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暖-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和宫是很有佛性的地方,礼佛时心里想着你的愿望,如果你够虔诚,愿望就容易实现。”李老师说。   

如果是十年前,我的愿望是金榜题名;如果是一年前,愿望是顺利毕业;如果是十天前,我的愿望是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现在,我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可以常常看到暖暖的笑脸。   

于是每当走进任一庙殿,见到各尊大小佛像,无论泥塑、铜铸或是木雕,我总是拿着香低着头想着我现在的愿望。   

眼角瞥见暖暖手上的香晃啊晃的,不安分地摆动着。   

“香拿好。”我伸手帮她把香拨正,“会伤到人的。”   

暖暖有些不好意思,吐了吐舌头。   

进了雍和宫大殿,李老师说这里即相当于大雄宝殿。   

“一般的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空间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但这里供奉的是竖三世佛。”李老师说,“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这是时间流程的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无时不有佛。”   

空间也好、时间也罢,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看到暖暖的笑脸。   

刚想完第二十七遍现在的愿望,突然感到一阵刺痛,急忙收手。原来是暖暖被唐卡吸引住目光,手中的香头刺中我左臂。   

“呀?”暖暖说,“对不起。没事吧?”   

“没事。”我说,“如果刚好刺中额头,我就成观音了。”   

“别瞎说。”暖暖说。   

虽然嘴里说没事,但拿香低头时,左手臂总会传来微微的刺痛感。   

走进万福阁,迎面就是一尊巍然矗立的巨佛——迈达拉佛。   

“迈达拉是蒙古语,藏语是占巴,梵语是弥勒,汉语就是当来下生佛。”李老师说,“也就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   

迈达拉巨佛由整株白檀木雕刻而成,地上十八米、地下八米,总高二十六米,是世界最大的木雕佛。   

佛像头戴五佛冠,身披黄缎大袍,腰系镶嵌珠宝的玉带,手拿黄绸哈达;全身贴金,身上遍是缨络、松石、琥珀等珠宝玉石。   

双目微垂,平视前方,神情虽肃穆却仍显慈祥,令人不自觉发出赞叹。   

同学们问起为何这尊佛像要如此巨大?   

“佛经上说,在未来世界中,弥勒佛降生人间时,人类要比现在人高大,那么未来佛势必比现在人更高大,所以才雕刻如此巨大的未来佛。”李老师回答后,顿了顿,又接着说,“世界如此纷乱,总不免令人殷切期盼未来佛——弥勒佛能早日降生娑婆世界,普度众生。这或许也是未来佛像如此巨大的原因。”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HQDOOR。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李老师说,“这尊佛像如何摆进万福阁里?”   

大伙下意识转头看一下庙门,随即傻眼。   

佛像如此巨大,即使横着抬进来,也根本进不到里面。   

“凉凉。”暖暖问,“佛像咋可能进得来?”   

“这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我说,“而是需不需要的问题。”   

“蔡同学。”李老师指了指我,说,“请说说你的看法。”   

“一般人是没办法把佛像运进来,但或许有绝顶聪明的人可以想出办法。但如果真是绝顶聪明的人,怎么可能没想出先立佛像再建阁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呢?”我说。   

“大家明白了吗?”李老师笑了笑,“每个人心中都有阁在先、佛像在后的预设立场,即使有最聪明的办法,其实却是最笨的事。心中有了线,思考便不够圆融周到。”   

大伙恍然大悟,想起刚刚想破头的情形,不禁哑然失笑。   

“有时环境不好,你会想改善环境让自己满意,但结果常常是令人气馁。你何不试试把自己当成万福阁、把环境当成是巨佛,让自己转动去配合不动的环境呢?”李老师说完后笑了笑,呼了一口长气,说,“这是我们在北京的最后一个行程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雍和宫里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细看,给你们一个半钟,之后我们在宫门口集合。”   

大伙各自散开,我和暖暖往回走,除主殿外也走进各配殿。   

暖暖对唐卡很有兴趣,一路走来,总是在唐卡前停留较久。   

到了集合时间,准备要上车前,我跑去买了些藏香。   

“你要礼佛吗?”暖暖问。   

“不。我要礼我。”我说,“考试前点上一些,便会满身香,像佛一样。也许考试时,不会的题目说不定会突然顿悟。”   

“又瞎说。”暖暖的语气带点责备,“这样你的愿望咋实现?”   

我心头一惊,几乎忘了要上车。   

回到学校后,觉得有些累。   

不是因为身体的疲惫,而是因为觉得旅程要结束了,有种空虚的无力感。   

同学们好像也是如此,因此教室里颇安静,完全不像前几天的喧闹。   

“钱都用光了。”李老师开玩笑说,“晚上咱们自个儿包水饺吃。”   

大伙一起擀面皮、和馅、包饺子、煮汤,笑声才渐渐苏醒。   

吃饭时怎么可以没有余兴节目呢?   

大伙说好,原则上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但也不限,谁想上台便上台。   

最先上台的一组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块布,隔在讲台中间。   

北京学生站左边,台湾学生站右边。两边学生隔着布看着另一边的影子,侧耳倾听另一边的声音。   

一边有动静,另一边立刻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一开始我看不懂他们在演啥?渐渐的,我开始懂了。   

我不禁想起刚到北京时,两边的学生从陌生到逐渐熟悉,常可听到:   

“听说你们那边……”北京学生开了口,但不免支支吾吾。   

“听说你们这边……”台湾学生也开口,但总是含混其词。   

彼此都很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又怕不小心误触地雷。   

像拿了根长棍子在高空走钢索,小心翼翼控制手中棍子维持平衡,然后战战兢兢的,一步一步缓慢前进。   

随着熟悉度提高,脚下的钢索越来越宽,终于变成一块木板。  

→虹→桥→书→吧→。HQDOOR。 

长棍子便被远远抛开,脚步变实,甚至开始跑跳。   

刚听到对方问题时的反应总是惊讶,因为觉得怎么会有这种误解,到最后却是伴随爽朗的笑声,因为觉得对方的误解是件有趣的事;同时觉得自己的误解也很有趣。   

原来彼此都在光线扭曲的环境里,看到对方的长相。   

于是彼此都不了解对方,却都自以为了解。   

“我们要解放台湾同胞。”左边的北京学生突然说。   

“来啊来啊,等好久啰。”右边的台湾学生回答。   

“别瞎说!”台下北京张老师很紧张。   

“同学们爱玩,没事。”李老师反而笑了笑。   

“我们要拯救大陆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台湾学生说。   

“喂!”台湾的周老师和吴老师不仅异口同声,也几乎同时站起身。   

“好深喔。”   

“好热喔。”   

北京学生这么回答。   

然后台下的学生们笑了,老师们的脸绿了。   

隔在讲台中间的布掀开了,两边的人不再只是看见投射在布上的身影,而是清楚看见对方的脸孔时,表情充满惊愕。   

互望一会儿后,脸皮逐渐放松;试着开始交谈,渐渐有了笑声。   

最后彼此握了握手,轻轻拥抱。   

台上的同学一起鞠个躬,台下则响起一阵掌声。   

“上台的同学别胡来。”张老师拍拍胸口,“别把我吓出心脏病。”   

接下来上台的是两个学生,一个是台湾学生,另一个是北京学生。   

“二把刀。”北京学生说。   

“三脚猫。”台湾学生说。   

“上台一鞠躬。”两人同时说。   

大概是相声吧,我想。   

“在台湾,有首童谣我一直搞不懂,想请教请教。”   

“请教不敢当。一起琢磨琢磨便是。”   

“城门城门鸡蛋糕,三十六把刀。骑白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滑一跤。”   

“鸡蛋糕是啥?三十六把刀又是啥?”   

“不知道。小时候就这么唱。”   

“您唱错了。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走进城门绕一遭。这样才对。”   

“三十六丈约一百米,快三十层楼高,天底下有这么高的城墙吗?”   

“小孩儿人矮眼睛小,城墙看起来特高,挺合逻辑。”   

“合逻辑?”   

“肯定合。”   

“听说你们台湾话特会骂人。”   

“这倒是。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不带脏字,但台湾话即使是称赞人的好话,也可能用来骂人。比方说,你妈妈比较好。这话也是骂人。”   

“你妈妈比较好?这也骂人?”   

“没错。台湾话叫:你娘卡好。”

→虹→桥→书→吧→BOOK。HQDOOR。 

“哩拿喀厚?”   

“接近了。”   

台下的台湾学生被台上北京学生的怪声怪调给逗笑了。   

“这话咋来的?”   

“甲午战后,台湾割给日本。台湾百姓上书给光绪,里头就有这句。”   

“干啥用的?”   

“问候光绪他妈的身体好吗?”   

“啥?”   

“就是给慈禧请安。”   

两位同学笑嘻嘻的,继续东扯西扯,台下学生偶尔爆出如雷的笑声。   

好不容易终于扯完,老师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   

“我要表演民俗技艺。”学弟走上台说。   

“非常好。”周老师、吴老师、张老师异口同声。连李老师也点头。   

“我需要一个助手。学长。”学弟手指着我,“就你了。”   

我一上台,学弟便递给我一片口香糖,说:“请把包装纸拆开。”   

我拆开后,两指夹着那片口香糖,学弟说:“请举高。”   

我将手举到胸前高度,学弟弯着身仰头向后,双手背在身后。   

学弟缓慢碎步靠近我,然后用双唇夹住那片口香糖,我便松手。   

学弟双唇紧闭,维持弯身仰头的姿势,在台上走了一圈。   

最后右手从口中抽出那片口香糖,直起身,鞠个躬:“谢谢大家。”   

“你在干嘛?”我问。   

“这是青箭口香糖。”学弟指着包装纸,“所以我刚刚表演的,是伟大的民俗技艺——‘吞箭’。”   

我全身冻僵,愣在当地。   

“我还可以把剑咬碎喔。”学弟又将口香糖送进嘴里,张口大嚼。   

混蛋!自己丢脸还不够,还把我拉上来一起丢脸。   

我双手掐住学弟脖子,说:“给我吞下去!”   

“保安……”学弟喘着气,“保安……”   

我红着脸走下台,暖暖笑着说:“你学弟蛮有创意的。”   

台上又有一组学生正演着纪晓岚与文鸾的故事。   

还有一个学生用黑色签字笔在衣服写上:文鸾之墓,因为他演墓碑。   

“文鸾妹子,我来晚了,原谅哥哥啊!”边说边敲打“文鸾之墓”,表达痛心。   

明明是悲到底的悲剧,演起来却像爆笑喜剧。   

这点跟台湾偶像剧的演员一样,总能把悲剧演成喜剧。   

由这组学生中北京学生的演出看来,大陆的偶像剧大概也是凶多吉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