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军机和宗亲们……都反了!”
    寝殿里,李卫再次冲进内室,只是这次满脸血污,看起来颇为骇人。旗兵围杀而来,他手下的兵死伤过半,他亲身前去震慑,却被一阵箭雨盖住,不是亲信舍命阻挡,已经成了刺猬。
    带着残余部下退入寝殿,李卫就来找雍正求告。哭号时,心中还想,天塌了,这下真的塌了……
    总管太监王以诚已听到了隐隐刀兵声,正觉不安,听到这话,啊地一声尖叫。
    “药——丹药——!”
    雍正迷迷糊糊,即将入梦,被李卫这一声喊惊醒,气血差点喷出了头顶,整个人就像是快被撕裂一般地难受。
    宗亲重臣们造反?怎么会?为什么?
    如山一般沉重的疑问,以及如天幕般深邃的恐惧,交织着死死压住雍正的魂魄。小半瓶丹药下肚,魂魄还是没能牵起来,雍正忽然无比懊悔,就不该那么利索地杀了贾士芳,至少能让自己清醒一会,把眼前这一劫度过。
    “不——不可能——!”
    雍正一声呻吟,再度瘫倒在床上,神智又化作了一滩泥水。
    “不——老天爷啊,不可能——!”
    李卫呆了片刻,忽然哀嚎出声。
    大群兵丁涌了进来,杀戮声已在寝殿外响起。
    “我是王以诚,我是总管太监,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造反!就不怕皇上治罪!?”
    王以诚带着一群雍正身边的侍卫护在殿外,振作起精神,想要喝退来人。
    “常保!已到此时,你还要听李卫那汉狗的话!?”
    对面响起这么一声呼喊,一个二等侍卫身子抖了一下,接着深呼吸,铿锵拔刀,一刀劈上了王以诚的脖子,那脑袋还保持着张嘴呼喊的神态,就这么咕噜噜地滚了出去。
    来的是讷亲统领的护军营旗兵,本不敢直接冲入寝殿,李卫还能守住寝殿最里一层,但常保一出手,其他侍卫也都跟着反水了,毕竟他们都是满人。兵丁们一拥而入,李卫被死死按在地上,接着五花大绑,刀锋直逼雍正塌前,再无人能阻住这时势之变。
    “皇上虽有恩于我,我得报效皇恩。可皇上被李卫这帮汉人蒙蔽了,而我终究是满人……”
    钮祜禄…常保果决出刀后,心中恐慌不定,不停地扯来理由压稳心神,其他书友正常看:。他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得雍正青睐,晋了侍卫,有传闻说,就因为他这名字。
    这个常保,此时依旧疑惑:“那个常保,到底做了什么?”
    即便是跟着马齐一帮满人下了大决心,操持起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些人也不是满心透彻。
    “王爷,为什么要换弘历?弘历亲母熹贵妃可是钮祜禄氏,嫡福晋出自富察氏,而弘时生母是下五旗包衣
    ,嫡福晋虽出自栋鄂氏,却不如弘历亲族势盛。选弘时而非弘历,满人自己也要闹出生分……”
    “徐善长,当今皇上的亲族,难道不势盛?可他把咱们亲族当亲族待了吗?隆科多是什么下场?之前又是怎么捧年羹尧的?连儿子都不放过,这跟亲族有什么关系?大家是瞧出来了,今后的皇上,不能再这么独断专行了,就得找一个肯听大家伙话,能让议政王大臣扶着的皇上。弘时出身不好,亲族不旺,这不正合适么。”
    七月十二日,当李肆在黄埔无涯宫普仁殿爆粗口的时候,北京城,一行人马风尘仆仆地奔入德胜门,后方不远处还涌着冲天烟尘,一眼就知是一支大军正在逼近。可德胜门却大大敞着,守门军兵不为所动,显是清楚这股大军的来历。
    前行人马护着一辆马车,马车里,康亲王崇安正为依旧一脸怔忪的徐元梦解惑。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两天前的夜里决议,由他们二人带队回京,安定局势,马齐则跟其他人护着銮驾缓缓后行。
    銮驾里到底是殡天的皇帝,还是让位的太上皇,徐元梦已无心多想,众人丢开弘历选弘时,这让他很不解,同时不满。那夜激情,他不敢有什么异议,现在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口。
    听崇安这么一说,徐元梦苦笑,这是要立弱君,方便议政王大臣操控国政啊。
    徐元梦道:“可弘历怎么安排?放出十四,立了弘时,难道要圈了弘历?满人不还是抱不成团么?”
    作为理学之士,他很有底线:“不行,不能为难弘历……”
    崇安冷眼看了看他,没有说话,其他书友正常看:。
    马车驶入德胜门的门洞里,两个大员迎了上来,一个是讷亲的哥哥,散秩大臣策楞,一个是庆复,雍正出巡后兼内大臣,两人都负责紫禁城守卫。
    “张廷玉只是索要议政王大臣联签的手书,就将九门提督的大印交出来?”
    两人向崇安低声禀报,崇安连带徐元梦都是一愣。十日夜里,他们急遣精干亲信返京,除了联络满人要员外,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拿到九门提督的大印,将步军营置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控制之下,而这大印就在张廷玉身上。
    原本计划是由策楞和庆复暗中下手,直接收拾掉张廷玉,却没想到,张廷玉似乎已知道了热河行宫之变,居然主动联络两人,示意只要议政王大臣会议照着规矩来,他就俯首帖耳。
    崇安带着丝纠结地道:“果然是奴才!好奴才!”
    雍正搞满汉一家,满人对张廷玉为首的汉臣自然很是不爽,但如果汉臣都像张廷玉这样乖乖听话,不掺和满人的事,这也是绝大利好。崇安纠结的是,原本他还怀着狠狠收拾一顿汉臣的心思……
    “那么大将军王……”
    崇安和徐元梦先回京城,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北京城局势的话事人,崇安刚开口,另一骑奔入门洞。
    一声怒喝响起,嗓音混浊中夹着清朗:“你们胆敢兴兵逼宫……好大的胆子!”
    马上骑士白辫苍苍,看面目却不过四十出头,书迷们还喜欢看:。勒马扶缰的姿态,逼视众人的目光,都蕴着一股汹涌而沧桑的巨大力量,那是曾经统领千万兵马,睨视天下的气魄。有那么一刻,众人隐隐感觉到了先帝康熙的气息,心中都是一个大跳,下意识地就要叩头跪拜。
    “王爷!”
    “大将军王!”
    “十四爷!”
    来人正是被圈禁了快十年,刚刚恢复自由的允禵。即便是贵为铁帽子亲王的崇安,都恭恭谨谨地长拜招呼,心中还不停打着鼓,听十四这话,难道是不愿走这条路?
    “事已至此,为了满人,为了大清,也只能陪你们走下去了……”
    接着允禵颓然而叹,也让众人松了一口长气。
    “前事已矣,咱们得朝后看。诸位放心,也请转告议政王大臣诸公,我允禵满腔心思,就只为扶新君,保安宁,稳我大清江山……”
    允禵剖白心迹,拨转马头,看向紫禁城。
    “既然诸公信我,就听我发号施令!”
    有了主心骨,众人精神大振,同声应是。
    允禵沉声道:“选了弘时,就得先委屈弘历……此外,还有一只南蛮留在北京城已十多年的魔爪,也必须马上斩断!至于汉人,北京城里的汉人,不足为虑,更不足为惧。”
    黄埔无涯宫,李肆摇头:“弘时?朕不选弘时,朕还是选弘历。”
    !#
    。本站
第七百一十一章 风雷之手
    。本站第七百一十一章风雷之手
    选弘历?为什么?
    李肆就只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书迷们还喜欢看:。”
    薛雪和陈万策倒没怎么吃惊,而是皱眉沉吟,他们脑子转得快,不仅醒悟自己思路有差,还沿着这个方向朝下想去。
    范晋道:“陛下所言极是,如今我英华势压满清,又何须像跟雍正来往那般,借力清帝才能铺陈格局?”
    这话出口,其他人也都想通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十年前,康熙虽败,满清却还是一头庞然大物,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心理,都还压着英华。英华立国不久,还需要时间梳理内政,打通经脉。操纵满清皇位,推着雍正得位不正,这才争取到了时间。
    十年后的现在,英华吞吃黄河以南的疆域,也需要时间消化。此时南北格局明朗,满清已居于弱者。英华在北面面临的课题不再是满清侵攻,而是北方稳定。满清政权如果现在就崩塌,对谁都没好处,除了那些最擅长自乱世而起的野心家。
    但要办到这事,就不必再如十年前那般,必须要借助非正式管道,跟满清皇帝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英华国势已经摆在明处,只要满清新帝不是草包,该会主动送上默契,没必要再去操控。
    因此,得满汉人心,名位已正的弘历是最佳选择。也就是说,北面皇位更迭,英华搬凳子看戏就好。
    这是众人的推想,对李肆来说,选弘历的理由当然更充分了。弘时是谁?李肆那个时空里,二十四岁就被雍正以“行为不谨”的模糊理由削了宗籍,紧接着就翘掉,死因不见于满清任何籍档,李肆对此人毫无认识。
    而弘历么……十全老人,太熟悉了,就算形势已有极大变化,但人的性格却很难改变。雍正继承了康熙的暴躁、多疑,得其刚,失之以孤。弘历则继承了康熙的自负、虚荣,得其柔,失之以浮。晚年时更是综合了祖父和父亲的缺点,暴躁、自负、虚浮、偏执。
    就如跟雍正打交道一般,跟弘历打交道,李肆心中有底。
    就在众人纷纷点头,觉得没必要插手满清皇位时,李肆却多想了一步,开始皱起了眉头,而此时薛雪和陈万策也有了推论,其他书友正常看:。
    “雍正在位时倡满汉一家,满人宗亲重臣怨心颇重,皇位更迭,难保顺利。”
    “失了大半江山,失了满军营,弘历年纪轻轻,能稳住如此局面?”
    两人的推测跟李肆的担心不谋而合,结合李肆“后知三百年”的知识,变局之势,从来都是左右荡动,矫枉过正,绝难中庸。一旦雍正翘掉,满人怕要全面否定雍正之策,弘历是雍正指定的接班人,这股“反动潮流”很难容许弘历即位。
    七月十二日,北京城正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议政王大臣会议立,雍正生死不明,似已遭逼宫”的消息,才刚刚卷进信鸽脚下的信筒里,而数千里之外的黄埔,李肆君臣已经隐有所感。
    沉吟片刻,原本也觉得只需静观其变的李肆猛然起身,急急对范晋和苏文采道:“枢密院早前所拟自大沽口登陆,进军北京的方案,赶紧重新审定!抽调陆军、海军和军情司相应人马,预作准备!”
    汤右曾是明白了,他担忧地道:“插手易,脱身难,能寻得中人代为最好。”
    薛雪道:“北面人心不一,汉人不是一条心,甚至满人都未必是一条心,肯定有可用之人。”
    陈万策拱手:“此事臣来办,北面新晋大学士蒋廷锡是臣熟识,臣由他向满人牵线。”
    其他人思路还没来得及跟上,都有些发愣,直捣北京城?之前说的不是这样啊。
    紫禁城神武门口,崇安、策楞和庆复得了允禵的安排,分头去办诸项要务,徐元梦强要下亲去安抚弘历的任务,正一脸阴霾,向允禵告辞,允禵却拉住了了,一阵低声附耳后,脸色顿变。
    徐元梦喃喃道:“王爷之前所说,可非如此……”
    允禵低叹:“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南北大势,南蛮就要倾覆我大清江山,满人却急着搞议政王大臣会议,想要复满州古制,书迷们还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