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8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南纵队。11月,根据****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将冀南纵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第4、第5、第6三个旅及独立团,共1。4万人。1946年7月,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合并,仍保留第2纵队建制。陈再道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王光华任副司令员,刘志坚、马国瑞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从1946年8月到1947年5月,为粉碎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第2纵队在冀鲁豫区担任内线作战,先后参加定陶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豫北战役等,歼敌1。6万余人。1947年6月底,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分开,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随刘邓大军主力参加鲁西南战役,沿陇海路南下,向大别山进军。8月28日,进至大别山水麓。1948年3月初,北渡淮河转向豫西南进行外线作战。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王维纲,副司令员范朝利,副政治委员钟汉华,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许梦侠,下辖第4、第6旅。第5旅归鄂豫军区建制。随后参加宛西、宛东战役。11月至12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根据小****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第10军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范朝利任副军长,高厚良任参谋长,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张济世任供给部部长,下辖共1。95万余人。第4旅改称为第28师,陈中民任师长,姚克任师政治委员;第6旅改称为第29师、周发田任师长,于笑虹任师政治委员。
4月21日,第10军参加渡江战役,担负封锁、维护长江沿岸交通,保证主力渡江作战的任务。6月,以皖北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30师,列入第10军建制。马忠全任师长,军政治部副主任鲁大东代师政治委员,此时第10军兵力达3。5万余人。
渡江战役后,经休整、补充,8月下旬,第10军由安庆地区出发,经河南、湖北、湖南,向贵州、四川挺进,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10月初从湘西集结地桃源出发,与友军突破黔东防线,攻占黔北重镇遵义。继奔袭川南,强渡长江,西渡岷江,参加围歼胡宗南集团的成都战役,解放川黔两省的凤凰、自贡、内江等29座县城。1950年2月,第10军全部到达川南,兼川南军区,下辖内江、宜宾、乐山、泸县等四个军分区及自贡警备司令部。杜义德任川南军区司令员,李大章、彭涛、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第28师兼宜宾军分区,第29师兼内江军分区,第30师兼乐山军分区。川南军区组建后,即进行剿匪和政权建设。1952年2月,第10军与川南军区分开,同时第29师调归第15军建制,第62军第184师调归第10军建制。1952年4月25日,第10军军部和第30师调归海军,第28师调归第23兵团,第184师调归装甲兵和华北军区,该军番号撤销。
第24章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3
           第1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部分主力部队和太行军区部队发展而来的。
1940年6月7日,八路军第129师根据****北方局黎城会议建军方针进行整编。其中,撤销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成立太行军区,由第129师兼军区。下辖新编第1、第10、第11旅,第1、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后增编第6、第7、第8军分区。军区部队组建后,即 
参加百团大战及抗日反扫荡斗争。
1941年1月,第1、第3军分区与八路军新编第11旅和抗敌决死第3纵队机关合并,所辖部队编为太行军区第1、第3、第4军分区基干团。10月,第2军分区与八路军新编第10旅机关合并,旅辖部队编为第2、第6军分区基干团。从1941年初起,太行军区所属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先后参加了邢沙永战役和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治安强化运动”等抗日武装斗争。1943年3月,八路军第385旅机关并入第3军分区。8月太行军区部队参加林南战役,开辟了太南、豫北抗日根据地。
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太行军区与第129师分开,另组太行军区机关,直属总部指挥。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太行军区成为该军区的四个二级军区之一。9月,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暂编为太行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0月7日,为军事战略转变的需要,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太行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9日,第3纵队在山西省襄垣县亭镇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未到职,彭涛代任),阎红彦任副司令员,曾绍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卢仁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第8、第9旅,并新建炮兵营,共2万余人。纵队成立后,随即参加邯郸战役,歼军7770余人。11月至12月,在磁县及其周围地区休整。在此期间,彭涛调任纵队政治委员。1946年1月,军破坏停战协定,蚕食和偷袭解放区,纵队奉命在安阳、修武、孟县等地给予还击,收复孟县城。
1946年6月,第3纵队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月,出击陇海,参加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役。9月至11月,参加定陶、巨野、鄄城、滑县战役。在此期间,政治部主任由阎红彦担任。12月7日,第9旅旅长郑国仲调任纵队第二副司令员。
1947年1月至5月,第3纵队先后参加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豫北战役。随后转至安阳地区休整,进行军政训练,作好战略进攻的准备。7月初,第3纵队作为刘邓野战军的总预备队渡过黄河,参加鲁西南战役。8月,为野战军的左路军挺进大别山,在皖西地区展开活动,完成战略跃进任务。10月初,第3纵队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军第88师师部及第62旅5300余人,取得了纵队第一次消灭军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胜利,也是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对发展、巩固皖西根据地和坚持大别山斗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1月15日,皖西军区在岳西汤池畈成立,曾绍山任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军分区。纵队调第7旅第20团、第8旅第24团、第9旅第27团、纵队教导团、补充团共7000余人归皖西军区建制。皖西人民军第1支队改编为第37团,暂归第7旅指挥(1948年2月调归皖西军区)。
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刘昌毅调任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3月,纵队完成在大别山作战任务,转移淮河以北地区实施机动。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阎红彦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他领导任职无变化。纵队参加宛东、豫东战役。随后至河南省叶县地区休整,开展新式整军运动。10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1月20日,第3纵队由宿县以西移至安徽阜阳西南地区整训。3月1日,根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郑国仲任副军长,钟汉华任副政治委员,杨国宇任参谋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王子清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7旅改称第31师,赵兰田任师长,周维任师政治委员;第8旅改称第32师,何正文任师长,卢南樵任师政治委员;第9旅改称第33师,童国贵任师长,高治国任师政治委员。同时,原留皖西军区第20团(欠2营)、第24团(欠2营)归建,全军共8个团2。2万余人。4月21日,第11军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铁板洲、鸭儿沟、玉板洲军长江防线。尔后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军2。5万余人。6月,第33师组建第99团,从而健全了军的编制。11月初,第11军奉命向西南进军,参加川黔作战,突破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在友邻配合下解放重庆。接着参加成都战役,围歼军胡宗南集团。
1950年1月,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1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今梁平县),执行剿匪、筑路、改造起义部队任务。第32师、第33师,军补训师分兼大竹军分区、万县军分区、酉阳军分区。各军分区部队,归川东军区指挥。
期间,军奉命抽调战士3000人、各种武器百余支、骡马800匹,支援第18军进军****。7月,奉****军委命令,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
解放战争时期,第11军转战晋、冀、鲁、豫、皖、鄂、苏、浙、闽、赣、湘、黔、川等省,涌现出李长林、严大芳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1年1月,第31师编入第12军建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月,第32师、第33师分由大竹、万县地区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重新组建第11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王汝昭任参谋长,裴志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2、第33、第182师(原属第18兵团第61军),全军共3。88万人。1952年10月,新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第11军番号撤销,军部改建为空军第5军军部、所属部队第182师改铁道兵,第32、第33师分别调归第16军、第60军。
第12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这个纵队是由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发展而来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是以太行军区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于1945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组建,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副司令员王近山、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下辖第16、第17、第18旅。共1。3万余人。纵队成立后未及整训,即参加在峭河、白晋、安北等地区作战,先后歼敌4000余人。
1946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指挥部组成后,该纵队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8月,该纵队出击陇海线,首战兰封告捷,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坦克11辆;继克杞县、歼敌800人。接着参加定陶战役,主攻大杨湖,全歼守敌第59团,为取得战役全胜奠定基础。10月,参加巨野、鄄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创造性地发挥了战斗互助作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技术互助的带兵经验。11月,参加滑县战役,奔袭上官村,全歼敌第104旅。接着又回师鲁西南,参加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全歼敌整编第4纵队。1947年1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第六纵队执行群众路线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成就》、《向六纵学习》两篇社论,给全纵以极大鼓舞。
3月,王近山任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鲍先志任政治部主任。下旬,参加豫北反攻,一举攻克汤阴城,歼敌暂编第3纵队8000余人,生俘敌中将纵队司令孙殿英。3月,鲍先志任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初,纵队在汤阴地区整训整补,全纵队达2万余人。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