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对于专业的尊重上,整个大明,恐怕真的没有人能比得上丁一了。
    “战兵则是经过操军训练,知进退,能聚散;家丁则是紧随将帅,冲锋陷阵……”宫聚说的这些丁一都知道,要是这都不知道,还叫什么古代军事爱好者?只不过宫聚接下去说出的,倒就是丁一有点概念,但一直没重视的问题:“家丁平日也饱食,方能打熬气力;战兵于战前方才饱食……”就是战兵要在临阵接阵的前两日,才能吃上饱饭。
    虽然还没有到明末小冰河时期,但吃饱饭,对于此时的华夏,特别是最底层的军户,那真的是个大问题啊,丁一在广西,那是大部分的地主、乡绅都让侯大苟做掉了,使得他可以有一个重新分配土地的机会;而且丁某人那区区二万多人的部队,实质上是用大明过半军费在装备着、供给着;他还掌握着海路,有海外廉价稻米大量运入,所以这个问题,丁一向来没有机会去面对,也就渐渐不去考虑了,来到云南,被老都督这么提起,方才醒觉起来。
    谁不想叫士兵起来操练?谁不想练完队列练体能,练完体能练专业?问题是人都没吃饱,练个鬼啊?要练出兵变么?
    “都督,若饱食无忧,五千新军,要多久时间,才能达到骑兵连这样的训练水平?”
    宫聚听着吓了一跳,是真的吓了一跳,要练五千家丁?这手笔也太大了吧?这位丁制台要干什么?却听丁一又对他说道:“四海大都督府里,有位而无官,有饷而无兵,这五千新军若是操练得好,到时宣抚四夷,扬我大明军威于域外,善莫大焉!”
    听着是有些勉强的,但总算有个说法,宫聚咬了咬牙,想了半晌,终于做了决定:“制台,末将有犬子三人,最小的那个年方十四,大的那个,有子十三,求制台开恩,给彼等入雷霆书院读书的机会!”
    丁一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宫聚这就是以子孙为质了。因为要练五千家丁,宫聚又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自然知道五千家丁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来。虽然丁一也为这五千新军的去向做了安排,但他始终放不下心来。只不过他没有选择,他本就是获罪坐狱,是石亨和杨洪保他出来的,练兵又出了这档子事,眼前这位年轻的左都御史,给出了这个抱大腿的机会,他能不抱么?答案必定是抱紧丁一大腿了。
    “门下沐恩小的宫某,参见恩主!”宫聚看着丁一点头,撩起袍服就冲丁一拜下,这回丁一忍住没有搀他,受了他的礼,不是丁一拿大,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不让他拜,宫聚那心里就没个底气,没什么着落一样。宫聚马上就修书,叫来亲兵送回老家,命他的幼子、长孙,立即去容城的雷霆书院入读云云。
    然后他才恭恭敬敬地对丁一禀道:“单就操典队列,二月足矣!”能保证吃饱,他能保证两个月达到骑兵营的水平。丁一点了点头,又对他说,会安排一个教导队给他,里面三百多人,都是有兵头将尾的水准,宫聚很干脆地指着骑兵营里的几个班长说道,“若如彼辈之能,一月之内,必成!某教立军令状,若不成,提头来见制台!”
    丁一好奇得很,这信心哪来的?仔细问下去,他方自暗暗感叹,这位老都督,还真是练兵的能人啊!或是说,练兵的天才。他是怎么训练新军的呢?答案就是废物利用。
    以前王振还在台上时,丁一选去金鱼胡同教练之后,被淘汰回去卫所的那些人。丁一选他们的时候,自然就是勾决了军籍,如果他们自己逃跑或是不听话,那就成了流窜匪类,但丁一觉得他们领悟力太差,或是体能不太标,智商不够之类,要他们回原来卫所,却是一点不难的。连王振都不用去麻烦,当时的东缉事厂十二颗管事之一的文胖子,就足够叫手下人去把这些事安排得服服帖帖了。这些人对于丁一来说,就是废物,或者说,不合格的军人。
    宫聚就是通过去收罗这些人,然后从他们讲述的训练内容和要领,总结整理出来之后,按照他的理解,去训练那些新军——不打仗的话,一天只有一干一稀两餐的士兵,而且饭食里大半还是陈米。别以为募兵不是军户,就能有多好的日子过,有饷是不假的,但层层克扣是难免,有粮也是不假的,但也就管个半饱吧。
    听着丁一答应管饱,又给他三百来个班长,宫聚真是跟乡下贫雇农一夜暴富一样,尽管强行抑压着,但那兴奋劲,是任谁也看得出来。丁一倒也是乐意他有心思去投入工作,不过就跟他约法三篇:“其一,不论阿谁,不得克扣军饷;其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汝以下,人人必遵;其三,夜间一个时辰的识字课,雷打不动,识字率上不去的,不得晋升。”
    宫聚听着苦笑起来,不喝兵血?大明朝除了丁容城和丁如玉所部,哪个军伍不喝兵血?不过想想现时自己投在丁一门下,听说丁容城待手下极厚的,不喝兵血也罢了,反正这么些年,该置办的行铺田产也都办妥了;至于识字,宫聚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但人家容城先生要折腾,就由他吧,何必跟恩主对着干?那不是忠心,那是有毛病。
    “只是这第二条,末将方才听他们唱了一回,兵要这么训着,只怕没有杀气啊!”宫聚唯一有意见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觉得有必要跟丁一说说,“秋毫不犯而又勇往直前的军旅,自古以来,也就只有岳家军了。但凡老实的军兵,临阵便易生出怯意来……”(未完待续。。)

第二章 筚路蓝缕(十三)
    “给我憋着,要杀烧抢掠,等出了海,离了华夏,我自然会睁只眼闭只眼,包括军官也一样,想发财的,只要敢拼命,我会带着你们去发财。但不是华夏,这里是咱们自己的百姓,这般下手,良心得安么?”丁一也直截了当的这么跟宫聚交了底,反正宫聚摆明车马投靠门下了,老是藏着掖着,也不是个事,久了还让他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呢。
    不得不说,宫聚真是老行伍,听了丁一的话,他想了想就问道:“憋多久?”
    训练中把戾气、勇气、杀气都撩拔了出来,然后又让他们出了营要憋着,忍着各种原始的**,就算被百姓说多两句,也不要回嘴,这不是让军兵精神分裂么?所以宫聚就问得憋多久?丁容城总不能随便扔句话,就让人去把这不可能的事办到啊!
    “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至迟不过五年。”丁一很肯定的回答了宫聚的问题。
    五年,按着历史原本的轨迹,英宗也该出来了,若是丁一没有办法让他提前脱困,那英宗复辟之后,丁一也该扬帆远去了,看看去祸害一下西方那些没开化的国家了,要不就算天下人不知道,至少丁一就很难面对自己的不作为。
    “太长。”宫聚毫不犹豫否决了丁一的说法,“若接战,以五千精锐家丁,便以刀枪,亦当横扫思机发所部!象阵何足惧?若训得如此军阵,怯者不后。勇者不前,只须打造钩镰枪,足以破敌!”钩镰枪就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 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
    按宫聚的说话。有钩镰枪,兵吃饱,用现代军事操典严格训练上一段时间。就够了。
    看着丁一没说话,宫聚不好意思地低头道:“末将妄言了,若是钩镰枪太费材料,用麻扎刀也成。只是训练的时间得长一些。按岳武穆麻扎刀的战法,军兵须极具血勇……”
    丁一很有点不太相信,因为云南这边,思机发和他的后代,是归降了又反叛,来回好多次的,五千兵给吃饱,用冷兵器。训练一个月——算上先前宫聚的训练,当是这五千人受过一段时间军训吧。然后就能横扫?毕竟丁某人是热武器年代的军人,特种分队规模作战,用冷兵器没问题,成千上万人的作战,感觉没个迫击炮、机枪,打起仗来,那真的就很难受了。
    所以他在广西,一路在爬着很畸形的科技树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便依汝之所需,五千钩镰枪,汝把尺寸需求列出来,一月之内,尽量交付于你。不过,教导队只参与共同科目的操典训练,钩镰枪这种专业科目,你要自己去找教官。并且教导队在作战时独成一部。”丁一可不想把他那些军士长的好苗子,扔去操持什么钩镰枪对付象阵。那是丁一准备日后大明第一师全部列装后装步枪,指挥一线野战步兵班排的骨干。
    宫聚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他看中的就是丁一练兵方略的部分,就是队列、体能、内务三大块,只有这种沙场老将,才晓得这三大块的利害干系,那什么二龙出水阵啊之类的,类如戏班子耍戏的东西,卫所那些军户能玩出花来,上了战阵,一点用也没有。
    得有体能,没体能的话,行军也好,作战也好,全是虚的;队列,整齐的队列,才能发挥出军阵的效果;内务,要是当兵的闲下来就赌钱喝酒去撩倒处,上了阵就能变身?至少宫聚是不信的,他眼馋的就是被丁一淘汰的那些不合格的人选,提到的丁一门下规矩大,几点起床几点刷牙,牙刷还要摆同一方向,睡觉鞋子都要按规定放好,鞋尖向外等等,受不了——老将就听出门道了,连牙刷、鞋子都习惯性服从了,上了阵,对于命令的服从,就是一种习惯了。
    至于冷兵器的作战技巧,宫聚在军伍里做到都督,自然有他一套办法。
    丁一点了点头,带着宫聚往回走,见了肥球,让他带教导队跟着宫聚去,从今天开始投入训练。不过宫聚马上就提出问题:“制台,若要让那五千号人吃饱,只怕本来一个月的粮,七八天就吃完了!”吃饱,可不是把一顿稀的换成干的就成,要吃到饱啊,以前一顿稀一顿,一人一份,吃完就没,跑得慢,还只能打上半份,这管饱就不一样了。
    “不碍事,一会刘子坚回来,便教他送一批粮草去新军营中。”丁一并不是太过担心,无他,不外就是钱银的问题,不用他出饷,只要管饱的五千兵,丁某人要不能轻松养起,他也太失败了,赚钱干什么?不就是花么?这五千冷兵器部队,甚至还不用弹药消耗呢!
    这时万安和杨守随也把事情说清楚了,丁一方才问杨守随他们怎么过来的?
    “第一旅已经按先生方略,驻南宁府,我部由田州土府入曲靖军民府而来,报告完毕。”杨守随习惯性地立正汇报,这倒是让丁一很满意,看起来军人的素养,已在这少年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丁一点了点头,却对万安说道:“循吉,南宁府周边末定,怕有反复,未曾上报朝廷,以免有了反复倒是不美。此事出了此间,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你可能做到?在我门下,若言做到又失言者,只教世间有一书院学生活着,必诛之。”
    万安在边上听着立时肃立长揖:“安必作到!”他暗暗吃惊之余,也心中大喜,方才与杨守随的言谈里,看得出这位也是饱读诗书的,引经据典随手拈来,若不是现时亲眼看着,还以为丁容城手下弟子,分文武两班呢,现时看着,方知道这位只怕也是能上得了阵,杀得了人的角色,那身上隐约是有杀气的。看来士林风传的“容城门下,六艺皆精”真的不是说笑。而丁一没有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