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崇战列舰的同时,也确信俄海军要借助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势头。这些年轻军官感觉在一夜之间被推入到新时代之中,虽然规模庞大但舰艇老旧的俄海军的衰败无疑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但他们觉得可以从头开始。
1908年初,6家国内企业和21家国外企业参与了俄国第一代无畏舰的设计竞争。俄海军参谋部倾向于在同一层甲板上设置4座纵列式炮塔,从而避免“超射”现象,根据最初设想,其蒸汽机和燃汽轮机将使该舰最高航速不低于23节,它比当时已知的英国或德国拥有或在建的无畏舰具有更强大火力和更快航速(由于俄国船厂建造速度较慢,即通常平均需3年时间才能建造1艘主力舰〈其他国家为18…24个月〉,因此该舰在下水时性能已经落后)。
第一轮竞争后,剩下3种国外设计方案:德国汉堡的布洛姆和伏斯船厂方案;英国维克斯公司方案;意大利海军设计师维托里奥&;#183;库尼伯蒂的方案(采用在舰身中线设置4座纵列式炮塔的新颖设计)。然而,受贷款以及政府压力等因素影响,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船厂方案最终中标。原本看来布洛姆和伏斯方案会获胜,但法国方面提出了抗议,最终因法方能及时提供战舰建造贷款而对确定方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俄国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库尼伯蒂方案,但有一些改进并安装了特殊装备,如在舰首加装了离心式破冰装置。最终设计了3种俄式无畏舰:装备305毫米口径舰炮的甘古特级,该级4艘舰部署于波罗的海舰队;同样装备305毫米口径舰炮的玛丽亚女皇级,该级4艘舰部署于黑海舰队;装备356毫米口径舰炮,速度更快且舰身更大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该级4艘舰部署于波罗的海舰队。前二者于1914…1916年完工,后者开始建造但并未完工。
俄海军不仅在建造无畏舰方面取得了成功,其更具创新性的成果是1911年下水的诺维克级驱逐舰,它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和火力最强的驱逐舰,装备有许多其他国家舰只无法比拟的先进武器,如4座具有速射性能的100毫米口径舰炮,炮弹出膛速度非常高;鱼雷发射装置采取独特的三联装方式;载有水雷布设装置(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驱逐舰的另一种独特装备)。诺维克级在圣彼得堡的普季诺夫船厂建造,该舰大型燃油锅炉由位于德国伏尔坎工厂制造,它使该舰燃汽轮机输出功率达4。2万马力(几乎与甘古特级无畏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相等),海试最高航速达37。3节(当时任何其他驱逐舰都无法达到此航速)。其后为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建造的其他同型驱逐舰都被命名为诺维克级,苏联在二战初期大量使用了这种驱逐舰。
诺维克级在性能上可与轻巡洋舰媲美,并可利用极高航速规避敌舰追击。没有任何一位战列舰舰长愿意在夜间遭遇一支诺维克级驱逐舰组成的分舰队,后者在波罗的海狭窄水域中,一次齐射几乎可发射近100枚鱼雷,它还可在敌方海域布设600枚水雷。该级驱逐舰使俄海军从根本上获得了能在波罗的海执行主战任务(用防御型水雷阵提供防护)的新型全能舰艇。该级舰的制造者因此在反对制造无畏舰的活动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他们认为在波罗的海沿岸防御中,没有必要建造4艘无畏舰。
俄国早在1897…1907年间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现代化国情普查,其中与建造新舰和重组俄国海军相关的讨论涉及范围很广,有关统计数字认为俄国的实力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位。1912年,上述讨论已集中至3个基本问题:一是俄国究竟需要何种类型的海军?二是这些海军力量应该在何处以何种方式部署?三是当时是否拥有维持这支海军的足够资源?斯大林在20年后也面临相同问题的困扰
沙俄政府迫切希望在全球3个区域部署作战能力相对平衡的3支舰队:部署于东北欧的波罗的海舰队(新组建的北冰洋分舰队是该舰队的力量延伸);部署于南欧的黑海舰队;部署于远东的太平洋舰队。1904年,太平洋舰队在3支舰队中实力最强,但它在日俄战争中损失了绝大部分舰船以及作为主要基地的阿瑟港,只有驻泊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支小型巡洋舰分舰队幸存。对马海战后,在俄国国内关于海军发展的激烈争论中,俄国能否在经济上承受同时在上述3个地区保持巨大海军力量一直是基本问题之一。
虽然当时已有国防委员会提供的建议以及沙皇的保证,但由于在杜马不能获得足够赞成票而无法立即启动新造舰计划。在经过一年多激烈和令人精疲力尽的争论后,杜马才通过了采取必要措施的法案,并在长期拖延后最终还是通过了1912年造舰计划所需经费。即便是在法国提供贷款的情况下,俄国1913…1914年度的海军预算仍达到2。5亿卢布,超过了除英美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包括当时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德国)。如果沙俄政权能在没有战争和革命的情况下生存到30年代,那么根据1912年造舰计划,它最终将会拥有24艘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24艘小型巡洋舰、108艘大型驱逐舰和36艘潜艇。
上述虽只是纸面数字,但由于俄国的巨大潜力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它在20多年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海军绝不是空想。杜马在对经费问题投票表决后,精心策划扩充造船能力成为下一个先决条件。然而,俄国在对马海战后不到9年的和平时期显得过于短暂,一战的爆发导致俄陆军征召造船工人、铁路运输处于混乱状态以及工业界动荡不安。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虽已处于半完工状态,但最终仍被放弃,在计划为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建造的53艘驱逐舰中,仅有3艘最终服役。因此,在1914…1922年间席卷沙俄的战争与革命风暴之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重新呈现出帝国特征,其海军战略问题依然如故,即苏联是否应重新获得所失去的海上大国地位?它又将采取何种战略?
☆ 苏联初期的情况
内战结束后,苏联从沙俄海军继承了几艘老式战列舰,2艘现代化和3艘老式巡洋舰及20多艘驱逐舰、潜艇和其他处于不同阶段老旧状态的小型舰艇。1、4、6艘战列舰分别部署于北冰洋、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当苏联决定拆毁所有前无畏舰后,它就只剩下4艘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的被损坏无畏舰,3艘未完工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以及1艘属于黑海舰队的在建无畏舰。
在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的4艘完工的甘古特级无畏舰中,有3艘处于失修状态,第四艘“波尔塔瓦”号曾在内战中受损,它被用于向其他同级无畏舰提供维修零部件。1912年造舰计划中的另一艘属于黑海舰队的无畏舰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处于未完工状态(该舰最初被称为“尼古拉一世”号,1917年更名为“民主”号),苏联未能使该舰完工并在1922年将其拆除。1920年,该舰姊妹舰“亚历山大三世皇帝”号(1917和1919年分别更名为“沃尔亚”和“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号)在内战中被白军俘获,并被送至法国位于地中海的比塞大基地。该舰于1924年被法国占有,苏联专家在考察该舰后认为它仍可重新服役,但在1936年因不具备航行能力而被拆除。
在3艘下水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中,苏俄政府决定使其中1艘(“伊兹梅尔”号)完工,其余的舰则出售给德国进行拆除。剩余3艘波罗的海舰队的无畏舰在20年代进行了缓慢的现代化改装并重新服役,其中一艘“塞瓦斯托波尔”号被更名为“巴黎公社”号,它于1929…1930年转交给黑海舰队。苏联在里海仍保留了一些炮舰用于对抗英国部署于波斯湾的海军力量。由于苏联当时实力较弱,无法在北冰洋或太平洋沿岸维持有效防御。直到30年代初苏联才重建了北冰洋和太平洋舰队,但它们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性意义。
沙俄海军在内战中被破坏及瓦解的状况对苏联是一种双重打击。各舰队舰艇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人员方面的损失可能更大。沙俄海军与由半文盲农民组成的陆军不同,前者在国内革命中扮演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角色。来自黑海舰队喀琅施塔特基地的水兵成为“十月革命”的主力,他们被誉为“无产阶级先锋”,但该称号在1921年的兵变后被剥夺,这支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近卫军”的部队在这次兵变中被镇压。然而,“水兵等于布尔什维克”的说法一直留传后世,甚至由此衍生出一些享誉世界的优秀电影(如《我们来自喀琅施塔特》以及著名导演艾森斯坦的杰作《战舰波将金号》)。
在苏联早期,由于缺乏物资和人力,致使其接收的沙俄海军力量的作战实力降至历史最低点。此外,当苏联失去了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优良基地后,其海军基地数量及波罗的海沿岸领海面积被大幅度压缩,只保留了会结冰的喀琅施塔特,用于守卫通向列宁格勒的航道。
在苏俄内战结束后不久遇到的不为人知的各种悖论中,其中之一就是在前帝国海军学院(更名为伏罗希洛夫海军作战学院)和陆军参谋学院学习的年轻布尔什维克干部在海军战略上面临着曾困扰过其前辈的同样问题。一些前沙俄军官(克拉多、鲍里斯&;#183;B&;#183;杰瓦里斯和米哈伊尔&;#183;A&;#183;彼得罗夫教授的学生)向这些布尔什维克海军军校生们讲授的观点是,为有效控制海上入口,苏联必须建造由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远洋舰队,换言之,即便对于苏联这样的新兴无产阶级国家,在海军力量建设方面也没有捷径可走。
杰瓦里斯和彼得罗夫被视为是“旧势力”的支持者,他们很快就面临“新势力”的挑战。与19世纪80年代的前辈们一样,社会主义新势力的支持者们坚持认为,在获得制海权方面,不应由反应较慢的战列舰,而应由巡洋舰、潜艇及其他能积极攻击敌舰的小型舰艇实施。后者在海军部长V&;#183;I&;#183;佐夫和更年轻的布尔什维克舰长之一L&;#183;M&;#183;鲁德里的领导下,迫使反对方保持沉默。
杰瓦里斯和彼得罗夫在无法宣传已方主张的情况下,于1923…1924年间大幅度改变了作战思想,提出了新的“积极防御”理论,主张使用潜艇和其他由陆基海军航空兵提供掩护的小型舰艇实施海战。该理论被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这种理论如今对另一具有漫长海疆的地区性大国中国也具有吸引力)。“旧势力”支持者们随后的命运具有讽刺性:即使杰瓦里斯和彼得罗夫最初信奉巨型舰队的思想被斯大林所接受,但他们最终仍在“大清洗”中被处决。
☆ 五年计划与苏联造船工业
要弄清斯大林为何最终决定全力以赴推行巨型舰队计划,就必须了解可供使用的船厂、物资原料、造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等背景资料,而要了解这些背景情况,又必须评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以及“二五计划”期间造船工业(对列宁格勒和尼古拉耶夫等主要老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简况。
然而,苏联造船工业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项目是在遥远的北冰洋和远东地区建造全新船厂。此外,在能经运河抵达外海的一些内陆重要工业中心地区也建立了新船厂。
在莫洛托夫斯克(1957年后更名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建立的402船厂就是上述努力中令人叹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