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8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为国杀敌,戍守边疆,一身伤病,可是退伍之后。到头来却是没人理会!过去,当兵是贱业,不到迫不得已小没人肯当兵,可是共和之后,政府一直在说当兵服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国尽义务,国家才能保护你的利益,可是现在,我们这些退伍军人为国尽了忠,尽了义务,到头来却被政府一脚踢开,不管不问,如果我们再沉默下去。以后谁还愿意当兵?农村里的兵还好说,好歹可以耕田,可是城市里的兵怎么办?这年头。连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刚才。在人群里就混着记者,我们的壮举肯定会见报的。人人都知道了我们这些人的处境之后,政府总不能继续闭着眼睛假装看不见吧?如果政府叫人寒心,以后谁还肯为政府卖命?”
    这话讲得相当有水平,熊成基和章太炎心中的疑虑更重,他们本能的认为。以杨奔的文化程度是讲不出这种水平的话的,这话,只怕是别人教的。
    不等熊成基和章太炎回过味小杨奔又道:“说起来,我还不止是上过战场打过仗,当年,我还是全**人之中第一个用降落伞从天上降落到地上的人,那次跳伞。总司令对我很欣赏,不仅提拔我做了排长。而且还保送我去军官速成学堂。如果不是在旅顺踩了地雷,不能继续服役了。或许我现在至少也是个少校了。”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去找你们的赵总司令呢?他想必不会亏待你的。”熊成基说道。
    “我可不想去麻烦总司令。我听人说了,总司令现在就在北京西山隐居。只有国会开会的时候才会露面,平时就跟夫人在西山种田。就连基金会的事情也是叫别人打理。虽然总司令这个人一向豪爽,也讲义气,我去跟他说话,他看见我这个落魄样子。肯定会掏自己腰包资助我。可是我好歹也是个军人,至少知道,现在做总统的不是总司令,而是黎元洪,所以啊,我不去找总司令,我就去找黎元洪,说起来,当年黎元洪在总司令幕中的时候,我还给他站过岗呢。”见杨奔竟是如此心态,熊成基无可奈何。只好不再纠缠这个话题。
    “荣军协会的人现在就在车厢里么?若在,请他出来说话。”
    熊成基站起身,冲着车厢里喊了几声,但是没人答应。
    “甭费事了。荣军协会的人在次等车厢。不在这头等车厢里。你们若是想跟他们说话,你们可以去次等车厢。
    杨奔嘀咕几句,伸;茄点心,向章太笑道了声谢,叉从桌卜拿托那把数州,照后分开人群。一瘸一拐的走到车厢前部。在他原来的位置上坐了下去。
    “咱们去次等车厢问问?”章太炎询问熊成基。
    熊成基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道:“算了,还是等到站之后再问吧。
    我估计啊,也问不出什么。对方既然处心积虑要将这水搅浑,只怕也是准备充分。”
    “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这像不像那位赵堂主的做事风格?”
    章太炎小声嘀咕,所谓“赵堂主”就是指赵北,当年他主持统帅堂,因此私下里就被人称做“堂主”这是戏诡的话,上不了场面,不过章太炎倒是偶尔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赵北。尤其是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
    的成基到吸口冷气,坐下去后,琢磨了片刻,沉吟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有些可疑,再联系到前几天市区里的那场示威,倒真是有那么一点狂人的作风。”
    “什么“有一点狂人作风。?根本就是!你想想,平时对政治冷漠的市民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对政治感兴趣了呢?不仅要争取普选权,而且还要争取妇女选举权,当真是民智已开?恐怕不是,而是被人利用了。当年,赵振华改造会党势力的时候,我就留意过,我发现,他不是将会党改造成现代社团组织,而是在会党外头蒙了一层民治的皮而已。就拿青红帮来说,赵振华扶持杜老板打倒了黄老板,现在上海的青红帮就由杜老板说话。那么杜老板的后台是谁呢?只能是赵振华。而工会又控制在青红帮手里,那么。只要那位杜老板发句话,罢工岂是难事?而作为一个帮会头子,他为什么要掀起这么大的一场风波呢?而在事发之后,那位杜老板又躲去香港避风头,这不正说明,他是知道此举的风险的么?这么大的风险,他居然还敢冲到前头,这背后没人指使是不可能的,而指使他的人又是谁呢?”
    章太炎一番分析,让熊成基更是忧虑。
    “如此说来,此事还真是不能大意。国民盲从心理太重,或恐被人利用。”熊成基叹了口气。
    “利用也未必不是好事啊。普选权对于国民还是有好处的,只要控制好这个文化素质就行了。”章太炎的一名学生插了句嘴。
    “胁持民意,岂非正是那位赵堂主的一贯手段?至于文化素质,那些满口“我大清,的遗老遗少难道就是文盲?”
    章太炎淡淡一笑。连他的学生也认为示威行动有民意支持,他这个。做老师的还有什么话可讲呢?也就只剩下苦笑了。
    其实连章太炎也是佩服这一招的,所谓“名正言顺”自古以来,所有成功的阴谋家都善于利用这个。“民意”而赵北相当精于此道。
    “普选我不反对。但是我反对利用这件事玩弄阴谋。”熊的基明确了他的立场。
    “或许,国民同盟的竞选纲领可以修改一下,加入这个普选权的内容。”
    章太炎虽然这么建议,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不好办,国民同盟的那帮阔佬从来就对降低选民资格遴选条件不感兴趣,借口也是民智未开。容易为人煽动,尤其担心戏迷选民会将他们追捧的京剧名角选进国会。甚至选进总统府,事实似乎也证明了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在的国会里就颇有几位京剧名角,甚至还有一名唱花旦的,戏子参政。这当年也是报纸上的头条,舆论为此争论了很久。
    “当年赵振华也有意降低选民遴选条件,尤其是这个财产权,不过后来也只是稍稍降了降,而对文化要求却没有降。”
    熊成基想起当年赵北在选民问题上的政策变动,当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赵北不完全取消对选民财产条件的规定。但是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赵北早就留着后招呢。
    “聪明人啊。怪不得没人斗得过他。”章太炎听明白了熊成基话里隐藏的意思。不由长叹一声,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长叹而已,真要跟赵北斗,他也自知自己没那个实力。
    “此事到底是否有人操纵。操纵之人是否是我们推测的那位,目前还不能肯定。毕竟只是猜测,到底真相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断言。还是进京之后再看看形势吧,现在,只怕那边已是八方风雨会西止了。”
    熊成基也叹了口气,望着车窗外那飞速后退的景物,物是人非之感更是强烈,他隐隐觉得,此次归国,或许将身不由己的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之中,至于结局。现在却是谁也猜不到了。()
第991章 宅庐主人(上)
    日丽的正午,气温已是很高。
    虽然最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但是现在这北京城的气温还没到让人感到惬意的时候,尤其是正午的时候出行,这出汗是免不了的。
    坐在那辆国产的“铁骡,小轿车里,杨度热得是满头大汗,主要原因是他怕路上的灰尘使他灰头土脑,不敢开车窗透风,次要原因则是那身长衫,这个季节,街上许多人都还穿着短衣短裤,可是杨度偏要摆出副文士的派头,这长衫基本上就是他出门时最常穿的衣服,里头自然也免不了穿条长裤,这么一搭配,想不热都不行。
    唯一可以用来解暑的东西就是拿在手里的那把折扇,这扇面还是请丹青国手画的,古朴至雅,倒是很配杨度的身份,现在的杨度不仅是国会参议员,而且也是,“中华诸子百家研究会。小的会长,自从政委员会解散之后,杨度多半的心思都花在了这诸子百家的研究上头,国会那边倒是去得少了。
    按照杨度的想法,他本来是想改造儒学的,但是后来教育总长的一句“中华之大,岂儒学一门可以包罗万象乎?”这本是一句讥讽,可是杨度却受到启发,于是乎,杨度干脆就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股脑的都研究起来,他试图从中找出可以用来对抗西方信仰的中华信仰,现在杨度可不是单干,在他手下有一大帮国学家,众人不仅在文献中引经据典,而且也试图利用考古学证据来支撑他们的新观点,现在。在河南、陕西等地区都有这个,“中华诸子百家研究会”的分会,不仅负责研究学问,也负责组织人对当地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的古迹进行发掘和研究,相应的,他们也通过立法部门制订了新的法律,对文物买卖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以防止盗墓贼对古迹肆无忌惮的破坏,并保证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可靠的文献。
    这是一个大工程,用杨度的话讲,这就是旧瓶装新酒,披着复古的幌子向国民灌输一整套新的理念和信仰,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着迷于这个。信仰,苏俄人有信仰,意大利人有信仰,就连美国人、英国人也有信仰,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信仰似乎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以,杨度试图在这上头搞些名堂。
    本来,杨度是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但是问题在于,他是一个文人,只能依附于政治上的强者,当强者决心退出政治时,杨度也只能跟着退出,心里再不舒坦也必须退出,文人,还真不是玩政治的料。
    自从赵北结束政并果断下野为民之后,杨度的政治前途就几乎立刻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黎元洪有意请他出任幕僚长,但是杨度对黎元洪的治国能力毫无信心,所以也就拒绝了黎元洪的邀请,转而将精力放在了信仰的发明上。杨度自认为学贯东西,对于发明新的现代化的信仰体系充满信心,这几年里,他也颇有心得,他决心将儒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道家学说”这些上古学说通通籽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理念。
    这可不容易,所以到目前为止,杨度还没有拿出一个草案,争论还在继续,可是这手头的研究经费已经告蔡,迫不得已,杨度只好再次出门化缘,赶去西山,找“赵大财主”化缘。
    “赵大财主。就是赵北,自从下野之后,赵北一直通过他的那位大舅子在金融市场上搞投机买卖,在政治上他很有手段,经济上也很有能耐,短短几年工夫,就利用当年国会奖励给他的那笔特殊奖金将自己变成了大富翁,并利用那场经济大萧条将名下的实业又迅速扩充了好几倍,用极廉价的方式组建起了一个相当有规模的商业帝国,别的金融投机客多半在这场经济大萧条中赔得找不到方向,只有赵北和少数商界奇才能够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并利用机遇赚取利润。
    赵北同时也扮演着“赵大善人”的角色,别的财主对穷人几乎是一毛不拔,但是赵北却对穷人非常慷慨,经济大萧条之后,各地的慈善组织都得到了大笔捐款,虽然捐款人最初是匿名的,但是在执著的记者的追踪之下,最终,这些捐款的捐赠人都指向了这位曾经的“狂人总统。的大舅子,而根据保守的估计,大舅子的捐款足以养活数百万失业者,虽然捐款人是大舅子,但是许多人都猜测,“指使者”就是大舅子的妹夫赵北。
    虽然赵北一直在西让。“隐居”几乎不过问政治,但是对社会公益事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