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大事,无不舍命相从。
    此时英华境内,读书人的人心也大多勉强拧过了头。新年过后,沉寂了好一阵的各家报纸纷纷复刊,整理了李肆之前在小金明池的讲话,借鉴英朝之前颁布的《英华民宪》和《英华商宪》,创造性地将李肆所言的天主大道冠以“英华天宪”的名义,由此李肆也成为名副其实“口含天宪”的君王。
    各家报纸对“英华天宪”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但都集中在天主大道之下,李肆所持的君王道,究竟是怎样一番面目上,这当然都带着工商和读书人自己的期许。而《白城学报》和《越秀时报》的注解更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份报纸的阐述,算是对李肆所言“英华天宪”中一些空白处的完善。
    《白城学报》说,天主大道下,李肆所持君王道,其实就是两个字:中庸。
    李肆很早就讲,他这君王是要持中守正,调和阴阳,英华国旗上的太极双身团龙,寓意也正在此。
    这个说法进一步安抚了读书人的心,孔孟大道,尤重中庸,虽然大家对此各有抒发,但李肆愿意捡起这个中庸,至少还意味着孔孟之道并不是全然排斥出了君王道。借着这个“中庸”,孔孟学子,总还是有在君王道里说话的空间。
    《越秀时报》的论述更让人振奋,主笔雷震子在版首文章里说到,为何李天王要孔孟之道从国政上退下来,专注于人心?那是因为,这英华一国,求的还是“内圣外王”。
    “内者,心也,修德而至圣,此言一人,亦言一国。”
    雷震子说,孔孟之道去做人心工作,是要人心向圣,这还不止是一个人的事,这一国之内,人人向圣,那此国不就是内圣之国么?
    “外者,及于人心之外,及于一国之外,天主大道论其外事,各守其道,亦如庄子言之王道。守内之圣,行王道之外,内圣外王,以此可成。”
    雷震子这话的意思是,这世界上还有事情是人心之外的,人心之外,事物各有其理。庄子在谈及“内圣外王”的时候,也说到,民人、百官、君王之间诸事有差,要分别对待,各守其矩,这个道理推到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而这个“区别对待”,其实就是李肆所言,天主大道中他所持的“君王道”,所以说,李肆的“英华天宪”,是在谈如何具体做到“内圣外王”啊。
    “内圣外王”这面旗帜举起来,士子们都不得不低头叹服,虽说这面旗帜最早是道家庄子提起的,但孔孟捡了过来,大肆发挥,也成了孔孟道关于治政的最高纲领。现在李肆从天主大道的角度重新阐述内圣外王,而且是在谈如何具体去做,虽说期间的步骤是将孔孟从治政高位上赶下来,但未尝不是孔孟大道自己所诉求的。
    当然,也有士子隐隐想,孔子他老人家此时若在世,肯定是后悔当初去捡庄子的话,结果给自己埋了个大坑。
    “中庸”和“内圣外王”一出,英华境内的人心大战终于划下一个圆满的……分号。
    人心之战,没有句号,李肆可清醒得很,至少《正气》聚起的那帮腐儒,还在梗着脖子叫嚣“无君无父”,眼下这形势,也只能说告一段落而已。
    “真的又要打仗么!?”
    肆草堂,伺立在一边,看着正奋笔疾书写训令的李肆,段雨悠低声问道,语气满是不忍。
    “我不打过去,康麻子就要打过来,事情就这么简单。”
    李肆已对这个姑娘的“和平主义”有了一定认识,也不知道这到底源自于她的女人天性,还是懒人天性。
    “打得过么?云贵一线我们还有一些优势,可湖南和福建,都只有维持守势的力量啊。”
    却不想段雨悠来了这么一句,倒引得李肆朝她认真看去,这姑娘什么时候也关心起军务来了?
    “让你赶紧去前线操心战事,姑娘我就可以霸占肆草堂,在这里看书睡觉可真是舒服,哦呵呵……”
    段姑娘转着的是这小心思,被李肆盯来,心虚不已,顿时面颊生晕,低垂眼帘。
    “终究是女儿家吧,看来是败在我英明神武,洞彻天道的气质下了。”
    李肆却当是姑娘害羞了,心中某处顿时痒了起来,是不是现在就跟她开口呢?
    “那个……雨悠啊……”
    厚着脸皮,李肆就去牵段雨悠的手,入手却是一卷文书。
    “这是南洋公司的文报,按着你的文书分类处置章程,你得在今天作出批复。”
    段雨悠侥幸逃过狼爪,慌慌张张地回了自己的房间。看着那如惊兔般逃走的身影,李肆摸着鼻子,暗道真没想到,这姑娘平日的大方还是装出来的。自己是不是干脆霸王硬上弓,如同之前范晋“降伏”管小玉那般呢?
    心绪正飘忽间,展开那份文书,李肆眼瞳猛然一亮,蓬的一声,巴掌重重拍在书案上。
    “好!”
    李肆很高兴,南洋公司的布局,终于初见成效,段雨悠刚才那随口一问,原本也是他正伤神的事,现在有南洋公司送上的大礼,他终于能如愿以偿地动手开荤了。
    今年英华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是九百万两白银,这其中包括工商总会的八百万两、自家产业的一百万两,而南洋公司现在还是投入期,李肆并没指望马上获利。
    将预算定得这么高的原因,一方面是英华在两广管治稳定,税收必然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现实需要,今年清廷肯定是要有大动作的,强度必然强过宜章之战,到时候可能三面开花,不预先在财政上作准备,那可就危险了。
    而从李肆自身出发,他也想在今年将英华第一阶段的国土版图完全收纳下来,包括云贵和福建、湖南、江西一部分。这是广东经济圈所辐射的范围,他在这个经济圈里锻造出未来英华的核心。为此即便清廷不动作,他自己也要动作。
    国库要收九百万两白银,其中工商总会的八百万两还分两部分,一是相当于营业税的公司税,预算要收五百万两,一是关税,预算要收三百万两。
    工商总会在营业税这一部分,自去年开始,就由保护费性质向国家税收性质转换,这个转换涉及到庞大的会计体系建立、海量的帐目核算以及繁杂的税则审定,到现在还没全部完成。只是在钢铁、纺织、盐业、机械、稻米等关键行业推开,其他行业依旧沿用保护费性质,由工商总会和行业会董连同尚书厅工商署三方协商数目。
    整项工作除了彭先仲的监管,还得益于民间票行的兴起,三江票行将票行业务剥离后,升格为英华银行,管制全境金融,掌握着英华的白银流向,由此顾希夷也参与进来,进度还是可以期待的。
    年前李肆去广西,一面是整合广西军政,一面也是坐等工商总会在这两项上拿出今年可以切实保证的数字。
    结果让李肆不是很满意,公司税上,只有四百万两可以保证,基本维持着去年的保护费水平。关税方面,只有一百五十万两可以保证,差额有二百五十万两之巨。
    彭先仲继续发动工商报效,但现在英华破开工商钳制,百业兴盛,加之民间票行又开放了。几乎所有工商都红了眼地要将银子流转起来,绝不愿一厘转到生不了利的方向,所以效果不是太好,差额还有接近二百万两。
    这么算下来,今年国库收入总计该有七百万两,也勉强能满足李肆所需了,就是没有太多回旋之地。原本李肆也就准备着以七百万两银子为限花钱。可这数目紧巴巴的,总是少那么一点垫底。
    却不曾想,南洋公司开门红,送上一份大礼。
    吴崖领受船队下南洋,第一站是广南国的会安,那里是南洋一处贸易盛地。南洋公司之前早在会安立下了商馆,吴崖是去进一步拓展地盘的。
    广南国此时的阮主是个“自由贸易主义者”,当然他也是被迫的,会安作为一国贸易要地,对***、爪哇和欧洲的贸易,被各方所把持,既有汉人,也有***人,还有荷兰人等等,书迷们还喜欢看:。这几方势力在会安各有地盘,是比黑社会高一级,比官府第一级的隐性社会。
    吴崖所领船队在当地联合汉商,将英华商馆扩大为一处贸易据点,其间暗中教训了不少***人跟荷兰人,也联络到了当地华商,将广东到会安的商路稳定下来。
    这份文书,就是南洋公司对今年会安商路贸易收入的预期,数目超乎李肆的期望,全年仅此一条商路,就能有近二百万两贸易额。
    再算算吴崖的下一站,南洋公司在今年怎么也能实现五百万两贸易额,这不仅意味着英华海关会有五十万两关税,纯利怎么也在百万两以上,而南洋公司,本就是李肆、安金枝和工商总会的私有物。
    南洋公司的百万两纯利自然不会全转到英华国库,可转个一半却是没问题,毕竟南洋公司自身还要发展。这么算下来,李肆全年的国库收入预算,已经能到八百万两银子。
    英华治下不过两广之地,最多一千五六百万人口,一年就能有八百万两银子可花,而且还是除去维持地方管治的数目,李肆自然感觉幸福。从国库收入来说,康麻子现在一年也不过三四千万两,被自己割了两广,估计还得少个三五百万两,这么一比较,双方的差异已经不是疆域上那般悬殊。
    从财政角度看,英华一国,已经一只脚迈入了近代国家的行列,比北面的清廷已经领先了半个时代。
    “咱现在也是个有钱人了,如果老萧知道,他今年的海军预算还能再多二十万两,不知道门牙是不是会笑掉。”
    李肆一边修改今年的军事预算项目,一边这么想着。
    “但愿吴崖那小子别杀起了瘾,搞乱了南洋事态,我可没额外的银子在南洋开战。”
    接着他心中又多了一丝这样的担忧。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各有新局
    第三百七十一章各有新局
    南斗岛伏波湾,简陋的码头泊着十多艘战船,飘着旗舰旗号的金鳌号赫然在列,其他书友正常看:。码头上正人来人往,无数劳工在蓝黑制服兵丁的监视下忙碌不停。由码头向西向北望去,碎石路棋盘般伸展开,棋格中是片片新立的简陋木屋。
    这片屋舍的外围被壕沟和木栅包裹,每隔数十丈还有高大望楼相间,更远之处立着一处灰白矮山,细细一看,却不是什么山,难以计数的骷髅头堆积而起,那就是古时传闻中常见的“京观”。
    “去了金瓯,下手可得轻些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伏波湾,金鳌号上,安陆对鹰扬军统制吴崖说道,虽是劝谏,语气却极虚弱,似乎也怕这个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的年轻人挥刀而下。这家伙在岛上前前后后可是砍下了一万多颗人头,瞧他那蹙眉歪嘴的神色,还像是没杀够一般。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
    吴崖闲闲地说着,他所领船队出航南洋,先在广南会安立下英华商馆,编定商路,让南洋公司得以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南国倾销商货。
    十月后船队继续南下,就到了这南洋大岛。此岛在柴棍(西贡/胡志明市)南面五六百里处的汪洋大海中,向西三百里又到真腊的金瓯,由一座大岛和五座小岛组成,东西五十里,南北四十里,面积颇广。大岛东面还是处风平浪静,可容数十艘大船的海湾。
    这就是吴崖南下的第二站,这岛原本有纷杂乱名,吴崖径直改为南斗岛,新建的港口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