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借用那个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的话,这斤小条件的交换是“相当合算”的,北洋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现在的远东局势”。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洋集团最终同意了这些交换条件。而那份内冉成员名单就是联合阵线最看重的一个交换条件。
    如果这份内阁名单最终无法通过北洋高层的认可,那么,这南北之间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而前头的那些和谈会议也将一无所获,这正是宋教仁此刻忐忑不安的主要原因。
    其实,按照宋教仁等人的打算。联合阵线只需要占据那些重要的部门就可以了,像教育部、工商部这些冷衙门完全可以交给北洋的人去控制,这样既能照顾北洋集团的面子,也能避免给人一种联合阵线一家独大的观感,至少能使吃相不那么难看。
    但是作为联合阵线实际上的领袖。赵北坚决反对让出些残羹冷炙。按照赵委员长的意思,联合阵线必须以压到性的优势控制住整个中枢。以方便所有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政策的顺利推行,至于北洋方面的感受。赵北似乎全然没有考虑。
    宋教仁甚至有些怀疑赵北争取南北和平的诚意,他曾徒劳的据理力争。希望赵委员长能够对北洋高抬贵手,不要将北洋逼上绝路,不要让对方狗急跳墙,但是宋教仁的努力毫无用处,赵北根本就不听他的,而且还拉上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的另外一些委员一起向宋教仁等人施加压力。
    政客都希望自己的官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的那帮委员们都是政客,而且都是合格的政客,现在既然有委员长亲自给他们撑腰,这抢起官帽子来那可是完全不顾吃相,黎元洪、汤化龙等人的表演尤其出色,有这些委员出马。赵委员长根本就不必再跟宋教仁那帮人磨嘴皮子,自然有这些前台人物为委员长冲锋陷阵,而且斤。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于是,这份吃相非常难看的内阁阁员名单就这么出笼了,这让宋教仁等和谈代表都有些尴尬,在去总统府呈送这份内阁名单之前,宋教仁还特意喝了点酒壮胆,不然的话。他都不敢跨进总统府的大门。
    实际上,徐世昌的表现也跟宋教仁差不多,接到内阁名单之后,也是非常的震惊,脸色是煞白,连手都在发抖,当时宋教仁丝毫也不怀疑。如果这份内阁名单不是送到徐世昌手上,而是送到袁世凯手上的话。恐怕当时南北战火就要重燃了。
    好在徐世昌不是袁世凯,震惊归震惊,可是很快压住了心头的火。让宋教仁先回旅馆等候消息,而徐世昌则立即召集北洋元老商议对策。否接受这份内阁名单,以换取北洋集团的一线生机。
    现在,徐世昌显然已做出了决定,南北实力派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就看宋教仁的此次总统府之行了。
    那辆四轮马车在北洋军骑兵的护卫下驶到总统府正门前,早有外务部工作人员等候在哪里,见宋教仁准时赶到,也没什么废话,当即请宋教仁等人换乘了一辆轻便马车,向居仁堂驶去。
    跟着总统府“分部,作人员讲了居仁堂,徐世昌、段棋瑞等北洋亢去仁杜里,而且英国公使和日本公使也令人惊讶的在场。
    双方见礼、寒暄,也没什么废话。直接切入正题。
    徐世昌拿出了那份宋教仁在前天亲自呈给他过目的内阁阁员名单。很平静的指了指名单,然后说道:“宋先生,你们送来的这份内阁名单中枢已经仔细的讨论过了,现在请你们过来,就是正式给你们一
    “那么,答复是什么?”宋教仁也努力做出副平静的表情,句的问道。
    “阁员名单虽有瑕疵,不过若进行一番小小修改,中枢似可批准,但是内阁总理的人选中枢绝不会答应!”
    徐世昌的前半句话让宋教仁长嘘口气,而那后半句话虽然说得口气强硬,但是宋教仁却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提名的内阁总理人选是赵北。
    由赵北担任内阁总理。监督各部行政事务,这个要求北洋中枢能答应有叫奇怪!
    其实,当时宋教仁就委婉的向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提出过建议,内阁总理一职最好应由一个文职人员担任,而不宜由军人担任,这实际上就是在提醒他们,不要推举赵北出任内阁总理,但是就像他的其它建议一样,这个建议也没有被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接受,他们依旧提名赵北出任内阁总理。
    而根据宋教仁得到的可靠消息,这个内阁总理的提名实际上走出于赵北自己的“毛遂自荐”也就是说,这是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奉命行事,这一方面固然是受到了领袖的直接压力,而另一方面似乎也是黎元洪、汤化龙那帮委员对委员长的示好举动。
    到处都有马屁精,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里也有不少马屁精,而这些马屁精的出现偏偏都是上次南北开战之前立宪会委员向委员长请辞的结果。如果那帮立宪会的委员们不是急急忙忙与联合阵线划清界线的话,这帮马屁精的势力也不会这么大,实际上,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黎元洪和汤化龙的死党,赵北将他们塞进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这让黎、汤二人感激不尽,此次他们全力支持赵北担任内阁总理就是投桃报李,这既是江湖义气,也是政治传统。
    宋教仁越来越看不起立宪会那帮鼠目寸光的委员们了,在他看来,立宪会的退出导致了许多恶劣后果;庶务委员会马屁精的增多就是最严重的一今后果,这今后果直接导致了庶务委员会成了赵北的应声虫和后援团,委员长的势力已经膨胀到了难以遏制的程度,这与当初宋教仁等人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不过现在埋怨立宪会鼠目寸光已无济于事,宋教仁等人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这个内阁问题,在这帮宪政派议员们看来,只要国会和内阁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赵北势力继续膨胀。但是宪政派至少也掌握了一部分权力,通过政治上的合纵连横完全可以制约赵北的力量,到时候未必没有宪政派的用武之地。
    所以,当徐世昌明确表示反对由赵北担任内阁总理一职后,宋教仁并没有太过意外,他甚至有些庆幸北洋否决了内阁总理的人选,因为在他看来,一旦赵北真的当上了内阁总理。对于限制他的政治野心显然没有好处,从心底里讲,宪政派的这帮议员们是希望赵委员长“功成身退”的,只是可惜对方晏然没有这个打算,所以,也只有借北洋中枢制衡一下了。
    “对于中枢的这个决定,我斤,人深表遗憾。”
    宋教仁的话讲得很有分寸,也留有余地,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关于内阁总理人选问题,是完全可以商量的,其实在联合阵线内部。对油委员长出任内阁总理一事也是存在分歧的,有些委员认为,民国的第一届正式内阁中确实不宜出现过多的军人阁员,否则的话,容易给各国政府“这是一个战斗内阁,的错觉,不利于外交事务。”
    “哦?宋先生深明大义,我很是欣慰。就怕联合阵线里那些支持赵北的人不同意你的意见。现在中枢有一个折中方案,似乎可以挽救危局。”
    徐世昌点了点头,然后向坐在一边的英国公使和日本公使看了一眼。见两也是连连点头,似乎也很赞同他的看法。
    其实,对油赵北出任内阁总理一事,北洋集团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现在北洋已是命悬一线,不如卖个顺水人情给赵北,反正这个内阁总理轮不到北洋的人来做,另一派则认为即使北洋中人不能担任内阁总理,也绝不能让赵北担任,而作为北洋现任当家人的徐世昌,他是持后一种观点的,毕竟,如果赵北出任内阁总理的话,北洋集团最后的一点面子也会被一扫而空。
    但是真正给徐世昌底气否决内阁总理人选提名的关键还是英国与日本两国驻华公使的态度,无论是英国公使朱尔典,还是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两人都坚决反对赵北担任内阁总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人持强烈的反英、反日立场,而内阁总理是可以直接干涉外务部行动的。两国政府当然不希望由这样一个人控制这斤。国家的外交事务。
    虽然还有一个国会可以根据宪法制约内阁总理,但是问题在于,不论是英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看好这个国会的力量。
    在一位军事强人面前,再完善的制度也挡不住他的野心。
第388章内阁总理(下)
    108691908远东狂人第388章内阁总理下
    否决由赵北出任内阁总理很可能导致南北战火重燃,不生不狐仁有此担心,而且徐世昌也有此担心。英国公使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与日本公使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这个折中方案当然还是应该由徐世昌来说。
    “这个折中方案就是冉赵北出任民国副总统,至于内阁总理一职。应由中枢政府指派一人担任。如此,既照顾双方颜面,也有利于外交事务。”徐世昌说道。
    “赵振华担任副总统,我个人没有意见,不过,这个内阁总理仍应由我方提名。”
    宋教仁对于徐世昌的这个建议并没有全盘接受,赵北担任副总统。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地个尊贵,而且是总统无法理政之时的第一继任者,这个建议倒是兼顾了南北双方的利益和面子,但是内阁总理一职。宋教仁也不可能同意由北洋中人担任。
    “内阁总理一职关系重大,似不宜由南北双方派人担任,中枢认为。这个内阁总理由一名中立斑士担任最为稳妥,也最为公允。”
    徐世昌的话让宋教仁迟疑了片刻,这个建议看上去确实比较公平,但是去哪里找这斤,“中立人士”呢?
    “敢问徐大总统,在你看来。由谁担任这个冉阁总理最合适?”宋教仁问道。
    “立宪会的张季直是前清状元,又是闻名天下的实业家,当初还带头策动君主立宪,此次南北同室操戈,张季直率领立宪会退出联合阵线。他的立场更是不偏不倚,正在中间。他就是最合适的内阁总理人选。”徐世昌说道。
    见徐世昌提名由张寥担任内阁总理。宋教仁在心里揣摩了一下,其实他心目中的“中立人士”名单中也有此人,而且此人也是宪政派,不过此人现在虽然是中立派,但是早年与北洋集团关系密切,而且还是袁世凯的老朋友,这一层关系却也不能不考虑。
    谈判讲究的就是一个讨价还价,宋教仁虽然颇为欣赏徐世昌的这斤,内阁总理人选提名,但是为了在内阁阁员人选上占据绝对优势,他必须也提名一位“中立人士”
    “我也提名一个,湖南名士谭祖庵。他也是个立宪先锋,出身书香门第,虽曾入过联合阵线,不过与张季直一样,他也在南北开战之前就已声明退出,现在住在租界,也是位中立人士。”宋教仁说道。
    见宋教仁居然把谭延田给推了出来,徐世昌颇感惊讶,略一思忖,已明白对方用意,讨价还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以此向南方君宪势力示好也未必不是目的,上次“讨逆战争”中湖南小贵州的君宪势力几乎被扫荡一空,南方各省的君宪派也纷纷偃旗息鼓,但是他们从心里讲,对于联合阵线是惧大于敬,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张塞的立宪会势力大增的主要原因。
    乱局之下,本就是一个旧的政治集团分化组合的过程,谁能将最大力量拉拢到自己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