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弄潮-第1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赵国栋在滇东地区调研时间不如滇西长,但是他还是相当深入的了解了滇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除了曲州之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文城地区也是他重点调研区域,这里毗邻桂省,是也是少数民族比例比较高的地区,而他来这里重点调研也是别有心思。
    文城地区是滇东南重要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状况,至今文城地区仍无一寸铁路,这严重的制约了文城地区的发展,赵国栋在这里考察了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之后也对文城的经济状况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赵部长,田部长可也是咱们文城人啊,今儿个他陪您来也算是回老家来了。”陪同赵国栋一起步入饭厅的文城地委书记张国富乐呵呵的道:“田部长,今儿个你也算是半个主人,赵部长来了,就看你的表现了。”
    田永泰是陪同赵国栋一起调研滇东地区来的,按照部里的安排,纪紫兰陪同赵国栋一道调研滇西、滇中地区,田永泰则负责陪同赵国栋一起考察滇东、滇西南以及滇西北地区,另外一名副部长廖刚兼着省人事厅厅长,而秦力则是常务副部长,所以赵国栋也就没有打算让这两位来陪自己一道调研。
    “哦?老田,你也是文城人,这我倒不清楚啊。”赵国栋有些讶异的扭过头来问道。
    “呵呵,赵部长,您可不关心下属啊,田部长是咱们文城地区贵宁人,原来也在咱们文城地委工作了十多年呢。”接上话的文城地区专员韦文明。
    “赵部长,我老家是贵宁的,当兵转业回来就在贵宁工作,96年到文城地委工作,2001年到的部里。”田永泰心情也不错,回老家来,能和原来的老同事在一起坐一坐,喝一杯,不说是衣锦还乡,至少也能回味感悟一下当年的情形。
    “哦,看来咱们文城出人才啊,褚书记也是咱们文城人,老田也是文城人,真还看不出啊。”赵国栋笑道。
    “是啊是啊,褚书记也是从咱们文城走出去的,92年她还在咱们文城地委担任纪委副书记,93年就调到省纪委去了,好像只呆了一年就调到中纪委去了,02年才回咱们滇南的吧。”张国富显然对褚柳的情况很了解,“褚书记在咱们文城地委担任纪委副书记的时候我还在锦屏县府办工作,老韦,你那时候还在砚江吧?”
    “嗯,我还在砚江下边一个乡当乡长。”韦文明似乎也被张国富勾起了一抹回忆,眯缝起眼睛回忆着,“不过那会儿我对褚书记没啥印象,纪委那条线上的,只要不是犯过事儿的,也轮不到咱们认识。”
    “除了褚书记和田部长,咱们文城走出去的还有省政府李秘书长和省交通厅的黄厅长,他们都是咱们文城走出去的干部。”走在最边上的文城地委组织部长万代友也接上话,“都说咱们文城穷,穷则思变,所以才有动力,所以也才有这么多干部走出去。”
    “老万,这话有些道理,不过是不是也和我们文城地委的优良作风习惯有关系呢?”赵国栋笑眯眯的道:“一个地方出干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穷则思变是其中之一,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组织部门的工作得力,能够积极向外推出干部,工作作风过硬,能力出众,深得上级部门的看重,这些原因都可能成为出干部的原因。”
    赵国栋侃侃而谈,但实际上他知道文城出干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永坤的前任组织部长,现在已经从人大退下来的老部长龙德平就是文成地委书记升任副省长之后转任省委组织部长的,很多干部都是在他任上被提拔到省里边的,不过他当然不会挑明这个问题。
    一干人都附和着赵国栋的看法,纷纷表示有时候穷的地方的确能够逼出很多人奋发向上,最后成长起来。
    晚饭相当丰盛,但是还是按照赵国栋的要求,但求能吃出一个地方特色,不求档次,所以当文城地委准备安排到文城最好锦华酒店时,田永泰提前帮赵国栋拒绝了,他知道赵国栋脾性,最后还是安排在了行署招待所食堂,这里的大厨手艺不差,弄出来的味道不比那些个星级酒店差。
    趁着赵国栋上卫生间的时候,张国富赶紧拉着田永泰到一边:“永泰,晚上咋安排?”
    “啥咋安排?我不是和你说了,我对咱们这位赵部长的性格癖好也不了解,不过我听纪紫兰从滇西回来说,这位赵部长不唱歌不打牌,酒量虽然不小,但是也不爱喝,除了爱看书之外,好像平时也没啥特殊爱好。”
    田永泰和张国富、韦文明等几个文城地区的领导关系都不错,组织部长万代友甚至还是和他都是贵宁一个镇出来的,他也常常回文成这边老家,老家都还有不少亲戚,逢年过节尤其是过春节,那都得会贵宁老家一趟,每一次只要知道他要过来,张国富和韦文明都得要抽出时间来陪一陪,所以他也很是承对方的情,有啥情况也是提前就要通知这边。
    “嘿嘿,永泰,总不能吃了饭就让赵部长各人回客房里去蒙着被子睡大觉吧?”张国富嘿嘿笑道:“这位赵部长看来还真是独立特行呢,不抽烟,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我老张也算是见过不少领导干部了,这么年轻就能谨守自律的人,还真是第一个。”
    张国富有些感慨,不过感慨归感慨,还是得回到现实中来,“永泰,你给出个主意,总得找点事情才行,这才几点?要不陪赵部长出去转悠转悠?”
    “张书记,赵部长跑了这么远,今天一整天都没歇息,又出去转,合适不合适?”韦文明皱起眉头,这领导没爱好,下边也难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拉近双方距离的交往方式,怎么能够博得领导好的印象?
    张国富一想也是,从昆州过来,三百多公里,开车得四更多五个小时,到了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休息,径直到了文城市进行调研,保不准儿领导就想休息了呢?
    “永泰,你觉得呢?”张国富觉得还是问问田永泰,赵部长还得要在这边呆两天,总不能每天都为这事儿犯愁吧。
    “赵部长精力很好,这么早休息到不至于,问题是安排什么活动才和他的意?”田永泰也有些拿不准,以前谁都没有和这位赵部长打过交道,谁也不了解这位赵部长的生活习惯,“等等,我打个电话。”
    “给谁打?”万代友好奇的问道。
    “霍云达!红山那个过来挂职的副州长,他就是赵部长在宁陵担任市委书记时候交流过来的,他应该知道赵部长的喜好。”田永泰喜滋滋的道:“问问他就知道了。”
    继续呐喊求票,十二点还有,兄弟们继续给力啊!
第十七卷 谁持彩练当空舞 第二十五节 示好(第三更!)
    搁下霍云达的电话,田永泰才发现这个电话还真的和没打没啥两样。
    霍云达在电话里也说赵部长没啥爱好,就是喜好体育,打打网球,游游泳,爬爬山,这都是些啥爱好啊,难怪这位赵部长一天精力充沛得紧,从早到晚连轴转也不见他有啥疲倦的时候,这些爱好可真是少见。
    “怎么说?”张国富和韦文明都把目光放在田永泰脸上。
    “嗨,他说赵部长就爱好体育,打网球,游泳,爬山,要不就是看书,嗯,还有就是喜欢喝茶品茗,其他没啥爱好。”田永泰有些无奈的摊摊手,“谁曾想到咱们这位如此年轻的部长却没有爱好,嗯,除了喝茶勉强算爱好外,其他锻炼也算爱好么?”
    “唔,这倒是个麻烦事儿。”张国富皱起眉头,搓着手,一时间也想不出该怎么来接待这位赵部长。
    褚书记在电话里提醒过自己,这位赵部长来头颇大,不但和蔡书记关系很密切,而且在中央也是有些背景关系的。褚书记是很少就哪位领导做这种评价的,除了与自己和老韦关系不一般所以专门提点自己二人外,另外也就说明这位赵部长的确是有些不一般的来头,所以才会专门提醒自己不要去触霉头,这接待好就相当重要。
    只是这位赵部长却是这样一个喜好脾性的人,这倒真成了老鼠拉龟——无从下手了。
    “张书记,要不咱们请赵书记到凤顶阁去坐一坐,那儿风景正好,今儿个天气也好,广北的竹筒香茶也算是咱们文城一绝,让行署办那边赶紧送两筒过来,咱们就陪着赵部长在凤顶阁坐一坐,聊一聊,你觉得怎么样?”韦文明脑瓜子相当好用,听得田永泰说赵国栋喜欢喝茶品茗,顿时就有些开窍。
    “对啊,老韦,这个主意好,咱们广北的竹筒香茶别的地方想尝尝都还尝不到呢,大叶种的晒青茶秘法制作的,不比那普洱差,咱们正好可以好好陪赵部长聊聊,增进感情,拉近距离嘛。”张国富豁然开朗,“永泰,你觉得如何?”
    “嗯,这个主意好,赵部长就喜欢喝茶,我看他办公室里除了书之外,就是茶叶筒了,啥峨眉竹叶青,咱们滇南的普洱,安原那边的黑茶以及据说是安西那边的啥青针,林林总总摆了一柜子,还让我也拿两包黑茶和青针去尝尝,说算是替宁陵和怀庆那边的茶叶打广告。”田永泰也觉得这个注意挺不错,“我还说,咱们滇南的才是正宗的茶叶大省,普洱闻名世界,安原的茶叶和咱们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他还不乐意呢,非要让我尝尝宁陵的黑茶,说不比普洱差。”
    “呵呵,真还看不出赵部长这么维护他工作过的地方。”万代友也有些感慨,“都到咱们滇南来了,还不忘帮着打广告搞宣传。”
    “代友,你别说,宁陵的黑茶这几年名气还挺响亮,听说在港澳和台湾那边相当受欢迎,据说这黑茶产业就是在赵部长九七九八年担任宁陵市下边一个县当县委书记时候搞起来的,据说引入了一家京里的大型制茶企业,一下子就把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宁陵黑茶给打响盘活了。”田永泰对赵国栋还是做了一番了解的。
    “哦?那正好哇,若是赵部长在这些方面真有门道,能够帮咱们把这竹筒香茶的牌子给打响出去,那就再好不过了,最好能够帮咱们在引进一两家上规模的产销一体化企业进来最好。”韦文明一听来了兴趣。
    “这老韦你得去问问赵部长自己,不过你们可能对赵部长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他可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恐怕你们都知道去年他担任市委书记的宁陵市GDP破了千亿,但是你们可知道两年前宁陵GDP是多少?”田永泰瞥了一眼身边几人。
    “怕是至少有五百亿吧?”韦文明沉吟着道,他们都只知道新来的组织部长是搞经济起家的,所在的宁陵市是内陆地区第一个经济总量破千亿的普通地级市,但是具体情况却不是很清楚。
    “嘿嘿,2002年赵部长到宁陵担任市委书记时,据说宁陵GDP只有不到200亿,算一算,这两年增长了多少?我看到前天《经济日报》上刊载了人民银行总行到安原宁陵考察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上边说宁陵市是目前国内内陆地区银行分支机构设立最多的地级市,基本上国内所有银行都在宁陵设立了分支机构,据说鲜有进入内陆地区普通地级市的外资银行也对宁陵充满了兴趣,认为宁陵的商业氛围和发展活力值得他们进入。”田永泰随口介绍着:“所以我在车上和赵部长探讨了一下宁陵今年GDP会达到多少,他说他的估计是一千五百亿到一千六百亿之间,也就是说增速在百分之五十到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