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凡人艳途-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青说让我去卖相啊!
    唐天宝说:“那我是逼良为娼了。”
    章启明说:“像我这把老骨头想卖也没有人要呐,我缺钙,煎汤也没有人喝。”
    科长、主任们又大笑,惟有田青哭笑不得。官场就是险恶,就连这一哭一笑之间也潜伏着玄机。
    章启明今年四十有三,就是文化程度低,你说不出他的优点也找不出他的缺点。在县市委办公室领导岗位上,偏偏你说不出他的优点也找不出他缺点就是最大的优点。在官场上,优势与劣势集于一身的人往往当不了正职,组织上要的就是四平八稳的人。
    宁可你没有优点,但你不能有缺点。优势往往会被人忽视,但缺点往往容易被人揪住。因为十件事中办坏了一件就会让前面的九件好事前功尽弃。
    章启明就是凭着韧劲到四十岁才爬上市委办副主任位置上的,大家都说他大器晚成。唐天宝升迁后,他能不能升迁是官场上的关键一步。按章启明的脾气和性格,当一届正职,再退到人大或政协当个副职。当了副职老婆孩子的工作就能换一换,妻子和女儿在供销社已无法再混下去了,若自己能混到副处,章启明就万岁万万岁了。
    章启明心理明白,这不能让他万岁万万岁的人就是对手田青。这女人好像刁德一所说的阿庆嫂一样不寻常。她年轻、漂亮,又有研究生学历,一天到晚像一只金丝鸟一样在市府大院里飞来飞去,周围男性包括个别男性领导被她的石榴裙转得昏昏然。虽然没有风流韵事,但田青的确像万金油一样,谁都可以揩一揩。今天,唐天宝分派她打前站,章启明多少有些幸灾乐祸。
    唐天宝看大家不言语了,本想说章副主任协助我组织指挥大部队南下分管生活,又怕对田青有刺激就没把分工挑明了。唐天宝说秘书科长负责与市府车队长联系车辆,排好各车乘坐名单,编好序号,注意四号与十四号不能编,让大家都图个吉利。请交警派一辆车开道,调研科长和信息督查科长分头通知考察厨人员,部门和乡镇领导每人上交考察费六千元。章启明说六千元是否多了点。唐天宝说六千元多是多了点,但多了比少了好,收少了再向人家要你就是孙子,多收一点再返还给他们个人千儿八百的,人家就叫爷。再说我想借这个机会能截留它十万八万的,把各科室、各位书记办公室电脑升升级,解决市政府的办公自动化问题。大家听了都说唐主任谋事深远,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丝织厂的问题比刘琳预料的要严重。
    凌晨五时,刘琳接到丝织厂党委书记郭永川电话,全厂二千多职工和近千名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七点出发,步行去市府请愿。标语和横幅都准备好了,计划在市区主要街道绕一圈,扩大影响,换取社会同情,加大对政府的压力,到那时,局面将无法控制,厂长又一直在深圳。刘琳说马上就到。她给秘书吴景打电话,让吴景和司机15分钟之内赶到自己楼下。
    丝织厂是滨海市第一大厂,是国家企业,也是刘琳起家走上仕途的根据地。她上山下乡招工回城之初,便是进丝织厂做了两年车工,考上丝绸工学院读了四年丝绸制造专业,又回到市丝织厂。做了技术处长二年后,被提为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老厂长离休后,她接替了厂长。那时丝绸市场走俏,特别是出口形势很好。1988年,丝织厂夺得海洲市生产性企业的三个第:一:出口创汇第一;上交利税总额第一;企业自有资产比例第一。丝织厂红红火火。
兵不厌诈
    180。兵不厌诈
    刘琳调任财政局长后,丝织厂的班子可以说市政府是按照刘琳的意图来任命的。原党委书记郭永川保留原职,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提为厂长,厂技术处长提为技术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和行政副厂长保持原职。
    1994年中国纺织行业开始全面滑坡,首先是上海二十万纺织女工下岗,紧接着是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等大城市纺织企业职工大量下岗,滨海市丝织厂也未幸免于难。当时刘琳已是常务副市长,分管财贸和工业。‘鉴于丝织厂班子内部分歧较大,不团结现象严重,企业经营困难,刘琳让组织部门会同工业局一起对丝织厂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作了较大范围的调整。
    厂党委书记郭永川仍保留原职,厂长免职、分管供销的副厂长肖扬波提为厂长,其他副厂长一律下到科室和车间当一般干部。在这次改朝换代中,丁望的妻弟莫军由团委书记被提拔为行政副厂长,掌管了该厂财政大权。从新班子运行情况看,大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辜负了刘琳和职工们的期望。丝织厂不但没有起死回生,反而债务越背越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到了无产可破的境地。因此,职工闹事是迟早的事。
    刘琳穿好衣服抹了把脸就匆匆下楼,吴景已在楼梯口等候。她接过刘琳手中的提包,紧张地问刘琳出了什么事,刘琳说丝织厂职工要到市政府请愿。吴景从刘琳的神色中看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预兆。在吴景的印象中,刘琳素来处事严谨、稳重,从不惊慌失措,就是女儿被绑架的那些天,她仍然风采依旧。
    刘琳要通了李小凡家的电话,把丝织厂的情况简单地通报了一下。李小凡说丝织厂不能乱,更不能发生到市政府请愿事件,要千方百计做工作,这不是简单的企业自身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稳定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最后说,刘琳你对丝织厂情况熟悉,请愿这件事由你负责处理好,务必把社会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刘琳的加长红旗开进丝织厂大门,就被早已候在院子里的几百名职工围住,部分还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退休职工。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隔着车窗玻璃,隐隐约约能听到把红旗轿车掀翻的喊声,有人还用拳头敲着汽车。刘琳告诫自己要冷静,自己是一市之长又是个女性,还是这个企业的老厂长,想想职工们再凶也凶不到哪里去。
    她走下车时把刘海儿拢了拢,笑着说,听说大家要到市政府请愿,我想还是我来看看大家。有职工说你现在不是我们的老厂长,你是市长了,我们不去请愿你能来看看我们这些穷人吗刘琳说对丝织厂、对大家我是很有感情的,很少来看大家,是我缺大家理,欠大家情了,今天我专门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凡是政府能解决的,我就在这里答复大家。
    不料第一位站出来责问她的竟是她的前任厂长、老红军洪峰。他用拐杖敲着刘琳的加长红旗轿车,像弊脚的琴师抚着一架古老的钢琴。他说共产党养了一批腐败分子,丝织厂就是被这帮腐败分子搞垮的。我把这个厂交给你,你没有把这个厂向下交好,用人失误,也是你当市长的失职!
    刘琳只觉往这些话像一长串子弹射向她的胸膛,她的心在滴血。职工们都说丝织厂要搞改革,首先要抓好反腐败,腐败不反,改革搞不成。一位老职工说我们都已三个月没有领到退休金了,生个病也不敢上医院。你是人民的公仆,是我们百姓的父母官,丝织厂也养过你呐,难道你不当这个厂长,就不管职工死活了,在我们吃不上饭的时候还坐这么高级的轿车,你心里不愧吗
    有人就喊把车子拆废铁卖了换粮吃。
    刘琳说如果我不坐车子大家的困难都解决的话,我可以不坐。可这几十万元的车子连给大家发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人问那市长大人打算怎样解决我们。没等刘琳说话有人便带头起哄,说市长大人说过把国有企业消灭干净,把我们职工剥离干净,不管我们的死活了。
    这时,职工越聚越多,还有千余人慢慢向这里靠拢,人人都怒气冲天。厂区里黑压压的一大片,仿佛堆着一堆一点就着的干柴。刘琳后悔不应该坐着红旗来,红旗虽然是国产车,但在穷困的职工眼中无疑已是奢侈和腐败的象征了,成为职工闹事的导火线。
    另外让刘琳感到吃惊的是,她在市长办公会议上说的话怎么原原本本地传到了厂里,她知道问题一定是很棘手了,弄不好要出乱子。但自己不能走,当然也走不得。
    在人群中,只听见有人在喊,卖厂是要我们死,我们不活了。大家都说这不死不活的日子没法过了,我们不活了,我们到市政府请愿去。有人在厂门口贴标语:一幅是“枪毙厂长、还我工厂”,另一幅是“我们要工作、我们要饭吃”,气氛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着。平常职工积郁在心头的怒气仿佛找到了发泄的缺口,并且在职的、下岗的、退休的、离休的,甚至拖家带口、老老小小、哭哭闹闹、骂骂咧咧地朝厂区涌来。有好事者还把一位肝硬化无钱医治的老职工用小推车拉了来。厂区已聚集了几千人。
    刘琳已是汪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葬身海底的危险。然而局势还朝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
    天色阴沉,并已下起冷溲溲的雨丝,暮秋的风已有几分凉意浸入。但丝毫没有降下职工们的火气,人群像海浪一样在涌动。刘琳已无法控制局势,她几乎是与秘书吴景相偎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死人、不要放火、不要砸车、不要上街。但她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首先是有人喊今天不给老厂长面子,把车子抬到花坛上去。众人一声附和,几十个身强体壮的年轻职工一哄而上,像抬玩具似的,就把黑色加长红旗轿车和司机一块儿抬起扔到花坛上。花坛离地面有尺把高,四周是水泥台面,红旗轿车躺在月季花丛中极像展品,司机大有人在阵地在、与轿车同生死共存亡的决心,仍然坐在车里双手紧紧抓住方向盘。
    有人就为得意之作而鼓掌叫好。有几位年轻的职工运来砖头、石块要砸轿车,刘琳见状立即跳上花坛,大声喊道:这轿车是国家的财产,要砸就砸我这个老厂长吧!刘琳的凛然正气把蠢蠢欲动的职工给震住了。
    这时,滨海街头警报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几十辆警车朝丝织厂门口汇集而来。随后而来的还有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齐刷刷的有几百人。丝织厂的职工丢下刘琳丢下红旗轿车和司机,像潮水一般涌到厂门口,把厂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
    双方僵持在那里,胆小的职工开始往后退,吴景跟随着刘琳像疯子一样在人群中往前挤。职工都认得她是市长,这场戏的主角还得由她唱,就给她让了一条路。
    刘琳站在警民双方的分界线上。双方出奇的静,雨却渐渐的下大了。是战斗还是撤离,双方都等着刘琳表态。刘琳一下子找回了父母官的感觉,她扫视了一遍磨拳擦掌准备决一死战的职工,又扫视了一遍全副武装的公安武警,她一生当中第一次开口骂人,你们这群混帐东西,谁让你们来的难道你们要把枪口对准人民吗对准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吗还不快给我撤!
    公安局长还想解释什么,刘琳一挥手说还不快撤!公安局长也模仿刘琳的手势吼了一声:撤!汽车发动机即刻响成一片,公安武警像潮水一样退掉了。事后刘琳专门到公安和武警部队作了解释和道歉,他们都说兵不厌诈,表示理解。
    刘琳这一骂,局势就扭转了,关键是拢住了人心,对她不依仗权势欺压民众表示尊敬,更主要的从心理上大家还把刘琳看作是丝织厂的人。刘琳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