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寒资料集-第7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你父却不顾你母亲的反对,偏将你许配于朕。从这件事看,岳父大人确系善相之人。”
吕后道:“现在,吕家得家父真传者惟吾兄吕禄之子吕复,对吕复的相技,皇上亦赞赏有加。吕复现在尚未婚配,臣妾的意思是,如果皇上同意,可将许负许配吕复为妻。”
刘邦听罢,大笑道:“这个主意倒不错,他们二人不但同为大相师,而且年龄也相当。只怕许负不会同意呀!”
吕后道:“只要皇上认为此事可为,何不为他们赐婚?许负对皇上忠心不二,只要是皇上出面,她岂有不同意之理?”
刘邦想了想,说道:“等朕同温城侯商量一下再说吧!”吕后回到后宫,立即将审食其召来,要他速到许府上说媒。
审食其到了许府,将皇上和皇后为吕复求聘许负的意思告诉许望,要他说服女儿许负,一定要同意婚事,不辜负皇上和皇后想玉成这桩美好姻缘的苦心。
许望夫妇本来就对女儿的婚姻大事倍感焦虑,现得知皇上和皇后欲将其许配给吕复,自然大喜过望。所以,当高祖皇帝提及此事时,他们便一口答应了。
高祖皇帝见许望夫妇一口应承,自然以为许负也会同意,遂颁诏为吕复和许负赐婚。
许负得知消息后,知道是吕后从中撮合,其意无非是要将自己拉进她那个用心良苦的小圈子里,达到利用自己的目的。为此,她决定去找高祖皇帝,谢绝这桩婚事。但是,没有等到她去见皇帝陛下,高祖赐婚的诏书便已下达了。于是,她只好上书,说自己已有意中人。此人亦为善相之人,且相技不在自己这下。如果皇上和皇后一定要自己嫁给吕复,吕复的相人之术必须超过此人方可。
刘邦接到呈表,虽然颇感意外,但因宫廷选秀在即,而许负又是选秀班子中的首席大相师,他也不愿意因许岁“抗旨”对其进行处罚,以免因小失大。同时,他也隐隐约约感到,吕后在这种时候突然对许负关心起来,而且想将许负许配给她的侄儿,不能说她不是别有用心。而且,许负之所以拒不遵旨,很可能就是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吕后的这层用心。
为此,刘邦考虑再三,决定准许负奏请,让吕复同许负所说的自己的“意中人”比试相技。如此一来,既可不让吕后丢面子,又可借此考察一下许负的“意中人”相技到底如何。若许负的“意中人”确如她所说,相技不亚于她,朝廷岂不是又得一相人之良材!
吕后得知这一消息,大由大为震惊,她万万没有料到皇上竟然对许负的抗旨不责不罚,反而从其所请,同意让吕复与许负的“意中人”比试相技!但是,既然皇上主意已定,她自然不好表示反好了。而且,她不相信吕复会败在许负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意中人”的手下。
刘邦见吕后没有对比试相技之事表示反对,便让萧何、陈平和审食其商定比试办法、时间等一系列问题。
刘邦吩咐,因各地美女已纷纷来咸阳集中,为了不影响选秀进程,吕复和许负的“意中人”的比试应尽快举行。为了公正起见,出题的主试官员确定比试项目后,便住在宫中,不得随意走动,以防作弊。
按照刘邦的旨意,比试定在未央宫。
这一天,早朝之后,刘邦将文武百官留下,又派人将吕后请来观看比试。当吕复和许负的“意中人”出现在皇宫时,人们才发现,许负的“意中人”原来就是鸣雌亭侯府上的一名簿记,姓裴名钺。
裴钺的父亲是秦朝的一名博士,虽然在“焚书坑儒”中幸免于难,但他已从中看到秦帝国必不能长久,遂携家小隐居商洛山中,潜心研究“姑布子卿术”和《周易》。
姑布子卿是春秋时期人,由于其相术高明,影响很大,后世相术士便将他奉为相人术之祖,相人术也就被后人称为姑布子卿术。
裴钺由于长年随父居于深山老林,尽管有父亲的精心传授和自己的潜心钻研,对占卜和相人之术深得其旨,但因实践不多,仍感到有所欠缺。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决定走出商洛,一方面寻访英雄豪杰,一方面以相术广交朋友。当他听人说许负是当今神查,遂只身来到温县,以求许负为自己看相为由拜访许负。许负一见裴钺,便知他是身怀绝技的方外之人,与之竟谈终日,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裴钺经过与许负的畅谈,对其精湛的相术和高深的相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坚决要拜许负为师。许负认为自己年龄比裴钺小好几岁,不同意以师徒相称。在征得父母双亲的同意后,许负与裴钺结拜为兄妹。许望见二人相处甚为融洽,且极有分寸,也并不在意,以为他们纯粹是出于对相人之术的痴迷而趣味相投呢!
刘邦、吕后以及萧何、陈平和审食其见许负所谓的意中人原来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文弱书生,而且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自然都感到诧异,他的相技能与吕复同日而语吗?吕后和审食其见了裴钺,不由暗自欣喜,他们相信像裴钺这样一个无名之辈,绝对不是吕复的对手,因此,对吕复的胜算充满了信心。
刘邦对许负说道:“今天的比试可是你的主意,若是裴钺输了,你可就是吕复的媳妇了,到时可不能反悔呀!”
许负道:“绝不反悔!”
刘邦说道:“那好,今天朕便当一回裁判!”说罢,便对萧何、陈平和审食其示意道:那就开始吧!”
萧何便将比试的方式、原则予以宣布:比试分三场,一场相声;一场揣骨;一场射覆。以所试项目一一记分,分数高出者为胜。为了便于评判,相声、揣骨均只讲被试者的过去和现在,不测未来。比试的两人均须将两眼蒙住,以防作弊。
比试开始了,二人的眼睛均被黑布蒙住。第一场为相声。吕复先试。
只见一个太监从大殿后门走了进来,脚步轻缓,走到吕复和裴钺跟前后,突然叫了一声:“吕大相师,你好哇!”
太监退至一旁站立,吕复沉思片刻,说道:“此人年约二十五六岁,当为宫中太监。”
萧何见吕复不再讲话了,便对他问道:“还有什么要讲的吗?”
吕复摇头道:“就这些了。”
萧何遂对裴钺道:“请裴公子亦为此人相一相吧!”
裴钺道:“适才吕大人虽然道出此人为太监,但对年龄的判断却颇有误差。依我看,此人年龄当在二十岁又三个月。此人少小失怙,由寡母抚养并供其读书。一十八岁这一年,因欠债倍受豪家欺凌,遂愤而自宫,自荐于朝,始得入宫当奴。此人话语中卑恭有亢进之音,必受重用。”
裴钺说罢,知这个太监身世者都大为惊诧;不知者则将信将疑。萧何遂对这个太监问道:“裴公子所言属实否?“
太监道:“一如所言,真是神了!”
萧何同陈平、审食其商议之后,说道:“第一场的比试继续进行!”说罢,便拍了拍巴掌,喊道:“下一个出场!”
只见一个年轻俊秀的侍卫走了出来,尽管他轻轻踏步而行,但脚步依然清脆有声。他走到裴钺面前,装着女人的腔调对裴钺说道:“裴公子,奴婢这厢有礼了!”
他说罢,便站到一旁,不再吭声。
裴钺未作过多的思考,开口说道:“此人虽然故作鹤步鼠行,但难掩其阳刚之履;虽作女腔自称奴婢,但阴柔之声却无法遮盖咄咄之阳气,因此,可以断定,此人必为男子,且系习武之人。现应是宫中侍卫,年不过二十七岁。此人生性诙谐,机敏过人,深为吾皇器重,当为五品官阶。其父必为开国功臣,故能少年得意。”
裴钺讲完后,萧何便让吕复再相。吕复沉思良久,说道:“此人之女腔绝非虚假,实乃变腔所致;其步履轻巧,亦非故作姿态,乃所司之职使然。故吾以为,此人虽为男子,但却无男人之根器,乃宫中公公也。此人年当三十岁以上,在宫中生活至少十年有余。故可断定,他在前朝即为太监。正因如此,所以在本朝行为尤为谨慎,实乃循规蹈矩之人。”
他话音落地,宫殿之内便发出哄堂大笑之声,就连高祖刘邦亦捧腹大笑。吕后听罢,不由变色骂了一声“蠢才”。
不言而喻,第一场比试,裴钺胜。
萧何评判道:“对于第一人,吕复虽然能道出此人为太监,但裴钺的补充不但正确,而且能道出此人具体年龄和身世,应在吕复之上;对于第二人,裴钺评判尤为精到。此人正是宫中卫尉,年龄正好是二十七岁。尤为奇特的是,他能讲出其匀为我朝开国功臣。他就是我朝太尉周勃大将军之子周亚夫。所以,这一场经纬度工,胜者为裴钺。”
接着便是第二场“揣骨”。
当萧何正准备传已准备好的被相之人进殿时,刘邦忽然示意不要传已作好准备的被相者,而是指令在当朝文武大臣中任选一人让吕复和裴钺揣骨以相。萧何明白刘邦的意思,便让人将吕复和裴钺扶到后殿,然后商量挑选谁作被相对象。经刘邦指定,决定让周勃充当这一角色,并规定,让二人同相周勃,揣骨相完毕后,不立即讲出,而是让各人写出各自结果,然后当众宣读。
商议停当,萧何命人将吕复和裴钺扶出,并将办法向他们讲明。二人点头同意,比试开始。
这次由裴钺先给周勃揣骨。他在已脱去官帽的周勃的“九骨”处揣摸一阵后,便站到一旁,让吕复给周勃相骨。吕复亦在周勃头面上揣摸一遍后,亦站立一旁。萧何立即示意周勃入班。吕复和裴钺取下蒙巾,各自在御赐的白绢上写将起来。写完后,都交给萧何。
萧何先朗读裴钺的笔谈:“本朝蒯通曾谓:‘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而骨法莫出于头、额、颧之骨,头、额之奇莫出于脑骨成枕者。头上有九骨,曰颧、曰驿马、曰将军、曰日角、曰月角、曰龙宫、曰伏犀、曰巨鳌、曰龙角。此公九骨皆严峻、圆而丰,主贵也。其将军骨丰隆齐耳,可以断定,此公必为武职;其龙宫骨圆起而丰隆,乃英雄豪杰之征也;其伏犀直起上耸脑顶,乃公卿之兆也。综而观之,此公年少时虽穷而少文,但凭其忠厚和武功,必为我大汉天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必为位居一品的太仆之位。“
萧何读完,在场的文武百官情不自禁地惊呼道:“神!真是太神奇了!”
萧何又开始读吕复的笔谈:“此公年在五旬,官阶当为一品,所司当为武职。”
吕后和审食其一听,这才松了一口气。吕复语虽简,却说到点子上了。
刘邦听罢,龙颜大悦,说道:“你们二人所言都不错。这一场算是平手,再试射覆吧!”
萧何便令宫中侍卫将一张案几抬了出来。案几上,是一个覆盖着的陶缸。他指着陶缸对吕复和裴钺说道:“覆缸之中有一木匣,木匣中有一物,你们猜一猜匣中是何物?”
吕复即取出随出携带的蓍草起卦,得上郭下巽之鼎()卦。遂断曰:“鼎卦上离下巽,巽为风为木,离为火为丽。互卦为(),上兑下干,兑为泽为水,干为金为坚,故可以断定,陶缸中木匣内所藏必为不惧水、火的金饰之物。”
他讲罢,便摆出一副颇为自得的神情看着裴钺。
萧何便示意裴钺射覆。
裴钺道:“陶缸在上,木几在下,我就以物象起卦。陶缸色赤,赤色之物属离;下为木几,乃工巧之物,工巧之器属巽。上离下巽,亦为鼎卦()射覆主要看互之变卦。互为上兑下干,即为卦()。因陶缸吸一木匣,木属巽,故以互卦之九二爻为动,得变卦革()卦。卦下干上泽,水下之坚物也。革卦上兑下离,兑者泽水也,离者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