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早起来,赵北带着卫兵和几名参谋巡视全城,一来安抚百姓,二来稳定军心。现在九江刚刚光复,恢复社会秩序、搜捕潜伏细作、征募革命青年、整顿军纪、收集粮秣……诸般事务哪一个都耽误不得,手下的参谋们也都经验不足,事事都需赵北亲自操心,也算是忙得四脚朝天了。这不,刚刚巡视完毕,又要召开军事会议。
    来到司令部门前,赵北从马鞍上跃下,提着马鞭站在门口,叫来一名参谋,指着门外那两头石狮子说道:“把石狮子搬开,这是皇权与官权的象征,咱们革命军不讲究这一套。”说完,径直跨进衙门。
    衙门的签押房太狭小,无法召开大型会议,这次军事会议赵北召集了所有管带(营长)以上军官参加,还有不少会党人物,人数众多,所以会场就安排在衙门的大堂里,士兵们搬走了大堂所有的陈设,按照赵北的布置摆下几排长凳,并用弹药箱拼成讲台,上面再铺上原本悬挂在大堂里的那面“公正廉明”的木匾,到时候赵北便站在上头讲,众人在底下听,有些像后世的领导开会。
    今天的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扩军,二是改组军队。现在起义军仍然使用清末新军的编制,一个镇(师)下辖两个协(旅),在赵北看来,这个编制不够灵活,他打算将部队完全按照现代理念重新编组,按照师、旅、团、营、连、排、班进行编制,将旅的规模缩小,一个师下辖三个旅,一个旅下辖三个团,以此类推,随着步兵火力的增强,部队缩小编制是必然的,与其以后再改编制,不如现在就进行整顿。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赵北还有一层潜藏的用意,那就是彻底打乱部队的地域观念,将来自不同省份的士兵进行混编,这样一来,也有助于他控制军队,不过这个想法需要征求军官们的意见,如果众人坚决反对,赵北也不打算强行混编,毕竟稳定是第一位的,而且还必须考虑到部队日常训练和指挥的便利,这年头还没推广普通话,光是江苏话就有好几种方言。
    “敬礼!”哨官喊道。
    军官们于大堂前列队,立正敬礼,虽然军服尚未统一,但军礼的姿势已统一起来,看上去也颇为整齐。
    赵北回礼,走进大堂,众人跟了进去。
    “请坐!今天请大家来这里举行会议,是为了整编军队。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有什么意见就直接讲,不必藏在心里。以下,是参谋部拟定的初步整编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本军将编为两个作战集团……”赵北也没废话,站在几口弹药箱搭建的演讲台上,立即切入正题。
    安庆破城、黄泥港起义、克复九江、组建共和军,诸多功绩摆在眼前,现在赵北声望正高,风头正劲,所以也没多费口舌,不过短短半个小时,众人就达成了一致意见,通过了赵北的整编方案,将起义部队整编为共和军第一师和第二师,至于扩军一事,甚至没等赵北吩咐,就已有军官自行展开了,对此,赵北再一次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下级军官必须绝对服从上级,没有上级命令,谁也不能自行其事,这也是革命军的战斗力所在,私自招募士兵是革命军队的大忌。
    至于部队混编一事,可以小范围试试,磨合一下官兵,看看成效再说,而且要立即成立一个专门的班子,研究各地方言,整理成文,用来培训军官。
    见众人已无异议,赵北说道:“现在,本次军事会议正式结束。诸位各回部队,整肃军纪,参谋部全体成员留下,商议具体整编事宜。”
    “报告!”杨王鹏站了起来,现在他是第二梯队司令,起义军的二号人物。
    “讲。”赵北点了点头。
    “我等有个疑问,想请参谋长解疑。”
    “什么疑问?”赵北看了眼坐在下边的蓝天蔚,这个同盟会的秘密会员现在已是起义军参谋长,虽然赵北并不打算将部队交给同盟会,但目前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何况蓝天蔚是留日士官生,军事素养很不错,许多事情都可以替赵北去做。
    “昨日通电,为何要推举袁世凯做共和中华的大统领?他是伪清高官,不是革命同志。就算不推举颇孚众望的同盟会孙先生做大统领,光复会的陶会长也是合适的人选啊。我等不明白。通电是参谋部拟定的吧?请蓝参谋长为我等解惑。”杨王鹏看了眼坐在前头一排的蓝天蔚。
    蓝天蔚有些不知所措,坐在他身边的吴振汉本打算站起来回话,但赵北挥了挥手,示意吴振汉不必解释,随后坦然说道:“这不关蓝参谋长的事,通电稿是我亲手拟定,以我个人名义拍发,那里面的话是我的意思,与参谋部全体军官无关。”
    杨王鹏转移火力,说道:“那就请总司令为我等解惑。革命同志浴血奋战,却将战果拱手让与他人,我等确实想不明白。而且,那份通电是以总司令个人名义发出,似乎有些不妥,总司令也说过,革命是大家的事情。”
    这是冲着老子来的啊。赵北背着手,扫了眼杨王鹏,再看看坐在他身边的那几个群治学社的人,对于这些人,他是即爱又恨,爱得是他们革命立场坚定,恨得是他们不跟自己一条心,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他赵北是半路出家参加革命,和孙文、黄兴、陶成章那些革命先行者比起来,他的资力和威望都远远不及,若不是靠着黄泥港起义时获得的威望,再加上他喊的那句“抢钱抢田抢娘们”的口号笼络住了基层官兵,那么他现在恐怕连部队都控制不住。
    “山头主义啊山头主义,这个苗头可不好啊。这不是欺负老子白手起家么?没有我,这革命大势还得等上三年呢。”赵北有些知音难觅的感觉,但这个念头只能藏在心里,是不能说出来的。
第三十五章 借题发挥
    敢提着脑袋造反的人有几个是甘心无条件服从他人的?再加上在黄泥港起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的群治学社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思想,有些跋扈的味道,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对此,江苏、安徽甚至部分湖北籍军官多有不满,反应到赵北那里,但赵北也只能和稀泥,没办法,现在嫡系力量不足,在完全掌握部队之前,他只能捏着鼻子忍着,再说了,当初之所以让群治学社拟定军官名单,就是为了让他们跳,跳得越欢,他们的对头也越多。null3z中文
    现在群治学社利用“迥电”一事发难,显然是觉得自己羽翼丰满了。不过,这显然也给了赵北一个机会,用来测试一下群治学社目前的影响力。
    赵北背着手,沉吟片刻,说道:“关于通电,我没什么可讲的。我现在只能告诉你们一点,那就是,袁世凯绝对不是清廷的忠臣!将来给清廷致命一击的,必是此人!我发通电,就是为了离间袁世凯与伪清朝廷,而不是去巴结袁世凯,这一点你们必须明白。”
    “这话怎么能够让人心服?”杨王鹏不依不饶。“还请总司令认真解答我等疑问。”
    赵北说道:“既然你非要刨根问底,我就告诉你。如今你们以为革命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如果你们真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不算各地巡防营,如今清廷新军总共十二万人,袁世凯的北洋军就占了其中六成多!和北洋军比起来,我们南方新军在训练和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就拿大炮来说,湖北新军是参加过彰德秋操的,你们应该看过北洋军的大炮,那都是最精良的武器,再看看我们南方新军,多数大炮都是老式的架退炮,是北洋军不要的破烂,少量新式管退炮口径又太小,炮弹也少,不少炮弹里装得还是黑火药,两相比较,优劣立判。如果清廷调集北洋大军南下,再辅以海军舰队,你们以为,就凭我们的革命勇气就能阻挡北洋军的攻势?我发那则通电,就是为了离间袁世凯和清廷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忌,这是阳谋,不是阴谋。如果一切顺利,不是袁世凯干掉满清,就是满清干掉袁世凯,北洋军上下离心,人人自危,到时候咱们革命军就坐稳了南方半壁江山,挥师北伐,便可势如破竹,一举定乾坤。”
    杨王鹏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倒没想到过赵北会这么回答,不过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袁世凯功高震主,这一点但凡有点学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再加上又掌握着北洋劲旅,门生故旧遍天下,人望高,资力深,又得洋人欢心,这样一个权臣当政,换了哪个朝廷都不会放心,何况还是旗人柄国,去年清廷将他调离北洋任上,其实就是调虎离山之计。只不过,众人还是想不明白,赵北为何如此肯定,袁世凯一定会背叛清廷?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权臣没一个有好下场,即便是当年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也没逃脱君主的猜忌,连亲王都是如此待遇,袁世凯一个汉臣,确实没有什么资格取信于清廷,但他真有那个胆量和信心与清廷对着干?莫非赵总司令能掐会算?
    杨王鹏身边的邓刚站了起来,说道:“总司令一口一个‘北洋军厉害’,职部就有些不明白了,总司令又没有和北洋军正面对垒过,为何如此肯定南方新军打不过北洋新军?”
    这还用问?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战例!辛亥革命中,如果不是袁世凯一心想坐身观虎斗、得渔人之利的话,不要说武汉三镇,便是南京、上海,也能被北洋军攻克,和装备精良的北洋新军比起来,南方新军在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上全面落败,唯一的优势就是勇气和民心。
    当然,这些话是没法说出来的,说出来也没人信,赵北有些想暴走。
    压下心头的火气,赵北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同志啊,难道你真以为刺刀能打得过大炮么?你真以为血肉之躯能够抵挡住子弹的攒射么?”
    “前几年日俄战争时,日本军队就是用‘肉弹’战术打败了俄**队,刺刀冲锋才能夺取胜利。”邓刚的话让赵北再次暴走。
    “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赵北白了邓刚一眼。“那是日本人吹牛呢!就拿二零三高地争夺战来说,日本一开始是刺刀冲锋,结果死伤惨重,后来是调来要塞炮实施弹幕徐进,掩护步兵冲锋,那炮弹就在己方步兵跟前爆炸,这才拿下高地。日俄战争的时候,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俄国都处于下风,再加上俄国后勤运输线太长,补给跟不上,国内又爆发革命,所以才叫日本人捡了便宜,这场仗要是放在欧洲打,日本必败。”
    赵北有些无奈,群治学社的这帮人革命热情足够,可就是军事素养太差,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辛亥革命时武汉革命军打不过北洋军,硬件跟不上,软件也不行。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他们从军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就是不得志的秀才,少数几个曾经留学日本的也多半没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这个时代,真正掌握着军事人才的是朝廷,是北洋集团!
    见邓刚似乎还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赵北挥了挥手,说道:“现代战争,打得不仅仅是军人的意志,更打得是火力,是后勤!千万别以为革命军的士兵比北洋军的士兵更勇敢,革命热情不能代替对死亡的恐惧!士兵的生命也是宝贵的,绝对不能浪费在无谓的进攻中!刺刀精神固然值得赞扬,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如果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