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为了监国亲口说的那句:“国土安全局衙门,按律诛恶,……非罪也!”
    这是给丁一这个衙门发的不需经有关部门审判便可杀人的执照!
    也就丁一为何要动手杀马顺的原因;也是于谦于大人当时面色变得极为难看的根源。
    为了平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的恐慌状态,为了安定人心,监国必须得说出这样的话,而于谦也必须告诉监国,得这么收买人心。而毫无疑问,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却就是丁一那个毫不足道的小衙门。
    其实认真来讲,丁一给过马顺机会了,马顺如果愿意跟丁一回去问话——虽然正常来讲不可能——那么至少今天马顺是可以不用死的。
    反正马顺是必须死,那么丁一就要在这关节,利益最大化。
    当他一身血腥气出去奉天门外时,那里还有些等着传宣入去的小官,吓了一跳,有人问道:“这位请了,敢问是领了廷杖么?”以为这一身的血,是说错了什么话,被当场打了廷杖的。
    丁一摇了摇头,笑道:“我把马顺杀了,这是他的血。”
    那个小官上下打量了丁一,却摇头长叹走开,自言自语道:“这位挨了多少廷杖?这是硬给打成失心疯了啊!”以他看来,丁一就是被打到失心疯了。马顺啊,天子亲军锦衣卫指挥同知,一个八品小官说把马顺杀了?别说这正统年,就是几百年后跟人说佛罗里达某个小镇警长,把fbi头头干掉了,被吐一脸口水很正常吧?
    丁一笑了笑,自然不会去争辩什么,他留在这里也不是为了跟这些小官炫耀什么,没那个闲工夫,只不过于谦方才示意他先等着,所以丁一才在这里候着。而等到于谦等朝臣从左掖门出来时,却就见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朝廷正藉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
    老王直似乎揣了一怀的小红花,抬头见着丁一,几步抢了过来,害得丁一连忙迎上去搀住,要不一会摔倒了,扶与不扶虽说在大明朝还不是个问题,但总归还是不好的,就听着王直感叹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是直指人心!今日全赖小友决断,诛马顺难,依律而诛更难,纵王直少壮时又何能?”
    这听得丁一都不好意思了,于谦却笑道:“王公却莫夸坏了这少年!”却对丁一说道,“如晋再候上片刻,有公事。”所谓的公事,现时国土安全局是兵部下属的衙门,于谦是该管上司,不如说是命令更为合适一点。当然于谦面上很客气,但这上下,丁一是分得清的。
    “王公谬赞了。”丁一笑着给王直行了礼,退到一旁候着,这时那几个一路被当成备胎,都没机会上殿的小官吓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因为他们听着老王直对丁一说道,“如晋过谦了!诛马顺奸贼,尽赖如晋之力!”
    诛马顺啊!这八品小官身上的血,真如他说的一样,是杀马顺溅上的!
    “广州城被叛贼围困,你可知道?”
    到了兵部公事房,于谦却就没那么多的客套,直接就冲丁一这么问道。
    丁一点头道:“略有所闻。”
    于谦并没有说什么,但被一同召入公事房的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胡宁,却就眼神一冷,望着丁一说道:“安乡伯张安殉国,都指挥佥事王清被俘之后,也被叛贼杀害,广州城被围困……你身为国土安全局衙门大使,此时竟和老夫说‘略有所闻’?尸餐素位莫过于此!”
    丁一毫不回避郎中胡宁的逼视,淡然道:“如此,学生请辞便是。”
    这话说将出来,胡宁的面色就显得有些难看。
    他没有想到丁一直接要辞官了。
    因为方才在奉天殿上,别人或说丁一果敢决断,忠义无双。但胡宁估计,于谦可是极为后悔今日叫丁一去上朝的。做到五品郎中,谁也不是傻子,胡宁很清楚丁一为什么要杀马顺。而看着丁一拿捏在这个关节来杀马顺,以使得国土安全局衙门得了杀人执照,胡宁是很愤怒的,他觉得自己被算计。
    不论监国或百官,都被丁一算计了。
    胡宁十分清楚因为这个时节,为了平息人心,于谦不得不让监国的郕王为丁一站台,说丁一杀人是正义的,是合法的;而刚刚与大汉将军、禁卫扯打的群臣,自然为了免于自己失仪的问题,也不会有人出来指责丁一,何况于,杀了王振党羽马顺,本就是大家心中所望。
    所以胡宁认为,丁一是工于心计,为了当官不择手段的人。
    丁一说着,便解下印章放在桌上,对于谦道:“先生且忙,学生便告辞了。”
    “站住!”郎中胡宁拍案站了起来,气得胡子都扬起,“丁如晋,你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离别易销魂(一)
    “一句话也说不得你么?”胡宁怎么可能让丁一辞职?别人或有不知道的,胡宁、李贤这个层次的高官都清楚的,按逃回来送信的曹鼐长随禀报,王振就是丁一干掉。事实上,在丁一有心的操纵下,这消息在市井也早传开了。
    丁某人又是为士林除了王振,今日还为士林充当马前卒,提刀杀了马顺,再加上沙场喋血救驾等等,这样的人都容不下去,都逼得辞了职,那在旁人看来,他胡某人容不下这么一个七品官,这肚量也着实太浅了。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丁一辞职的。
    但丁一显然不打算理会他,冲于谦行了一礼,便转身要向外走去。
    “如晋,莫胡闹。”于谦开口谈然道。
    丁一转了过来,却对于谦说道:“学生本不为禄仕,生性又极疏懒。原是曹公训斥于我,说国家板荡何能独善其身,故之挺身而出。于沙场之中,学生也非披甲顶盔将帅,不得已,学生只好凭三尺长刀,一腔热血杀敌救驾;今日诛马顺,实也非学生所愿,只是任由王竑、曹凯动手,不说能否诛得奸獠,便是杀之,也属非义!王振在时厂卫拿人尚知去刑部签领驾帖,若由得乱拳将马顺打死,我等实连王振都不如!所以学生方才站出来,去做这样的事……不料却不知何故,竟不容于胡郎中!留之无益,择日不如撞日,先生便容学生,告老归田吧!”
    胡宁听得眉角狂跳,丁一这是在摆阅历了。
    做官,不是他丁一想做,是首辅曹公逼他做的。
    他这官做得怎么样?将帅无能。丁某人将就着就执三尺长刀,沙场救驾;你们要弄马顺,不合律法,丁某人就站出来,很有担戴的按律杀了马顺,要不是丁某人这么干,你们连王振都不如……
    郎中胡宁很想批驳丁一,但一时却不知从何驳起,只好冷哼道:“敢问贵庚啊?告老归田?可笑!”
    谁知丁一这边厢等着他呢:“御驾亲征之时,胡朗中可以因病告假;如今到了丁某要辞官。却就可笑了?有多可笑?俞元吉天上有灵,不知道此刻会不会觉得可笑呢?”俞元吉就是俞鉴,胡宁当时是必须随征的,结果这厮籍病求代,就是求俞鉴代他上战场。俞鉴慷慨应承代他去。有人问俞鉴,“你家里孩子还很小。怎么办?”俞鉴说“为国。臣子怎么可以敢计较这些!”可以看出,俞鉴那是真汉子,相形之下这胡宁就猥琐了。
    这绝对是揭疮疤的行为。
    胡宁双眼瞪得通圆,戟指丁一:“你、你、你……”竟说不出一口话来。
    “坐下。”于谦微笑着说道,又把桌上那印信冲丁一抛了过去,“行了。知道你委屈。”
    胡宁无奈坐下,只觉一口气顶在心头,坐在那里看着丁一,真个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这是赤果果地被打脸啊,可恨的是偏偏是他自己送脸去给丁一打,还被打得清脆结实,毫无还手之力。
    于谦对丁一说道:“南边也要顾着,胡郎中方才是急了,这国土安全局衙门才刚草创,如晋也刚回京师,此事无论如何扯不到你身上。但现时吏部那边也批了下来,如晋看看是不是把两京、十三布政司的人手安排好?”
    “谨遵先生训示。”丁一极为恭敬的回答。
    在看着丁一离开的身影,于谦瞪了胡宁一眼,摇头道:“不要这样。有些人,是不能试探的。”这时的胡宁,哪里还有在丁一面前的急噪、冲动与乖张?他脸色从容地应了于谦的话,简直就和刚才如换了个人似的。
    金鱼胡同宽广的丁家宅院里,不时有阵阵鸟啼声响,树荫如车盖,人坐于下方颇有些凉意,也许这是原先王振名下,唯一没有换了主人,没有被抄家的宅院了。丁一与李贤、商辂坐于树下品茶,倒是难得的相聚。
    部院之中的主官,例如李贤、胡宁这样的郎中都是要随驾的,逃回来并不多,大致上都随尚书、首辅殉国了。所有的事务都得由原本部院里的副手支撑着做,再就是现时几万瓦剌铁骑在宣大那边聚而不退,攻击京师似乎是随时都将到来的事,无论城防要务,一刻也不得闲,全无土木堡之前,上班还可以轮休的闲情。
    “若能稍有小胜,也是好的。”商辂取了一杯茶喝了,对丁一说道,“先生教你南下张罗行局、分局等等事务,未必不是有心庇护于你。三弟须知,监国登基对于你我来讲,都很清楚是在所必行的。”
    李贤听着却就冷哼了一声道:“这样登基……”眼看又是喷起来了,商辂连忙按住他,刚才其实李贤已喷过一轮,说是按宗序伦理应该由太子正位才是,怎么会由郕王来即位?引经据典说了一大通。
    看着李贤的激昂,丁一倒是有些意外,因为他看着李贤跟于谦似乎关系很好,不过看起来李贤似乎一些政见跟于谦也有颇大分歧……这时节外面就有仆役来报,说是兵部那边有来寻李贤的,于是李贤便也只好匆匆而去,毕竟部院之中的人手实在太少,事又太多。
    “大兄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三弟,你之前不也说了,皇帝身边也有袁文质等人服侍么?”商辂似乎很担心丁一认了死理,一定要回瓦剌大营去陪英宗,所以一次地劝说着,“你再过去,不也就是多个袁文质,有甚么用?”
    丁一笑了起来,轻轻扇了几下那红泥炭炉,却对商辂说道:“二兄有所不知,袁文质却不是小弟可以替代的。”
    袁彬有三大绝学,一是暖脚宝,若是天寒,袁文质便能将皇帝双脚置于自己怀里取暖,此事丁一绝然是做不来的;二是喷泪器,动不动就哭,以前丁一看《正统临戎录》还觉不可思议,里面记袁彬“放声哭”,哈铭也“啼哭”,喜太监也“哭”,事实这大约是这年代的官员特别技能,这个丁一也是学不来的;三受气包,就是被瓦剌鞑子打,被喜宁打等等,然后靠英宗四处周旋去解救他,丁一也是受不了这样的气的。
    商辂倒没听出丁一的腹诽,或是这人腹黑,听出来了也不说破,只是笑道:“三人行有我师,如此却是好事。”他是个极伶俐的,不象李贤一定要喷到透才作罢,话说到这里算点到,便转了题,叮嘱丁一去到南方,却也不要总是身先士卒,这么一大家子都依靠着丁一,有个闪失便不好了。
    看着丁一应承了,商辂坐了一阵,便就辞了去。
    他所说的庇护,丁一是明白的,也就是监国登基的话,得国不正必定就要做一些掩饰,比如让岳谦、喜宁之类从瓦剌大营来的人等,说一些类如英宗教他们来时,就有口喻,让监国的郕王继位之类。
    这些玩意后世清点翻查起来,便是有碍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