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原因。自从废除了内阁总理的设置,唐绍仪实际上承担起了内阁总理的职能,各部之中。以他为首。但是他的地位“名不正言不顺。”未必谁都肯买帐,必要时,还是需要总统下达命令,今天段棋瑞和汤乡铭能够准时赶到外务部。就是奉了总玩命令。
    唐绍仪将谈判情况通报完毕,便请众人各抒己见。段棋瑞和汤乡铭没有主见,自然没有发言,其他人倒是主张劝说总统再退一步,毕竟,日本政府做出的让步已非常令人满意,以中国现在的国力,确实很难下定决心与日本开战。
    众人商议完毕。制订了谈判策略,看看时间,离正式会谈只有几分钟,于是跟着唐绍仪进了会议室,待日方代表赶到,便施展车轮战术,与日方唇枪舌剑。理论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日方外交特使理屈辞穷。不得不告退向国内请示处置办法。这民国的各部总长、次长才离开外务部,集体向总统先生递交请愿书,敦促总统在外交谈判中学会“见好就收。”
    众人赶到总统府的时候。却发现那总统府门前的管制区里人山人海,都是青年。有的人在向众人散发传单,有的人在挥舞旗帜,其中不少人还骑着自行车。
    在这些青年里,熊希龄认出了几个骑自行车的青年,正是他回北京城时在大前门火车站前看见的那些可能是从天津过来的青年学生。他的汽车上的那些写着“打到列强。的传单就是这些人贴止去的。
    为了总统府的安全,管制屡里是限制交通和人员聚集的,但是现在,这么多青年聚集在这里。这让唐绍仪、熊希龄等人都很是诧异,于是急忙派人跟总统府取得联系。这一打听才知道这些青年为什么在这里聚集。
    熊希龄曾认为还是为了抵制日货的事情,但是当派去的机要员返回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看法大错特错,这些青年到总统府来,并不是为了抵制日货的事情,而且他们也并不都是来自天津,这些青年实际上来自全国各地,只不过是在天津集中罢了,而他们今天赶到总统府,只是为了向总统先生递交一份倡议书,并希望总统先生能够支持他们的倡议。
    这些青年的倡议就是,将全国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青年人的爱国组织。这个组织叫做“铁血青年团”简称“铁青团”。
    而且,由于成立这个组织的最早提议是在公历月4日。因此。青年们也建议,将这一天定为“青年节。”作为法定节日。
    “胡冉!胡闹!”
    熊希龄对青年们的行动倒是毫无保留的提出了批评,但是不等他公开发表意见,却已传来总统的命令。
    总统不仅批准了青年们的倡议,而且总统还亲自为“铁青团。写了一首战斗漏*点很高的团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五月四日》。
    现在这首青年们的战歌只有歌词,至于谱曲的事情,似乎也由总统先生亲自主持力
    这位总统。还真是多才多艺。
第511章 四万万
    芯统先生支持青年运动。这是总统先生自己的事情,旁呸一儿懵干涉,也管不了总统,但是作为中枢各部的大佬,内阁阁员,唐绍仪、熊希龄等人也必须克尽职守,为中枢效力,为总统服务。
    所以,众人很快将注意力从那些在总统府前聚集的青年们那边转移回去,在唐绍仪的率领下很低调的进了总统府,打算拜会民国大总统赵北,并向总统先生进言,务必劝说总统在外交谈判的事情上再做些让步,“见好就收”
    总统并没有同意接见所有内阁成员,只同意让唐绍仪一人去统帅堂面见总统并向总统陈辞,转述内阁各部大佬们的意见,因此,多数人只能在会客厅等候,唐绍仪则拿着内阁的陈情书赶去统帅堂。
    等到了统帅堂,唐绍仪才发现总统正忙着接见另外几位贵客。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法国驻华公使马士理,这四位外国客人正与民国的总统先生在那间“一号办公室”里相对无言,气氛有些诡异。
    唐绍仪的到来多少缓解了一下屋里的尴尬气氛,他与四位公使先生都算得上熟人,于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众人也少不了相互寒暄一番。然后唐总长走到总统,面前,将内阁的陈情书郑重其事的呈给了总统。
    “请问总统先生,四位公使何时到此?为何外务部竟对此事一无所知?”唐绍仪很不客气的质问了一句。
    也不怪唐绍仪生气,毕竟他是外务总长,总统先生接见外国驻华公使,而竟跳过外务部,此举确实让人恼火,往轻了说,这是藐视外务部,往重了说。这就是兹视宪法里的政府组织规定了。
    “唐总长不必气恼,此事怨我,考虑到今日外务部正忙于与日本举行外交谈判,因此,我就没有去麻烦外务部了,好在四位公使也都不拘小节,倒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中外关系。”
    面对外务幕长的质问,总统先生倒也没有生气,只是客客气气的顺着毛捋了捋,让人气也气不起来。
    没办法,总统就是这么对付内阁各部的,不来硬的,但也绝不会被内阁所挟持,这太极拳打得是非常地道。
    对此,唐绍仪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总统早已习惯了侵夺内阁权力,但是毕竟还给内阁留着面子,而内阁也就得过且过,强迫自己习惯总统的做事方法,毕竟,“内阁总理”设置一撤消,这内阁就是一盘散沙了,虽然唐绍仪以外务总长的身份领导内阁,可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号令各部。
    见总统还是那哥客客气气的表情,唐绍仪只好不再深究总统越权的责任,然后切入正题,悬请总统务必在对日交涉中再做些小小的让步,以免中日再陷对峙。
    得知唐绍仪是为中日交涉之事而来,在座的四国驻华公使先生精神都是一振,尤其是英国公使朱尔典。几乎是站了起来,眼巴巴的望着被总统先生拿在手里的那封内阁各部陈情书,就等总统点一点头了。
    “内阁诸位费心了,你们是为国家着想,这一点,我丝毫也不怀疑。但是,作为民国总统,我也必须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这一点,也希望唐总长和内阁成员能够体谅。”
    总统先生的话让唐绍仪的心悬了起来,英国公使也终于忍不住了,走到唐绍仪身边,很不客气的指出了总统先生的错误看法。
    “请原谅我的直率,总统先生。在我看来,如果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能迅速缓解的话,那么,英国政府将改变现在的立场,毕竟,日本帝国是大英帝国的忠实盟友。对于盟友,英国从来是讲信誉的,一旦中日之间爆发战争,那么,英国政府绝对不会抛弃盟友。”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浓,赵北不可能听不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被英国人的威胁吓住,因为他明白。现在的欧洲局势比远东局势更紧张,火药味也更浓,现在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是很难从欧洲事务中抽出身来干涉中国与日本的战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最近,巴尔干地区正在酝酿一场战争,而今天四国驻华公使之所以来拜访民国总统,也正是为了此事,他们都想弄明自己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否真打算跟日本来一场东北亚战争,毕竟,欧州似乎也要打仗了。
    旧旧年,奥斯曼帝国控制的马其顿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民族与宗教冲突,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局面”就此打破,而随后爆发于州;年的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由于在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连吃败仗,巴尔干各国都有趁火打劫的念头,旧口年3月,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签定了军事凤盟条约,通过这一条约,两国在政府公文和地图上瓜分了马其顿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只留下一小部分有争议的领土等待将来俄国沙皇的“裁决。”以决定该领土的最终归属以及塞尔维亚能否在亚德里亚海拥有一个出海口。
    这份同盟条约的签定。无疑在巴尔干这个“欧州火药桶”上插上了一根导火线,使得巴尔干的区愈发显得动荡起来,欧洲各强国的政客和外交官们不得不加紧斡旋。以避克一场可能导致欧洲冲突的巴尔干战。
    但是欧州强国外交官们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就在前几天,从巴尔干的那些宫廷里传出消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又签署了一项新的军事协定,而与此同时吧尔干地区的另外两个小国希腊和黑山也正在与保加利亚进行着迫不及待的磋商这一切表明,一场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战争正在紧锣密鼓的策戈”为了击败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即将出现一个。“巴尔干同盟
    如果认为“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只是他们之间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加入“巴尔干同盟”的那四个巴尔干国家都属丰外交上的骑墙派,是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都在极力拉拢的对象,对这四个国家的态度很可能将最终决定在将来的欧洲大战爆发的时候谁将拥有更多的盟友。
    所以,最近这几天里。欧洲各强国的外交官们都开始了忙碌,作为对欧州乃至世界秩序都有直接影响的强国,英国和德国都向驻华公使发出了措辞严厉的七令。命令驻华外交官们务必在巴尔干局势明朗之前解决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问题。
    英国公使接到的令是:“无伽口何都必须尽快平息事态,维持远东稳定,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战争。”
    德国公使接到的令是:“务必利用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人尤其是那位总统先生的好感,以便为德意志的全球战略服务,必要时,可以给中国人强有力的外交与资金支持,如果阁下认为有必要的话,东北亚地区可以爆发一场地区性武装冲突,以便转移俄国注意力
    明白了两位公使先生的使命,那么也就不难理解这一号办公室里网。才的诡异气氛了,因为英国政府的政策是避免战争,而德国政府的政策却是不反对战争,这是针锋相对,这虽然不符合欧洲利益,但是却符合赵北的利益。
    虽然现在不是与日本开战的最好时机,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的穿越者,赵北心里非常清楚现在的世界局势,他之所以在对日交涉中不断的做出强硬姿态,就是看到了欧洲的微妙局面,他相信,只要架势做足,并谨慎的对待局势的发展,那么,或许可以通过英国政府继续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交涉中做出重大让步,以此增加总统的威望,并进一步借此加强对中枢权力的控制,完成他的下一步战略。
    退一步谢,即使这次外交冒险没有取得成功,并进而导致了中日战争的爆发,赵北也不会退缩,因为他已明白德国政府的远东战略是什么,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德国的支持将是强有力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赵北坚信,他的身后站着国民,四万万正在觉醒的国民,这才是他最看重的资本。
    有四万万人的支持,这信心就是十足。
    涧书凹甩凹咖厂告少,事斩由”、谎事多
第512章 四万万
    小国现在需要和平。赵北不想跟日本打仗。但是他又不…”儿纹么在日本的军事恐吓政策面前退缩,他需要做出一个姿态,既是给国民看,也是给德国看,所以,不到最后关头,赵北绝不会让日本政府心满意足的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