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造起来赵伏波并不大担心,但人员呢,正在扩军的他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人呢?
68章 有城平地起
“华夏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自然是不能在中国海多呆。{书友上传更新}倒不是这里的舰队不欢迎他们,而是在于他们来这里,怕耽搁自己在印度洋上的海洋什一税的收取。虽然不至于赖账,但自己的地盘没有战舰,怎么说都是海军方面不舒服的事情。
赵伏波把建立长江、黄河舰队的任务交给了皇家舰队的,中国海舰队。相比之下,他们的收入比印度洋方面要差些。现在还有扶桑、高丽、占城方向的“海洋什一税”可收,但将来没有了扶桑他们的“海上税收”就将大幅缩水。
不过这都不是大问题,在路上的时候,赵伏波得到了消息。钦察汗国首批5万军队,已经在加里曼丹岛上展开了训练。而且对于赵伏波送去的俘虏,钦察汗国阿速台汗,那是大为感激的。当然他也会派人悄悄潜入蒙古,去联系这些人的家人,将来统统挪到钦察汗国去。
这在蒙古汗国倒是件相当容易办到的事情,因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城市相当稀少,定居的人当然更少。被俘虏的蒙古士兵,自然也只有提供家里的详细情况。他们的家里的人,自然也会成群结队的迁往钦察。那儿无论草原还是种植,都比蒙古汗国要的多。
对于不提供消息的人,钦察汗国阿速台汗的打算就是,这些人如果不是真心归附,就会把他们直接杀掉不留后患。
“随便吧,那是他们自己人,随他们如何去做好了!”
对此赵伏波没有更多的意见,此刻他只是关心钦察汗**队训练的进展,然后让他们去征服整个扶桑的领土。(_……)死多少人对于赵伏波来说,并没有什么概念,反正他也没去过那儿。
此刻他关心的是台湾的建设,如同前面选址的情况一样,被山地环抱的台北城这时已经拔地而起。这里原本就没有什么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干扰。
此刻这儿的建设与锡兰明珠行省的建设极为相似,蒲金书从福建、广东招来了相当数量的工人,同时也从济州岛带来了相当数量的管理者。两下里一凑,这里的建设速度大为加快。因此当赵伏波打了几个月的仗,出现在这儿的时候,台北城的架子已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虽然高楼大厦还不多,但这里的大路却已经铺好了。这预示着地下的各种功能通道,都已经完成了建设。而且未来的住宅小区里,同样留好了建设的标准接口。这让将来建成的大楼,可以立即接通水、气等等设施。除此之外,淡水河畔开始建立淡水港。与这里相对应的话,基隆将建立军事港口。
赵伏波搭乘的是来自济州岛的客船,这自然是因为他的身份专门派给他的。除此之外,这种使用两台“燃油蒸汽机”的客船也已经在济州岛、“华夏故土”沿岸,以及锡兰明珠行省、华夏岛、科特行省的港口开始形成定期航线。固然光复“华夏故土”的战争重要,但“华夏岛”上的议会,一点也没有耽搁他们的发展。
而且此刻新拓展的领土上,有着大批的空地、贫困人口,这都是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投资的热潮,让整个建设变得如日中天。甚至当蒲金书与赵伏波握过手,互相寒喧过后,赵伏波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陛下,我听说整个广福行省对于这里可是大有意见呢,再这么发展下去,只怕这里将来要把两省的人都要挖尽了呢!”
“哈哈,我的金书兄,这是小事啊。将来我们得了天下,还怕没有人吗?我们有法律的,大家只管放开了生。金书兄,恐怕过不了20年,到时人多的又要你头痛呢!”
赵伏波拍着蒲金书的肩头,他可是知道蒲金书如此说的意思。那就是台湾,倘若将来是直辖的首都,那么来自广福行省的人就不会太多。不然蒲金书作为广福行省的执政官,还不得为了初期发展而愁死啊。
对于赵伏波的话,蒲金书才不信呢。“华夏帝国”会有人口压力吗?看看它这世界第一大的领土吧,哪一处不养得下亿万的百姓。因为“华夏帝国”对于生育,那一向是积极推进的。制约生育的手段,那是用来对付钦察汗国的。而在“华夏帝国”,生一胎太少,生两胎正常,生三胎国家就养一个,三胎以上全部由国家全包一直到18岁。
倘若生育5个孩子以上的母亲,将获“英雄母亲”的称号,同时国家给予政府公务员的待遇。人口对于“华夏帝国”永远不会是问题,庞大的领土以及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无主”的土地,以及庞大的资源,与地球承受能力的极限远得很呢!
按“华夏帝国”的人口政策就是,人口在达到60亿之前,“华夏人”的数量要占据到世界所有人口的一半。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世界惯例、所有一切的资源,都属于“华夏帝国”所有。
原因很简单,正面的话就是这些政策的根本原因。
“我们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有最科学的理念,我们有最庞大的国土,那么我们就拥有领导这个世界前进的能力!”
没有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华夏帝国”上下一心的目标。最少这里“华夏帝国”的人,不会再把目光放在国内的那么蝇头大点的利益上去,与世界的财富相比,那不值得费尽心机。而且根据《华夏律》的规定,向自己人耍阴谋诡计,那纯粹就是想自绝于天下了。
倒是在国界之外,动动心眼弄回些利益,会是满受欢迎的事情。就算是违反了某国法律也不要紧,只管往回跑,跑到“华夏帝国”的国境里,看看谁敢承担侵犯“华夏帝国”主权的责任。
大概与他们失去的利益相比,亡国才是可怕的事情!
“啊,金书兄,我看这台北建的不错,不如这样吧,我们的首都就定在这里了!”
蒲金书翻了翻白眼,装模作样的叹口气。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69章 皇朝的末日
?随着沿江的铁锁,被轰成了碎渣。…… 。随着“华夏军”在蜀地,打败了亲王忽必烈率领的30万大军的进攻。随着“华夏军”围困了临安城,整个南宋朝廷,都有一种世界末日式的感觉。
过去经常“寡人有疾,寡人不朝”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在朝廷里。每天一大清晨,群臣面对的就是几乎完全没了章法的宋理宗赵昀的怒吼。他背着手,在自己的龙椅前面走来走去。不但是如座针毡,甚至也是坐立不宁。
最初的几天,大臣们的目光跟着他不断走动的身影,眼睛就好像钟摆那样,来回摆个不停。只是没有人说话,因为谁也没办法。此刻的临安,就好像是掉进井里的蛤蟆,最糟糕的是谁缺德的还把井盖给盖上了。
如今外面来的人带来了消息,说是临安外面无论大小道路都已经被人彻底封锁。甚至他们进来的时候都有人告知他们,此处是“只许进、不许出的地方”。
一般来说,商人与百姓们,如果没有要紧事,看到这荷枪实弹的架势,还不是有多远躲多远。至于朝廷里的大臣以及那个昏君,他们都不管百姓们的死活,自然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但“华夏军”围了城这件事,城内的人算是知道了。虽然他们一个兵也没看到,但派出去的人再也不回来,倒是外面来的人说了,他们全都被抓起来了。
这些不过是大臣们爪牙的人,将来没有人告则已,否则按法律办事。大臣们,根据“华夏帝国”情报局收集的资料,大约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几个。多数都要因为贪酷、卖国、枉法而被处死。《华夏律》不杀没罪的人,但这些已经被特工们掌握了罪证的人,那是一定活不下来。
这里面包括了他们的头——宋理宗赵昀,整个大宋悲剧的根源,应该是出自于这个窝囊废之手。什么狗屁帝王之术、什么权谋、心计,面对大炮都是渣。
面对如此境地,不在龙椅前面大踏步的来来回回,那实在是由不得宋理宗赵昀自己。他此刻心中后悔,当初怎么就听了那些混蛋大臣们的话。人家“华夏军”与蒙古人开仗关自己屁事,现在好了堵了大江也没挡住人家把蒙古人打跑了。而且把“华夏军”招来围了临安,那这下面的事还用猜吗。
“朕养了你们这班没用的大臣,当初叫铁锁横江的是你们,叫与华夏军作对的还是你们。如今人家打上门来,你们这班狗才居然没有一具能想得出退敌的办法来!”
说到这儿,手中宽宽的袖子甩了两下,继续在大殿上如同纺车那样转起了圈。
这是临安刚刚被围时的模样,那时临安还有不少的粮食。狗官们心中固然害怕,不过还能得乐且乐。就如同临安这个都城的名字那样,大家不过都是临时安顿下来的。既然如此,每天上朝看看宋理宗赵昀的脸色,然后回家该做什么做什么。
“怕什么呢,他们不是还没有攻城么?而且你们不想想,攻下临安他们就要养天下的百姓。不然他们就只好拖到夏末收粮之后再说。我们呢,只要到时设法解决了这件事,想来也没什么大碍!”
说这话的人,捋着胡子表现的悠然自得。但心中也明白,恐怕这南宋朝廷大限将至,自己是不是设法与那“华夏军”的人勾搭到一起呢。虽然说他们的《华夏律》有些不讲理,但能打败蒙古人,谁都可以不讲理不是。
“唉,谁知道那些蒙古人那么无能,30万人打人家不到3万的人马,居然就被人家打了个全军覆没,真是比猪还要笨几分!”
骂蒙古人没用的官,不知道是不是想过,他南宋的大军动辄被蒙古人打的漫山遍野的逃,那该称什么呢?而且一个个安慰着别人,惴惴不安着自己的心思。就算是想寻个门路,给人家说说。他们这个狗官宁愿辞职不干,只求留条狗命就好。
可惜啊,在春末夏初到来之时,依然是城外的消息能进来,城内的消息出不去。心里满腹的“衷肠”想诉,可没人听。朝中的狗官们,悄悄递出降书,没有1000也得有800。
可是不管怎么委曲救命,不管怎么自甘处罚,临安外面就如同死了一样,一点回音没有。没了办法和希望的狗官们上朝的时候,这一次就有人说了。毕竟,狗急了会跳墙,何况狗官乎!
“皇上,我们信全城之兵,一鼓做气冲杀出去吧!想来城外各路勤王兵马早已经知道京师被困,已经到了左近也说不定呢!”
岂料话没有说完,另外有狗官就开口了。而且居然是用骂着说的,看起来只要能不死,尊严倒了就罢了。
“呸!谁不知道临安城外华夏军大军百万围城,哪一个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哪有一封勤王之书进来了。如此困境之下,尽起京师之兵出战,只怕死无葬身之地矣!”
随后整个朝堂上的狗官们就吵起来了,此刻的宋理宗赵昀,自知下场不妙。早已经不再兜着圈子想办法了,眼下天天上朝君臣一块发发愁,回到宫里尽量寻欢作乐,只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吧!
坐在龙椅上的他,听着大臣们的吵吵,大概是说了几个办法。
一是求和,这是南宋朝廷面对强大敌对势力时的老办法。岁岁纳贡、年年称臣,只要不打进来,怎么说都好。
其实大家都明白,眼前的情形求不求和都不重要,重要是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