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10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公里,两种导弹都装备常规战斗部,由于导弹射击精度不高,在核战时代到来之前实战价值确实有限,也正因此,目前只是少量列装部队,而且划归空军建制,并未单独成军。
    熊秉坤是工程兵中将,虽然导弹研制基地确实是他的部队修建的,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导弹工程,再加上目前空军依旧对导弹部队的存在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因此他并不清楚“雷鸣”和“雷暴”的存在,也不知道地对地导弹的武器概念,不过,如果蓝天蔚将“新式武器”的说法变换一下,说是“火箭”的话,那么熊秉坤或许会很快领悟过来,毕竟,步兵用的多管火箭炮他也是知道的,实际上,他的工程兵部队也装备有“冰雹”式轻型多管火箭炮,主要用途是预防雪崩,对于火箭类型的武器,熊秉坤是有概念的。
    既然蓝天蔚没有继续说下去,那么熊秉坤也就没有追问,军事保密原则他也很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熊秉坤都清楚,而且蓝天蔚的话也基本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这座“北极光1号基地”将装备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而且跟空军有关。空军是什么军种?那是高技术军种,可不是工程兵这帮操作推土机、挖掘机的“土老帽”可以比的,虽然工程兵确实也离不开技术支持,可是相比空军,还是差了那么老大一截,不服不行。
    “我明白了,等那些技术专家一到,我就让他们主持基地那边的工程。”
    熊秉坤立即点了头,他已经开始认真的琢磨什么时候开始施工了,其实刚才他跟蓝天蔚说的“开冻”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概念,毕竟这里是北极圈,那地面之下到处都是永久冻土层,那一层土壤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开冻的,不过这也方便了以后基地的维护保养工作,其实在高寒地带进行施工,最怕的是那种地面之下的非永久冻土层,冬天冻上,夏天化开,整个一个“固体沼泽”,能像揉面条一样将铁路拧成麻花。
    熊秉坤站在一边琢磨工期什么时候开始,蓝天蔚则与张国平、季雨霖拿着地图指指点点,研究着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时,留守列车的电报员匆匆奔来,将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了蓝天蔚。
    看了眼电报,蓝天蔚对其他人说道:“看起来,目前的战争僵持局面快被打破了。”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蓝天蔚是在说这场世界战争。
    “这电报是哪里拍过来的?总长何出此言啊?”季雨霖有些奇怪。
    “今天上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了,守卫城市的苏军已被完全歼灭,德国军队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蓝天蔚面无表情的将电报交给季雨霖,这封电报,却是总统从鄂木斯克拍过来的。
第1188章 斡旋人 丹丘
    文字版缺
第1189章 别墅协定
    文字版缺
第1190章 代号“詹姆士”
    第1190章代号“詹姆士”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初夏的高温统治着城市,由于高层楼房越来越多,“热岛”效应使气温更高,今天是星期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街上的行人却很多,尤其是公共休闲场所,那里的游客摩肩接踵。
    这里是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紧挨着长江和东海,地理上的先天优势使这座城市具有无与伦比的经济魅力,其它的城市是比不了的。
    正是由于经济发达,上海的市民可以享受最时髦的休闲方式,游览公园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了,电影院的消费过于单调化了一些,传统戏剧渐趋没落,倒是糅合了中西方特点的大杂烩代表着现在的潮流,“新世界”、“大世界”、“大观园”、“小观园”为代表的一批东西方娱乐大杂烩迅速崛起,现在,去了上海,不逛这些地方,那就不算是到了上海。
    也正由于这些游览去处是老少咸宜的地方,因此非常热闹,每到法定节假日,这些地方总是熙熙攘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今天是星期天,正是“大世界”生意兴隆的日子,上午九点钟,已是游人如织,今天这里有远东共和国的马戏团表演,门票昨天就已销售一空,所以,今天的马戏团表演售票处已挂起了“售罄”的牌子,基本上没人在那里排队,只有一个人除外,但是那人显然不是来买票的,站在售票窗前,那人正在向眼前的大街上东张西望,大热的天,两只手揣在兜里,也不嫌热。
    这个正站在售票窗前的中年汉子是个混混儿,在江湖上那也是有诨号的,叫作“疤脸”,因为他的左边脸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这不是普通的刀伤,而是枪伤,当年,“疤脸”是国防军的一名士兵,跟随部队平息西南地区土司武装叛乱的时候在战场上挨了一枪,那颗子弹在他左边脸上拉出一道血沟,从那之后,这“疤脸”的诨号就逐渐叫响了,服役三年之后,“疤脸”戴着勋章光荣退役,领了笔退役金回到苏北老家,跟着一帮乡党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不到半年,退役金全部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又不愿意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等父母双亲撒手人寰之后,索性卖了那几亩薄田,跟着乡党到上海闯世界,并加入了青帮,1935年,当局发动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苏南、苏北青帮遭到沉重一击,几个首脑人物不是被击毙就是锒铛入狱,“疤脸”运气好,没被捉进去吃牢饭,在兰芳避了两年风头之后又回到了上海,继续**的老本行,“卖火腿”,就是当皮条客,“卖火腿”据说是从美国俚语中得到的启发,“火腿”专指依靠出卖色相为生的白种女人,“疤脸”就为这些女人拉客,并替她们解决“麻烦”,“疤脸”的服务对象都是白俄女人。
    现在是白天,正是“火腿”们休息的时间,按说“疤脸”是不必工作的,但是问题在于,除了“卖火腿”之外,他还有一份兼差,就是给人跑腿,拿人钱财,就要给人办事,所以,按照雇主的要求,“疤脸”从上午八点钟起就等在这里,一直等到现在。
    终于,到了九点半钟,一辆出租汽车驶到售票窗前,一名坐在后排座椅上的西方人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冲着站在售票窗前的“疤脸”打了个呼哨,“疤脸”急忙靠了过去。
    “先生,要马戏团的票么?通场票,今天随时都可以看。远东马戏团,女演员演到最后,那是要光着屁股的。”
    “疤脸”走到车窗边,从兜里摸出一张马戏团的门票。
    “你有多少票?”西方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了一句。
    “你要多少有多少。我这里至少还有二十张票,每张二十块钱。”
    “疤脸”立刻眉开眼笑起来,从兜里又摸出一个荷包,冲着车里的人晃了晃。
    “我全买下。”
    西方人拿出钱,递了出去,“疤脸”接过钱,笑得更开心了,索性将荷包整个扔了过去。
    “这个荷包送给您了,您走好。”
    车里的西方人点了点头,收起荷包,看也没看,吩咐汽车司机启动汽车,离开了“大世界”,向四川北路驶去。
    这辆出租汽车飞驰而去,五分钟后在黄浦江边的一家豪华饭店前停下,坐在车里的那名西方人下了车,将车钱从车窗递给司机,说了一句“不用找钱”,然后转身走进饭店大厅,在前台询问了服务生几句之后,接过一封从瑞士拍来的电报,便匆匆走进电梯,乘电梯上了九楼,在一间客房前停下,用钥匙打开房门,走进客房,随即将房门关紧,并在门外挂了面“请勿打搅”的小牌。
    走进客房之后,这名西方人就急匆匆的从西装口袋里摸出那只“疤脸”卖给他的荷包,将里头的那些票全部倒了出来,然后仔细的将那只已经空了的荷包捏来捏去,最终停下动作,走到床头柜前,拉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剪刀,将荷包剪成两半,直到这时,这只荷包的秘密才算正式揭晓,原来这是一只夹层荷包,由两层很薄的布制造,在夹层里藏着两张折叠起来的图纸。
    西方人匆匆将其中一张图纸小心翼翼的展开,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幅结构图,如果是普通人,肯定看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的结构图,但是这个西方人却一眼认了出来,这是一个核反应堆的结构草图,画得很潦草,显然是仓促完成,而且画图的人肯定非常紧张,连几个细节都画错了。
    “原来中国人真的在进行原子能研究。”
    西方人在心里惊讶了一下,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对此,他早已有心理准备,实际上,他此行的唯一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秘密,这个中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的秘密,这个行动,代号“詹姆士”。
    这个西方人确实不是普通人,他其实是一名间谍,而且像所有的国际间谍一样,他也拥有一系列的假身份,而此次中国任务,他的身份是一名瑞士游客,拿着瑞士护照,护照上的名字是詹姆士。科林斯,是一名很有钱的进出口商人,此次到远东,是来旅游的,不仅要到中国看长城,而且在来中国之前,他已经在中东、中亚地区游览了一段日子了,这一路是从陆路过来的,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海上旅行的危险,毕竟,现在是战争时期嘛。
    当然,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这位“詹姆士”先生根本就是美国海军用潜艇途经红海将他送到以色列的,然后从以色列出发去巴勒斯坦,接着坐飞机去伊拉克,然后从伊拉克绕道伊朗,再由伊朗坐火车前往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康居,完成这一切之后,他的护照就完成了必要的伪装工作,之后再前往中国就非常安全了。
    “詹姆士”就是一名为美国战略情报局服务的行动间谍,为了此次任务,他甚至专门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华语强化训练,而且,不仅有整个美国战略情报局在为詹姆士的行动进行保障工作,美国情报机关甚至也将苏联情报机关拉了进来,实际上,正是依靠当年苏联在这个东方国家建立的情报网,詹姆士才弄到了一些情报,这些情报数量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那张苏联情报网已经在1934年和1935年遭到破获,只有少数漏网之鱼可以联系上,就靠这些很少的人员,詹姆士勉强弄到了他所需要的情报。
    今天从“疤脸”手里弄来的这份情报或许是此次行动中获取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情报,詹姆士之所以能够一眼就认出草图上画的是什么东西的结构,就是因为他在执行任务之前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而且接受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哈佛大学工科硕士学位,再加上这些专业知识,所以,詹姆士不仅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而且他也知道美国政府正在执行一项绝密计划,“曼哈顿工程”,这是一个研究原子能武器的计划,目的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为了完成这项工程,美国不仅动用了大量资金,而且也动员了大量人力,实际上,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就直接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为这项工程服务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达到了数十万人,为了保密,美国政府无所不用其极。
    显然,从詹姆士今天从“疤脸”手里弄到的这个草图来分析,中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不仅已经启动,而且也动员了大批高等院校参与工程,因为这张核反应堆的结构草图就是由一名在本地高校工作的“联系人”手里弄到的,而这名“联系人”其实就是该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