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当大明覆灭,琉球贡使滞留福建时,满清征南大将军博洛伸手一招,琉球贡使就屁颠屁颠去了北京,奉顺治皇帝为主,还将明朝的册封金印交了上去,什么“大明为父”的节操,那是一分没有,当琉球人心向华夏,不过是一厢情愿。
    萧胜的战列舰驶入那霸,的确震慑了琉球一国,加之福建已入英华,英华商船在琉球来往频繁,还惹出诸多贸易纷争,琉球对英华已有很深印象。
    尚敬王干脆利落地献上贡表,奉英华为华夏正朔,自居为英华藩属,萧胜和海军众将都觉目的已实现,就连塞防司冯敬尧都没注意到,尚敬王害怕得过了头,首辅蔡温眼中还带着疑虑,而尚敬王身边那些剃着日本头的家伙,眼中更是恨。
    当冯敬尧向琉球提出了《那霸条约》后,这三方的眼神,全都变成了恨,可萧胜和冯敬尧依旧没太注意。
    《那霸条约》的本质是确保英华海商的利益,在英华的整体贸易布局里,琉球是通向日本的跳板。因此条约要求琉球服从英华的贸易主导权,包括交出海关权,商事裁判权以及允许英华驻军。
    这已是萧胜和冯敬尧商议之后的温和条件,毕竟琉球是独立一国,历来对华夏恭顺,得注意吃相,小口小口地来,其他书友正常看:。为此条约还大肆渲染英华的“亚洲共荣”政策,希望琉球秉承“事华夏为父”的忠诚传统,搭上英华这趟快车。
    两人都没想到,当然,对琉球并不知根底的李肆也没有想到,英华北进,除了损害日本,主要是萨摩藩的利益外,同时也破坏了日本加琉球的共同利益。
    英华如此深地介入琉球主权,琉球原本因介于中日之间而独立存在的地位也失去了,换句话说,对日本来说,琉球再没了隔开中日而单独存在的价值。
    对琉球本身而言,朝贡华夏不过是利益所需,尽管因尚敬王和蔡温的推动,琉球正在广兴儒学,可琉球跟交趾、广南等国不同,琉球的社会根基是在日本一面。英华如此强力介入,国家必然大分裂,这是尚敬王和蔡温这样的官员所不愿看到,也不能接受的。
    《那霸条约》被琉球拒绝,提出的反建议包括“称陛下为伯祖”、“行圣道年号”、“官制服色以英华为尊”等等条目,萧胜和冯敬尧没从中看出对方的真正心意,还以为对方依旧沉浸在“老传统”里而不能自拔,只是花力气劝说。
    萧胜和冯敬尧有耐心,尚敬王和蔡温在英华的巨舰大炮面前,不得不保持耐心,可萨摩藩安排在琉球王室身边的人,以及琉球本地人没了耐心。“英华要废王室,将琉球设为一县”、“萨摩藩要与英华在琉球血战”等传言在琉球喧嚣传开。
    英华一方还以为这只是萨摩藩的手脚,为切断萨摩藩对琉球政务的影响,萧胜断然逮捕了萨摩藩的人,并拖到那霸港,将其当众斩首。
    在萧胜和冯敬尧看来,萨摩藩的人压迫了琉球一百多年,今日他们是替琉球人除害,应该能赢得琉球民心,推动琉球王室和政fu尽快投向英华。
    可没想到,这一举却是捅了马蜂窝,当晚,不仅萧胜和冯敬尧等人在首里城的宅邸遭到民人围攻,那霸港的英华舰队也遭到民人冲击,书迷们还喜欢看:。为阻止民人登舰,舰队被迫发炮,形势一发不可收拾,那霸港彻夜充斥着枪炮声。
    到了第二天,英华舰队方面担忧萧胜和冯敬尧的安全,派出伏波军向首里城挺进,而琉球方面则已视舰队为敌,激进派官兵控制了炮台,向舰队轰击,大战就此爆发。
    在英华军面前,琉球军就是豆腐渣,一百多年前,琉球军在萨摩藩的三千军队方面一触即溃,原因是萨摩军中有七百火绳枪兵,今日英华军有两艘战列舰和十多艘海鲤舰,伏波军人数虽少,可双方的战力差距却是巨大的。
    那霸港炮台很快就被攻陷,同时萧胜和冯敬尧在亲卫伏波军的掩护下也很快打散了乱民,跟前来接应的那霸伏波军会合。退回那霸之后,考虑到敌我态势混杂,伏波军人数有限,难以在那霸立足,萧胜痛苦地决定,退出那霸,占领那霸西面的久米岛,等待援军。
    “怪不得那段时间,伏波军紧急集结,连我手下的驻船伏波军都被调去了……”
    鹰扬港,胡汉山这么感慨着。
    “唔,原来是这样,那一年,连定海伏波军都被调走,为了稳住定海,还从江南行营调来陆军,都统啊,咱们居然也丢过这么大的脸面,难怪大家都从来不提琉球事,连冯一定……咦?冯一定不是那时才去增援的吗?难道……”
    那霸港,白正理正在感慨,却猛然发现自己似乎又即将揭开更大一块伤疤。
    “没错,这还不算丢脸的,我跟着冯一定率伏波军主力到达后,更丢脸的事发生了。”
    伏波军都统制,昔日的香港海盗郑永,说起这事时,脑袋也耷拉下来,不愿跟白正理正视。
    ……
第六百三十九章 琉球之事要掘根
    第六百三十九章
    琉球之事要掘根
    郑永指着那霸港外暗礁区的那条海鳌船道:“你只看到了那艘船,当年在这里沉掉的可不止一艘船,其他书友正常看:。
    白正理再次以瞪眼表达了自己的难以置信,琉球有这么厉害?'搜索最新更新尽在。。本站'
    琉球人当然没这么厉害,问题是萧胜和冯敬尧还没看清形势。尚敬王将责任推卸给萨摩藩,谢罪认错,同时委婉地求告说,萨摩藩在民间蛊惑人心已久,琉球对华妻亲来抱有极大误会,因此不宜签署任何有损于琉球独立完整的协议,其他书友正常看:。
    萧冯二人哪里明白,萨摩藩何须“蛊惑”琉球人心呢?在琉球人心里,日本和萨摩藩跟自己就算不是一家人,也有血缘关系,跟萨摩藩的争斗,不过是不愿居于萨摩藩之下而已,而琉球跟华夏可不是一家人。
    当年萨摩藩入侵琉球,军队虽有抵抗,可民间却只视为政权更迭,并不视为外族入主。在李肆前世,到萨摩藩正式吞并琉球,乃至后续琉球被并入日本领土,以及二战后美国将琉球转交日本,出声反对的都是一些华人后裔,琉球社会风平浪静。
    新到的郑永和冯一定,以及伏波军官兵,更是搞不清状况,心中那股天朝上国情结还没丢掉,总认为“琉球人与华夏一衣带水,是忠诚的藩国子民”,跟英华为敌的只是忠于萨摩藩的“一小撮亲日分子”。
    援兵到了,计划也更新了。严格说,萧胜和冯敬尧也不算太过自大,新计划还是分化瓦解的路子。拉拢华裔琉球人,将打击面缩小到表面上的亲日派。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握住琉球王室。
    圣道五年八月以海军一力担纲的琉球之战爆发,英华方面出动了两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和二十来艘护卫舰,加上伏波军左师三千人,以泰山压顶之势,重攻琉球,主攻方向还在那霸港。
    琉球军爆发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他们用从首里城搬来的老式火炮英勇抗击,几条英华海军运输船不熟悉那霸水文为避让炮火,在暗礁区搁浅。当然,这都算成了琉球军的战果。
    琉球军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炮火很快被压制、摧毁,伏波军自久米岛进入那霸港,控制了整座港口,而对上民人惊惧而愤恨的目光,大家都没有足够的认识。
    就单纯的军事而言直到攻陷首里城时,对伏波军还只是强度不超过演习的热身运动。琉球王室和政府逃到北面今归仁要塞,汇聚军队,负隅顽抗,在萧胜和冯敬尧看来,也不过是穷途末路的挣扎。他们已在等待琉球王的谢罪表同时准备好了条件更为苛刻的新条约,书迷们还喜欢看:。
    今归仁要塞地形险要,但在一百多年前抗击萨摩藩入侵时没发挥出应有作用,不仅因为守军士气低靡,逃散了大半,还因为防御设施落后,比如没有枪眼,抵抗不了萨摩藩的火枪兵。
    当英华商船来往琉球频繁时,萨摩藩就已视英华为威胁,早早通过琉球王室开始加强要塞防务。萧胜在久米岛汇聚援兵的同时今归仁要塞的防御也有了进一步增强,足以抵御火枪和小炮。
    伏波军来到今归仁要塞后,发现自己的四斤炮啃不动要塞,而海军也不熟悉今归仁要塞所遮护的运天港水文夺港步骤异常缓慢,一直没将十二斤炮运到要塞下。
    琉球王尚敬和琉球政府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没像一百多年前那样很快崩溃,是因为他们还有萨摩藩可以依靠,但他们先等来了自己的援兵,那就是琉球人。
    在这段相持时间里,海军和伏波军高层一直将琉球人当同胞看待,对城市的管控都很疏松,直到驻守那霸港和首里城的伏波军连遭袭击,这才发觉自己有些一厢情愿。
    事情到了这一步,萧胜和冯敬尧还不醒悟,那就真是昏聩了,他们终于明白,这不是什么日本人和萨摩藩在蛊惑,这根本就是……敌国,海军不是在跟日本人、萨摩藩,以及琉球王室和琉球政府作战,而是跟一国作战。
    鉴于对形势估计完全错误,琉球事已完全改了走向,海军是来琉球拿海事权的,不是来占琉球一国的。萧胜和冯敬尧一面向皇帝请罪,一面撤回攻打今归仁的伏波军,固守那霸港。以海军兵力,不是不能打琉球,而是萧胜和冯敬尧没有决定权。
    高层如此理解这场挫败,但一般官兵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不是伏波军不力,能早早拿下今归仁要塞,海军还不至于把这副烂摊子推给皇帝定夺。这就是郑永所说的,伏波军在琉球又丢了一次脸。
    听郑永羞愧地回首伏波军的丑事,白正理不服地道:“我们伏波军编制小,又没有大炮,攻坚本就不是我们所长……即便如此,真要下了狠命令,舍得流血,把对方当作鞑子打,这区区琉球算个球!?”
    郑永点头,“确实如此,总长舍不得流血。他说了,这琉球虽说不上鸟不拉屎,也入不了咱们英华的眼,为这破烂地方流血,不管是自己的血,还是琉球人的血,都不怎么值。咱们好歹是礼仪之邦,做事总得+讲名正言顺。无故发兵灭国,要引其他藩属侧目的。”
    这是圣武会的调调,白正理身为天刑社成员,很是不满,道理是如此,可已经流了血了,就这么算了?
    郑永咧嘴笑了,“之后陆军不就来了么?现在你也不是来了?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算了,这还是官家一锤定音。”
    白正理热切地问:“官家怎么说?”
    郑永目光转到了天空,“总长和冯塞防的请罪书发回去后,听说在总帅部、枢密院乃至朝廷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都在说咱们一国正四面树敌,江南事更是重中之重,没必要再在琉球这地方浪费精神。大家都知道,在琉球下力深了,就要跟日本对上。”
    这几年英华四面争战,琉球之事就淹没在诸如缅甸、马六甲和江南这些更惹眼的消息中,因此这争论并不为外人所知。可白正理却清楚,琉球自身还真是没什么大利,人口又少,地方也不大,作为日本中转点的价值也渐渐沦落。
    英华一国的船越造越大,海路水文也越来越熟悉,在琉球歇脚的需求正渐渐下降。
    之所以还要借琉球中转,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日本锁国,对外贸易受限制,即便是走私,也要通过萨摩藩的渠道,而萨摩藩更靠着琉球支撑这一渠道。一旦英华在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