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8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见《北洋水师章程。船制》,《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册,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年版,第746页。
9。关于北洋海军的鱼雷艇数量,后世论者多以池仲祐的《海军大事记》和《海军实纪。购舰篇》为据,即光绪八年(1882年)向德国订购单管鱼雷艇四艘、十二年至十三年(1886至1887年)间向英国订购大鱼雷艇一艘和向德国订购大鱼雷艇五艘;此外“定远”、“镇远”二舰各配有舰载小鱼雷艇三艘,“济远”舰配有小鱼雷艇二艘;加上接受福建的“福龙”号鱼雷艇,合计18艘(见池仲祐:《海军大事记》,1918年北京海军部铅印本,第5、8页;池仲祐:《海军实纪。购舰篇》,《清末海军史料》,第168-170页)。惟核之原始资料,池之两书除对订购英国一艘鱼雷艇的记述无误外,其余购自德国的鱼雷艇不论是总数还是订购时间均有较大出入。北洋海军实际只有13艘鱼雷艇,而有据可查的也是13艘,其中德制的11艘(不包括“福龙”号)均订购于光绪七年至十年见(见《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20;《李鸿章全集》电稿,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111、266、268、275、284页)。关于“定远”、“镇远”两舰的舰载小鱼雷艇数量,李鸿章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明确说是各附二艘,而非池仲祐所记的三艘(见李鸿章:《验收铁甲快船折》、《酌定铁甲舰人数饷数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55、56)。至于池仲祐记光绪十二三年间向德国购买五艘大鱼雷艇,查李鸿章与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在此期间的往来电报,始终未有只字提及,显然并非此时事。
10。《北洋纪事。水师学堂》(未刊稿本),第10本,上海图书馆藏。
11。李鸿章:《奏留刘含芳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1。
12。《光绪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3页。
13。见《李鸿章向总署抄送李凤苞选雇德国官兵清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第2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48页。
14。《船政奏议汇编》,卷32,第9、12页。
15。李鸿章:《复李丹崖星使》,《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20。
16。《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条陈海军事宜疏》,《清末海军史料》,第74页。
17。留美学生回国后被分配补习海军者共32人:在第二批回国学生中原有20人拨入福建船政学堂,旋将其中已在美习法律的4人改调天津候用,其余16人成为船政后学堂的第八届驾驶班学生;此外,第二批有9人,第三批原定6人,后又增加王凤喈1名,共16人留在北洋分习驾驶和鱼雷专业。三年后李鸿章在为天津水师学堂请奖时说,该学堂已“课成肄业美国回华学生王凤喈等九名”,由此可知进入鱼雷营学习者为7人或在此7人之中。详见《北洋纪事。幼童出洋》,第12本;李鸿章:《水师学堂请奖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52。
18。李鸿章:《肄习西学请奖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53。
19。详见李鸿章:《(光绪十年)海防用款立案折》、《(光绪十二年)海防用款立案折》、《(光绪十一、十二年)海防收支清册折》、《(光绪十三、十四年)海防用款立案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63、64、70。
20。旅顺口鱼雷学堂的三届23名毕业生为:第一届屠用康、翁守谦、宫守谦、于化南、孙毓钧、蔡国章、姜桂全等7名,第二届任懋材、方道亨、金铭鼎、林福藩、宫守彝、张数烈、沈荣德、李于乐等8名,第三届宫守仁、宫守明、林作霖、左毓金、罗万年、于德源、邦家煌、张树勋等8名(《清末海军史料》,第433、448页)。惟此三届毕业生是出自1886、1887鱼雷营所招之五班学生,抑或出自1890年成立鱼雷学堂后所招新生,尚需进一步考证。
21。李鸿章:《哈孙克赖乏请给宝星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58。
22。详见光绪十一年五月至七月李鸿章与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的往来电报,《李鸿章全集》电稿,第1册,第521、533、539、543、550页。
23。参见光绪十二年九月至十二月李鸿章与出使英国大臣刘瑞芬的往来电报,《李鸿章全集》电稿,第1册,第732、745、752、754、766页;1886年7月至10月赫德与金登干往来函电,《中国海关密档》,第4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79、390、393、395、401、403、404、407页。
24。此内容来自间接记载,见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大事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25。李鸿章:《巡阅海军事竣折》、《校阅海军事竣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2、78。
26。详见《北洋纪事。水师学堂》,第10本。
27。李鸿章:《复奏部驳海防经费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66。
28。李鸿章:《(光绪十三、十四年)海军用款立案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0。
29。丁汝昌:《至刘芗林观察》,《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30。李鸿章:《变通学艺期限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7。
31。详见苏小东编制:《北洋海军人物表》,收在《淮系人物列传——文职。北洋海军。洋员》,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73-389页。
32。详见苏小东:《北洋海军管带群体与甲午海战》,《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2期。
33。《北洋海军章程。水师后路各局》,《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册,第1059页。
34。See Willian Ferdinand Tyler;Pulling Strings in China;London;1929;p。89。
35。李鸿章:《出洋巡阅情形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50。
36。《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册,第676页。
37。李鸿章:《巡阅海军事竣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2。
38。李鸿章:《校阅海军事竣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78。
39。《海军大阅章程》,《清末海军史料》,第509、511页。
40。《张哲溶呈文》,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8页。
41。详见归与:《中日海战史料》。载《海事》月刊,第9卷,第10期(1936年4月)。
42。日本海军军令部编:《廿七八年海战史》上卷,第179页,东京永交社1905年版;'日'《日清战争实记》,第6编,转引自戚其章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以下简称《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80页。在上引两种日方记载中,前者记为中国“来远”舰向日舰“比睿”发射了鱼雷,后者则记为中国“经远”舰向“比睿”发射了鱼雷。“来远”和“经远”是外形相同的姊妹舰,日方在海战中将两舰混淆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所记发射鱼雷事当不会是无中生有。
43。见《廿七八廿海战史》上卷,第189、193、219-220页;《日清战争实记》,第6编,转引自《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87页。
44。李鸿章:《寄江督粤督》,《李鸿章全集》电稿,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
45。李鸿章:《寄译署》,《李鸿章全集》电稿,第3册,第181页。
46。李鸿章:《复丁提督》,《李鸿章全集》电稿,第3册,第193页。
47。'日'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10编(下),第1章,东京博文馆1897年版,第112页。
48。李鸿章:《寄译署》,《李鸿章全集》电稿,第3册,第432页。
第528章大明精锐之师——…关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 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 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 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个名字在当时意 味着什么。(到了闯王进京的时候,全国的明军都不在李自成的话下,唯独吴三桂手下那仅存的一点点关宁铁骑,还让大顺寝食不安。要知道,这时候吴三桂的所谓关宁铁骑与当年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早已差了不知多少!) 
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 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 败还颇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宁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袁蛮子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5月12日清晨,后金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对城垣轮番进行攻击,后金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后金军雨一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表现这么好的监军太监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啊!),连攻3日,后金军死伤无数,却毫无进展,皇太极无奈撤军,绕过锦州,直接攻打宁远。28日黎明,后金军先锋出现在宁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后金大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 令后金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就是碧血剑里面那个孙仲寿的哥哥〕,副将许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驻扎。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 ‘轰!‘随着一声炮响,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 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可能是红衣大炮的较小 型仿制品〕“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 一排又一排的后金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慢慢的,后金军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皇太极等待着看到明军在后金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肉搏战的开始而减弱,炮手抬高炮口,对准后金军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后金军骑兵在拼死撕杀,而后金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