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寒资料集-第8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突然被半路截断一样。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
二、练习快速技巧时,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基本功训练中,应有意识地把速度放慢,把力度加大。例如:十六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弹成二分符,等到手指肌肉逐渐适应了这一过程再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密度。另外,我们还可以做改变节奏的练习,如:把平均分配的音符中间加人符点,或把平均的两个音中间加入音符,改变原有的节奏,让手指适应各种复杂节奏的频繁变换。接下来是手指肌能的几种训练。
1。快四点练习:可以训练手指位置相对固定,弹奏中避免发生碰撞。尤其是大指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放在食指外侧,各行其道。
2。贴弦练习:手指不能扎桩,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为以后手指的滚动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强调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不能随便弹。
3。手指指序滚动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三、练习快速技巧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有些人,手指肌能较差应通过对四个指头的开发,运用对称、‘质性的原理,使各弹奏手指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摆脱腕的制约。最初,从慢速开始,把各指头的能力练平均,逐步掌握对称与惯性的规律(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调换重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称“对称”。而J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在不同弹奏方式进行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为惯性,还是惯性转换为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惯性,都应通过对称进行转换过渡。因为对称是传统弹奏技术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
以上是我多年专业教学当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只要我们认真探求,总结经验教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一定能练好快速技巧,使自己早日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下国”。
教你演奏古筝独奏曲战台风
古筝视频教学教你演奏古筝独奏曲战台风
古筝视频教学古筝独奏战台风,此首乐曲是曲作者王昌元女士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事迹而创作。全曲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时候,节奏上不要越弹越快,手指的发音应该坚实,有力;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出了台风的剧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强而不燥的音色;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到繁的多种变奏手法,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的场面。
稳定的节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的渲染。扫摇段和双食点段有要有技术障碍,学习这首乐曲之前,必须先学会,练好扫摇和双食点这两种技法;第四部分以流畅的旋律,描绘了雨过三睛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右手发音的松驰和乐句气息的划分,就像说话一起;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的场景,这一段要求双手的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加激烈与突出。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
古筝教学及演奏中应把握六个度
在古筝的教学及演奏中,怎样做到音质、音色的纯净优美,身姿、动作的大方洒脱,曲思、感情的自然表露?这可以说是一门演奏美学。古筝音乐固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其中又掺杂着视觉艺术因素和情绪感觉的因素。因此,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门表演科学。本文通过个人在古筝教学与演奏实践中摸索到的几个要素——“度”,来初步阐述古筝的演奏美学。
一、角度:众所周知,古筝义甲触弦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音质和音色。一般认为,夹弹法义甲弹弦的方向与筝弦平面构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夹角,提弹法则构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夹角。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夹弹法的向下45度夹角主要是对大、食、中三指的托、抹、勾而言,其反弹指法劈、挑、剔则通常是向上进行的。提弹法中大拇指由于受手形的限制,其义甲一般是斜戴的,因此实际托弦方向是往前向右上方斜向进行的(就右手而言,下同),既与筝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又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前45度的夹角。否则,如果没有后一夹角,光是向正前上方弹奏,则音色刚硬缺乏柔美,也不便于快速弹奏。中指、食指、无名指勾、抹、打之正确方向则是向右后上方斜向进行,在与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的同时,还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后30度左右的夹角。摇指技巧中,义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食指摇与纵切面(也可看作是与前岳山)构成向左后右前30度左右的夹角,拇指摇则与前岳山构成小于30度的夹角比较合理。
二、深度:古筝左手的点按滑揉、右手义甲的入弦深度均应根据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揉弦宜浅,以不明显改变原音音高为度,但对于某些地方风格强烈的乐曲,需要产生幅度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带紧张感的重颤(擞音)时,则左手揉弦应有一定的深度(有时可以揉按至上一级音高的深度)。
弹奏按音、滑音,要讲求准确的按压深度,这就涉及到音程问题。古筝采用不同的律制定弦,各音的音程大小是有所差别的:采用五度律(三分律)定弦的,大二度音程为204音分,小二度90音分(古代小半音)。采用纯律定弦的大二度中又有大全音和小全音之分,1~2、4~5、6~7属大全音,为204音分;2~3、5~6属小全音,182音分;小二度音程则大于五度律,为112音分(古代大半音)。所以按、滑音时两种律制的左手按压深度严格来说是不一样的。基础训练中,如何掌握按滑音准确度,尤为重要。应将具体要领对学生讲清楚,把弦按滑至上一级音高后,可与相邻的上一级本音进行比较,直至音高相等。
三、长度:左手按滑音的位置与筝码的适宜距离(长度),一般来说,是15~16cm左右。当然,这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铜弦的松紧、码子的高低以及乐曲表达的需要而作适当的调整:如弦张得较紧,按弦吃力时,手可稍向左移;筝码(特别是高音区的小码子)偏低时,为保证音高的到位(特别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右手弹弦点与前梁的距离,对于初学者来说,应掌握在2~3cm左右。但乐曲的情绪往往对音色有刚柔、明暗、清浑的不同顶要,这就要求演奏者选择不同的位置弹弦,以丰富表现力。一般来说,越靠近前梁,发音越亮,音质较刚;越近中央,音色越暗,音质较柔。有时候需要改变位置作左右游移弹奏,以求音色变化。
四、弧度:在弹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时,左手的下按和上放过程不应是简单的直线,而应该是带有弧度的曲线,否则发出来的滑音不够柔美;下滑音时手指应先按至上一级音高,在下面后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时,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再退后走弧线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时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级音高,往后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呈●形。依照这样的运指线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经过音,音韵优美动听,尤其是速度较慢时的滑音,效果最好。演奏历音时,左右手所划过的线路也应该是曲线的:双手历音可成双曲线形●●;单手历音可作各种曲线形状,如●形、●形、●形、●形等等,千变万化;加花时宜作●形。这样,既能使双手动作优美洒脱,不拘一格,又能使出音如串珠落盘,似山河涧流泉。
五、密度:摇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摇指的效果。一般来说,拇指摇的密度为每秒四到六次来回,亦即每秒振动8~12次;食指摇更为细密,每秒可振动10~16次。基础训练中,一是要强调放松,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义甲触弦要浅,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一致。左手揉弦的密度决定着音波的频率,直接关系到音色:以腕关节为轴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弹力揉动的音波最为细密;其频率可达7~8Hz,具有轻柔的颤动感,因此有人称其为“颤弦”;以肘关节为轴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运动和肌腱振动,产生的音波在密度上较疏松,其频率一般为5~6Hz,稍具紧张、激烈的感觉,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