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5淘金国度-第1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发生那样的事情,只怕追击就会变成惨剧了,苏军可能就此反败为胜都难说。
    战争胜负的天平,有时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砝码就能改变……
    蔡锷在地图上拿着小旗移动了起来,伍靖松等人也知道现在战局有变,个个沉声凝气,看着蔡锷在沙盘上不断的排兵布阵,直到十余分钟后,蔡锷移动着chā下最后一支小旗,这才双手横抱胸前,对着伍靖松等人道:“苏军西岸方面军可能会是一个意外因素,所以我们在追击前必须确保这支已经被包围的敌军不会出现意外。给梅森电报,要求还在鄂木斯克的第二方面军部队向西岸发起强攻,命令巴斯图尔克率第一方面军第三集团军立即向伊希姆发起进攻,命令科克切塔夫的库哈斯率领第三方面军第八、十八集团军部队向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苏军主力发起进攻,命令祖文辉第十四集团军立即向库尔干苏军发起进攻,我要他们保证做到一点,就是要让这些地方的苏西岸方面军无法调动一兵一卒来威胁秋明和车里雅宾斯克,更不能让他们突围威胁我追击部队的后背。所有攻击行动统一由吉姆。梅森元帅指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暂时充当攻击行动的总指挥部。”
    伍靖松等人只是在一旁倾听并记录着命令,没有一个人chā话,不时有参谋将一个个记录好的命令通过电台发送出去。
    蔡锷停顿片刻,似乎再次确认一下有无漏dòng一般,又盯着沙盘看了一会,才深吸一口气道:“命令第一方面军主力部队暂停攻城,第十二集团军立即南下与第一集团军会合,驻秋明的第二十八集团军也调出两个师与之会合,暂由冯可齐统一指挥,务必以最快的时间切断下塔吉尔到叶卡捷琳堡的jiāo通线,阻止下塔吉尔苏军撤退。”
    “命令布拉德。范迪率领第三方面军驻车里雅宾斯克的第十九、二十六集团军也即刻北上,务必在两天内从西北方向切入乌拉尔山西伯利亚铁路出口,尽一切可能堵住乌拉尔铁路出口,阻止叶卡捷琳堡苏军的撤退行动,并占领乌拉尔山各隘口,确保我军在乌拉尔山的控制权,命令习正保暂停对叶卡捷琳堡的攻坚,以第十一集团军留守叶卡捷琳堡城南,其余部队应立即调动,投入到对苏乌法方面军沿铁路阻击防线的攻击行动当中,要求不惜代价,以最快的时间攻破这道防道,锁死叶卡捷琳堡苏军东逃线路。此次追歼堵截行动直接由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有任何情况务必及时上报战区司令部。”
第691章 追截
    第691章追截
    叶卡捷琳堡,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苏联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自1924起苏联改称这里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该市始建于1723年,以nv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苏联乌拉尔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苏联乌拉尔以东最大城市,全国最重要的工业、jiāo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之一,在苏联这是一座绝对拥有非一般意义的重要城市。
    20世纪初叶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dàng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1918年7月16…17日,红sè的布尔什维克**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叶卡捷琳堡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在战前的最后十年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50万人(纯城市人口)。
    叶卡捷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面积事实上并不大,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与阿拉斯加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省管市面积大致差不多了,但以叶卡捷琳堡为中心成立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面积却达到了近二十万平方公里。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涵盖了乌拉尔山区中南段东坡所有地域,并在事实上横跨欧亚分界线,该州西南部有部分领土位于西坡的欧洲部分。但主要领土还是位于乌拉尔山脉东坡,紧邻西西伯利亚平原。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因为处于铁路jiāo通要道上,又涵盖了乌拉尔东坡包括铁矿、石油在内的主要矿产资源区,所以其经济发展一直在苏联亚洲领土中居于主导地位,工厂城市密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大部分城市是在苏联成立后开始陆续兴起的,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座大小城市,六十七个城镇,近两千个村庄,居民近两百万,是苏联亚洲领土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大多数人口集中生活于城市。
    该州主要城市除了叶卡捷琳堡外,还有乌拉尔卡缅斯克、第一乌拉尔斯克、阿斯别基特等城市,包括下塔吉尔和早已经被阿军占领的谢罗夫都属于该州城市。
    到现在,整个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有过半土地已经被阿军占领,苏联所控制的区域已经挤压到了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为中心的一块区域及西南部位于西坡的一块区域。
    不过因为现在大部分苏军收缩到下塔吉尔和叶卡捷琳堡,所以苏军目前实际能控制的面积已经不足四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沿着下塔吉尔到叶卡捷堡及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区域分布。
    而此时,西伯利亚的这段铁路沿线却是喧嚣无比,烟尘漫天,铁轨上一列列满载士兵的火车正在急速朝着西面行驶。
    而在铁路两侧相距数十到一百公里范围内,则是枪炮轰鸣,爆炸声震天动地,在更远的距离,若从高空中看去,更是可以发现一支支军队像是在赛跑一样,正向着叶卡捷琳堡的铁路沿线夹来。
    这些赛跑的部队中有苏军也有阿军,不过整体看去阿军显然数量要多得多,苏军多半处于被追逃的地步。
    天空中还不时出现成群的机群,呼啸着向铁路上,向铁路沿线的苏军阻击阵地上投下密集的炸弹,到处是火光冲天,斯维尔德维洛夫斯克州大地已经看不到一寸净土……
    在叶卡捷琳堡古老教堂的圆形钟楼顶上,国防人民委员,东线最高指挥官铁木辛哥和从车里雅宾斯克逃到叶卡捷琳堡的原车里雅宾斯克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举着望远镜看着四周一边慌luàn的撤退场景,还有那天空中不断盘旋的阿拉斯加飞机和那一枚枚投下的漆黑炸弹以及城外漫天的硝烟,一脸的沉重。
    主持东线战事不过一个月余的铁木辛哥更是一脸苦涩,从西北战场调到东线,证实了这绝不是一个好差事。
    从他到任起的那一刻,他陷入了与当初的布琼尼一样的困境,似乎除了丢失一片片的土地,大军不是被歼灭,就是只能撤退,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争取主动。
    只有到了这里,他才真正感受到阿拉斯加军队的强大,虽然乌拉尔主力已经是苏联数一数二的强军,但在阿拉斯加军队面前仍有不小差距,这与他在西北战场上所面临的压力完全不同。
    在西北战场上,后来虽然也有阿军加入,但似乎远不如这里的军队让人感到惊慄,不说别的,他几天前曾亲自在南城看到阿拉斯加那支重装集群。铺天盖地的坦克战车,过万mén的重炮,全军几乎完全不用双腿走路,所有士兵至少都可通过汽车载运。
    这哪是军队,分别是一支钢铁洪流,不管淹到那里,都能瞬间吞没目标。
    若不是叶卡捷琳堡是古老要塞式坚城,铁木辛哥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撤退。
    不过现在虽然最高统帅部终于在最后关头接受了自己的建议,选择了放弃下塔吉尔和叶卡捷琳堡撤退,但却是太迟了。
    “这一次的情况不乐观,我们撤退的太晚了,若能在秋明和南面的那支重装集群没有围上来之前,我们就开始撤退,我们的机会至少大上五成,但是现在,我最多只有两成把握。”
    铁木辛哥放下望远镜,然后淡淡的看了叶廖缅科一眼。
    叶廖缅科其实并不是撤退的坚定支持者,最开始铁木辛哥提出他们应该及早撤退的建议时,就遭到了叶廖缅科的坚决反对。
    最后还是铁木辛哥以个人名义向最高统帅部上书,认为若不及早撤退,下塔吉尔和吉卡捷琳堡守不住不说,这里的八十万大军也将会被包围而全军覆没。
    可惜第一次建议被拒绝了,铁木辛哥还被朱加什维利骂了个狗血淋头。认为他懦弱畏战。
    最高统帅部认为将乌法方面军余部调入叶卡捷琳堡后,以近百万大军再凭借下塔吉尔和叶卡捷琳堡坚城,是应该可以坚守住两城的。至少也足以消耗阿军不少实力,说不定还能将已经被包围的西岸方面军给救出来。
    异想天开,这是铁木辛哥当时接到最高统帅部回复时的想法,最高统帅部改组,但几个真正的将帅都镇军在外,最高统帅部事实上还是朱加什维利和莫洛托夫这些留守莫斯科的政治家来决定战略的。
    他们没有亲自参战,没有亲自感受到阿军的强大,不清楚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的形势有多么危急,只一厢情愿的通过数字对比认为两城可以坚守。
    结果这个回复延误了撤退时间,等到铁木辛哥第二次上书,并拉拢了在下塔吉尔领军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方面军司令日丹诺夫等几名将领一起签名,再次提出撤退建议,最高统帅部在感受到伏尔加方面的压力后,也终于同意了撤退建议时,阿第三方面军已经从车里雅宾斯克北上,秋明的阿军也已经西进,下塔吉尔的铁路线也被阿军切断,已经完成了三面合围。
    这个时候才开始撤退,敌我双方军队距离太近了,阿军发现他们撤退意图后,必定很快就能组织起追击堵截攻势。绝不会留出太多时间让他完成撤退战略。
    而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昨天开始大规模撤退,但是结果呢,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大地上阿军一百多万大军尽起,迅速反应,如同cháo涌一般,追上撤退苏军,然后迅速淹没。
    更有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大军也一起出动,如同利箭一切展开了堵截行动,西岸方面军更突然遭到四方的阿军狂攻,阿军摆明了不愿让西岸方面军有能力调动一兵一卒来支持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的撤退。
    今日早晨,接到下塔吉尔的日丹诺夫急报,阿军第一、第十二集团军切入了下塔吉尔和叶卡捷琳堡之间的铁路jiāo通线,也就此切断了下塔吉尔大军通过铁路撤退的快速路线,更有十余万大军在野外被阿军击溃,损失惨重。
    如此一来,不但下塔吉尔的军队已经被彻底分割包围,无力撤退了,也导致原本还有四十万人防守的下塔吉尔一下子兵力锐减至二十余万人,外无补给援兵,四周有阿大军重重包围,兵力几近四五十万,下塔吉尔完了,彻底完了。铁木辛哥知道,这次撤退,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是否能把叶卡捷琳堡的大军撤回去,至于下塔吉尔他已经无能为力。
    只是成功的把握也大大下降了,叶卡捷琳堡军队加上铁路上实施阻击的乌法方面军二十万大军,总兵力也只有五十多万人,而阿军在南城原有六十万大军,现在已经有五十万大军在发现他们撤退后,迅速切向西面,二十万乌法方面军组成的阻击线正遭受到阿拉斯加这支重兵集群猛攻,压力无比巨大。而车里雅宾斯克还有两个集团军已经在两个小时前占领了第一乌拉尔斯克,并正在向西伯利亚铁路乌拉尔出口推进。
    这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