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无瑕返回汉阳刺史府,好好给我照看孩子,她终究是女子,留在营中实为不妥,万一出事后悔莫及。并传话给她,从今以后,我李利的女人不许上战场,沙场征战到底还是我们男人的事情,女人就不要参与厮杀了。”
“这、、、诺,末将遵命!”稍稍迟疑后,李挚躬身领命,随之大步离开正堂。
待李挚走后,李利自言自语道:“步府之事就是前车之鉴,这些年来疏于防范,没想到此番竟被夏侯兄弟挟持女眷要挟。而今我麾下西凉军兵强马壮,战将云集,何必还让无瑕和云萝二人上战场呢。步府惨剧仅此一次,以后绝对不能再发生了,投鼠忌器的滋味不好受啊!”
“属下拜见主公。”就在李利暗自思量时,郭嘉和鲁肃二人联袂走进正堂,躬身行礼道。
李利闻声抬头,当即摆手说道:“嗯,奉孝、子敬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不知主公有何差遣?”落座之后,郭嘉微笑问道,坐在下首的鲁肃也是一副询问神色。
李利满脸笑意地和声说道:“我原本打算安排祖母和练师会同众多扈从先行返回司隶,而我们三人再带上桓飞和李挚,随子敬前往居巢拜会周瑜。刚刚收到元忠传信,西凉局势有变,京都长安似乎有些不稳,另外元忠等人已在筹措粮草,准备挥兵东进。
因此,为了稳定局势,我决定让李挚亲自护送祖母一行前往司隶,奉孝也随大队返回。抵达司隶之后,奉孝暂时留在徐荣大营,与徐荣一起驻守河南,以防中原局势生变。而我和子敬、飞虎三人则继续前往居巢,轻装快马,来去自如,两月内我必定返回司隶,结束南下游历之行!”
“诺,属下领命。”郭嘉闻言后,没有丝毫迟疑,欣然遵从。
随即他恭声说道:“此次主公随行人员愈发少了,属下恳请主公务必多加小心,切勿走漏行踪和身份,切勿重蹈覆辙呀!”
“嗯,凡事可一不可再,吃了一次大亏就要吸取教训,以后不会再有诸如此类的事情了。”李利微笑颔首说道。
看到主公李利不但没有拒绝自己的提醒,反而欣然接受,郭嘉深感欣慰,心中大定,终于可以放心离去了。至于返回徐荣大营驻守河南边境,这倒是正合郭嘉之意,毕竟他自从担任右军师以来,至今寸功未立,唯恐军中将领不服。
相较而言,留在主公李利身边固然机会难得,但他郭嘉终究不是阿谀献媚之人,也不擅长服侍主上,更不想借着与主公亲近的机会,获取功名富贵。与其跟随李利游历荆扬二州,不如早早回到军中,熟悉军务,深入了解军中各营战力和战法特点,以备将来大战所需。
随后,李利又给郭嘉叮嘱一些事情,重点就是防范冀州袁绍领兵来犯以及兖州的时局变化。并授予郭嘉临机专断之权,一旦遇到突发战事,可以不用等候将令,直接率领徐荣大军出击迎敌。
一切处理妥当之后已是午后申时初刻,当即一行人不再耽搁,悉数离开步府大院,前往对岸官道。随后李利与祖母鲁老夫人、步练师和郭嘉等人逐一道别,既而翻身上马,带着鲁肃和桓飞二人前往庐江居巢。而郭嘉和李挚一行大队人马则与李利背道而驰,踏上返回司隶之路。
至此,步府宅院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惟有阿四和两名侍女还留在后院中看护步老夫人的坟冢,等到百日之后,他们便可自行决定去留,因为李利临行前给他们留下许多钱财,足够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


第519章 龙虎风云会
晨曦初现,万里晴空。
居巢境内官道上,三骑快马疾驰而过。
临近城池,三骑快马徐徐减慢速度,缓缓走向城门。
眼见城池就在眼前,三人中青衫文士伸手指着城门上两个隶书大字,颇为兴奋地说道:“兄长,前面这座小城就是居巢县城,马上就能见到公瑾了!”
听出鲁肃话语中透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同样身穿儒衫的李利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举目看向城高不过两丈的居巢城墙,李利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此城虽是一座小城,城池方圆不过十里,城中兵民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可谓是兵寡民少,防御羸弱,不堪一击。但是,城池修缮完好,每个箭垛口上皆有两名弓箭手和一名长枪兵,城楼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寥寥百余名守军无一东倒西歪交头接耳之人,个个笔直而立,恪守守城之责。
从眼前这般情景之中不难看出,居巢长周瑜周公瑾虽然职位不高,名声不显,治下不过一小县,却也不曾疏忽懈怠,利用手中有限兵力和钱粮生生将这座小城治理的有模有样,攻守兼备。
由此足见周公瑾之能端是不容小觑,完全当得起鲁肃之前的一番盛赞。
“子敬屡屡称赞周瑜大才,如今从眼前这座城楼来看,守城森严,来往行人秩序井然,足见周公瑾当真了得,子敬所言不虚!”勒马驻足城门外,李利抬眼看着居巢城防,微笑说道。
鲁肃轻提缰绳策马和李利并肩同行,闻言后,他点头说道:“兄长所言极是。以公瑾之能仅屈居居巢长一职,实在是大材小用,未尽其才。抛下愚弟和公瑾之情谊,实话实说。若是治理州郡,凭公瑾之才足可治理一州之地;如果领兵征战,他足可胜任一军之帅,统御十万雄兵!”
李利闻言神情微怔,随之微笑点头,眼见鲁肃似乎言犹未尽,他当即颔首示意鲁肃继续说下去。
话音稍顿后,鲁肃继续说道:“三年前,破虏将军孙坚不幸被荆州刘表麾下上将黄祖设计伏杀,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周瑜带领家丁扈从帮助孙坚长子孙策稳住局势。随后他跟随孙策征战一年有余。转战丹阳、豫章等地。颇有战功,对孙策帮助甚大。而后袁术举荐其弟袁胤接任丹阳太守,迫使周瑜跟随其叔父暂居袁术帐下。袁术对公瑾之才亦有所耳闻,欲将其收为己用。却不想周瑜那时已经看出袁术并非明主,不愿效忠投效,自请居巢长一职。
现如今,公瑾已在居巢一年有余,治理县境,清剿匪患,训练兵士,政绩斐然。此前愚弟之所以想将鲁氏一门迁来居巢,除了与公瑾交好之外。便是因为此地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实乃乱世中不可多得的太平之地。”
“嗯。”李利微微颔首,说道:“此事我亦有所耳闻。据说周瑜叔父曾是丹阳太守,而今却被袁术之弟袁胤取而代之。眼下周氏一族大半都已归隐于舒县,唯有周瑜出任居巢长,勉力维持家道不坠。不知此事确否?”
鲁肃面露惊讶之色,点头道:“正是如此。没想到兄长竟对公瑾家中之事了如指掌,看来兄长早有准备,如此愚弟也就放心了。”
“子敬此言差矣。”李利摇头说道:“子敬和周瑜是知己好友,想必不会不知道周瑜和孙破虏之子孙策有总角之好,情同兄弟。此一节令我颇为担心哪!”
鲁肃闻言色变,眼神变得迟疑起来,思量着说道:“兄长所言不错。公瑾和孙策却是相识多年,情谊深厚,彼此引为生平知己,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愚弟之前不是没想到,而是孙策近年来屡屡碰壁,自身难保,而今已然投在袁术帐下为将,前途暗淡。相较而言,公瑾如今虽暂居小县,却是蛰伏待机,坐观天下时局变化,积蓄实力,静等时机出现一展胸中大志。
正因如此,愚弟才会执意邀请兄长前来居巢与公瑾一见。以愚弟看来,兄长雄才伟略,文治武功百年不遇,实为当世雄主。而公瑾亦是人中龙凤,深谙兵法韬略,文武全才,心怀大志,且胸襟广阔,终非池中之物。而今兄长和公瑾相见,无异于文王遇姜尚,高祖得韩信,如有公瑾相助,兄长必能建立不世功业,成就帝王霸业!”
听到鲁肃提及文王和姜尚,李利神情微震,顿时知道鲁肃话里有话,居然拿周瑜与姜尚相提并论,那自己是不是应该效仿文王三请姜太公呢!
“子敬言外之意,我已明了,定当尽力而为!”李利微笑说道。
随即他手臂一挥,手提缰绳说道:“走吧,我等三人立刻进城,尽早与周瑜会面!”

“哈哈哈!”居巢县府门前,一位身量高大,相貌极其俊美的锦袍美男子疾步走出府门,数十步开外便可听到他爽朗开怀的大笑之声。
少顷,但见他龙行虎步走到鲁肃三人面前,一个箭步便握住刚刚下马的鲁肃的双手,朗声笑道:“十日前我就收到子敬兄书信,得知子敬将要举家迁来居巢,于是这几日我已吩咐扈从将县府后院整理出来,静候子敬到来。没想到子敬让我一番好等啊,直到今日方才姗姗而来,而今我等兄弟二人终于见面了!”
鲁肃开心笑道:“烦劳公瑾久等,实乃鲁肃之过,还请公瑾雅量宽宥啊。呵呵呵!”
周瑜微微摇头,脸上笑容不减,笑声问道:“此番延误数日,莫非子敬兄沿途之上遭遇不虞之事?”
“虽有小挫,倒也不碍事。”鲁肃含笑解释道:“此行途中遇到袁术帐下骑兵追赶,脱险之后又遇到支流涨水,逆水行舟自然速度缓慢,如此一来二去便耽误不少时日。然而,正是此番小挫,让我机缘巧合之下得遇一位盖世英雄,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
说到这里,鲁肃拉着周瑜向几步开外的李利走来,边走边说道:“公瑾且看,这就是我家兄长郑、、、、、、”
“李利李文昌!”正当鲁肃准备说出李利的化名郑锋之际,李利突然插话道。
“兄长,你这是、、、、、、”鲁肃闻言大惊,惊愕之中正欲向李利询问缘由,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李利摆手示意鲁肃不必吃惊,当即笑容满面地大步走到周瑜面前,笑呵呵说道:“在下凉州北地人氏李利李文昌,承蒙子敬不弃认作兄长,此番冒昧叨扰不请自来,还请公瑾海涵见谅。”
“尊驾就是卫将军李利李文昌?”周瑜闻声变色,惊疑未定地疑声问道。
李利微微颔首,谦逊笑道:“不才正是西凉李利。近年来,在下小有微功,承蒙天子器重,现添为卫将军,替天子略尽绵薄之力。今日我随子敬前来拜访公瑾,礼数不周,还请恭敬勿怪。”
片刻失神后,周瑜脸上的惊愕神色随之消散殆尽。当即他颇有深意地看了鲁肃一眼,随之揖手躬身拜道:“不知卫将军当面,周瑜未曾远迎,多有冒犯,请将军宽宥!”
“公瑾切莫如此拘礼,快快请起!”李利向前迈出半步,双手扶起周瑜,笑声说道。
起身后,周瑜含笑说道:“卫将军威名早已威震天下,天下何人不识君!在下亦是如雷贯耳,对将军所建之功绩钦佩之至,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与大将军一晤。不承想今日将军竟然亲自登门造访,着实令寒舍蓬荜生辉,令周瑜不胜欢喜!”
“公瑾过誉了,在下愧不敢当啊!”李利微笑自谦道。
周瑜笑呵呵地摆手说道:“将军切莫过谦,在下之言句句皆是出自肺腑,绝非刻意恭维将军。方今天下纷乱不堪,惟有卫将军早在两年前便一举荡平西凉各州郡,此后施仁政、惠民生,厉兵秣马,休养生息。而今天下各州各郡皆是烽烟四起,厮杀不断,唯独将军治下政通民和,百姓安居乐业,被世人广为称道。此举实为英明睿智之举,使得久经战祸的西凉各州得以恢复元气,三五年之后,西凉必定大治,兵精粮足,天下各路诸侯无人能与将军争锋。
因此,在下对将军甚为崇敬,视为我等之楷模,自然当得起此番赞誉。”
话音未落,他语气稍顿之后,满脸笑容地看向李利身后的魁梧巨汉,笑声相询道:“这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