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天师--浮世记-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道夫和钦仁早已识趣的退了出去。
    又过了几天,张子洛身子迅速的恢复,纱布也都已撤去,由于钦仁的关系,使他能够在这神圣的寺院中随意的观光游览,并和寺中的僧人也相处的非常好,而和耎磬的感情也是进展神速。
    耎磬最初作男子打扮时,两人虽然同行,张子洛却从来也没把耎磬当作一个好伙伴,甚至有些讨厌这个日本和尚。当然这也和耎磬的一些观点和处事的方法过于冷淡有关。但是当张子洛发现这个相处多日的家伙居然是一个女子的时候,心理上便已经起了变化,回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发现许多原本不能容忍的事情,如果是由一个女子做出来,原来竟是如此的可爱迷人。而两个人不断的相互帮助,也使内心深处的感情日渐加深,但是当事人自己却也并没有觉察到,直到张子洛濒临死亡,耎磬才发现其实自己早已对这个中国少年心存爱慕,而感情这一事,便如同千里长堤,只要有小小的一点缺口,便会全部崩溃,尽情宣泄出来。日本佛教密宗本不禁男女之事,而天师正一派更是婚娶无忌,是入世的宗教,故而这两日两人是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只是碍着这是神圣的佛庙,却也不敢做出太过于亲密的动作。
    这哲蚌寺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位于位萨西郊5公里更丕乌孜山下,海拔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寺内有7个扎仓(僧院)。远远望去,黑色的山体簇拥着一大群白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为格鲁派最大的寺院。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主持修建。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建成后他任第一任堪布。由最初的7个弟子,分别形成该寺7个札仓(经学院)。后来发展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最盛时期寺僧编制为7700人,胩有141个庄园与540余个牧场。该寺是历世达赖喇嘛的母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1546年作为该寺的第一个活佛被迎请入寺。后来他应蒙古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明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一称即始于此。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又追认其前两世为第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一直住在该寺。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寺院内部组织制度严密。错钦、札仓、康村和米村为主要的组织。错钦是全寺最高组织;札仓隶属于错钦,相当于分院;康村是札仓的基层组织;米村又是康村的下一级组织。四个札仓分别名为罗色林、果芒、德阳、阿巴。每个札仓各有供茶集会的大殿和经堂。札仓各有自己所属的僧众,不同札仓僧众不能相混。札仓的学习制度,每年集体学习共有8次,每次学习时间15天至1个月不等。学习方法是背诵经文和以因明方式辩论;在堪布前受试及格,由堪布按成绩优劣分别登记,授予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直到参加大祈愿法会,授予最高的“拉然巴”格西学位。
    哲蚌寺西南角的甘丹颇章是1530年左右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的。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有3层,每个窗口都种了许多花。原为二、三、四、五世达赖住地。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始由甘丹颇章移住布达拉宫,但甘丹颇章曾被作为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代称。
    甘丹寺颇章的西北侧是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大殿中间的大文殊像及白伞盖像极为精致。这里供有哲蚌寺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在破土新建时,宗喀巴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预祝他建寺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基地,弘扬佛法,广建寺庙。弟子扎西班丹把它尊为佛祖所赐的寺宝,珍藏在寺内。大殿后面是扎西斑丹当年修行的净室。
    措钦大殿里还保存有一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四壁,绘有许多精彩壁画,有释迦牟尼的百行转图、人间形成图、生死轮回图等。措钦大殿东边有一个半地下的很小的山洞,只能容一个人进入,名叫“让迥玛”。它原来是宗喀巴关静修的地方,也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
    大殿3层是强巴佛(未来佛)殿。这尊强巴佛像是当年宗喀巴在世的时候由他亲自开光的,极为著名。
第十六章
    就在张子洛感觉完全恢复健康的那一天,很难得的下着蒙蒙细雨,张子洛和耎磬被小喇嘛带领着来到了一间他们从未到过的房间,这里是这件寺庙地主持会客的房间。当他们进来的时候,钦仁和鲁道夫早已经坐在了牦牛毛织就得毯子上,正享用着酥油茶。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老喇嘛盘膝端坐主座上,手持着佛珠双目紧闭。红色的僧袍裹着他胖大的身躯乍看上去就好像一滩酥油堆在那里,肥硕的脑袋足足有三个钦仁的头那么大,两个腮帮子软绵绵的垂下来。
    张子洛和耎磬也算见多识广,竟是从未见过这样胖的人,乍一见都不由心中一惊,随即便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就在这时那喇嘛突然之间睁开双眼,就见两道寒光如同两支利箭一般直射向两人,让他们一股寒意顿生,心中都不由得一颤,生生的把笑意吞回肚中,只是虔诚的行礼。
    钦仁介绍道:“子洛,耎磬师兄,这位是哲蚌寺密宗阿巴札仓的堪布,也是现任哲蚌寺的寺主敦珠钦哲活佛。”
    阿巴札仓是组成哲蚌寺的七个札仓中唯一的一个修炼密宗佛法的札仓,而堪布则是札仓最高官员的称号,由最高活佛达赖喇嘛直接任命,现在由于达赖喇嘛出逃之后,则改由班禅喇嘛代为任命。
    除了大乘和小乘两大派别外,佛教在其内部又有显、密之分。至于显、密两宗(教)的主要区别,按照古代学者的一般说法,显教是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密教是毗卢遮那(大日)佛(即法身佛)直接所传的秘奥大法。显教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密教重视传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显教要人悟道,密教要人修持。显教典籍,主要是经、律、戒、论;密教除此以外,在修持方面主张三密(详后),更有颂、赞、法、咒、仪轨、瑜伽、契印等等。显教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密教除此以外,尚需“观想”。对此,有学问的喇嘛又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显教是一种弃世之道,可以求得智慧,知晓现象世界的不善和无常,以努力提升自己。密教,不管是否起源于原始状况,在理论上则较显教为进步。因为密教将凡是已有的东西都视为固然,并积极加以利用,以求得理论认识和灵性发展。所以说提升的过程,不再是物质身体的放弃,而是利用物质身体。
    现如今密宗一般在日本和西藏较为普遍。
    肥大的敦珠钦哲活佛正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中的领军人物,佼佼者。他垂下眼帘,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摆手道:“两位尊贵的客人,请坐!”
    等两人坐定,敦珠钦哲首先向耎磬微笑道:“贵老师夕海大师我也是久仰其名,可惜一向未曾有缘得见,很是遗憾啊!”
    大家都是密宗的修持者,自然较为亲近。
    敦珠钦哲转过来对张子洛道:“佛道本是一家,龙虎山屹立中原道教两千余年,久仰久仰。”
    这位活佛只是三两句话,顿时让张子洛等人好感倍增,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亲热的心情。
    钦仁对张子洛道:“我把我们的事情向活佛说了。”
    只这一句话,让张子洛心中一颤。毕竟他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要利用天魔的力量来颠覆神权的统治。而对于佛教来说,虽然虽然没有所谓的神,但是却也有佛祖菩萨罗汉金刚等类似的崇拜,如果活佛反对的话,那在这个全民皆佛的地方,可真是草木皆兵了。
    敦珠钦哲活佛突然笑道:“张施主不用担心,老衲不会阻挠你们的行动的。”
    张子洛暗暗心惊。自己已经尽量的克制住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只是刚才乍听得钦仁的话,脸上不经意间稍微变了变色,也只是一瞬间便恢复正常,谁想到居然丝毫都没有逃过这个看似痴肥的活佛眼底。
    没等张子洛答话,敦珠钦哲继续道:“佛本无佛,神亦非神,又何所谓魔?施主执着于当世人间,体谅众生疾苦,吾辈当然应该略尽绵薄。二十多年前那场劫难,我也曾听说过。我记得那一天天昏地暗,霹雳闪电犹如蛟龙一般在空中驰骋,狂风大作,却是一滴雨也没有下。我那时还只是刚进入哲蚌寺深造的贝恰娃,就见众多高僧大德如同疯魔一般,连着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只是拼命的念经,声震天庭。不光是哲蚌寺,还有色拉寺,甘丹寺乃至全西藏所有的活佛大师听说也都是这样。我们当时并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突然一个大霹雳从天而降,竟不是直劈入地,而是游龙一般,堪堪降临到哲蚌寺金顶之时突然转向,我当时在院子中就见到一道金光在屋顶上一个盘旋,向远处射去。然后隐隐然的一阵轰鸣,大地微颤之后,瓢泼大雨终于倾盆而下。我再回到大殿中,所有的高僧也都已经停住了颂经,一个个虚脱了一般的倒在地上,甚至有两个年老的仁波切竟然活活累死了。没过多久,突然快马来报,说是供奉小昭寺内的佛祖八岁等身像被一道金光拦腰截断,在大昭寺中的佛祖十二岁等身像被一道金光割裂,班禅大师请这里的七位堪布立刻赶去。后来听说,那是恶魔被天神打败时最后的一击,本来是要将人间的佛法圣德完全毁灭,但是却被众多高僧大德的高深法力所阻,只能降临在佛祖等身像上。直到今天,那座十二岁等身像的大腿内侧,还留有一道疤痕。”
    张子洛等人早已经推测可能是魔尊在二十年前被天神击败才造成佛祖等身像的损坏,现在听活佛一口气说完当时的事情始末,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听说是从天而降的一道金光霹雳,却也不知道究竟是魔器法宝呢,还是咒语魔法,而且时隔二十多年,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眼看着再过不久阿茜玛尔就要临盆,人间的未来凶吉未卜。
第十七章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强大。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