连累她也脸上无光,没法儿见人。

笼子上面的那个脑袋翻着白眼儿,似乎在懊悔,也似乎在乞求宽恕;一面又像吃药似的小口小口地吞咽着喂给他的大米粥。

那个女人喂一口,怨一声,好不容易把一碗粥喂了有大半碗,好像觉得自己尽说些责备埋怨的话不足以使他坚持活下去似的,口气忽然间放和善了许多,指着手里的小半碗粥劝着说:

“再吃几口吧,把这碗粥全都吃了,才好有力气呀!都两天两夜过来了,咬咬牙,再挺上一天,不就三天到期了么?这一回,要不是德生大叔看你是个读书人,又看在本家的份儿上,格外照应,少给你抽掉一块砖,这会儿恐怕你连水都喝不进去啦!”

门上的几位二爷听这个爱唠叨的女人居然当众说出他们头儿的名字来,生怕她不知好歹,还会往下说出些什么不中听的话儿来,就从衙门口摇摇摆摆地走出一个胖子来,指着那个唠叨不休的女人大声地呵斥:

“快喂,快喂!大清早儿起来,一碗粥喂了老半天儿不去说它,还聒(guō郭)噪了这一早上!要是一会儿太爷出来看见了,连我们都落不是!真叫善门难开,好人做不得!还不快灌完了趁早滚回家趴着去!犯了案子了,这会儿倒会管教男人了,早都干什么来着?”说着,连连跺脚,装出一副公事公办谁也通融不得奈何不得的神气来。

这副药果然灵验,立刻制住了那个爱唠叨的女人,一句话也不敢说了。连木笼子里面那位孔门时迁都有动于衷,赶紧大口大口地吃起粥来。

胖子二爷制服了多嘴女人,又转过身去在那个伤心痛哭的老婆子面前像肉墩子似的一站,一手扠腰,一手指着老婆子撇着嘴阴阳怪气儿地说:

“大清早儿起来就嚎丧,这衙门口是你哭儿子的地方吗?死都死了,你使劲哭就能活啦?早就给你说过了不是?叫你不要哭,安安份份地在这里坐着,等太爷睡醒了,升了堂,我们进去给你回了话,消了案,自然会把尸首发还给你的。你再到城隍庙去求一具义材来,请几位大哥大叔抬到乱葬岗上一埋,不就完事大吉了吗?尽在这里干嚎,又有个屁的用处?如今你儿子苦头也吃够了,小命儿也玩儿完了,你舍不得给人的姑娘也给了人家了。早知道有这一拐子,早点儿把姑娘给马老爷送过去,比什么不好?偏偏儿的请酒不喝爱喝罚酒,真是娘儿俩一对儿的拗丧种①!”

……………………

①  拗丧种──读作 nìnɡ sānɡ zhǒnɡ,也写作拧(去声)丧种,指一种脾气执拗,你要他向东他偏向西的人。

老婆子被这一场天上掉下来的官司弄得家破人亡,本来就已经伤心之极,如今又叫这个胖子衙役一顿抢白,正好道着了痛处,不觉一阵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只叫得一声:“苦命的儿啊!”一口气儿憋住了,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好半天儿才回过气儿来,又喊了一声:“皇天爷爷呀,冤枉啊!”拍着胸口,捶着大腿,就呼天抢地地嚎啕大哭起来。

胖子衙役一见不是路,斜着眼睛住地上啐了一口唾沫,露出一副十分不以为然的神气,好像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对众人摔咧子似的,撇着大鲶鱼嘴鄙夷地说:

“冤枉?天下打输了官司的,有一个不喊冤枉的没有?要是你们偷的抢的都冤枉了,大概就只有我们吃公事饭的不冤枉了!有那该杀该剐的罪名,赶明儿都叫我们顶着去!”说着,又啐了一口唾沫,一个转身,腆着大肚子摇摇摆摆地走回门上去了。

林炳看了一会儿,开了眼界,心里倒十分佩服这位太爷的严刑吏治,真叫说得到,做得到,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像这样整治下去,再过个一年半载的,还不真个把缙云县治理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世界?“治乱世用重刑”,真是不错呀!要是县太爷们个个面善心慈,菩萨心肠,抓到一个强盗,可怜他衣食不周,逮住一个窃贼,又顾忌他母老子幼,每人赏他三五吊钱打发他回家,岂不是姑息养奸,纵容犯罪,天下大乱了吗?自己的官司,碰在这样精明强悍的县太爷手里,他那里掌着印把子,我这里多多送银子,有老少讼师出的鬼点子,走的是金太太的熟路子,这场官司,还有个打不赢的吗?吴家兄弟,还怕不送进站笼里去慢慢儿地生煎活熬吗?这个站笼,真是鬼见怕,神见愁,如来见了都发抖哇!想到这里,就好像自己的官司真的打赢了,吴家兄弟也都已经关进站笼里去了似的,不觉喜笑颜开,飘飘然地回到店房里来。

吃过了中午饭,天气好像比早晨略为暖和了一些。林炳换了一件轻点儿的袍子,独自一人,踱到后街老讼师家来。李家父子接进内书房里坐下待茶。先责怪林炳没有如约前来便饭,并说早一会儿那个温州客人还在这里,如果午前就来,彼此可以见见面,在价码上头,也许还可以有个商量。林炳谢了罪,又说了一些“小侄不谙商情,不明世故,诸事全凭世伯斟酌办理”之类的客气话。

说话间,小讼师从内室里捧出一个印花包袱来,里面包着大小两个盒子。大的一个,也不过见方一尺有奇,楠木薄板精制,有梁有环,广漆戗金,箱盖儿上是一幅素描山水,寥寥数笔,不过是远山近水,斜阳渔舟而已,一角上刻着两行方头古篆,倒还认得,却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八个字,看来还有一联儿刻在另一个盒子上,原是两盒成对儿的。揭开盖子,箱子里面上下都垫着白绫子软衬,一个八角形的罐子居中,转圈儿八个斜方的,四角四个三角的,像一个攒心盒子,罐子与罐子之间,都有白绫子作的软衬隔开。每个罐子上面,都雕着梅兰竹菊,四时花卉,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之类,却一色儿全染的是翠绿色,衬着象牙色的底儿,显得特别的雅致。

林炳伸手拿起一罐儿来,这才看出罐子的四周也都刻有图案花纹。掂掂份量,倒是不轻。看那罐子,油光水滑的,既不是象牙,也不是骨头,更不是木石漆器,黄澄澄,油滑滑,半带透明,却又绝不反光,用指甲弹弹,声音橐橐的,显得十分坚实牢固,看了半天,实在认不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老讼师见林炳捧着个罐子翻来覆去地看,心知他不识货,却又不好意思问,就笑着说:

“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吧?不瞒你说,我也是前几天才刚长的见识,今天不妨在你面前卖卖乖:这东西,说出来了,倒不是什么稀罕玩艺儿,不过是用大毛竹筒子削去竹皮竹肉,只剩下薄薄一层竹白,锯开一条缝儿,放在汤锅里煮软了,趁热摊开压平,再把它锯成需用的小块儿,用胶粘在木匣上,打磨光滑了,雕上花纹,就成了这种玲珑小巧的精致小罐儿。在福建产地,这是连小孩子都会做的玩艺儿,到了京师大地面儿上,倒成了奇珍异品了。这就叫拆穿西洋景,一文不值啦!哈哈!”

经老讼师这么一说,林炳再仔细一看,可不是么,原不过是天天见面的东西,改改头换换面,就让人给蒙过去了,不觉也失声笑了起来说:

“哈哈,人的眼睛是最好骗不过的啦!也用不着什么障眼法,就把咱们这些土生土长天天跟竹子打交道的人都蒙住了。要是到了北边儿,去蒙那从来没见过大毛竹是怎么生怎么长的城里人,可不就一蒙一个准儿吗?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百工技艺,卖的本来就是手艺钱,取的原料越普通,越常见,反倒越发显出手艺人的技艺高超和用心独到不同凡响来。就凭这样精致的竹白烟罐儿,无怪乎金太爷心里喜欢,也无怪乎温州客人要那么高的价码儿了。头几个月我在杭州赴乡试,见有个湖州来的考生,摇一把精雕细刻的白纸折扇,那扇骨上刻着钟鼎古篆,游亮游亮的,确乎是传了好几代的东西了。扇面上是赵千里①画的一幅水墨山水,还有何子贞②的题跋。懂得书画古董的说:这也算得是当世一宝,遇上识货的,出三五百两银子登门求卖都难说呢。奇怪的是这样名贵的扇子,倒用一个小小山桃核儿做扇坠儿,看上去就透着三分寒酸,十分的不相称。谁知道我这话刚一出口,就露怯了,逗得本主哈哈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