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军伤兵,纵然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伤兵在黑夜里活活冻死也岿然不动,无动于衷。
这就是战争。怜悯偶尔为之尚可,却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以免给敌人留下可趁之机。
两个月来,只要没有下雪,盟军每天都来攻城。每次出动兵力不等,多则两三万步卒,少则万余人马试探性攻击,甚至有时还会派出数千步卒前来关前虚张声势地佯攻一番,待天色稍暗便迫不及待地收兵回营。
连续攻城两个月下来,诸侯盟军至少十万步军伏尸关前,其中四成兵士都是重伤之后活活冻死的,真正死于西凉守军之手的盟军将士只有五万人左右。而这十万盟军阵亡将士当中,袁绍麾下冀州兵占据四成,张燕、吕布二人各占两成,余下两成便由孙策、曹操、张邈和张扬等四镇诸侯分摊。
陈留张邈本来没有多少兵马,身边仅有三千余护卫亲兵,但自从被袁绍、曹操等人怂恿自成一路诸侯之后,他密令弟弟张超从兖州后方紧急调集两万余人马。虽然他手下将近三万兵马大多都是新兵和从未上过战场的青年壮丁,但好歹也有数万兵马,算是坐实了一镇诸侯的位子,给自己挽回面子。
至于留守河东郡的张扬,尽管人不在盟军大营里,但其手下的入盟兵马都已过河,暂归袁绍掌管调遣。结果,两个月强攻函谷关之后,张扬本部三万兵马在袁绍三番四次的派遣之下几乎折损殆尽。至此张扬这一路诸侯算是名存实亡,往后除了依附袁绍之外再无出路,无形中被袁绍彻底兼并;而河内、河东二郡也自然而然地落入袁绍手中,驻守两郡的七万兵马也完全被冀州军所掌控。
鏖战函谷关两个月以来,原本三十六万诸侯大军加上张邈后续招募的三万兵士和孙策、曹操等人私下招募的两万余兵士,一共四十余万将士;但两个月攻城下来,诸侯大军满打满算还剩三十万大军,总兵力折损近半,实力锐减三成左右。之所以是三成、而不是四成,是因为攻城将士都是各镇诸侯帐下的羸弱之兵,真正战力强横的精兵一直未曾出动,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拿出来攻城。
故而,去芜存菁之后,剩下这三十万大军才是诸侯盟军的精锐之师,也是他们鏖战至今却迟迟不愿撤兵或解散联盟的最大倚仗。

“敌军收兵回营了?”
函谷关内,大将军行辕正堂上,李利伏案批阅急需处理的一堆竹简后,对轻步走进大帐准备汇报今日战况的郭嘉轻声问道。
“主公明鉴,确是如此。”郭嘉恭声答道。
“哦,文和也来了。你二人都坐吧,不必拘礼。”伸展双臂伸个懒腰,李利才发现堂下原来是郭嘉和贾诩联袂而来。
“方才看见主公忙于处理公务,我等不敢出声惊扰,失礼之处还望主公勿怪。”
“文和不必多礼,落座吧。鏖战两月,积压了不少政务,今日正好抽空处理一下,再耽搁下去恐怕元忠就要亲自赶来催促喽!呵呵呵”
摆手示意郭嘉、贾诩落座,李利一边笑呵呵地说着话,一边起身走到堂下,坐在贾诩上首。
待亲兵奉茶离去,郭嘉恭声道:“禀主公,今日领兵前来攻城之人是袁绍麾下大将张郃,率领两万步军轮番攻城,攻势凶猛,给我军守城将士带来不小压力,颇有章法。一天激战下来,张郃所部兵马折损六千余人,伤兵两千余人,不过伤兵都被张郃下令带走了,遵照主公军令,我军将士没有趁机射杀敌军。”
“张郃张俊义?”李利闻言沉吟一声,颔首笑道:“听闻他擅长排兵布阵,善于利用地形作战,自身武艺不凡,跻身冀州军‘四庭柱’之一,此人倒不失为一员良将。收兵之时还敢命人抬走伤兵,如果我没有记错,这还是第一个敢在城墙下抬走伤兵的敌将,这个张郃还真是好胆量,好见识!”
说话间,李利忽然话锋一转:“哦,对了,今日我军伤亡如何?高顺和陷阵营将士还能坚守几日,若是伤亡过大便撤下来休整一番,让波才率领武卒营守城吧?”
郭嘉闻声神情微变,表情有些不自然:“主公多虑了。连续两个月的守城之战中,高顺将军指挥有方,陷阵营将士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强悍精兵,鏖战至今陷阵营仅仅折损五千余将士,而且都是轻装步军,五千重甲步军至今尚未动用。今日一战,陷阵营守护城门十分得当,自始至终都没让张郃靠近城门,伤亡也不大,全营战死三百余人,伤兵两百人。只”
眼见郭嘉欲言又止,李利淡然一笑,知道郭嘉和贾诩二人彻底认可了高顺及其帐下陷阵营的战斗力,故而每次提起高顺的时候总会想起前番质疑的那些话,为此深感愧疚。
诚然,历时两个月的攻防大战中,高顺和陷阵营负责驻守城门,始终没让盟军靠近城门,在保证城门不失的前提下还能尽量减少伤亡。由此足见高顺能力非凡,陷阵营将士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悍卒。
“只是什么?奉孝无须避讳,直言无妨。”李利微笑道。
郭嘉轻轻点头,忧虑道:“主公容禀。攻防大战至今,尽管陷阵营伤亡不大,但驻守左右两侧城楼的郡府兵却伤亡惨重。滕霄将军帐下一万五千安邑郡府兵死伤大半,而今只有三千余人,而且人人带伤,已然无力再战。胡轸、杨定两位将军帐下的两万郡府兵几乎折损殆尽,如今只剩下一千余伤兵,余下将士全部阵亡。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我军兵力折损多达四万人左右,可供守城的步军已经寥寥无几,现在只剩下从潼关抽调而来的波才将军帐下两万武卒营了。如果这两万步军再折损殆尽的话,那我军只能用骑兵守城,除此别无它法。”
“胡轸、杨定二人的两万人马折损殆尽了?”李利眉头微皱地沉吟着,眼底闪过一抹极其复杂之色,隐隐有些于心不忍。
相比神情凝重的郭嘉,贾诩此刻神色自若,看起来十分平静,风轻云淡,高深莫测。
“奉孝不必担忧。郡府兵和安邑郡兵都不在我军主力战营序列之内,战斗力有限是必然的,此番伤亡惨重也在预料之中。”
(……)

第695章 挑拨离间
说话之中贾诩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不急不缓说道:“一直以来,平时看不出主力战营和郡府兵之间究竟有何分别,可此次攻防之战却是一览无余,高下立判。主力战营的战斗力绝非郡府兵可比,陷阵营一共不到两万人,只有五千重甲步军才是陷阵主力,其他一万五千人都是后备步军,但此次表现出来的强悍战力却是令人刮目相看,比之武卒营的战斗力还要略胜一筹。
因此,两个月鏖战下来,尽管我军折损四万兵马,但这些兵马八成以上是郡府兵,主力战营损失不大。也就是说,我军实力未损,单单在兵力对比方面,我军已经能够与盟军抗衡,并且拥有地利优势,已经具备主动出击的实力。”
“主动出击?”郭嘉闻声错愕道。
“正是。”贾诩欣然点头说道:“诸侯会盟至今已有四个月时间,所消耗的钱粮数以百万计,仅仅是粮草一项就多达一百多万石。这么多粮草恐怕袁绍早已不堪重负了吧?”
说到这儿,贾诩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据我军细作探报,早在一个月前娄底原盟军诸侯之间就发生过一次剧烈争执,险些大打出手,联盟就此破裂解散。事情起因是袁绍在各镇诸侯面前坦言自己无力继续供应盟军所需的全部粮草和辎重,最多只能供应五成,也就是粮草供应锐减一半。
然而,十分诡异的是。此事随后不知为何烟消云散,诸侯盟军不知从哪里获得十余万石粮草的资助,从而化解了盟军粮草短缺的危机。不过从那以后。盟军便开始对荥阳大营大举用兵,在攻打函谷关的同时还出兵荥阳大营,既而从周边郡县大肆劫掠钱粮。如今河南各郡县一片狼藉便是盟军所为,为此他们抢得大批粮草,估计度过这个冬天都没有问题。”
语气稍顿后,贾诩话锋一转:“不过连番攻城恶战之下,盟军兵马折损严重。先后折损十余万将士,兵力锐减至三十万人左右。虽然盟军兵力仍然两倍于我军,但此一时彼一时。我军眼下并不是孤军作战。目前,我军在荥阳大营现屯聚着四万兵马、洛阳屯兵三万余众,武关屯兵三万;此外还有周瑜将军率领的六万步骑正在马不停蹄地攻打太原郡,只要攻下晋阳城。周瑜大军便可直取上党郡。威胁诸侯大军的后方粮道。如果周瑜将军能够在年底之前攻克上党,就能挥兵南下,直取河东郡,倘若一切顺利,甚至可以直接截断盟军的退路。
是以,眼下局势已经悄然发生逆转,我军虽然兵力仍旧不及盟军,却占据着诸多优势。已然具备了转守为攻的实力。不过,若是此时两军决战。我军固然胜算很大,却很难毕功于一役,盟军战败后极有可能一哄而散,继而逃之夭夭。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我等先前所做的诸多努力和退让,都将毫无意义,无异于徒劳无功。故而,要想取得最大的战果就要等待时机,等周瑜大军彻底攻占并州,继而出兵河东之际,才是我军与盟军决战之时。”
郭嘉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文和兄所言不错。现下距离年底还有二十天时间,而周瑜将军上次送来战报还是十天前,那时他便率领大军围攻晋阳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想必近日就能攻克晋阳城,年底便可率兵进军上党郡。如此推算下来,我军与盟军决战的时间预计在明年春天,距今大约两个月左右。”
“不!”李利摇头说道:“盟军粮草支撑不了两个月之久,最多再支撑一个半月就会粮草告罄,既而要么与我军决战,要么退兵返回河东郡各自散去。因为春耕对与中原各州而言十分重要,各镇诸侯都不会视若无睹,因此这场战争必须在春暖花开之前结束,否则诸侯盟军就会在开春之后相继离开。”
说到这里,李利起身走到帅案前拿起一抉简,既而交给贾诩、郭嘉二人,颔首授意他们翻看。
“上面所说之事,想必你二人也听到过一些风声,或者说早有耳闻?”
语气稍顿后,李利缓缓坐下,不等贾诩、郭嘉二人回话便沉声道:“这是将军府派快马送来的弹劾奏简,至今已在案头积压半个月之久,今日便由你二人替我一决。”
仔细看完竹简之后,贾诩眉头微蹙,眼角余光留意着李利的脸色,随之他与郭嘉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地点头会意。
“咳!”贾诩清咳一声清清嗓子,恭声道:“不瞒主公,此事我之前确实有所耳闻,却并不信以为真,没想到几日之间弹劾奏简都传到主公的帅案上来了。不过我以为事情应该远远没有奏简上所说的这般严重,而且我也不认为司徒此举有何不妥!”
“嗯?文和何出此言?擅自克扣皇宫用度,大肆削减宫廷开支,驱逐阉宦和宫女,虐待天子和先皇嫔妃,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岂可等闲视之?”李利面露愠色的瓮声说道。
贾诩淡然一笑:“主公不必动气。司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替我出征大军筹措粮饷,纵然方法稍欠妥当,但初衷却是出于一片公心,并非中饱私囊、趁机敛财。故而,我认为司徒所为并没有错,只是触及一些前朝老臣的利益,既而联合起来一起弹劾司徒,借机发难,从而蓄意挑拨主公与司徒之间的叔侄关系,最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或许他们还想借此事让主公分心,促使我军被盟军打败,如此以来他们这些前朝老臣又能颐指气使,企图恢复往日的显赫权势。”
“文和兄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