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拆迁工-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于这个原因,慈禧知道,必须的尽快将张云放回东北,用以抗衡俄国的军事压力,慈禧不傻,知道东北丢了的话,北京就是一座无防御的京师了。
    但是就这么放云飞回去显然不放心,恰好赶上张云飞得子,于是慈禧便提出了让雅儿母子一起来北京,除了慈禧太后和张母想要见见孙子外,慈禧的目的是将张云飞的妻儿扣在北京做人质,毕竟不能老是扣着张云飞不让他离开,时间久了,即使张云飞自己不介意,他的部下也会不满的。
    张云飞自然无法反驳慈的话,毕竟张母也是这个愿望,不能忤逆她的意思。想到自己的儿子在北京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自己短时间内不会公然造反,以自然有办法对付慈禧。
    于是,雅儿母和馨儿便搭乘阿德尔飞艇飞到了旅顺,再由海军护送进北京。
    当张云飞再次见到雅儿和馨儿时候,二女已经憔悴了许多,看在张云飞的眼里,疼在心里。
    二女的变化很大,可能放下了心中的负担的原因,雅儿门心思的只想着相夫教子,见到张云飞身边的林若时,没有什么异样,反而很礼貌的打了声招呼!得知张云飞跟凝香公主的婚事后没有大惊小怪,倒是觉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馨儿也不在像以前那样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如今满眼羡慕的看着雅儿怀中的宝宝,然后望向张云飞时便充满了妩媚的诱惑。
    家的感觉就不一样,忍了好几个月的张云飞终于找回了男人的自尊儿和馨儿刚回来的那几天,倒是让张云飞不用再独睡一张床,狠狠的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乐不思蜀的感觉。
    时间飞快的进入了戌戌年的四月,经过了慈禧太后几个月的观察,张云飞看起来还是个‘乖宝宝’有给她留下什么十分险的信号。加之黑吉两省的边防急剧紧张,因此,在经过仔细的思量之后禧太后终于松口,允许张云飞返回盛京。
    张云飞看着手中的述职公文,上面除了盖着吏部的官印之外,还盖着慈禧太后的私印来慈禧太后的控制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张云飞苦笑,因为他这次的离京是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时张云飞也为这个无权无势的光绪的担忧,心中想着,光绪帝的维新变法怕是快要走到头了,因为张云飞已经嗅到了帝后两党之间浓烈的火药味,现在只需要一个星星之火会剧烈的爆炸。
    当然云飞知道这个导火线是什么!
    自然是光绪帝准备动政变,囚禁慈禧太后后全面掌权!
    张云飞为何知道这个?
    原来因为谭嗣同的意外被远调至盛京,自然就要来跟张云飞先打个招呼了!谈话中嗣同时不时的便说起光绪帝对维新改革的决心,以及目前所处的处境。
    张云飞自然知道光绪帝无权的事情过话里行间种,张云飞听出了谭嗣同想要劝说张云飞武力支持光绪帝的意思!张云飞猛然间想到谭嗣同当初就是谋划杀掉慈禧,铤而走险去劝说袁世凯动兵变的主谋。
    当张云飞问道谭嗣同有没有见过袁世凯的时候,谭嗣同说没有后,张云飞才放心了。只要不动兵变的话,光绪帝便会能挨到秋天的阅兵式的时候,那样维新变法便会多半年的时间,张云飞便还能多打着半年时间的维新旗号,好四处去挖墙角。
    不过当张云飞告诉谭嗣同,袁世凯并非谭嗣同心中想象的那样光明磊落!谭嗣同明显对于张云飞的话表示愤怒,说张云飞小人之心而已。张云飞自然毫不在乎,因为他这么说就是故意的。目的是激起谭嗣同对自己的反感,然后当袁世凯出卖光绪帝之后,那时谭嗣同便会对张云飞刮目相看,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种以退为进的偷取这些清高的人才们的招数,张云飞已经试验过多次了,屡试不爽!
    不过,张云飞不知道的是,慈禧天后之所以这么快的便给张云飞下了述职公文,却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见光绪帝的帝党和维新派的人事开始注意张云飞,打起张云飞的主意。
    慈禧太后自然要顾及眼前的权利利益,张云飞若是对维新派伸出援助之手的话,自然后党就会有顾及,不论是张云飞的势力还是实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可以说,张云飞跺跺脚,北京城都得颤三颤。只不过,张云飞在北京做人很低调,不想参与其中而已。
    但是有张云飞在北京的话,万一皇帝狗急跳墙,不顾一切的寻求张云飞武力支持的话,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因此,慈禧太后在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尽快让张云飞完婚后离开北京城,这样直隶京畿重地内就再无可能支持光绪帝的实力派人物了。
    话说,真就是天有不测风云,刚进四月的北京城便刮了几场大风,天气也阴沉沉的。眼瞅着就是四月初八了,可是正当张云飞准备迎娶凝香公主和林若的时候,恭亲王府内却传出了哀号。
    恭亲王奕欣挂掉了!
    靠!
    原本想要一箭双雕的张云飞,顿时朝天空比划了一下中指!
第286章 离京
    欣,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弟。(18511年),咸丰帝遵宣宗遗诏,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奉命以亲王身份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议和,并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同年十二月,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具体办理涉外事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并以亲王身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年,咸丰驾崩于热河,立遗诏让怡亲王载、郑亲王端华、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八大臣,把亲王身份的奕欣排斥于政局之外。九月三十日,同两宫太后联合发动政变,即辛酉政变,逮捕了八大臣。随后,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集各种大权于身。同治四年(1865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时,被慈禧太后借口“委靡因循”,罢去一切职务,令居家养疾。开始了在家达十年之久的闲居生活。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际,起用为总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七日(1898年),在张云飞大婚前一天,奕欣病逝。
    这家伙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赶上老子大婚时挂了!
    丫丫的,难道老子提前了历史进程,这人也跟着提前挂掉?张云飞十分郁闷,因为历史上奕欣是在四月二十一死的,如今却早了半个月!
    按照规矩,张飞到恭亲王奕欣一年期满才能迎娶他的女儿凝香公主,由于是皇帝赐婚,连带着林若这个侧福晋也得等到明年了,张云飞当真是郁闷的很。
    不过京师内暗地里偷笑或许也只有颐和园的那位老佛爷了从她的懿旨里便能现。
    懿旨:“赐恭王奕欣,谥“忠”,王爵由其次子载之子伟承袭。”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对这个奕欣还记恨的很,断了他儿子的世袭王爵。本来还要按照规矩收回恭亲王府的,因为张云飞的原因,最后先改为公主府,等到凝香公主出嫁后,再收回,可谓悲凉的很。
    此同时面对俄国在黑吉两省的庞大军事压力,慈禧太后最后思量良久,觉得除张云飞外,还真就无将可派,无兵可调。
    荣禄倒是个人选。阴谋计样样精通。又在山陕练兵多年代替长顺戍守吉林。倒是还凑合。不过。眼下慈禧最大地敌人却是想要夺权地光绪帝。因此京畿附近地干万不可动。
    这时地慈禧太后才发现。大无人啦!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稳住张云飞。给了张云飞一个钦命全权处理东北三省军务将军地头衔。东北算是给了张云飞去折腾了。
    恭亲王奕欣地辞世。让原本还有些革命气息地北京城内全成为了清流地天下。稍微有些远见地人。都看出了大清朝地日薄西山。
    如今地大清王朝地元老级人物就只剩下两广地李鸿章、湖广地张之洞和两江地刘坤一等人了。大臣们都指望着李鸿章能继续撑着大清这座大厦。但是面对这千疮百孔地破房子。垂垂老矣地李鸿章又能修补得过来吗?已被磨平了棱角地张之洞和刘坤一还能支撑多久?
    ~~~~~~~~
    广州城两广总督府押房内。两广总督李鸿章看着军机处发来地恭亲王奕欣辞世张云飞升提督东北三省军务将军。并放回东北地电报。眉头紧蹙。
    想到同朝为官几十年,虽然在政见上和鬼子六奕欣有所不同,但是在洋务上人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鬼子六走了!”李鸿章叹道,都说年过半百而知天命许是看到了自己的大限也要降至,语气中充满了凄凉。
    “大人奕欣走了,那么京师中亲王里可就再无能人管理总理衙门和军机处了?大人回京重入军机便指日可待了!”罗丰禄高兴的说道点儿都没有看出来李鸿章的毫不在意的态度。
    “稷臣此言差矣!”一旁的于式枚倒是看出了李鸿章的忧郁,接着说道:“如今虽然朝廷中央无人撑大梁,但是那里却是太后和皇上争夺最激烈的地方!若是此时朝廷招大人回京的话,却是龙潭虎**里走一遭了。”
    “没错!”李鸿章说道:“若梅说的对!太后和皇上都盯着那个领班军机和领班总理大臣的位置,不论谁过去,帮太后,得罪皇帝。帮皇帝,得罪太后。两不相帮,同时得罪皇帝和太后,不出两天就会被赶下来!”
    罗丰禄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惊讶的说道:“难道这么重要的位置就没有人能顶替了?那岂不是中央就处于瘫痪状态了?”
    李鸿章笑笑说道:“你当奕欣在的时候,中央就不瘫痪了?”
    “这……”罗丰禄顿时无语。
    的确,就算奕欣活着的时候,这几年里,听说从未踏进过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这两个门槛,除了不愿意再跟慈禧太后较真以外,怕是十年的闲居在家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了。
    于式枚补充道:“听说,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现如今的老官员都纷纷称病在家,里面只有几个皇上提拔的维新党人在支撑着日常的工作!”
    李鸿章不屑的说道:“他们支撑个屁!几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子,除了耍几下嘴皮子,他们懂个屁军机?这是太后在故意拿捏皇帝呢?”
    罗丰禄叹道:“皇上当真困难的很,没有这些个军机大臣们的配合,他的所谓维新变法只不过是白纸一张,根本无法传达到地方,也没有人会听他的!嗨!”
    罗丰禄说完后便找了个椅子,自个儿坐下喝茶了,上等的普洱茶,芳香宁远。
    李鸿章说道:“让他们都去吧!早点儿把大清折腾倒了,老夫也就不用到处充当裱糊将了!”
    这李鸿章能说出这种话来,于式枚和罗丰禄心中都感到了无限的凄凉。想到李鸿章这么多年来苦的维持着大清王朝的
    不外乎就是遵守当年曾国藩留下的遗言。李鸿章即|由,也敢违抗那位曾国藩大人的遗命。
    其实不光于式枚和罗丰禄两人惑,就连淮军上下的文臣干吏们都有这个问,为啥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愣是铁了心的要保大清朝?而起还要强令他的继位者继续走他的路线?李鸿章也是个守城的人,愣是拿着曾国藩的遗命不放,死命的维护着大清的统治。害的,刘坤一、张之洞等汉族封疆大吏们,都不敢过分激怒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