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淬中华-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挚跬洌瓜袷鞘愕奈浣蜗蟆U舛烁牖挠∠蠖蓟共淮恚谷闷剿囟郧宄僭泵皇裁春酶械姆牖蟾幸馔狻
    向魏光焘和李光久介绍完王英楷,宾主双方落座,又寒暄了几句几人就步入了正题。冯华先向在座众人通报了一下牛庄一战的战果:此役远征军连同牛庄守军、王英楷的海城商团共计歼灭日军5000余人,俘虏137人,击毙敌酋大岛义昌少将及其下属少佐以上军官16人,可以说几乎全歼了日军的第九混成旅团;另外还缴获大炮17门;枪支3600余枝,……
    听着这一串串的数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热血沸腾。中日开战以来,什么时候大清的军队取得过这样的辉煌的战绩呀!这一仗不但会极大地影响到中日战争的最后结果,而且亦会让每一个参加此仗的人名垂青史!
    在联名发出的战报上,由于冯华的一力坚持,牛庄大捷的战果分给了牛庄守军许多。这让魏光焘与李光久感激之余,又对冯华有了更多的好感。
    冯华谦恭又不失自尊,文雅而又举止有度,再加上义勇军的英勇善战,彻底改变了两人对吉军的那点儿不好印象。交谈中,他们每每为冯华犀利的言谈、新奇的思路以及卓绝的见解所惊讶,尤其是魏光焘更是对冯华刮目相看。魏光焘少年时代没少接受他那族祖父的熏陶,对魏源编著的《筹海篇》、《圣武记》、《海国图志》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制造轮船、火器与练兵之法,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厂的“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心目中已经认定这个年轻人当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李光久虽然对这些话题不甚感兴趣,但对冯华指挥的浪子山、青苔峪、鞍山驿和狼岩寨几战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也感到十分佩服,对这个年轻人亦是称赞有加。冯华留给他们二人的良好印象,为日后冯华和义勇军正式走上政治舞台建立起了一个坚固的基石。
    坐在旁边的王英楷一直没都有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越听下去心中越发的震动不已。本来从听到民间对冯华的传言后,他就极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英雄,直至见面越发生出惺惺相惜之心。他也是极为自负的人,平日虽不敢与管仲、乐毅相比,却也觉得自己文武全才,如今听了冯华一番清晰透彻的议论,自觉相形见绌。这王英楷也是条光明磊落的汉子,看到冯华如此人材不仅没有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反而对冯华更加钦佩不已。
    义勇军在青苔峪、鞍山驿的两仗打得都极为精彩,而牛庄一战更是堪称中日开战以来的大手笔。在日清战争中绝对可以说空前绝后,战果辉煌。辽河平原战役日军一招失手全盘皆输,先是第五师团丧失了会攻鞍山的最佳时机;尔后第九混成旅团又在牛庄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致使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失去了再次发动战略性进攻的能力;姗姗来迟兵临鞍山城下的第五师团,在得到第九混成旅团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不得不从鞍山城外撤退;而进攻营口的日军第一师团得到牛庄惨败的报告后,也全军退回了盖平。
    冯华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东北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因这几场战斗的胜利,真正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而战争的结果最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却仍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第三十六章 观海楼谈兵
    3月5日,一直驻防在山海关的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接到了魏光焘、李光久的上书。报告中详尽叙述了牛庄大捷的经过及义勇军的英勇善战,并极力称赞冯华的学识与才干,再三强调牛庄之役冯华功不可没。此前,刘坤一已从吉林将军长顺的报告中得知了青苔峪、鞍山两役的具体情况,此时他一方面对义勇军接二连三的胜利感到激动兴奋,另一方面禁不住对冯华起了爱才之心。他知道此次战局能够转危为安,绝对得益于冯华和义勇军的英勇善战,这次胜利不但对中日战局的影响不可估量,而且也对自己今后的前程关系极大。如果此次辽河战役以失败告终,他最后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也很难预料。
    此后的两天,刘坤一看到辽东的战事逐渐平稳了下来,于是立即传下命令召魏光焘、李光久、冯华和牛庄大捷中的另一有功之臣王英楷即日前来相见。
    对于刘坤一这位清朝后期仅次于曾的重臣,冯华还是有相当了解的。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1855年以秀才投身湘军,经十年征战从异途跻身高位,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达数十年之久,并在甲午战争中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虽然刘坤一在甲午战争前的晚清政坛上表现并不突出,其开拓性与所成业绩均不能比肩于李鸿章、张之洞,但是甲午之后,他有感于民族及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先是竭力施行洋务复兴;尔后更是引人注目地不执行“百日维新”之令,抗旨维护江南“维新”成果,干预清室帝位更动;随之又筹施“东南互保”,压迫清廷惩凶“议和”,谋划“江楚三奏”,并坚阻俄约签订,终使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崛起于晚清政坛,同时也帮助清王朝度过了空前的统治危机。冯华知道,如果此行能得到刘坤一的好感与信任,将会对自己和义勇军将来的发展极有裨益。
    对于这次会面,刘坤一极为重视,不但特意从营口、田庄台将宋庆和吴大澂召了回来,而且为了笼络冯华和他的义勇军,还亲自在山海关城最有名的观海楼饭庄为魏光焘、李光久以及冯华、王英楷等人接风洗尘。
    为了使宴会的气氛不那么沉闷,刘坤一并没有穿官服,头戴瓜皮小帽,身着黑缎子马褂,足登一双软底儿便靴,显得十分的随意。六十六岁的他虽然已是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反应敏锐,而且为人也显得很是平和。在酒席上他没有摆钦差的架子,众人也不觉得有什么拘束。除了还没有成名的张作霖、冯德麟之外,刘坤一是冯华回到十九世纪后,第一次见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到冯华虽然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但举止沉稳,谈吐气度均极为出色,刘坤一愈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个年轻人绝对不是平常之辈,其前途将不可限量,对冯华的言语之中又热络了许多。
    宋庆和吴大澄看到钦差大人对冯华的态度极为和善,再加上冯华到达山海关后对他们都进行了拜会。不但言语恭敬,而且还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他们由于对长顺不满连带着对冯华的那一点儿成见,如今已经烟消云散了。
    这观海楼坐拥关城,远眺大海,视野开阔,景色绝佳。远山近海天水一色的佳景,加上打了胜仗后的好心情,众人兴致极高,酒宴之上可以说其乐融融。在谈过一些观沧海、登高山之类的闲话之后,众人的话题很自然地就转到了当前的战事上来。
    魏光焘、李光久都是参加过围攻海城的,见到钦差大人发问,也就直截了当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李光久认为应趁当前的有利时机再次攻打海城,他的理由很充分:目下牛庄战事已定,倭寇第三师团本已被围困两月有余,新近又攻击鞍山受挫,在牛庄新败,元气大伤士气低落,正是收复海城的大好时机。
    魏光焘则担心日军第一师团会乘机攻取营口、田庄台。田庄台是清军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如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英楷就是海城人,自然也很关心这个话题。但他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以他的想法是不赞成以疲惫之师,现在去攻打海城的。不过以他的身份能坐在这里已是极为难得,插嘴说话还没有他的份儿,因此王英楷只是饶有兴趣地听着魏、李二人争来争去。
    而刘坤一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在两位得力爱将前表露出来。当然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看看冯华对这件事究竟是何看法。宋庆和吴大澂在钦差大人没有表态之前,自然也不便发表议论,此时一样是不动声色。不过,二人内心已有了各自的看法,宋庆赞同李光久的观点,而吴大澄则倾向魏光焘。
    看到争论了半天,两个人谁也没说服谁,刘坤一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魏光焘和李光久的争辩。他把手一摆说:“午庄的意见?”说着把目光投向了冯华。
    自义勇军正式投入到中日战场以来,冯华深受兵力不足和弹药供给问题的制肘。自己洞悉敌人的战略企图,却总是力不从心,不能游刃有余的予以应对。面对辽河平原的战事,他常常有一种“按倒葫芦起了瓢”的感觉。此前在鞍山城外,如果有充足的兵力和弹药,义勇军完全可以一口吃掉青冈联队;现在,他再一次面临着相同的情况。
    理了理思路,冯华开始谈自己的看法:“青苔峪敌第五师团佐藤联队的覆灭,鞍山城外敌第三师团青冈联队的溃败和牛庄第九混成旅团的几乎全歼,已经打乱了日军三路合击田庄台的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军在东北战场上极度不利的局面。”
    看到刘坤一等人都露出一幅聚精会神、凝神倾听的样子,冯华喝了口茶水一口气说下去:“目前,在营口有宋大人、马玉崑、蒋希夷的部队两万多人,配有大炮40门。以这样的兵力如果单纯面对倭寇第二军第一师团的进攻,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但要抽调部队会攻海城,难免会有后顾之忧;在田庄台,驻有吴大人所部一万人,作为关外我军的后勤基地,还是要以严防有失为上,因此能够抽调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在辽阳、鞍山方向,依克唐阿要时刻提防仍然停留在鞍山东面达拉河一带的日军第五师团。而海城方面,敌第三师团虽屡受重创,在海城内仍然有上万兵力。基于以上各点,我军能够参加海城攻坚战的兵力大概只有两万至两万五千左右。以此兵力去进攻据城而守的万余日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略微停了一下,冯华又转过头对魏光焘和李光久说道:“况且魏大人、李大人所部和我属下的远征军大战方酣,人员及补给的损耗都非常之大,也亟需进行休整。不过,到底该何去何从还是要听钦差大人的指示。”
    冯华的一番分析,说得刘坤一和在座诸人频频点头,李光久更是拍手叫好,叹服不已。
    其实冯华还有说不出来的苦衷:除部队疲惫异常以及连续三仗造成义勇军伤亡800余人的严酷事实外,他们的弹药也已经所剩无几。虽然几次作战缴获了大批日军物资,但缴获的弹药只能用于缴获的枪炮,无名洞中新式武器的弹药几乎已经消耗殆尽,即使全部集中起来也根本不能够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而缺少了这些武器的支持,义勇军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看到众人还在看着自己,冯华又接着说道:“我军保住鞍山、牛庄、营口不失,倭寇在海城的第三师团仍然是一支孤军,我们可以一边休整,一边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它的后勤补给线;还可以选一些狙击手,专门打他们的冷枪……长此以往,同样可以陷它于困境。”冯华的一套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的战术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理论,让刘坤一、魏光焘、李光久和王英楷越听越觉得新鲜,越听越觉得佩服。
    酒席宴上的气氛随着谈话的深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