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法的精神-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的”、“谨慎的”性格。
其次,从意识形态来说,这个时期有三种情况值得注意。第一是某些先
驱哲学思想的存在,尤其是英国培根(F。BacoN,1561—1626)的实驱主义和
法国笛卡尔(R。 Descarto3,1596—165O)的理性主义。第二是同时代的进
步思想家的活动。这时期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的进步历史家、科学家、
哲学家、作家、进步人士等,都先后出头来抨击封建主义的腐败社会秩序,
或提出新的初期资产阶级的杜会理想。——这些活动都是在专制主义容许的
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是作为人类近代史的开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的
传布。这个革命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在那里取得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思
想便自然地传布到毗邻的法国。这些情况,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时代背景,
对孟德斯鸠的思想产生了特别显著的影响。
三、主要著述及理论影响
孟德斯鸠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改造者。
他站在他的时代进步的前锋,用他的热情、智慧、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
文笔,坚决地勇敢地攻击封建主义,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进步的社会理论,
对促使旧社会的死亡和新吐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甲、三本代表作的出版
他的进步的社会学说主要集中在三本代表性的著作里:
1、《波斯人信札》
这是他在。。 1721年化名“彼尔·马多”(Derre Marteau)出版的。这时
他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什三年了,已当过律师,又在波尔多议会工作了七
年,并在议会中当了议长三年;他对法国的政治、社会的腐败已有了具体的
认识,并深威不满;所以他在这本书里假托了两个周游欧洲的波斯贵族的彼
此通信,以及他们和朋友、爱人、亲人等的通信,从不同地位与角度,对法
国当时的社会进行抨击。
国当时的社会进行抨击。
II,《罗马盛衰原因论》
上书出版后,孟德斯鸠就继续研究政治、法律问题。1726年连议长也不
当了;旋印到各国旅行考察,回因后自 
1731年起三年闭门不出,整理所搜集
的资料,专事著述,1734年就出版《罗马盛衰原因论》。
这本书虽然不象《波斯人信札》那样风行,但却是一本更严肃的著作。
它是《论法的精神》的前奏,并且在思想上和后者有紧密的联系。
III、《论法的精神》
这本书是 
1748年出版的;是孟德斯鸠一生辛勤研究的最后成果;是他的
理论的总结。比其前两部菩作,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整、严密,是他
著作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本;是亚里上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
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1。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1—10章)
2。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英国的范例。(11—13章)
3。地理与政法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14—19章)
4。工业、商业、人口、宗教等问题。(2O—25章)
5。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关于封建法律的学说。(27—28,3O—31章)
6。一般性结论。(26和 
29章)
这本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年印行了二十二版,又有许多外文译
本。但是这本书却引起了反动统治阶级,尤其是教会的异常嫉恨;耶稣会上
反对它;詹森会上对它进行野蛮的玫击;政府注意它;罗马检查它;巴黎大
学和主教会议要把它列为禁书。孟德斯鸠为回答这些攻击,在 
1750年匿名发
表了《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一文,再版时又增加了一些“解释”。
这在我们的译本里可以看到。
乙、新科学力法的尝试
社会、历史领域的真正科学理论是由十九世纪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完成
的。但是,在“前科学”的时期,孟德斯鸠对这部门科学的形成、发展,曾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孟德斯鸠为着和当时神学的上帝创造人类历史的迷信主义、愚民政策作
斗争,就需要有科学的武器。这是推动他的新科学方法产生的原因。
在《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这两本书里,他企图以丰富的
历史事实为根据,建立起国家与法的一般性的规律与原则,寻找出历史演进
的规律。
的规律。
丙、主要的理论及其时代意义
孟德斯鸠企图根据他对世界古今事实的观察,广泛地解决人类社会一些
最基本的问题。他俨然以全人类的利益代表者自居。但是他的学说是时代的
产物,不能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研究孟德斯鸠的学说必须联系当时的
历史条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才能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要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
主专制政体,但由于教会是它们的堡垒,所以又必须首先向教会进攻。孟德
斯鸠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他所维护的是新兴的、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
阶级的利益。盂德斯鸠的思想牵涉的范围很广,不可能——加以讨论;现在
仅仅选择其中较重要、较突出的一部分理论与思想,分为几类,略加说明。
1。基本理论
1。社会演变论
盂德斯鸠以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社会的观念是纯粹形而上学的、不变
的。例如斯宾诺莎(B。 Spi11oza,1632—1677)就认为社会是不变的,因为
人性是不变的,所以只要追求一种适应人性的政制就行了。霍布士(T。
Hobbes,1588—1679)的国家论是纯理论的,是从原始自然状态的观念演经
出来的。但是孟德斯鸠却是以历史事实和世界古今各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为根
据,由此得山结论,认为人类社会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演进的。虽然他
并没有真正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但却把进步的社会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孟德斯鸠关于社会演变的论点首先体现在《罗马盛衰原因论》里。他认
为:第一,社会结构的一个因素的改变,便引起整个结构的改变。第二,历
史的演变的力量有时是人的意志所不能控制的。政治家犯的错误并不总是可
以避免的,而常常是历史局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一般的精神、心理因
素的改变也能引起社会机构的变化。
其后在《论法的精神》里,便更广泛地提出了宇宙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这
一看法。其中许多论点也是建筑在社会演变的理论上。
社会演变的理论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既然十七世纪英国
资产阶级摧毁了过时的政治机器,发生了改变,那么法国资产阶级的成长,
已不为封建政治机构所能包容,改变也就是必然的。
2。理性论
这是孟德斯鸠政治法律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在《论法的精神》的开头,
孟德断鸠明确地提出这一理论,并以它为基础建立了他的整个国家和法的哲
学体系。他认为,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
场合的适用;因此,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人口、商业等等都有关系,而这些关系就是法的精神。
仰、人口、商业等等都有关系,而这些关系就是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反对宗教:反对神人同形论;反对灵魂不灭说;反对迷情。但
孟德斯鸠并不是无神论者。当时新教也是反对旧教,反对封建主义的,所以
孟德斯鸠比较同情新教,说新教国家经济、工商业较为发达,天主教国家破
坏文化和工商业,使人贫穷。由此也可以看出孟德斯鸠反对教会的资本主义
立场。
II。政治理论
孟德斯鸠的著名的政治理论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政体分类的学说
《论法的精神》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这并不是“从月亮
看地球”所获得的结论。他对良好的政体极力褒扬,对专制政体和教会则作
无情的抨击。法国的暴政和教会的联盟就是他玫击的对象。他认为当时所存
在的腐烂不堪的封建主义和“猛于虎”的暴政必须消灭,这是他的理论所追
求的现实目标。
孟德斯鸠又提出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他说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尽管他的说法有显著的缺
点,但是我们不要忘掉,他的论说中有许多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论断,同
时他用绝妙的笔法对专制政体和封建牲罪恶进行猛烈的攻击,这对埋葬当时
的封建主义和专制暴政,都是极有价值的。
《罗马盛衰原因论》企图证明罗马的兴盛是由于它的公民富有品德,如
责任心、爱国心、武勇、俭朴、爱自由等等,而这些品德的败坏就导致了罗
马的衰亡。我们知道,这本书虽然说的是罗马,但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
而是活生生的政治论文。孟德斯鸠是以此作为论据来攻击当时法国君主专制
的暴政和提倡英国式的政治的。
2。分权说和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颂扬英国的君主立宪,认为行政、立法
和司法的分权,互相制衡,是公民自由的保障。这是孟德斯鸠膾炙人口的理
论。(《罗马盛衰原因论》也认为罗马共和国的分仅、政治权力各因素的平
衡保障了社会安定和公民自由。)
英国政制是否如此,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已有人对孟德斯鸠的这一看法
提出批评);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时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的政制的赞扬就
是对法国封建专制政体的批评,所以君主立宪的主张在当时是具有进步的意
义的。
同样,孟德斯鸠的分权说也不是空洞的政治理论,而是对时代提出的活
生生的政治纲领。它在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新兴资产阶级要参与政权
的具体要求,要求法国象英国那样在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取得妥协,即
由法国的资产阶极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控制仅,而把行政权留给贵族阶级。这
个政治纲领显然是“妥协”的,但是即使如此,如果不经过激剧的政治斗争
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种主张在当时也是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
同样,孟德斯鸠的分权说也不是空洞的政治理论,而是对时代提出的活
生生的政治纲领。它在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新兴资产阶级要参与政权
的具体要求,要求法国象英国那样在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取得妥协,即
由法国的资产阶极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控制仅,而把行政权留给贵族阶级。这
个政治纲领显然是“妥协”的,但是即使如此,如果不经过激剧的政治斗争
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种主张在当时也是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
3。“地理”说
这也是《论法的精神》里著名的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理环境,尤其是气
候、王壤等,和人民的性格、感情有关系,法律应考虑这种因素。我们知道,
地理环境并不是社会和政制的决定因素。孟德斯鸠也不是不懂这一点,《罗
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的基本精神和所举事例就是明证;他认为
法的“精神”除地理因素而外,还有教育、风俗习惯。。等许多因素。他所
谓的地理因素并不是绝对化的。但是,因为他在这个理论上的某些说法输入
以绝对化的印象,因而难兔引起人们的误会。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在神学把法律和政制当做是上帝的恩赐的时代,
孟德斯鸠企图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