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君!”景监车英喊出一声,顿时泪如泉涌。
    狱吏打开铁栅栏,向众人一躬,悄悄地出去了。
    短短一个月,商鞅的胡须已经连鬓而起,瘦削苍白,除了那双锐利明亮的眼睛,教人简直不敢相认。商鞅看见被抬进来的白发妻子,俯身端详,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眼中泪水只是扑簌簌地涌流……此情此景,无须解释,屋中人尽皆抽泣哽咽。
    昏迷的荧玉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熟悉而陌生的脸庞,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抚着商鞅的面颊:“夫君……苦,苦了你啊!荧玉无能,生为公主,连自己的夫君,都救不了……”一口气噎住,又昏了过去。
    商鞅大急,铁链一扬,“锵”的一声将一只酒坛的脖颈齐齐切断,双手抱起酒坛咕咚咚猛喝一阵,顿时面色涨红。他将荧玉的身体平放在草席上,轻声道:“你等在门外稍待,我要救她,不能分神。”景监三人退到门外甬道,却都紧张地望着牢房内不敢出声。
    幽暗之中,依稀可见商鞅轻轻松开荧玉的裙带,盘坐在三尺开外,两手平推而出,一片隐隐白气便覆盖了荧玉全身。白气渐渐变浓,荧玉脸上变红泛出细汗。商鞅又将荧玉两脚搁在自己腿上,两掌贴住她的两只脚心。片刻之间,荧玉头上冒出一股隐隐可见的黑气,渐渐地越来越淡……商鞅头上大汗淋漓,顾不得擦拭,又退出两三尺外,长嘘一声,平静地遥遥抚摩荧玉全身。仿佛有一种轻柔超然而又具有渗透性的物事进入荧玉体内,她面色渐渐红润了,脸上犹如婴儿般恬淡,显然是深深地睡去了。
    商鞅闭目喘息,脸上红潮退尽,苍白得虚脱了一般,片刻养神后,向门外轻声道:“进来吧。”三人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关切地看着地上的荧玉。商鞅疲惫地笑了:“没事了。她是急愁苦哀攻心,方才已经快要疯了……我用老师的昏眠秘术,总算将她救了过来。她大约一个月后才能完全清醒……令狐妹妹,你现下将她抬到院中,找块太阳地让她暖睡。”
    令狐哽咽着答应一声,叫来两名狱卒用软架抬出荧玉。狱吏将她们领到唯一的一块阳光角落,还拿来一床干净的丝绵被。令狐给荧玉盖上,守在旁边哭得泪人一般。
    牢房内车英问:“商君,公主该当到何处养息?”
    商鞅:“荧玉之根本是养息心神,淡出悲伤。唯有玄奇能帮助荧玉养心。想办法送到玄奇那里去。日后转告荧玉:不要自责,鞅很高兴自己的生命彻底融进了秦国;如果她是我,她也会如此的。”
    车英、景监粗重的一声叹息,只有含泪点头。
    “景监、车英,我们三人从变法开始就是一体,情逾同胞手足。你俩谨记,至少两年内不能辞官。维护新法,新君还要借重你们。”商鞅分外清醒,似乎方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景监面色更加苍白了:“商君被拿之日,景监已经心灰意冷,决意退隐。然商君如此叮嘱,景监自当为维护新法撑持下去。”
    车英忿忿然道:“为拿商君,国君煞费苦心。软禁王轼,支开公主,困住上大夫,虚假军情调我离都。前日朝会,又装聋作哑,纵容六国特使。凡此种种,令人寒心,车英实在无心做官……商君此情此景,尚全力维护新法大局,车英亦当与上大夫共同撑持!”
    见商鞅目询,景监将前日朝会的情景说了一番。商鞅思忖点头道:“新君有他的成算预谋。他是有意教六国特使施加压力,便于对我处置。将来一旦腾出手来,他就会以‘六国合谋,逼杀商鞅’为由,对东方师出有名。莫得担心,国君对山东六国绝不会手软,对世族元老也绝不会留情。他要的,只是我的生命而已,岂有他哉!”
    景监道:“……甘龙被惠施气得吐血,他竟不闻不问。”
    车英道:“虽则如此,也忒过阴险歹毒,难成大器。”
    商鞅笑了:“车英啊,权力功业如战场,历来不以德行操守论人。我也说过,大仁不仁。只要他坚持新法、铲除世族、使秦大出,就有大德大操。”
    景监慨然叹息:“商君胸襟,河海浩浩,慷慨赴难,天下何堪?”
    “别如此说了。”商鞅自嘲地笑了,“鞅也是为了名节大业。设若新法失败,鞅还有几多价值?老甘龙肯定要恶狠狠说,以身沽名,心逆而险。”商鞅不禁一阵大笑。
    景监车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商鞅恍然道:“车英啊,我等在河西收回的那把蚩尤天月剑,荆南不用了,还在我府中。荧玉醒来后你取将出来,还给嬴虔,那剑对他还是有大用场。”
    “好。”车英答应了。
    景监肃然拱手道:“商君,有件事瞒了你十余年,今日景监直言,望能首肯。”
    商鞅释然笑道:“瞒便瞒了,何须每件事都教我知晓?”
    景监道:“二十三年前,自我任商君领书,便与书吏们辑录商君治国言论,整理成篇,分类抄写。至去年共得二十四章,分五十卷誊清在羊皮纸上。今日带来,请商君浏览斧正,以使商君之学流传后世。”说罢,打开带来的木箱,拿出一卷卷捆扎整齐的羊皮大书。
    商鞅一阵惊愕,又深深感动了。要知道,自辞官不成大难不免,商鞅最感痛心的憾事,就是无法继续完成只写了三五篇的法家大著。听景监一说,连忙打开景监递过的目录卷,一眼看去,整整齐齐二十四章:
    更法第一垦令第二去强第三说民第四
    算地第五开塞第六壹言第七错法第八
    战法第九立本第十兵守十一靳令十二
    修权十三徕民十四刑约十五画策十六
    境内十七弱民十八御盗十九外内二十
    君臣二一禁使二二慎法二三定分二四
    商鞅深深一躬:“景兄苦心大德,了却鞅一大心志,鞅此生无憾矣!”
    景监连忙扶住商鞅:“分内之事。还请商君过目斧正。”
    商鞅笑道:“很好了。再加上我写的那几篇,农战、赏刑、六法,就是二十七章。那几章荧玉收藏着,找她拿出来补上吧……我可能没有时间逐一订正了,景兄相机斟酌吧。”
    景监含泪道:“此书就叫《商君书》,商君以为如何?”
    商鞅点头微笑:“来,我三人共干一碗,以示庆贺!”
    车英提起酒坛斟满三个大陶碗,三人举碗相碰,一饮而尽。
    天色将晚,景监车英方才依依不舍地含泪离开。出得国狱,与令狐商量,公主不能再回咸阳,否则触景生情,她会再次发生危险。于是议定由车英带领十名卫士,直接护送公主去陈仓河谷找玄奇。令狐坚持要护持公主同去,车英却担心景监病体,再三劝住令狐。两队人马在暮色中分道扬镳,景监夫妇向了东南,车英一队向了西南。
    这天,咸阳城发生了惊人的事件,国人聚众数万,在咸阳宫广场为商君请命。关中百姓也陆续拥来咸阳,请命人海不断扩大,官府束手无策。
    入夜,嬴驷来到咸阳宫最高的望楼上向广场瞭望。但见朦胧月色中,万千人头涌动,哄哄嗡嗡的人声犹如隐隐海潮。请命的白色大布仿佛黑色人海中一片片白帆,招摇飞动。时而有人愤激地高声陈情,不断引来阵阵高呼,“为商君请命!”“还我商君!”“变法无罪!”的呼声此起彼伏……如此声势的庶民请命,在战国以来还从未有过。嬴驷倒没有惊慌恐惧,但却实实在在地感到了棘手。原先的三道密令,为的就是稳住民心,谁想还是引来了如此声势浩浩的国人请命,真有些不可思议。嬴驷相信,除了商君功业威望的感召,这里一定还有一种力量在蓄意煽动推波助澜。这种力量不是别的,一定是世族元老和六国间人,他们明里坚请杀商鞅以谢天下,暗里却传播流言,鼓动庶民请命,希望秦国彻底大乱。六国企盼秦国大乱进而瓜分之,世族企图借此证实新法易于威胁公室,进而一举恢复旧制。民众力量,只不过是他们的一枚棋子而已。这就是国政战场。嬴驷公室、世族元老、六国外力,三方角逐,就看谁能踏稳民众这块基石。
    嬴驷公室将来要借助民众压力,彻底铲除世族根基,就绝不能直接开罪于老秦国人。然则,目前却因要处置商鞅,却与自己的长远基石——民众发生龃龉;同样因要除掉商鞅,又不得不与自己的两大死敌——世族元老和六国外力结成暂时同盟。一个商鞅横在中间,利害冲突顿时复杂起来。当此之时,动用铁骑甲士对付庶民请命,是最愚蠢的,也是山东六国与秦国世族最希望看到的。那样一来,无疑会使秦国崩溃。老秦人朴实憨猛,极重恩义。尽管商鞅也刑杀了许多庶民,但商鞅变法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丰厚好处,民众就死心塌地地拥戴他,甚至不惜跟着他造反。如此国人民心,要用流血威胁他们,无异于抱薪救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嬴驷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压根儿就没有下硬手的打算。可是,对这种声势的请命听之任之,则同样不可收拾。
    投鼠而忌器。事情的棘手正在这里。
    观望思忖良久,嬴驷猛然心头一亮,匆匆下得瞭望楼,乘坐密帘篷车从后门出宫,直驶学人名士居住的东区。
    中夜时分,一辆轺车辚辚驶进宫前广场。请命百姓以为来了国君特使,顿时从朦胧中醒来,一片哗然鼓噪,大片火把围了过来。却见轺车上走下一个布衣竹冠三绺长须的士子,他只身登上大殿前高高的白玉台阶,向广场民众高声道:“父老兄弟姐妹们,听我说几句实在话……”
    “你是何人?”火把下有人高声喊问。
    布衣长须者高声回答:“我乃云阳赵良,刚刚从齐国稷下学宫归来。”
    “你是奉命来的么?”又有火把摇晃。
    “父老兄弟姐妹们,尽人皆知,秦赵同宗,我赵良是老秦人!我并非奉国君之命而来,我是刚刚从临淄归来,惊闻国人举动,特意来说一番自己的心里话。父老们教说则说,不教说我则不说。”赵良极为诚恳。
    “请先生说!”“对!赵氏兄弟是秦国名士,有见识!”两个老人高声答应。
    众人晃动着火把呼应:“先生请说。”
    赵良向台下人海遥遥拱手:“父老们,兄弟们,姐妹们,商君蒙难,举国痛心,此情此理,朝野尽知。为商君请命,也是我老秦国人之良知。然则,父老兄弟姐妹们须得明白,商君之难,天命所系,实非人力所能挽回。商君变法,使秦国富强而六国震恐。我在齐国已经知道,六国于先君新逝之际,以联兵攻秦为胁迫,请杀商君。以秦国之力,目下尚不足以战胜六国联军。当此之时,商君主动请狱,国君不得已而为之!赵良听得消息,唯恐国人鲁莽请命,国中生乱,使六国有可乘之机,忙日夜兼程赶回,不想果然遭遇此等乱事。幸得秦公英明,知我国人赤心,没有派兵刑治。赵良劝父老们回去,成全商君苦心,全力耕战,奉行新法。他日秦国强大时发兵山东,为商君复仇!昭昭此心,人神共鉴……”赵良慷慨唏嘘,说得痛心疾首。
    一番话入情入理,广场上顿时默然沉寂。
    老秦人生性宽厚憨直,觉得此人不像诓骗,相互观望着,希望听到有见识者评判的声音。一个人高声道:“就说嘛,国君岂能忘恩负义?”“有道理。不过还是不能杀商君。”又有人高喊。“不对!”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