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坐在身边的蔡邕两鬓斑白,发髻间露出显而易见的银丝,还有额头上凹陷下去的横纹,好在精神矍铄,显得十分健朗。眼见于此,李利不禁心生感触。唏嘘不已。
历史上,早在董卓遇刺身亡时。蔡邕执意为董卓收尸,并在悬挂着董卓首级的正阳宫门下痛哭落泪,引得很多百姓围观,议论纷纷。为此王允甚为恼怒,遂将蔡邕杀害,并抄没蔡邕府邸,将寄居在娘家的蔡琰驱赶出去,而后才会沦落到南匈奴人手里。此举让王允倍受争论,毁誉参半,使得很多士族和儒生对其大为不满,颇有众叛亲离之势。而一代大儒蔡邕也就此走完一生,成为董卓的殉葬者,死后饱受争议,用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来形容他,亦不为过。
然而,随着蔡邕与李利相识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当初他丝毫不嫌弃李利良家子的身份,毅然决定将爱女蔡琰托付给李利,并向董卓极力举荐李利出任武威太守,且获得准许。由此蔡邕给李利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李利脱离了长安争斗的泥潭,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至今李利仍然记得自己当初率部离开长安前往武威郡时的豪情壮志,可谓是海宽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种一扫阴霾、豪气干云的畅快,李利一直记忆犹新,片刻不曾或忘。
这一步迈出去,蔡邕的人生轨迹便与李利联系在一起。长安之乱时,他依然为董卓之死而伤心不已,执意给董卓收尸,同样引起王允的极度不满,试图加害于他。然而,就在蔡邕生死悬于一线之际,李利身边的亲卫统领李挚却横空杀出,生生将蔡邕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随之背着他逃出长安城。
自此,蔡邕彻底摆脱了殉葬者的命运,逃出生天,并随着女婿李利的权势不断攀升而水涨船高,就任太学院第一任院长,赐予太学士封号,秩同三公,成为天下第一大儒。
然则,蔡邕是忠于汉室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他曾在李利面前反复念叨君臣之道,劝说李利效忠汉室,辅佐天子刘协中兴汉室。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利权势越来越大,麾下军队越来越强盛,行事也愈发肆无忌惮。这一切都清晰无误地告诉蔡邕,自家女婿到底想干什么,其志向又在何方。
毫无疑问,得知李利志在天下的那一段时间,蔡邕无疑是倍感煎熬,内心深处剧烈挣扎,自己和自己作斗争,一边是效忠了几十年的大汉王朝,一边则是自己的爱婿,并且还是救命恩人。这份常人难以理解的挣扎与煎熬,不足为外人道,只能独自承受,其中的苦楚也只有蔡邕自己知道。这是一种人生理想与现实形势的剧烈碰撞,也是情感与信念的争斗,更是亲情与抱负的抉择。
独自挣扎许久的蔡邕,自此变得沉默寡言,一心钻研学问与教学,不再过问朝堂政事,俨然是眼不见心不烦,耳不闻心坦然。然而,他在无形之中还是偏向女儿女婿一方,下意识地维护李利的声誉,情不自禁地宣扬李利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们今日的求学机会来之不易,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铭记这些都是大将军李利所赐。
这就是蔡邕尽己所能为李利所做的一切,可他却从来不在李利面前透露只言片语,更没有丝毫邀功之念。他就这样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太学院的学生们。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三年来一直如此。若不是蔡琰无意中提到父亲蔡邕和孔融大吵一架,李利还浑然不知,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众多岳父之中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始终默默支持自己的存在。
此时此刻,李利就这样轻松写意地与蔡邕坐在堂中悠闲品茶,谈话内容都是家中琐事,不涉及朝中政事。因此谈话十分愉快,其乐融融。
时至今日,李利完全能够理解蔡邕的心情。知道岳父心里仍然很矛盾很复杂,所做的事情可做而不可说;即使当面询问,他也绝对不会承认,甚至还会矢口否认。这就是一个老人的坚持。他的心早已偏向子女。可他仍有自己的执念;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只求自己有生之年不做有损汉室威仪的事情,至于其它事情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与神色自若的蔡邕相比,堂下的皇甫嵩、朱儁和孔融等人则显得十分拘谨,神情忐忑,眼神飘忽,时刻留意着主位上李利的神情变化。现如今,在他们眼里。上阶端坐的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官拜当朝大将军。领丞相事,总揽天下一切军政,持天子剑,手握四五十万西凉雄兵,虎视天下,叱咤风云。司隶之战后,大将军李利的名字威震天下,令各路诸侯霸主忌惮不已。今时今日,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将军已是足以令世人仰视的存在。
看着李利阳光灿烂的俊朗面孔,皇甫嵩、朱儁和孔融三人感触良多,暗自唏嘘。三年前,当李利初掌长安京畿之时,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把这个谦谦有礼的年轻人放在心上,权当其少年得志,断然不能长久,远远不能与董卓相提并论。是以,当初他们面对李利谦逊有礼的礼遇时,坦然受之,甚至还有些倨傲,摆出一副屈尊降贵折节下交的姿态。而李利当时却毫不介意,对他们这些当世名将和大儒们彬彬有礼,处处以晚辈自居,这极大地满足了皇甫嵩等人的虚荣心,让他们很是受用。
然而,时隔三年,甚至还不满三年,依旧还是那些人,可面临的形势已然大变。时下,他们坐在堂下战战兢兢,而昔日的年轻人却高坐在上阶主位谈笑风生,笑容依然阳光灿烂,但身份却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皇甫嵩和朱儁两位老将,前日早朝上的一幕时刻浮现在他们眼前,堂堂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地地道道的汉室宗亲刘范和刘诞兄弟二人,随着这位年轻的大将军一声令下便人头落地,其首级至今还悬挂在长乐宫门前。在这件事情上,两位老将其实也参与其中,虽不是主谋,却也顺水推舟了一把,或者说是推波助澜,是为帮凶。可眼下,刘范兄弟二人已被枭首正法,伏完和庞羲也调离朝堂,进入将军府后便沦为阶下之囚,如今只剩下寥寥数人不曾受到惩罚,这其中就包括此刻坐在堂中的这两位老将。若说李利根本不知道他们俩也有份儿,那绝对是自欺欺人的鬼话,在时下的长安城中但凡李利想知道的事情,不出半天便能一清二楚。可是,李利为何不拿他二人问罪,反倒还将他们请来作为上宾参加婚宴呢?
这让皇甫嵩和朱儁二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以坐在堂下忐忑不安,惟恐此刻还是座上宾,下一刻便要沦为阶下囚。
恰在此时,两名亲兵快步走进正堂,低声对郭嘉和李玄二人低声私语一番,而后李、郭二人起身告退。因为他们两个也是今日的新郎官,时下临近正午,婚礼即将开始,他们自然要提前准备一番,而后迎娶新娘,正午时分拜堂成亲。
据说,婚礼一般都选在正午左右进行,因为此时正气浩然,诸天妖邪鬼怪、魑魅魍魉纷纷远遁,故而正午乃良辰吉时也。

第817章 帅府点将

正堂上,婚礼如期举行。
在蔡邕、李傕、孔融和华佗四人的见证下,五对新人相继拜堂成婚。
而紧随他们之后的则是一百余对新婚夫妇的拜堂仪式,场面十分壮观。
如此大规模的成亲仪式,在大汉历史上尚属首次,算是首开先河,注定被人广为传诵。
至于言辞褒贬,眼下还无从得知,想必是众说纷纭,各持一词,褒贬不一。
不过,在堂中观礼的朝中老臣却从众多新娘中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倩影,奈何这些女子皆是红盖遮面,无法辨认其容貌。
即便如此,他们仍是疑窦丛生,不时看向主持婚礼的大将军李利,眼神狐疑,神情颇为精彩。
如此情形,使得整个正堂的氛围十分诡异,那一张张堆满疑虑的面孔煞是耐人寻味。
事实上,很多天子近臣早已看出端倪,认出这一百余位新娘中有一半都曾是宫中内院的妙龄侍女和宫嫔。而另外一部分女子也是出身“名门”,尽管朝中百官还不清楚她们是何来历,但李利麾下一众文武却知之甚详,因为这些女子都曾是大将军内府的侍婢和众位主公夫人的贴身侍女。
今日,借着李暹、李玄、郭嘉、桓飞和许褚等人的大婚之际,李利麾下上百名至今还未成家的将领一起举行婚礼。其实。这也是李利对他们的变相赏赐。
自古以来,就有上位者给麾下亲信将领或立下大功的臣子赏赐美女的惯例。
起初,李利不屑为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出于对军中现状的考虑,他终究不能免俗,渐渐接受了为麾下将领赐婚的礼制。毕竟,军中将领常年征战在外,其中大多数将领出身寒微,根本没有长辈替他们张罗婚事,以致于征战多年仍是孑然一身。
在西凉军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因为李利麾下的大部分将领都是贫苦出身,真正来自大家族或士族阶层的将领并不多。于是,在没有家族长辈替他们筹措婚事的情况下。很多将领清闲之时,经常出入烟花柳巷之地,随意找个歌伶舞女发泄一番,而后随军出征。
也正因如此。早期的西凉军声名狼藉、恶名昭著。每次攻陷一座城池便会发生很多强占民女之事,奸淫掳掠,胡作非为。而当时的大军统帅董卓却对此置若罔闻,一笑置之,以致于西凉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很多良家女子都惨遭蹂躏。事后,许多妙龄女子怀有身孕,却不知夫家是谁。其命运之凄苦已然不言而喻。
有鉴于此,自从李利接管西凉军后。大力整肃军纪,严禁掳掠女子之事再次发生,一经查实,立斩不赦。与此同时,李利平定西域四郡时就曾强力推行麾下将士迎娶羌人女子和战俘女子之举措,曾将数万名女子许配给麾下将士为妻,并鼓励羌人女子嫁于汉人为妻,还为此制定了奖励措施。正是这一番举措落实下来,才彻底杜绝了全军将士肆意掳掠的恶习,从而赢得大多数将士的极力拥戴,稳定了军心。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李利切身体会到上位者赐婚之事除了拉拢人心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军队常年征战或是戎守边境,普通将士根本接触不到适龄女子,更不可能有彼此爱慕之说,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恋爱。是以,很多将士都是父母和族中长辈给他们张罗婚事,若是父母多病或是早已过逝,那这些将士便只能靠自己成家立业。
而真正靠一己之力成家立业的将士不到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兵士便只能打光棍,有了饷银便到青楼快活一夜,而后仍是光棍一根,哪天战死沙场便一了百了。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以致很多将士战死沙场后,连个收尸的亲人都没有,更不会有妻子儿女了。
所以,像今日这样大规模赐婚的事情,李利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时至今日,经他下令成婚的将士,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数万个家庭就因他的一声将令而组建起来。有时候,李利自己都觉得这么做很荒诞,很不人道,强行将数万将士和适龄女子撮合在一起,这样仓促组建起来的家庭到底过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温暖的家庭,一切都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凡是他下令成婚的将士都绝对忠诚于他。至于家里究竟过得好不好,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离婚”之事发生。因为这个时代只有男子才能休妻,也就是所谓的“离婚”,女人是不可能离婚的。即使夫妻关系不和,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要男人不写休书,还得咬牙坚持下去。除此,别无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