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仅一位-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斌则道:“哼,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黄毛小子当皇上,这大明的江山也就飞在了他的手里”
    李浚连忙道:“你可不能这么说,听到可是要杀头的”
    王斌哈哈一笑,道:“杀头,这里最大的可是王爷,这生杀大权可都在他的手里,皇上来了也未必管用”
    王斌如此猖狂的说出这样的话来,李浚顿时感觉事情有些不妙起来,这天下居然有人说这样的话来说说明他们已经丝毫不惧怕朝廷,要是不惧怕朝廷的话岂不是代表他们已经不把朝廷放在了眼里了
    李浚脸色沉了下来,问道:“那么你今天来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可以说了吧”
    王斌道:“那好,我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这次我的确是奉命而来,至于是谁的命令,我这不用说你想必也知道了,不错,正是王爷的命令,王爷对于你非常的看得起,认为你是个人才,所以要我来请你去为王爷效力”
    李浚道:“我可是朝廷的臣,怎么能替王爷效命?”
    王斌则道:“这有什么,这不久之后朝廷就是王爷的了,你这还不是朝廷的臣子,这又有什么区别?”
    这话可是猖狂之极,这一点让李浚多少感觉有些愤怒,不过愤怒的时候这也不得不好好的考虑一下对策,于是摇摇头,道:‘这可不信“
    王斌则道:“要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好好的考虑一下,而且王爷有一个非常不好习惯,这得不到的东西同样也不会让别人得到,要是你不为王爷效命的话,那么王爷也不会让回到京城的,最主要的一点,你可别忘记了,你这家里除了你之外可还有其他人”
    这所谓的其他人自然也就是李浚的家人和孩子了
    听到此话,李浚心里不由的一沉,这岂不是赤luo裸的威胁了,自己是可以不答应,但是自己的孩子和夫人怎么办?难道让他们也陪自己上路?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朝廷现在知道这王爷又反义没有?要是不知道的话,这岂不是等知道了事情已经有些晚了?
    想到这些,李浚担心起来,自己的生死和安危和朝廷比起来是在太小了,而现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现在可能还不知道他要造反的消息,如此一来岂不是没有任何的准备
    小不忍则乱大谋
    对于这一点,李浚的心里还是非常的清楚的
    心里急急忙忙的开始响起了对策来
    “对,好好想想,这可是事关重大,考虑清楚,可别一个人牵连了其他人,而且你的孩子也小”
    王斌又在旁边循循善诱道,显然他误会了李浚脸上的表情
    李俊沉吟了一下,这才问道:“要是我答应的话,是不是会放过我的家人?”
    王斌一摊手,笑道:“你看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你要是答应了,自然也就是王爷的人,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安全了”
    “那好,我答应你”
    李浚答应了,先把自己孩子和夫人的安危保住,然后在想办法给朝廷通风报信才行
    王斌见此,哈哈一笑,道:“你这能答应当然最好,王爷听到这个消息一定非常的高兴,到时候你我又可同朝为官”
    很显然,他这所谓的同朝为官这朝可不是现在的朝,皇帝可不是现在的皇帝。、
    李浚并没有赞同,虽说虚与委蛇,不过对于王斌心里自然也没有了什么好印象,自己当初的好友居然来威胁自己。
    等王斌走后,李浚还是有些惶恐,原本打算立即就离开这里,但是一想到现在他们一定会派人监视自己,如此话只有等他们先放松警惕再说
    于是也就按兵不动
    这边,朱高煦按照范衷所言的一样,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折子送到了京城,可是并没有直接送到朝廷里面去,而是先送到自己的长子朱瞻圻的手里
    在这之前,朱瞻基已经接见了朱高燧
    朱高燧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对于自己的实力非常的清楚,或者说非常的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自己不能做些什么,所以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办法都过朱瞻基的时候,朱高燧选择了一条非常合适的道路,那就是投向,打算亲自来接见了朱高燧
    而在这之前,他见过了五个辅政大臣之一的杨士奇。
    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泰和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罗性曾改姓罗,罗性不重视杨士奇,但是杨士奇的一个举动改变了罗性对他的看法。一次罗家在祭祖,杨士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和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而父亲却死在了看似没有尽头的征途上。他知道,罗性是不可能在桌上摆上杨士奇父亲的神位的,于是,他撮土铸成一个神牌,然后跪拜。这一切都被罗性看在了眼里。第二天,罗性对杨士奇说,他以后必成大器,不必跟自己姓罗了。
    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曾在湖广江夏等地授徒自给。建文元年,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因学行出众,杨士奇由王叔英引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
    永乐二年机遇再次光顾了杨士奇,朱棣选拔他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僚,于是他和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了难得的师友之缘。不久,杨士奇晋升为左中允。永乐五年再次升任左谕德,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的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朱棣由于对《周易》情有独钟,所以对杨士奇格外尊宠,。朱棣即位之初,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争夺皇太子之位,后来几经周折,才确定长子为皇太子。朱棣却偏偏对其颇有微词,宠爱悍勇好斗的朱高煦,这样朱高煦和朱高燧公开表示不满。
    在这场争斗中,杨士奇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但他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师,由于次子的谗言,有意找寻皇太子的过失,向杨士奇询问朱高炽的情况。杨士奇并不执意为皇太子辩解,只是说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庙,祭物、祭器皆亲阅,并举例说:“去年将时享,头风作,医言当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莅祭。’左右请代。斥之曰:‘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亲祭。祭毕,汗遍体,勿药病自愈。”同时还总结说:“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无意中表彰了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结果在卷入争夺太子位的大臣中,处境较好,虽被牵连下狱,但很快被释放,不像解缙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从而顺利地度过了自己从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而在朱高炽担任监国的时候,杨士奇也在他身边多做指导,所以朱高炽继位之后,他自然理所当然便成了朝中重臣所以朱高炽在弥留之际,也知道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什么人,于是作为三杨之一的杨士奇自然也就在其中
    至于后来辅佐朱祁镇,那也就是后话
    朱瞻基之所以在这之前要询问一下杨士奇话,其实有自己的理由
    而在杨士奇的眼里,朱瞻基刚刚登基,要表现出来不是自己强硬的一面,而应该继承他父亲的那种仁义的一面才行,所以主张对于这朱高燧应该以礼待之,给他一个作为王爷应该有的东西
    朱瞻基听从了他的意见,在第五日召见了朱高燧
    在自己的侄儿目前高呼万岁,还得行跪拜之礼,这让朱高燧心里非常的不舒服,可是现在朱瞻基可是皇上,这跪拜之礼是必须的
    可是就要下跪的时候,朱瞻基立即阻止道:“皇叔不用下跪了,来人啊,传朕的旨意,以后皇叔见朕可以不必通传,皇宫可以自由出入,见证也无需行跪礼”
    朱高燧一听,如此好的待遇?不过自己并没有听错,这也是事实,立即谢道:“谢皇上”
    这在他面前无需行跪拜之礼,如此一来,朱高燧心里舒坦多了
    朱瞻基一笑,道:“皇叔严重了,你我可是一家人,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然可就生疏多了,父皇再世的时候,常常教导朕,说皇叔儒雅,应该多学学才是”
    朱高燧在朱棣继位的时候的确非常有心争夺天下,不过现在可没有了朱高煦那种雄心,想的就是好好的安享晚年,免得牵连了自己的儿子之类的,于是道:“皇兄即便做了皇上,还是对于兄弟如此情深,我心里也颇为感动,现在皇上继承王位,于是顺应民意,如此一来,我也就可以安心的回自己的封地了”
    '  '
第四百四十六章 仁者见仁
    第四百四十六章仁者见仁
    朱瞻基的心里吃了一惊,道:“皇叔要回去?”
    朱高燧点点头,道:“我此次进京,其实也就是看看你而已,担心这朝廷中会出现什么乱子,不过你父皇钦点了五个辅政大臣,也都是朝中栋梁,现在看来这朝廷现在井井有条,我这心里也就放心了,所以也打算回去”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道:“要是皇叔心意已决,朕也就不勉强,不过还请皇叔以后多多来看朕,不然朕也会挂念皇叔您的”
    “谢皇上”
    朱高燧立即谢道。
    离开了皇宫之后,朱高燧去了自己的住处,让自己的儿子朱瞻塙准备离开京城。
    朱高燧的封底在河南安阳,距离京城可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朱瞻塙也听自己老子的话,收拾东西,第二天就启程
    在车上,朱瞻塙奇道:“父皇,为何我们要匆匆忙忙的离开京城”
    对于自己父亲心里的盘算,他并不怎么知道,所以这才问起
    朱高燧看看窗外,道:“现在要是都不走的话,那么等到什么时候,皇上不怕我这个当叔叔的造反,所以也就大大方方的让我回去,但是你说这朝廷里面其他人不怕,他们可恨不得我们在这京城呆一辈子,这样他们也就放心了,这京城虽好,可终究不是我们的地头,所以这还是回去得好”
    朱高燧的心里非常的清楚,朝廷中不少的大臣对于自己还是非常的顾忌的,现在自己离开了,他们很多人可不是希望自己如此轻易就离开,恨不得自己这一辈子都留在京城,留在京城做什么,这还不是当人质,那里又半点自由,自然自己现在已经不图金銮殿上面的那把龙椅,那么也就没有任何必要留在京城,一天到晚看着他揪心,回到这安阳多少,自己当个王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何必再京城看别人什么脸色。
    朱瞻塙年纪也不小,闻言也就点点头,道:“那好,这也就回去。”
    他可不知道,他老爹这一走可就走对了,要是他不走的话,说不定最后就更他其他的几个堂兄弟一样,最后跟着他老子一起下了地府,一家人全在黄泉路上相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