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白延鼎这么说,冯静尧继续摇头:“直接砸银子买张家,买萨摩藩的忠心?买江户幕府的恭顺?你啊,把这‘利’字也看得太简单了,‘利’跟银子,有时候可不是一回事。”
    他沉沉道:“这是日本,是异族之地,自古与我华夏纠葛不断。如官家所说,弱时尊华,强时藐华,这利不仅不能光算银钱,甚至还不能只算眼下,得往宽处算,往长远算。”
    从琉球到日本,从黑到白,似乎就没什么可以一刀切的俐落事,白延鼎就觉脑子悬在虚空之中,上下左右毫无依凭,他总算明白了,为何萧胜和冯静尧在慑服琉球之后,一等就是三年,没有急于进入日本,这“利”到底要怎么算,还真得花时间想透了。
    还好,终究只是为打仗而来,这些个伤神的事,没落在自己身上,真是庆幸啊。
    白延鼎的庆幸,就是萨摩藩的不幸。陈兴华由振甫信平引领,来到鹿儿岛城,向萨摩藩道明了来意后,萨摩藩的藩主家臣们都觉正踩在万丈悬崖之上。
    套上了通事馆副知事这层皮的陈兴华都懒得跟萨摩藩直接对话,而是通过振甫信平传话说,琉球是大明藩属,英华承大明法统,自然就继承了琉球的宗主权。但英华不会跟萨摩藩谈这个问题,萨摩藩只是日本地方而已。如果萨摩藩懂礼节懂法理,就该尽快陪同他陈兴华前去江户,跟幕府把这事谈清楚。
    紧急评定会上,家老岛津盛常的意见代表了藩中稳健派的观点:“此事我们就该全力配合,躲在大英背后,书迷们还喜欢看:。不管公方如何应对,我们萨摩藩都能居中得利。因此不宜在大英重臣面前强调萨摩藩对琉球的宗主权。为表示诚意,我们还应该停止备战的动作,尽量不触怒大英。”
    奉行玉里良的意见代表了藩中激进派的观点:“本藩对琉球的宗主权已有数百年历史!如果此时软弱相对,给大英落下口实,他日可是追悔莫及!我们打不过英人,可这名分却怎么也不能丢!”
    岛津继丰很为难,他下意识地问亲侍高桥义廉,这个年轻武士嘀咕道:“只为琉球的名分,就让萨摩藩本土遭难,这怎么也不是划算的事……”
    玉里良跳了起来,一声巴嘎,就要叱骂高桥,却又呆住了。
    高桥义廉正说道:“可如果把事情全推给公方,公方说不定也要把所有祸患都压到我们萨摩藩身上……”
    岛津继丰跟其他臣下都同声长叹,没错,真是左右为难啊!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岛津家历代藩主都不是寻常人物,特别是这几代藩主,那都是穷逼苦逼惯了,越逼脑子越灵,他猛然一拍大腿,有了!
    “我们萨摩藩,既不能缩在后面,旁观大英跟公方交涉,也不能强硬出头,成了大英或者公方下手的目标!”
    “必须向大英和公方两面都展现出我们萨摩藩的价值,独特的价值,让他们觉得,只要是谈琉球事,就不能将我们萨摩藩丢在一边,他们得拉拢我们萨摩藩,依靠我们萨摩藩!大英想要琉球的宗主权,公方害怕大英得了宗主权,就失了控制海贸的局面,甚至威胁到日本一国的安全,这就是我们萨摩藩能两面周旋的空间!”
    “殿……英明!”
    岛津继丰一锤定音,臣下们齐声赞颂,书迷们还喜欢看:。
    “英华怀着和平之心而来,绝不愿跟日本刀兵相见,只要幕府正视历史,愿与华夏携手共进,创亚洲共荣之势,中日就是兄弟之邦!信平啊,这正合你的名字嘛,相信和平!”
    鹿儿岛城下的礼宾馆里,陈兴华掷地有声地说着,振甫信平在榻榻米上叩拜不停,连道感谢感谢。
    陈兴华终于忍不住了,刺了他一句:“日本人都说,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不是华夏,可为什么日本人叩头的姿势比满人还要卑下?”
    振甫信平愣住,好半响才讷讷地辩解道:“这……这不一样……”
    陈兴华指了指他的地中海发式,“是啊,这发式也不一样,可为什么我看着也总觉得像满人的脑勺呢?”
    这已是存心挑衅了,但重点不在跟满人的比较,而是在说振甫信平已忘了华夏衣冠,就当自己是日本人,这话他听得懂。
    振甫信平黯然地道:“我们家不是什么大人物,朱家宗室也不过是虚名而已。来这里已经七八十年了,不入乡随俗,又怎么能在这异国之地讨得生活呢?怕再过几十年,我张家的后辈,就只会说日本话了。”
    他抬头,以日人惯有的用力语气道:“陈上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呀!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家业都在这里,怎么也挪不动了。我们张家虽化入日本,心总还是牵着华夏的,就希望能为两国交好搭桥,这是天下所有老百姓的心愿!就是为了这样的愿望,我才挺身而出,帮助上使的,拜托了!”
    振甫信平将脑袋死死抵在榻榻米上,大声道:“请上使带给我们和平!”
    陈兴华像是感动了,扶起他好言安抚,待到振甫信平的背影消失,陈兴华摇头道:“和平,不是拜来的,不是叩来的……”
    圣道九年,享保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一艘挂着一面怪异旗帜的商船扬帆破浪,载着萨摩藩和振甫信平的满腔期待,向东急行,其他书友正常看:。
    船上范四海道:“萨摩藩的谋算,还有那个张信平的期望,怕是都要落空了。”
    陈兴华耸肩:“这不是我们的责任……”
    种子岛海面,白延鼎看着那几艘从南面来的运输船,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他问冯静尧:“他们挂着的旗号可从没见过,到底是什么来路?”
    冯静尧道:“唔,北洋公司,刚建的。”
    白延鼎呆住:“北洋公司!?”
    冯静尧反问:“怎么了?既然有了北洋舰队,当然就有北洋公司。你的北洋舰队是以军谋日本,北洋公司自然以商谋日本……”
    他叹气道:“这公司可是官家下了大本钱,从吕宋公司那买来商路建起的。从琉球到日本,再到朝鲜,这一线可很难赚钱。眼下大家都两眼发红地瞪着南面,没谁愿意朝北投银子。”
    冯静尧在这里嘀咕,白延鼎却是想通了,南面有南洋公司和南洋舰队,北面自然也会有北洋公司和北洋舰队,只是自己这北洋舰队,跟拥有八成海军战舰的南洋公司比,未免也太寒酸了。
    “寒酸归寒酸,能独战日本一国,可是千古流芳啊!我这个昔日的南洋海贼,居然也能成就这么大一番功业了,想那么多干嘛!”
    白延鼎抛开杂念,上了舵台,朝着旗号手高声喊开了。
    “北洋舰队……备战!”
    ……
第六百四十二章 我们来谈谈宗主权
。    由海鳌船改造的商船驶过浦贺冲,进入了江户湾,罗五桂站在船头审视着浦贺冲,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却被另一道目光刺得脖子发凉,其他书友正常看:。
    玉里良,萨摩藩陪臣之一,萨摩藩派了岛津盛常和他护送“上国天使”陈兴华去江户的幕府御所。岛津盛常对陈兴华毕恭毕敬,这个玉里良却总是满脸警惕。
    罗五桂是北洋舰队的卫朗将,海河号巡洋舰的舰长,白延鼎手下的干将,以商船船长的名义驾船而来,虽没穿着海军的蓝衣,身影却始终扯着玉里良的视线。那种沉凝肃重的气质,抬头就在找威胁来自何方的举止,汇成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有些像他们武士,却少了卑恭的一面。
    罗五桂不耐烦地瞪回去,还冷哼了一声,玉里良垂下眼帘,腰也习惯性地曲了曲。
    “对这倭人,还真不能软了……”
    “嗯,是啊,在南阳遇见的倭人都这样,腰倒是折得勤快,刀子也拔得利索。”
    范四海来了,跟罗五桂聊着,昔日的大哥小弟又凑在了一起,物是人非,却因为都为国效力,情分还稳稳留着。
    “安宅船?已经不怎么能见到了,基本都是关船和小早,最大的关船也不过二三百料。”
    “这点大?咱们的海鲤舰都能随手欺负了。”
    “日本船没龙骨,就是船肋搭板搭出来的,要不怎么在壬辰海战里一沉就是几百条呢。用巡洋舰的三十斤炮去轰,还真是浪费。”
    “在琉球也见过日本人留下的船,还以为是商船,原来那就是他们的战船?”
    范四海跟罗五桂聊着话语里充盈着炮火的热气。
    “可这一战真能打起来?日本人虽对我们警惕加防范,却像那个玉里良的眼神一样,更多是畏惧,搞不好陈总司,哦,陈知事靠着一张嘴,就让日本人开了门,其他书友正常看:。”
    罗五桂很不看好这趟出使的前景,当然是以海军的角度来看。
    “开门?官家要的可不是开门这么简单这一战必须打,陈知事的一张嘴,就是为此而去的。”
    范四海另有感悟,罗五桂看向自己的昔日老大,心说大哥就是大哥。
    换乘小船上了岸,幕府的一位老中迎了过来,远远就朝一身紫袍,乌纱帽翅摇曳的陈兴华拜下身后岛津盛常、玉里良和振甫信平也都一同跪拜。
    玉里良有些不甘心地磨着牙槽道:“上使阁下,萨摩藩已竭尽全力,为上国说合琉球之事,还望上使能体谅萨摩藩的苦心。”
    岛津盛常恭谨地道:“上国统御万里,日本都只是下国,萨摩藩是下国之藩琉球更是纤毫之地。还望上使能宽怀施恩,容萨摩藩在公方和上国之间有喘息之地。”
    振甫信平也道:“数十万中原子民都在日本,还望上使别忘了他们!和平……”
    陈兴华呵呵笑着,挥手虚扶,不置可否地点头。
    幕府御所里,吵嚷声冲天,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置身争论声浪中,面无表情。
    “十一年前,十六位大明藩王之后祭天将大明法统传给了大英中国的法统就落在了大英身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圣道帝是不世人雄,现在不过三十来岁,就已经光复了半个中国,还打败了欧罗巴最强的大国西班牙这样伟大的君王,我们怎么能违逆他的意旨?”
    “当初我们锁国,是因为天主教……不,罗马公教祸乱天下人心。圣道帝也是禁绝罗马公教的!葡萄牙人早就被收了澳门,西班牙人也被打出了吕宋,祸害已除,书迷们还喜欢看:!我们就该大开国门,效仿先辈,继续尊奉中国!”
    不少老中和奉行们都是这样的主张,德川吉宗心中也在挣扎着。
    中国,终究是日本的榜样啊。蒙元时宋亡了,可不到百年,大明又站起来了。国势虽不如汉唐那样雄壮,财富也不如宋时那样灼目,依旧如一条巨龙,霸居这世界的东极。
    中国终究没逃过三百年一大劫的命运,八十多年前,大明被满清灭了,满清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不太清楚,可能灭掉大明,还安定了这么多年,必然也是非常强大的。
    没想到,从中国南面骤然崛起复仇的汉人,建起了英朝,十来年就占了中国的整个南方,虽然还没光复整个中国,国势似乎比大明还盛,连盘踞吕宋那么久的西班牙人都被赶跑,荷兰人更奉大英为南洋之主,不敢再跨雷池一步。
    幕府统治一国,将军管领天下,虽然锁国,耳目并不闭塞,对这个大英朝,幕府上下就一个结论:强大,难以匹敌。
    我们日本,历来都崇仰强者,这样的邻居,当然要低头侍奉,努力学习。
    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