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起波斯湾-第10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莉安娜脸上流露出注意倾听的神色,她是知道的,丈夫对于三娘十分在意。大约更是由于三娘的离开,他对于过去的那些事情回忆的次数也更多。对于赵伏波的童年,那一向是所有人都同情的遭遇。而令所有人同样震惊的是,三娘作为赵伏波的亲奶奶,可以那样安顿亲孙子。即让人赞叹她的眼光的长远,同样也让人感觉到她心思实在是够独到的。
    “我真的没有想到,你小时候的生活会那样艰难!”
    听到朱莉安娜的话,赵伏波又哈哈一笑。笑容之中即有得意,却也有着更多的回味。
    “说是艰难也不错,但也有些很好玩的事情。就小黑炭那坏小子,吃起饺子来吃的比我还多。有一次年三十的时候,这小子连没煮的生饺子都吃去了一多半,害的三娘和钰儿几乎都没有吃呢!还有飞火燃天兽那东西,更是个吃货,所以我们今天要多包些呢。”
    因为包的饺子太多,赵伏波干脆就要人在楼顶上架起油炉子来。几个行军大锅里的水也滚了起来,充当伙夫的近卫,把一盘盘的生饺子被倒进去,一股香味立即就弥漫在整个楼顶上。不但是赵伏波他们所霸占的,曾经属于蒲金书的执政官府里有着香香的饺子味,甚至此刻整个济州岛两样到处都飘浮着浓浓的饺子味。
    为了年三十家家的饺子宴,光活猪与配菜、调料,就满满的拉了几船来。虽然济州岛上的人平时的伙食就很好,不像是大宋的百姓们能在年三十吃顿好的,就算是这一年的光景不错。但年三十在“华夏帝国”的“华夏人”心中,有着比其他节日更重的分量。
    至于说其他宗教的那些节日,虽然有人过,但很少能够有什么真正的过节气氛。在“华夏帝国”建立30年后,“华夏帝国”已经看不到其他的节日,而整个世界上,“华夏帝国”的节日正在慢慢取代着其他国家原本旧有的节日。
    饺子在滚水之中几起几落之后,负责煮饺子的近卫们捞出来,干脆就盛在放茶具的大瓷盘子里上桌。6个人一桌,不拘男女大家混座。而这时岛上的名声响了起来,随即各色的烟花、爆竹在岛上响成了一片。
    观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欢声笑语之中。
    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欢笑的。当然去关心欧洲、阿拉伯帝国帝国,还是说非洲的原始人部落。赵伏波可没有那个胸怀,他的胸怀天下,那“怀”的是世界的资源以及国家的利益,至于其他国家与种族,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国家元首的,轮不到他赵伏波去关心。
    但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报告,而这个报告却是来自不远的大宋。
    “什么,那些混蛋不会去抵抗蒙古人的进攻,你们确定这件事吗?”
    赵伏波刚刚接到的是情报局的报告,他们此刻已经装成各色的人混进了“大宋”的角角落落。各地的官员尤其是京城临安的官员们,无论他们如何想、如何做,都已经无法再瞒住“华夏帝国”的情报机构。
    “嗯,这些官员赞同抵抗,这些是赞同投降的,还有一些等着看朝廷的态度!”
    听着情报官员的报告,赵伏波咬起牙来。投降的比抵抗的多,甚至还有更多人主张与“华夏帝国”交战。
    “你们确信所有的人都看到《华夏律》的?”
    “是的陛下,我们确信他人所有人都看到,并且明白叛国罪是要被绞死并没收财产的!”
    赵伏波咬咬牙,在益州进行的试探是这样一个结果,够让他感觉到恶心的。他不明白大宋的那些狗官们脑袋是不是客串过粪坑。
    “好吧,他们非要找死,我也不会再拦着他们!”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
    请分享
177章 自己在找死
    ?蒙古人要发动进攻的消息,原本这该是让临安的狗官们心惊肉跳的事情。…… 。毕竟他们是赞同与蒙古人议和的,虽然议程的前提是,岁奉二十万两银、绢二十万匹。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人居然还发动进攻,不免让上至宋理宗赵昀下至赞同言和的狗官们心急。
    为何叫他们狗官,也许有人说,大宋当时没有抵抗的能力,还要抬出当年汉朝的和亲来说事。那么不笑不禁要问一声,当时蒙古人有多少,宋人有多少。如果说从人这个角度来讲,宋人无论与辽人、蒙人、金人都没有配制区别。那么原因在哪里,难道是因为人口太多吗?还是因为经济凋敝呢?
    可不管怎么说,狗官们与宋理宗赵昀这s。b皇帝急了。但他们不是急于向蒙古侵略军开战,一个是想要与蒙古人谈谈,送钱好不好?另外一个着急的地方就在于,倘若蒙古人也来攻,华夏人也来攻,这大宋可不就要亡了么!
    真的亡了吗?恐怕有朝一日杀光了狗官、砍去了蒙古人的脑袋,那时的“华夏故土”才叫又见青天喜开颜了。
    实际上不需要顾左右而言它,就如同不笑反复说过的一样,看透“爆炸”与“爆燃”的区别,别说一个蒙古汗国,即便是10个也同样让他亡国灭种。
    可事实上历史是,最后反倒是科技落后、人口稀少、经济更加不堪的蒙古人赢了,还占领了整个中国将近100年的时光。而这只证明了一件事,大宋狗官祸国之烈,皇帝之s。b。不仅仅是在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必须是要排头名。
    而这种事情是要比的,成吉斯汗带着当时还是金人属下的蒙古人,居然可以建立庞大的帝国,那么与之同时代的宋家皇帝呢。这还真应了一句话,叫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这样的宋家皇帝还有人非说他们不s。b,难不成是想衬托的成吉斯汗比爱因斯坦还聪明吗?还是说汉人的脑袋,就笨到比别人多,也无法取胜的呢?
    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此刻的宋理宗赵昀与他的狗官群臣们不愿意抵抗,反倒是要与“华夏帝国”开战呢?事实上当临安的狗官以及宋理宗赵昀,弄明白了这个消息来自于“华夏帝国”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居然是这样的。
    “皇上,华夏贼之灾更甚于蒙古人入侵之祸。蒙人入侵,有军备完好之蜀地在前,大江在后大可以拖延一时。可如是我大军前往御敌,则恐华夏贼自海上乘虚而入,故此微臣以为可在蜀地凭山川之险守之。京畿之地大军尽力打造战船,只消除了华夏贼所据济州岛,到时大军在沿江而上,想来必可胜之!”
    能够说出这样的战略手段,真不能不让人赞叹。为了个人荷包的利益,狗官们已经不顾这样脑残之计有多蠢了。说白了,看过《华夏律》之后,他们一个个感觉那个“华夏帝国”的皇帝赵伏波实在不是个好人,难道他不懂得“有钱大家花”的道理么,偏偏要替那些个屁民说话。
    所谓的以“仁”治天下,事实上不过是对狗官们的仁而已。至于底下的小小屁民们,你们死了活了与狗官们有关系么?而最让狗官们接受不了的事情就是,他们的特权没了!
    倘若赵伏波来了,像如下这样说话,可以肯定这些个狗官,那一定是要倒履相迎的。
    “诸卿以往所为朕即往不究,以后所为依照旧律皆可!”
    只要赵伏波愿意用他们当官,愿意给他们利益,愿意让他们依然去享受“刑不上大夫”的特权。那么别说一个宋理宗赵昀,就是让他们杀光他的满门,都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他也算赵氏皇族的血脉不是,至于宋理宗赵昀打不过别人,自然是不值得跟的。
    然而可惜的是,赵伏波虽然贵为“华夏帝国”的皇帝,但这种事他说了可不算。《华夏律》里怎么说,他赵伏波就只好怎么做。而且话说回来,赵伏波他自己的爷爷远走他乡,可不就是狗官之首史弥远安排的么。退一万步讲,就算赵伏波有绝对的权力,恐怕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些个狗官。
    此刻的赵伏波为了“工业革命”能够发生在“华夏帝国”,他宁愿走当年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套路。也绝对不会再愿意与如同弱宋、昏明、满清之流的,上不得席面的s。b皇帝们为伍。
    要说这些朝代的皇帝不s。b,只消证明一下,面对那些屁大一点的小国,为何为屡战屡败。没有见到他们愈战愈强,居然就华丽的亡国了。论地方比人家大,论人口比人家多、论国力哪个皇帝手里不是金山、银山堆出去几座,可为何就华丽丽的败了呢?
    大宋面对的,不过是人口稀少的金、蒙!
    大明面对的,不过是人口极少的清!
    满清面对的,更是无法比拟当时大清的小小扶桑!
    对比胜利的那些帝王,这些人不s。b?那么好,就回答一下为何就败了呢?为何就亡了呢?为何他m就要留辫子了呢?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什么理由、什么数据,全都是狗屁不通,掩耳盗铃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个目标“君主立宪”才成了赵伏波的选择,而这才是真的长宜子孙应该选择的道路。毕竟我们看得到,直到今天英国依然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其他曾经显赫一时的王国,多少已经不存在了。
    这也是赵伏波为何为咬着牙恨恨而言——“好吧,他们非要找死,我也不会再拦着他们!”
    至此,他曾经对于大宋的,在某些方面也算有些小才的官员们彻底死了心。他们是宁愿对抗到底,也不会愿意接受一部公正。法律的制约,那么赵伏波已经实在想不出来,如何才救得了他们的小命。
    因为这一次的测试,可以说大宋的群臣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这正应了下面这句话,懂的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天做孽犹可活、自做孽只能死!”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
    请分享
178章 有用的师爷
    ? 既然大宋朝廷已经进行了选择,那么一切就只好无可避免的走下去。  事实上这件事里,最冤的可能是宋理宗赵昀。毕竟他的统治是要停靠狗官们来维系的,如果不如此定政策,就把这些狗官们第一时间就会抛弃掉他。
    然而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亲王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大军,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他们在残冬之际依旧被冻得硬硬的土地上,兵分两路近逼蜀地介玠经营的防线。
    纵然此刻防线依旧在,只是朱颜改。此时的余玠早已经前往锡兰明珠行省,暂时在“华夏帝国”的都城选定并占领之前,那里将会是“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所在。这蜀地的防线,已经落到了另外一位姓余的,他的名字叫余晦。别看都姓余,但面对蒙古军的攻势时,他不过是一盘小小之菜而已。
    这时宋理宗赵昀的求和信息已经达到了亲王忽必烈的手中,而这时越是接近蜀地,道路欲是崎岖。但越是接近蜀地,天气越发感觉到暖和,对于蒙古人的行军打仗,事实上也就会越加有利。唯一他的心中只对一件事感觉到奇怪,按说宋人不可能知道蒙古大军趁残冬出兵,那么他们是如何快速得到消息的呢。
    “仲谦(张文谦的字)哪,你说宋人是如何知道我们已经出兵蜀地的呢,难不成他们在哈勒合林也有探子不成?倘若要是那里有了大宋的探子……”
    此刻的张文谦披着一件带有风帽的厚斗篷,尽管越向南气候越温暖。但作为一个文人,他抵抗风寒的能力依旧不足。亲王忽必烈看了被冻得直抖的他一直,摇了摇头。
    “我说仲谦,你为何按我所说坐在那大暖炉的大车里,那样的话也能好受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