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万青年热血奋战中国远征军-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难以在一时间找到可以和总统好好沟通的方式。没有能够在对华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基础,这给史迪威的后来的赴华使命留下了严重后患。
  好不容易找个空子,史迪威向罗斯福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是否有信要带给蒋介石?”
  事先他通过史汀生向罗斯福提出了这一要求,希望罗斯福能给蒋介石写一封私人信件。显然,罗斯福并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摇摇头,稍稍停顿了一下,想找出几句振奋人心的话来结束他们的会面。最后,想了想,他说:“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复全部失地。”
  史迪威离开时,很难描述自己心情。
  世界因太平洋战争的突然暴发而震动,也随之发生了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重大变化。
  对中国来说,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使遭到日本痛击的美国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但是美英军队在东南亚战场上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中国在凶焰万丈的日本人面前很快便显出更大的危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逐告中断,;随着日军侵入法属印度*,滇越铁路切断;珍珠港事件二周后香港陷落,又一条补给线中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经滇缅公路通过仰光辗转运到昆明。在这样的形势下,到1942年1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巳经从正常的月35000吨剧减为不足6000吨。
  陈诚一次前往夫子祠兵役干部训练班作报告时便讲:“自‘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军民无异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为防止日军乘虚而入夺取澳洲和整个太平洋,美国一如既往的期望中国战区长久地拖住百万以上的侵华日军。
  缅甸战场已经不仅仅是东方战略的要求,而是历史形成了它在全球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西南诸省,特别是四川,也就成为了支撑抗日战争的最重要的后方基地。
  中、美、英联席军事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在“尧庐”外厅接见了中外记者的访问。
  英国路透社记者首先提问:“委员长如何看待战争前景?”
  美联社记者接着发问:“据我所知,目前形势对中国相当不利。万一缅甸不守,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请问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
  蒋介石挺着腰,从容答道:“目前日寇气焰虽盛,但毕竟乃一区区岛国,英美军队虽连遭挫折,但只要齐心,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战场,破敌指日可待,诸位先生对战局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鉴于亚洲乃至我国的局势日趋严重,我国政府巳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一死战。”
  记者席中响起一片议论声——无疑,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重大新闻!
  塔斯社记者赶紧提问:“请问蒋委员长先生,中国出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蒋介石镇定的点点头,提高声调说道:“日寇虽然气焰嚣张,逞凶一时,但事关我中华民族之存亡绝续,我军乃堂堂正义之师,与日军不共戴天,此次入缅作战,我军必然人人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泰晤士报记者发问:“请问中国出兵还有其他背景吗?”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蒋介石稍加思忖,字斟句酌地答道:“绝非本人危言耸听,此番日军倘若吞并缅甸,不日必然大举入侵印度,进军中东,一旦日德两凶在埃及、伊拉克会师,世界从此就再无宁日,盟军也将陷入绝境。当前缅甸不保,印度也危在旦夕。因此中国军队入缅,其目的不仅保障滇缅交通线,更为保障盟军统一战线大业!”
  “号外,号外,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第二天,重庆上下城大街小巷到处都响起了报童的叫喊声。
  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一番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谈话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外各大报的头版位置上。
  在长达4年半与日军惨烈缠杀巳经精疲力竭山穷水尽的中国,居然宣布即将出兵缅甸与日军在另一战场交锋,这一重大事件立刻成为影响中国、亚洲和世界局势发展的最新热点。
  
中国远征军 第三节
1942年2月11日,史迪威与他的参谋班子开始了他前往中国的漫长历程。
  与史迪威同机而行的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35人组成的幕僚班子,主要由他指挥的第3军军官为主。另外,还调来了一位年轻的夏威夷华人迪克?扬上尉。
  史迪威曾认为自己十几年的中国工作经历足以让他了解中国,但不会想得到深奥的中国人让他难以理解的东西太多,一场使他以后身心难安的斗争已经在自美国出发之初就埋下了伏笔,等待着他。
  史迪威在腊戌礼节性地和正在当地主持召开中英联合军事会议部署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蒋介石夫妇见了一面,随即匆匆经昆明飞抵重庆。
  他被安排住在嘉陵江边李子坝的一幢西式别墅里。
  春寒料峭的重庆之夜对于刚从闷热的东南亚脱身出来的史迪威来说感到精神勃发。
  安顿下来后,3月6日,史迪威正式拜会了蒋介石。
  三年多以前,史迪威在重庆与蒋介石有过会面,如今,史迪威眼中的蒋介石依然是老样子:脸上保持着是似笑非笑的矜持表情,严肃中透露出圆滑,笔挺的黄军装一直扣到领子,光光的头特别显眼。史迪威暗暗在心里嘀咕:“真是像极了一颗花生米!”
  美国要史迪威扮演的角色与蒋委员长的原意有很大的差距的。他身兼6项重要的职务:一、美国总统代表;二、在缅甸中美军司令官;三、对华租措物资总管;四、滇缅公路监督人;五、在华美军空军指挥官;六、中国战区参谋长。
  他开始向委员长谈及自己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和职责,大概是面对委员长极有分寸、礼貌得甚至有些呆板的礼节,史迪威也显得极为刻板,本来就不善言辞,此刻更加木讷,还偏偏未谈自己所担任的中国战区统帅参谋长一职,在脸面意识很强的蒋介石看来,这是史迪威有意傲慢,故意忽略自己指挥的权威。
  盯着这个美国“刺头儿”,蒋介石脸上慢慢起了一层阴云。
  等史迪威讲完,蒋介石似笑非笑,尽量用平和的语调一板一眼的、字斟句酌的开始向史迪威介绍目前缅甸战况。
  他告诉史迪威,目前英国方面情形不容乐观。他们从鸦片战争开始就从未对中国友善过,但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在英国人统治的地区,他们不想打,中国却不得不打。
  最近,英军在锡唐河一战中遭到惨败,这一败,通往仰光的门户巳经洞开,中国无数军需物资即将落入敌手,中国人再不能坐等下去了,中国军队必须入缅保卫仰光。
  助纣为虐又自食其果的英国人现在也感到火烧眉毛了,总算勉强同意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入缅,会同英缅军作战。
  抗拒中国军队入缅的韦维尔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向丘吉尔主张弃缅保印,尽快撤出全部英军。丘吉尔还算明智,没有一味听从韦维尔的建议,改派英国名将亚历山大勋爵赴缅接替驻缅英军司令官赫顿的职务,赫顿改任参谋长,一起负责缅甸防务。
  谈到这些情况,蒋介石情绪极端愤概,他急于想知道如果缅甸战端一开,所需战争物资供应通道在缅甸受到影响时,印度方面的美国军方后勤处能否为中国军队提供物资保障,他目前尤其担心美军空军主帅会主要听命于英国人的指挥。
  史迪威将军的回答让蒋介石喜出望外,也一扫刚才他在介绍自己职务时的重大疏漏而产生的强烈不快。
  “委员长先生,我向你保证,美军第十航空队绝对服从我的指挥,而我绝对服从你的指挥。”
  蒋介石欣喜他认可自己当然的指挥权之余还是忍不住告诉史迪威:“英国人没有和我们达成缅甸的军事防务的一致意见。所以,中国在缅甸军事行动的部署和计划还没有制订。现在只有第200师深入缅甸南部,其余部队目前都处于待命状态。我们需要在对付日本人之前,先要一起来探讨如何说服我们的盟友!”
  缅甸危在旦夕,英国人对等待前去帮助他们的中国盟军竟是如此提防的态度,这让史迪威心焦不已。
  3月8日,就在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即将入缅指挥中国军队作战时,传来了仰光陷落的噩耗。
  3月11日,早已坐不住的蒋介石通知史迪威,他巳经命令第5军和第6军拨归他指挥,已在腊戍的军委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可作为他的助手,杜聿明、甘丽初两位将军也将服从他的指挥。当天史迪威就由重庆飞往了缅甸梅苗。
  次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卫立煌被任命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卫未到任前由杜代理。中国远征军第1路编成3个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辖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6军,军长甘丽初,辖第49师,师长彭璧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骧,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仰光落入日军之手后,英国在缅甸的军事、行政首脑机构都迁到了缅甸北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梅苗,所以被史迪威先期派遣到缅甸的弗兰克?多恩中校也把史迪威的总部设在了这里。
  史迪威先期派到缅甸的多恩等他一到,立即向他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缅甸战局的情况,形势比预先想的要糟糕得多:要和敌人打仗,但对对方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当地的缅甸人根本不愿配合,而且绝大部分都支持日本人,给日本人当向导、送情报、提供帮助,在英国人占领区放火炸桥割电线扒铁路大搞破坏,强烈地盼望着日本人将他们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解救出来,而对英国人和中国远征军非常敌对和仇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远征军 第四节(1)
1941年12月15日,一个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日子。
  中央陆军大学学员徐小冬是在熄灯以后突然被人叫起来的。
  当时的情景同寝室的同学过了很久还能清楚地记起:黑暗中突然进来了两个人,一个从声音听出来是班上的主任教官,与此同时屋外还站着几个黑影。徐小冬被带出去后,主任教官便很快将他的东西收拾起来。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汽车的引擎声。以至于徐小冬神秘消失以后,同学们一致猜测他们的班长一定是在外面犯了啥大案要案,被军法处给秘密处置了。对于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落到如此可悲的下场,同学们除了感到惊讶便是为他惋惜。
  徐小冬当然没有被送上刑场,而是被送到了白市驿军用机场一间警卫森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