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起波斯湾-第9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展展的山顶,不知道费了多少的人工才铺的如此平整。而且帆布的却可以如同房屋一样的帐篷,这时立在山上。士兵们身上背的,是滑轮弓。腰上的弹囊里,则插着一圈的手榴弹。这些东西,月烈固然毫不相识,只是感觉此处军士的士气,与北方之兵的气势截然不同。尤其是步兵士兵身上的盔甲,也与过去的盔甲完全不一样。
    月烈当然不认识这些东西,倘若此刻他在蒙古的话就会知道,有了这些玩意以及正在架设之中的“飞燕iii型弩炮”。想攻城就得先攻此山,想攻山不死个万而八千,就只能哪凉快哪呆着去。
    此处就是兵书所说的必死之地,除过蜿蜒而上的小路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大道可行。可偏偏这座山挡在大路之侧,想从这个方向攻城,那么就得先攻其山。山上平整的阵地,驻步兵500。备滑轮弓500张,箭10万枝。火枪50枝,配50名火枪手。另外就是20台“飞燕iii型弩炮”。
    这就说明以炮兵阵地为圆心,周围2公里的范围都在火力控制之下。也正是这个原因,此山战略位置对于守城极为重要。但正如前面所说,这里就是无粮草、饮水的死地。不过山中备水20吨,罐头可食半年。即便如此,依然还有绝妙的主意防守这里。
    在山顶阵地附近极目四望,就可以看得到,通向城池的大路附近,多有如此的阵地,而且它们还都紧密相联。山头和山头紧密相联?这不是胡扯吗?
    这样想的人,实在是极度缺乏见识的。最少从来没有去旅游过,不然什么没见过,没见过缆车么?人力缆车就算装载量小,但依然可以紧密相联不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只喜欢手腕与权谋的人,永远都想不明白。
    月烈在山顶上一看,倒是把周遭的情形看了个明白。大路附近的高低不等的山头,使用缆车连接,估计最敌的山头上,却又是与城池连接的地方。相困死这里,除非能上天,不然没可能。说到上天,想必缆车如何建成的,已经没有了疑惑了吧。对付这样的阵地,蒙古人死多少才攻得下来。
    可怜蒙古国的人口数量,一仗要是死个10万人。估计用20年蒙古军都翻不过身,而这就是巴蜀之地防御战的基础。像这样的立体化火力基地,走在道路两侧山头上的阵地互相提供火力支援与压制,想从条路上通过,恐怕只有一个结果——死。
    而且除非清除所有的山头,否则想攻下山下的城池,那不过仅仅只是做梦而已。
12章 因马败行踪
    显然,蒲金书想到的防御手段,恰恰是适用于巴蜀多山之地的防御策略。这与当年美军在越南时的,高山台地的火力基地有相当相似的地方。原本防御与进攻是相配合的,但因为“华夏帝国”即将成立,那么不久赵伏波自然是要回来这里的。进攻的事情,蒲金书实在是不指望宋军有那个本领。
    而这仗倘若要让华夏军来打的话,恐怕就根本不会理会蒙古军的进攻。而会利用他们的战舰沿江而上,然后直奔蒙古人的老巢。等入侵的军队听到消息,打算回头的时候,估计老巢应该没有什么人还活着。是的,按照“华夏军”的规矩,敢于入侵“华夏故土”的人,无论是什么民族只有一个结果——灭族。
    在这个时代里,与动辄屠城的蒙古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华夏帝国”的军队,不会随便对什么人就实施这样的手段。但对于侵略“华夏故土”的侵略者,必然是如此的手段。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无条件投降或者其他手段,可以降低处罚。唯一的前提是,“华夏故土”周边1000公里范围内,并不会有其可以存活的范围。
    不过这些没必要给宋廷,而且像他们这样窝囊的朝廷,也没有那个本事去做这件事。因此蒲金书对余玠的建议就是,尽力做好一切防御准备。而且他猜测,也许给宋廷防御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了。尤其是面对蒙古人使用火器的进攻时,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这是余玠在接受了蒲金书的条件之后,在整个巴蜀之地的险要地形上部署新的新型防御阵地。城池里自然是“飞燕iii型弩炮”与“诸葛连弩”,“手榴弹”一样都有不少,就算蒙古人围了城市,城内储备的军粮也中心够城内的人信用几个月之久。
    事实上,蒙古人与金人在攻宋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因为官员们的不和,又或者说因为派系不同。大宋的官人往往宁愿看着同僚战死,也会找到理由一个救兵都不发。如果细看一下宋朝抵抗蒙古、金人的入侵,全城因为死守皆没的城市比比皆是。甚至守城因为粮绝,而人相食几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事实上,此刻再想攻击。那就真得只能是长期围困了,像蒙古人那样没有任何科技基础的野蛮人,攻这样的城市可以说基本上与找死没什么区别。在城头上的宋军士兵,人背一张滑轮弓,几乎没有什么长兵器。而且他们也不大担心蒙古人用什么云梯来攻城,因为触发式火箭,会让所有木制的攻城器材,转眼之间就变成一堆柴禾。到了城下的士兵,除过箭雨的招待之外,就是“诸葛连弩”这种类机枪式的连射武器的攻击。
    当然,有了好武器,使用武器的人依然非常重要。毕竟蒲金书非常明白,宋军与蒙古军武器的差别,远远没有到“质”一级别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防御工事建立的非常结实。
    月烈公主在这高山台地的作战基地看了半晌,对于这些新式武器不得要领。只是感觉此处的宋兵与北边的宋兵,精神头上大为不同。正在她看着的同时,刚刚他尾随而至的那些脚夫们却统统走到了一个棚子下面。那里与低处的某处有着绳索相联,在月烈惊讶的目光里,那些带有栏杆的席顶的棚子顺着山居然就那样滑下去了。
    缆车的功用就不必提了吧,有了这些缆车,山顶上的作战基地就可以在战时得到部分补充。当然想攻下这样的地方,首要的问题就在于,要消耗完他们的弹药。请诸位读者相信,那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凭那悬崖上的小道,想攻下去那死的人就多了。
    “你是什么人,为何来到我们这里?”
    正在月烈看着眼前的事情时,突然之间旁边有人问了一声。转过脸去,却是个军官模样的人。看他上的盔甲鲜亮严密,带刀挂弓,仿佛是个小头领的模样。吓了一跳的月烈忙弯了弯腰,粗了嗓子边施礼边自报来历。
    “哦,这位将军,小弟是北归的百姓。来时路上看到脚夫们背着东西上山着实辛苦,因此才和马儿帮了他们一帮!”
    军官看着月烈的目光之中带着狐疑,因为上官一再交待要小心面生之人,尤其是小心蒙古鞑子的探子。此刻看着月烈,以及她牵的马,军官立即就生了疑心。这倒不是侵略月烈公主的马,而是恰因为马,所以才起了疑。
    军官再打量了一下月烈,猛然间眼睛一瞪大喝了一声。
    “哼,你分明就是鞑子的探子,不然哪里来这样的好马。来呀与我拿下,交给大人处置!”
    随着他的命令,附近的大宋兵士立即就拔刀的拔刀,张弓的张弓。月烈是有功夫在身的人,虽然她那种本领,远不如大宋百姓之中的,所谓武林中人。但有本领的人,自然不会怯场。心中气归气,月烈脸上却是一点也不显现了出来。反是依足了他儒生的规矩,向那军官施礼,想与他再多辩白几句。
    哪知道此刻军官大约实在是忙,却已经不再与她多说,而是吩咐附近的一个小兵官。
    “便是你吧,带十个弟兄把他与他的马儿押到城中,交给宋大人好好审审,要是个探子的话我们弟兄自然是大功一件。倘若不是的话,相信宋大人自然会为公而断!”
    月烈被10个士兵押走的时候,心中那是悔恨万千。她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行藏居然败露在一匹马上。而且她担心的是,那个宋大人也是狗官一个的话,只怕进了衙门不死也是要脱层皮的。
    大宋无良马,说起来也是件满悲哀的事情。可是大宋如此广阔的土地,哪里不养马?倘若狗官们与s。b皇帝真的愿意集中起来他们手中的不义之财,来进行丝毫不存幻想的战争,不要多武装1000万精锐军队出来。
    恐怕就算仅靠步兵以10人性命换一人,也足以把蒙古灭10回还有余。
13章 土豆和玉米
    苍山哎悠悠,青天哟苍苍……
    四川的民歌响起来,但这时“飘浮”在空中,凌虚而渡的月烈却不禁有些害怕的心中“咚咚”直跳。大着胆子往厚木板下面看去,云雾在半山缭绕,不知哪里来的川人的民歌取代了鸟儿的鸣叫在山谷中婉转飞扬。
    “别害怕,掉不下去的!那些个脚夫哪一天不在这上面上上下下几次,所以不必担心!”
    这时他们处于下山的状态,所以下午的速度相当快。倘若上行的时候,却是每个缆车站那里,都有四头牛拖拽的绞盘。头顶上的粗粗的绳子,由钢丝编织而成,不但轻巧更重要的是结实。这使这种简易的缆车可以把大约250公斤,大约就是4~5个人的光景。
    所以第一次与月烈一起乘坐的只有4名士兵押着月烈,至于她的马自然随后才可以下来。看着对面的山岩越来越近,月烈才发现这缆车真是上下山的好办法。不但快而且稳,耳边只听得呼呼的风响,一小会就到了对面的小山之上。巴蜀之地的山与其他地方的山是不同的,许多山崖是青色的,带有近乎直上直下的石头峭壁,只有天知道人怎么能上去的。
    事实上也不是矿难,一根根固定在山岩上的金属棒,连接着一块块的木板,就可以盘旋上到那些山的顶上。这同样是一种绝妙的防御手段,因为只消撤掉那些木板,下面的人就算死再多都上不到山顶。
    月烈他们到的第一站就是这么一座山峰,这让月烈第一次看到了从山下向上送东西的手段。一个看起来结实的硕大的绞盘伸出十字形杠杆,顶端是一头四川常见的水牛,大慢吞吞的走着。绞盘的动力通过齿轮的变速,再传递出去的时候,就变得相对较慢而又发出平稳扭矩的力量。这个平台上,同样部署着大约500名的士兵,他们拿着与刚刚那个营地里几乎同样的武器。
    恰在月烈看着的时候,刚刚上来的平台上有人叫喊起来。
    “快点、快点来帮忙,我带了滚热的馒头还有土豆羊肉绘和玉米甜汤,保管诸位香的连舌头都会咽下去。”
    虽然月烈公主没有听懂这是个什么食物,但好闻得到。在这山上清新的空气里,那食物浓郁的香味被山风吹得来到月烈的的脸上。尽管她平时的生活,也算是锦衣玉食,可惜呀别说她月烈,就算是她那仿佛很“伟大”的爷爷成吉斯汗也吃不上这些普通宋兵吃的食物。
    别不服气,因为土豆与玉米,没有发现美洲之前吃个屁呀!但这两样东西,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耐活、产量相对其他农作物要大得多。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用相当低的价钱来解决士兵们的吃饭问题。比方就说这土豆羊肉烩。大概总是土豆多,羊肉少。但土豆这玩意有一个特点,淀粉多、吸味。或者眼前的食物可以被称为肉味土豆泥也无不可,最重要的是它是味道不错,还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
    前面说过,“华夏帝国”的探险队早已经到了美洲。因此土豆、玉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