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8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0年代初,步兵第124师成为全军最早的一批应急作战机动部队之一,并担任迎外表演任务。1994年,第42集团军参与了组建驻香港部队的各项工作,时任军长刘镇武出任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并以步兵第487团团部机关、直属队和第1、第2营为主体,加上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一部分,组成步兵旅。1996年,步兵第126师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夏,该军参加了湖北荆江的抗洪抢险,步兵第372团4连被****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称号。之后,坦克旅改编为装甲旅,高炮旅改编为防空旅,步兵第163师49 8团与原坦克第7师一个团合编为师装甲团,步兵第124师一个步兵团也被改编为装甲团。 
18 第47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1930年在湘赣边根据地成立的红军独立1师,1932年10月改为红8军22师,1933年6月改为红6军团17师,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1940年底,该旅奉命开赴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行屯田,至1943年,共垦荒26万余亩,除实现部队吃穿用全部自给外,还上交粮食150多万斤,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抗战胜利前夕,第359旅分先后分两批组成“南下支队”,进军华南。刘转连,晏福生率领的南下第2支队到达河南时,倭国宣布投降,于是奉军委急命转进东北,开进辽阳地区,扩编后恢复359旅番号,1947年1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参加了解放哈尔滨市,合江剿匪等战斗。基本解除了北满的严重匪患,1947年9月独立第1师与独立第3师(1946年11月由吉北军分区警卫团与舒兰、榆树各一个独立团组成)、东满独立师(1947年2月由第24旅与警备第1、第2旅各一部组成)合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各师分别改为第28、第29、第30师。三个师长分别为贺庆积,刘转连和方强。在辽沈战役中担任黑山、大虎山阻击敌廖耀湘兵团的任务,坚守5昼夜,为主力部队合围该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1948年11月,第10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47军,军长为梁兴初,后为曹里怀,政委周赤萍,下辖第139、第140、第141师。该军参加了平津、宣沙战役,并配合第2野战军第3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1950年1月起进驻湘西执行剿匪任务,基本解决了湘西的千年匪患。1951年2月,第47军入朝参战,军长曹里怀,政委李人林。入朝后担负后方道路桥梁的抢修任务。后开赴一线,参加粉碎敌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等战斗。在天德山战斗中,其一个营坚守阵地3天,击退美军以2个团兵力实施的10余次冲击,全营最的只剩10余名伤员。1952年1月,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荣获“一级爱民模范”称号,被誉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54年9月第47军从朝鲜回国,驻防雷州半岛,1960年移防湖南衡阳。1963年11月,该军出现了为保护列车安全,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的“爱民模范”欧阳海,所在的3连7班被国防部授予“欧阳海班”荣誉称号。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步兵第141师侦察连又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兵连”称号。1970年第47军北调陕西。 
该军现驻守陕西临潼,隶属兰州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辖139,141师和原19军56师共计三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原炮兵第6师)和高炮旅。步兵第56师前身为1945年10月由抗日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冀南军区部队组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5旅,1949年1月改为第10军29师,参加过挺进中原和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1951年1月随15军赴朝参战,在1952年秋季有限目的反击作战中涌现出伟大的战斗英雄邱少云,1961年29师脱离15军建制,改为武汉军区独立师,1967年编入武汉军区新建的第17军,番号改为第49师,第17军撤销后,调入兰州军区重新组建的第19军,番号也改为第56师。这个师是解放军建制隶属关系变动最多的一个师。 
集团军组建完毕后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步兵第139师417团4连战后被****军委授予“英雄四连”荣誉称号,并涌现出马玉革、顾金海等著名战斗英雄。1998年后,步兵第56师改为摩步旅,坦克旅也改为装甲旅。步兵第141师被改编为陕西省陆军预备役师。 
19 第54集团军 
该军是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地区由原第45军军部、第134师、第135师和原第44军130师等部合编而成,军长丁盛,政委谢明,下辖第130、第134、第135师。第130师的前身是1945年12月由冀热辽军区第15、第16团和晋绥军区直属第32团合编组成的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1947年4月改为西满军区独立第1师,8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1948年11月改为第44军130师。先后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和广东战役。第45军的前身是长征中的工农红军第9军团,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在抗战中担负留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与冀热辽部队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 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委。在1947年东北秋季攻势中在九纵配合下在辽西三战三捷,使东北我军在冀热辽战场掌握了主动权。在天津战役中,第135师迅速突破民权门,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四野首长专门发出通令,嘉奖135师:“135师是个较年轻的部队,过去攻坚战经验不多,但在作风上表现了动作迅速、作战顽强,发起冲锋后3分钟内即登城。突入后,在狭窄的地区内遇到敌人猛烈火力反击,及20多次的反冲锋,但均被他们击退。该师403团虽伤亡过半,但并不叫苦,还坚决完成攻击任务”。在衡宝战役中,又是第135师孤胆楔入敌人纵深,击退了优势敌军的多次进攻,扭住敌人,腰斩七军。第54军组建完毕即于1953年2月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入朝参战,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停战后,第54军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1958年5月随撤离朝鲜。回国后驻防重庆,随即奉命派130师等部奔赴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投入平叛肃匪作战。1959年又参加****平叛作战。在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战中,大灭了印军的嚣张气焰。60年代后期54军奉命先后移防云南大理和河南新乡,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时,第54军各师分别改为第160、第161和第162师。1979年该军参加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第160师配属第41军;第161师配属第55军;第162师由军区前指指挥,用于第42军的方向;第54军军部则指挥第20军58师参战,其中第 162师作战勇猛,势如破竹,是对整个作战中全军表现最好的三个师之一。 
该军现驻守河南新乡,隶属济南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辖160,162师和原43军127师共计三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原161师改编为集团军炮兵旅。步兵第127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又经历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主力红二师。参加了****红军的历次重大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8月,红二师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40年挺进华中,1941年2月改编为新4军3师7旅,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1946年10月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 纵队16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随第4野战军南下,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后调往河南。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师长张万年率领下,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4年该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1989年5月,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第162师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此后,步兵第162师被****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快反部队”)。90年代初全国闻名的见义勇为模范徐洪刚便来自步兵第127师380团。1998年后,步兵第127师改装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步兵第160师改编为摩步旅。属第20集团军的装甲第11师与第54集团军装甲旅对调,而高炮旅则改编为防空旅。 
20 第63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的冀中平原上坚持根据地的游击队,1945年9月组建为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1946年1月正式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先后参加了大同、平汉路破击、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冀东阻击、平绥路东破袭等战役战斗。1948年12月参加平津战役。该纵队成立后,一直是华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1949年1月第3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辖第187、第188和第189师。之后参加太原战役,后随第19兵团改归第1野战军指挥,进军大西北。参加扶眉、陇东追击、兰州、宁夏等战役。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该军在第五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该军第187师突然于白天向敌重兵防备的临津江发动进攻,出敌意料,仅30分钟便全面突破了英军皇家第27旅的防线,全歼英第29旅皇家格劳斯特郡团第1营及配属的炮兵、坦克各1个连。第561团2连战士刘光子一人就生俘63名英军士兵,后荣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阻击作战中,第63军尚未休整便担负坚守铁原地区,掩护全军转移的重任。在敌军空炮绝对优势面前,该军顽强死守12天胜利完成任务。第188师 563团8连坚守阵地4昼夜,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敌800余人,最后胜利突围,荣获“特功第八连”称号。该团 1连2排在法化洞北山阵地抗击美军1个营的进攻,歼敌100余人,最后8名战士全部跳崖牺牲,被称颂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战后彭德怀亲自到该军向指战员致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第63军于1953年9月回国驻防山西。1968年,步兵第189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4师。 1985年调回63军。 
该军现驻守山西太原,隶属北京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下辖187,188,189三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原炮兵第16师)和高炮旅。1989年5月集团军部队参加执行北京戒严任务。90年代中期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傅卫便是原步兵第188师564团团长。1996年,步兵第187师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 189师改编为摩步旅,坦克旅也改编为装甲旅。第28集团军撤消后,所属步兵第82旅改归第63集团军建制。步兵第82旅的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部队于1946年8月成立的第7师,1947年4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 1949年3月改为第28军82师。1949年10月在金门战役中因为上级指挥的急躁和判断失误而失利。244团严重受损。之后奉命重建,参加了东山岛战斗。70年代调防山西,1998年改编为摩步旅。 
21 第65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后期组建的华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