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是一个人,好些人拍案而起,而且这些人里,有着儒衫的文人;有敞开胸怀里刺着纹身的江湖人;有不当值出来偷个闲的小吏;也有脚边还放着扁担,担菜入城来卖农人。可谓真的是同仇敌忾:“安敢将先生与戏子并提!”
    责难的内容,有粗俗,有引经据典,有直接破口大骂,有骂娘……但大约也就是这意思,这年月,演员不算是一个尊贵的行当,倒是读书人是排在前头的,普通百姓若能提一句:耕读传家。那是能博来许多赞许的,本份种田,本份读书。
    所以当这茶客把丁一跟梨园的演员放在一起说,大家就愤怒,觉得是一种极大的污辱,若不是此人见机得快,连忙道歉又把丁一歌功颂德了一番,只怕等下就得横着抬出去了。
    “海内人望,安有出先生之右者!”那些儒生坐下来。傲然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先生做到了,这也是名至实归,有什么希罕的?”边上同伴也点头称是,“以秀才之身,舌战一众举监生,是才气纵横;以秀才之身。贡院教徒,而英国公不是逆,夫祖武其绳……而至轻取探花。想来先生是不想全力以赴,否则以先生之大能,状元安落他人之手?”这都是接近疯颠脑残的节奏了,但座间许多人都觉得有道理。找着理由给丁一开脱。“国有事而问容城!先生先震鞑靼,后按南京,再平广西,破白莲……哪有许多的精力去争这状元?状元自然于我等来说,天一般的距离,然后得中状元也不过七品翰林修编,先生辞官已是五品,区区状元。安在眼中?”
    连茶馆里的江湖汉子,也嗡声嗡气地说道:“你们这些穷酸。说的啥玩意,老子一句没听懂!老子们只晓得丁大侠便是大明江湖第一条好汉!而对数万白莲教高手,丁大侠怕伤同道,竟教其他人先走,连刀圣要留下助拳都被劝走了,师徒两人,生生就把白莲教的分舵杀平了!”一百多二百人的白莲教高手,从香山县传到京师来就成了数万,这高手大约便如韭菜,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不过这当口,谁去理会这些?那些江湖人说得兴起,拍枱拍凳的,谁又敢走过去质问他们这传闻到底从何而来?
    连那卖完了菜进来憩个脚的农民,也跟同伴低声说道:“要不,把娃儿送去雷霆书院?咬咬牙,不是说要读三年书么?跟着丁容城这样的大人物,三年出来就是,指不准就能出息啊!”他身边一同来卖菜的同伴却摇了摇头,“俺家就一条独苗,跟着丁容城虽好,可俺去年问过了,那些学生,会跟着丁容城去平乱打仗,刀枪无眼……”刚说到这里,便有人打断他,“你不是生了七八个闺女么?记得年纪能合适的,就有三四个,雷霆书院也收女学生,送过去,三年回来,能出息就出息,不能出息,到时十五六岁,也正好找婆家,吃住读书不要钱噢!”这末必便不是一个主意,听着这话,那只有一个独苗的农人便点起头来。
    这一切,若说是自发的,那绝对是不可能。为何能掀起这样的热潮?因为丁一早就在入京之前,就安排了推手在其中运作了。这年头的宣传理念,如何跟见识过现代推广炒作手法的丁一相比?从师徒两人四骑入城开始,京城的这股狂潮,便开始被点燃了。
    这让景帝很头痛,丁一进京仅仅三天,他本来想晾一下丁某人的。死掉的丁一,景帝不介意给他身后哀荣,连“文正”这样,几乎就是臣子最高的谥号都一样能给,直接封公,再过继小孩来继承香火,景帝都全心全意地在推动这一切;但活着的丁一就不同了,不在于丁一是否忠心,而在于丁一拥有什么样的力量;不在于丁一是否会做出什么景帝不愿看到的事,而是丁一有没有本事,真的割据广西!很悲剧的是,就算以为丁一只是收复三府之地的景帝,也觉得这么下去,丁一光复全广西的时候,便是他有足够实力割据广西的时候。他不得不防。
    按着正常的思路的,被召进京,又被晾着,要求面圣又被拒,说是丁一舟车劳顿,先休息几天再说,那么作为臣子就该自省,去揣摩皇帝的心思,想想自己到底哪里做差,让皇帝不爽了之类,然后想法子去弥补,让皇帝原谅自己,或是乞骸骨要求退休以避罪。
    但丁一压根就没有按常理来办。这三天,除了第一天休息了一下之外,他一直忙,先是去雷霆书院京师分院讲课,把千余名学生弄到书院的田径场上,整了个铁皮喇叭,就在那里讲数千年来的土地兼并,引发出来的阶级矛盾。分析各朝各代造反的根本原因,然后再结合他在广西这一年里实际看到的情况,提到如何缓和阶级矛盾和冲突的问题。
    丁一讲得很讨巧,忠君爱国是挂在嘴上不离的,也没有说要杀地主,分田地,而是提出工业革命来让没有土地的穷人得到一个谋生去处,再提工业革命对于国家的好处。不论是刺探消息的厂卫,还是只管喷人的都察院,丁一都主动去邀了他们过来旁听,并且说完一节,就问御史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讲完了,就要求厂卫的人在讲稿画押按上指纹,以保证这些朝廷探子,不敢曲解或是通过断章取义或替换某些字句,来达到诬陷的效果——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仗势欺人吧,要是厂卫真敢对丁某人下手,画一百次押也没用!厂卫还讲理么?终明一代厂卫的底线就是捉人去刑部开驾帖,其他的,指望厂卫讲道理那完全是扯蛋。
    接着丁一又去国子监再讲演了一次,又连接两晚办了文会,与士林中人做了讲演——如何在不损害士林代表的广大地主阶层利益的前提下,来化解和平息民乱。大家都愿意听啊,谁也不想碰到百姓造反,百姓造反就算镇压下去了,于这些地主阶层来说,也是有所损害的。
    把穷人都弄成反贼,然后来镇压,摊派的各种钱财,总也是要他们出的。而就算镇压下去了,又如何?把穷人杀光,然后地主带着家人,去耕种那几百上千亩地么?
    这三天,丁一忙得连轴转,这就让景帝很头痛。若只是民望所归,那就晾一下好了,等这热潮凉下来再说,问题是丁一这么不断折腾,于是不论是士大夫阶层或是民间都会有一个疑问:丁容城这样的国士,皇帝召他上京来,到底要委以何等重任?
    景帝还不能说没有,没有难道是要把丁一叫过来杀头还是赋闲?凭什么?丁一在讲演里,几乎恨不得把他在广西的每一天都拿出来跟大伙说,他有多苦,他有多忙,多少事等着他办,他以两府之地,给边镇送了多少盔甲、多少火绳枪,经历了多少战事等等,都是有数据的。
    “下旨训斥吧。”于谦坐在御书房里,微笑抚须对景帝这么说道,“不训斥是必定不行了。”
    景帝就要哭起来了,怎么训斥啊?训斥丁一什么啊?人家讲演主题都是忠君爱国,说的也是如何为国分忧,训斥他啥?这时却就听于大司马不慌不忙地说道:“皇帝教他带二千护卫,如晋不就是没听吗?此风不可长,朝廷重臣,安能对自身安危如此轻慢?”
    这话听着,景帝倒就明白了,这不是训斥,而是妥协,就是向丁一妥协:您别闹了行不?
    于是第二日丁一就接到景帝严厉训斥他的旨意,大意就是丁一胡闹,没按旨意上带着亲卫上京,用词是很严厉的,不过抵不住一句“卿陷已于险地,国是问谁?”就足够让丁一明白景帝的意思了。倒是太皇太后方自听着景帝的禀报,很是生气,把丁一宣入宫中,整整骂了一个下午,据说是因为丁一不爱自身,让太皇太后动了真怒,还让丁一跪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直到丁一再三保证,以后绝对不干这种事,才放他出宫的。在这景泰三年的二月里,丁某人一时圣眷无二,只不过,景帝仍然没有宣丁一面圣奏对。(未完待续。。)

第一章 伴君如虎(三)
    “急什么?”丁一对着来访的杨善笑着说道,“老哥很急?看着硬朗得要紧啊,何必如此?”杨善别说六十多,那是真硬朗,土木堡之役多少人没在其中,他却能以花甲之年逃了回来,这不单是眼光过人,而且身体素质这一项,于其中也是功不可没的。
    杨善听着笑了笑,便没有问下去,只是赞丁一从广西带来的野茶极是不错:“一定要给老哥哥弄几斤拿走,不然的话,我便也管你叫上容城先生!”以他这数朝元老的资历,包括王直、王骥这些老家伙都是一样的,要是他们管丁一叫容城先生,那不是抬举了,完全是骂人。
    听着他这么倚老卖老,丁一也只好投降,不过仍是对他说道:“老哥哥那边,往来人等不少,还求帮手推介一下,这茶要能打个销路,于瑶寨来说,也就多出一条活路来,少了许多的风波,若是有路可走,谁又愿去作乱?”杨善听着也是点头称是。
    他是极为精明的人,却是把丁一这番话,想多了一层:瑶寨不乱,丁一治下的广西,就可以从容推行丁一所宣传的工业革命了,也就是说他们这些立宪派,就有一个可以安定发展的根基之地。其实丁一并不见得有想这么多,只不过他在现代看着各国总理,有推销武器的,有推销高铁的,有推销天然气的……所以丁一觉得,推一推当地的物产,也是应有之义罢了。这便是丁一长于他人之处了。不单是他有这份见识,而且他更愿意按着这些可行的路子来做,而不是别出心裁去闭门造车。搞一些没有论证过的办法来胡搞折腾。
    待得杨善辞了去,丁一送到门外回到书房,却便向刘铁问道:“训练情况明天就得有个报表出来,没有问题吧?不,别给我看朱动他们平时搞的考核,那是一个参考的标准,我需要是突击考核的水准……还有就是边镇那边。你去跑跑诸位将帅的府第,主要是问问火铳在使用过程里,包括实战过程里。有什么问题。”刘铁知道轻重,马上领命去办。
    而并没有跟丁某人一起进城的巫都干,事实上她要比丁一提前几天到京师,因为她没有在天津那里逗留。下了船就直奔京师而来。然后就出铁门关去了。而在丁一到京的第五天,巫都干就回来了,随着她返回来的,还有在丁如玉麾下效力的吉达。
    “主人,吉达看着,不若主人也出关去吧!”吉达的情绪不太高,坐在下方,闷声闷气地说道。“大明的皇帝怕是容不下主人了,咱们出关去。陈三那边现有近三千人马,都是青壮,全都见过血的,忠心主人的至少有上千人,都发过血誓……”除此之外,还有密云前卫那边的二万余人,丁如玉原先的三四千人,外加四五千明军俘虏,还有万多军余,事实上,三卫之地,已然被丁如玉牢牢控制于手中。
    巫都干显然是最为赞成和支持丁一出关的论调:“那颜若出关,一路向西北打过去,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那都不是大明的子民,那颜也不必在乎许多的规矩,杀死他们的男人,抢走他们的女人,让她们怀上那颜手下士兵的种!把他们的小孩俘掠过来,给那颜放羊洗马……”显然她很有些看不习惯丁一许多的讲究,按她的想法,总觉得丁一早就该挥师北上了。
    只是若果按她所想的,那不过是换个人来当皇帝罢了,于丁一而言,真的兴趣不大,何况如此暴戾的话,那是对文明的毁灭,至少在华夏的国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