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祭奠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间没有丝毫纰漏,一切都十分顺利。
然而,当李利站在高台上朗声宣读贾诩撰写的祭文时,异变突起。刚刚还艳阳悬空、万里无云,此刻却天色突变,整个天空骤然阴沉下来,朔风大作。
“呼呼呼”
大风吹过耳畔,李利神情骤变,内心惊诧莫名,暗道:“这到底是哪门子妖风,为何早不来晚不刮,偏偏赶在我宣读祭文时天地变色,阴风大作?莫非、、、莫非这是天谴不成?苍天知道我此番祭陵另有所图,用意深远,难不成要来个晴天霹雳直接劈死我么?”
一念至此,李利下意识地停顿一下,不由自主地低头看看脚下的祭坛高台。
“娘的,还真高啊!距离祭台足足九尺,而祭台本就高出地面数十米,站在这么高的高台上,若是突然来个电闪雷鸣,还真有可能遭雷劈啊!”
一刹那,李利当真有些怕了,心中甚是忐忑,恨不得立即下去,祭文嘛不念也罢。然而,正当他犹豫之际却无意间瞥见贾诩惊愕的神情中还流露出几分喜色,此刻正满脸激动地看着自己,眼神似乎还有些崇拜。
恍然间,李利才想起自己这是在祭奠英灵,本就不是什么高兴的事,此刻正好读到感人肺腑之处,没想到天色突变,刚才还白云飘飘,现在便阴云密布了。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祭陵有效果啊!
于是,稍稍停顿之后,李利继续朗声宣读祭文,声音比之前还要洪亮许多,以致于百步开外的观礼人群都能听见。
“天若有灵,与吾同悲;地若有灵,与吾同泣;天地有灵,祐我东征将士英灵。冥冥苍天,炎炎厚土,我东征阵亡将士永垂不朽!”
伴随最后一句祭文读出来,李利片刻不曾迟疑,大步流星走向高台。
“喀嚓轰轰轰!”
就在李利刚刚走下高台立足未稳之际,只见一道夺天地之光辉的闪电劈空降下,随即轰隆隆的雷鸣声如影随形,“轰”地一声击中了高出祭坛九尺的高台。当即,高台最上端的两层石阶轰然坠落下来,下坠的方向正是立足未稳的李利站立之处。这一下若是砸中了,必将李利砸得血肉横飞,当场丧命。
“孤乃天命所归,何方妖孽胆敢放肆!”
随着身后响起“咔嚓”一声巨响,李利当即心头一紧,想也不想,随手拔出挂在腰间的天子剑,奋力一挥斩向头顶上空的黑影。长剑挥出的同时,他还不忘暴喝一声,第一次自居丞相,当众称孤道寡。
霎时,李利反手挥斩出去的天子剑与石阶相撞的一瞬间,便被他脱手掷出去,而他本人则是迅速向前跨出数步,第一时间远离高台。
伴随“嘭”的一声巨响,那被闪电击落下来的两层石阶轰然炸开,凌空炸成粉末。而被李利掷出去的天子剑则插在残余的石阶上,剑刃上还残留着白炙的光晕,“兹兹”作响,随即响声渐渐平息,剑锋上萦绕着缕缕热气,仿佛刚从火炉里捞出来的一般。
这一幕十分显眼,包括李利在内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那诡异之极的白光和淡黄色雾气,以及被一剑劈中便炸为粉末的青石阶,悉数落在数万名旁观百姓眼中。
待天子剑终于静止不动时,祭台周围的西凉将士和数万名百姓惊骇莫名地看着傲然站在祭坛上的李利,就连跟随他多年的贾诩也不例外。
这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却不见闪电与雷鸣,刚才还狂风大作的情形瞬间遁形,随之而来便是和风细雨。这是,今春第二场雨,恰在李利祭陵之时落下,可谓是应时应景,不可或缺。
随后,在贾诩和几位文官的陪同下,李利顺着凉亭走廊察看墓园,从西边西凉阵亡将士陵园开始,再到东边盟军将士陵园。一路上,他神色自若,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显得十分平静,神情举止泰然自若。
临近傍晚,李利一行人缓缓下山,走到祭台下方时,李利挥手示意李挚去将插在高台石阶上一个下午的天子剑取回来。
至此,李利祭陵之行圆满结束,当夜他便带着亲兵卫队返回潼关,贾诩与之同行。


第824章 仁慈不是软弱
长安,大将军府。
祭陵之后第十天,汉历三月十三,距离大军再次出征还有两天。
此时,随军出征的东线兵马已相继赶到长安西门外驻扎,而西线兵马则在汉阳集结。
自从祭陵归来之后,李利便住进郿邬,连续数日不见任何人,也没有任何将令传出。
纵是如此,娄底原祭陵当日发生的怪事还是不胫而走,传遍长安城内外,乃至中原各州郡。
春季惊雷,雷击祭台,大将军挥剑斩妖灵,娄底原祭坛惊现神迹,天子剑显威,等等。
当日祭陵之时所发生的一切传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诸多猜测接踵而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但众多议论之中,有一种说法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便是大将军李利乃天命所归。一篇吊念东征阵亡将士的祭文感天动地,使得天地为之变色,而后妖灵魍魉趁机作祟、阴风大作;危急之时,大将军李利挥剑齑粉,天子剑绽放万丈光芒,惊现神迹。
这种说法在众多传言中占据主流,因为这一幕是当时在场的数万百姓亲眼目睹,众口一词,毋庸置疑。
与主流相对应的是,传言中也有很多对李利极为不利的说辞。其一,李利倒行逆施,私造陵园,惹得天怒人怨,故遭天谴雷劈。其二,李利未得圣谕便私造陵园,实属僭越之举。有损皇室威仪,引发天威降临,险些命丧当场。其三。李利欺凌天子,独霸朝纲,为所欲为,故遭刘氏先祖谴责,略施惩戒,劝导其效忠汉室,辅佐天子。中兴大汉。
诸如此类的讹传说得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并抬出天子剑乃高祖斩白蛇起兵之佩剑。乃刘氏皇族之护国神器,岂容宵小犯上作乱。故有天子剑击碎巨石、斩杀妖灵之事,并展现神迹,此乃汉室中兴之兆。
是以。连日来。两种截然对立的说法争锋相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
然而,当事人李利却对此不做任何表态,也没有半句解释。当夜他便率领卫队冒雨赶回长安,在大将军府稍作停留后,随即返回郿邬,自此连续数日不曾露面。就连跟随他一起返回长安的司隶校尉贾诩也不明其里。甚为忐忑,始终惦记着祭陵出现纰漏。惟恐李利就此迁怒自己。为此,这几日他天天都来郿邬求见李利,却屡屡被内府管家邹静挡在门外,声称大将军冒雨归来,身体微恙,正在府中静养,不宜过度劳累;若无紧急战事,概不接见群臣。
于是,贾诩天天赶来问安,而后再返回大将军府处理军政事务,连续九天,从无间断。
直到第十日,正当贾诩乘坐马车出城前往郿邬时,却在城门口遇到金猊卫亲兵卫队,随之见到神色如常的主公李利。
当即一行同往大将军府,沿途之中李利一言不发,煞有兴趣地打量着日益繁荣的街市,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眼见于此,贾诩亦不多言,放弃马车,骑马跟在李利身后,直至大将军府。
乍一进入府门,闻讯赶来的李玄、李儒、郭嘉和法正等人便迎上来躬身见礼,随之一行人簇拥着李利步入正堂。
信步走到堂下左侧上首位,李利很自然地落座,摆手示意李玄、贾诩等人不必再度行礼,各自入座便是。毕竟,此刻正堂上没有旁人,在座的都是他颇为倚重的心腹近臣,主臣之间早已相处日久,无须拘礼客套。
“近日城中可有大事发生?讹传谣言就不必说了,这些我都已知晓。”随手端起侍婢奉上的热茶,李利语气平和地随口说道。
李玄闻声道:“回禀主公,除谣言驳杂之外,城中无事,一切如常。”
“嗯,这便好。”李利抿一口茶后,微微颔首,不以为意道:“谣言无须理会,嘴长在别人身上,人家想说什么却不是我等所能左右的。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既然有些人喜欢散播谣言,那便让他说就是了,堵不如疏,越是横加阻拦便会愈演愈烈。是以,我等索性不予理睬,要不了几天谣言就会耸然无味,自然而然便消失了。当下世道纷乱,谣言不足为惧,真正对我李利和西凉军有威胁的还是潜伏在暗处的阴谋暗算,以及各路诸侯势力。文优啊,这些宵小之徒便交由你负责,一旦查实无须禀报,如何惩处你自行决定即可,对于制造混乱之徒不必手软,快刀才能斩乱麻。”
“诺,请主公放心,微臣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了。”李儒欣然点头,接声说道:“目前,微臣已经查到一些线索,此次散播谣言之人都是些市井之徒,朝中百官并未牵涉其中。而这些蓄意制造事端的市井之徒其实就是各路诸侯安插在城中的细作,虽然人数不少,却翻不起大浪。只待鹰眼查出他们的藏僧所,微臣便立即出击,摧毁他们的巢穴易如反掌。”
李利轻轻点头,对李儒能够快速介入探察甚为赞赏,微笑道:“此事处理完毕后,你也该走马上任了。大长秋之职对于你而言,只是虚职而已,时下你的主要职责是京兆尹,治所暂时设在左冯翎郡。”
说到这儿,李利对李玄、贾诩和郭嘉等人笑道:“诸位也是一样,各司其职,治所不在城中的便尽快前去上任,长安城便交由我叔父掌管即可。此外,出入长安的各处关隘也要严格执行军令,时下我叔父掌管通关禁令,各处关隘守将务必遵循将令,不得阳奉阴违,肆意刁难。否则,我叔父又要找我告状了,甚至还会以为我故意刁难于他,名义上给他发放通关路引之权,实则处处设置障碍,以致于他这个掌管京畿的车骑将军有名无实。呵呵呵!”
郭嘉闻言后,眼底闪过一抹精光,当即恭声道:“主公所言极是。微臣随后便传达主公军令,命各处关隘守将见车骑将军签发的通关路引一律放行,如遇车骑将军兵符如见主公,任何人不得横加阻拦,否则一律严惩不贷。”
“如此甚好。”李利微笑颔首,旋即扭头看向李儒,询问道:“今日便是天子前往娄底原祭陵之日,可我刚才进城时却发现街市上还有朝中官员的车驾。莫非天子与朝中百官至今还未起行么?”
“呃!这”李儒闻声色变,脸上露出惶恐之色,稍稍迟疑后,立刻起身请罪道:“主公容禀,近日来微臣已经多次进宫催促天子起行前往函谷关祭陵,却不料前几天天气突变,天子偶感风寒,连日来一直卧榻养病。是以、、、是以时至今日,天子和百官们尚未起行。微臣前天便前往郿邬禀报主公,没想到主公亦是身体微恙,是故微臣不敢惊扰主公,便迟迟不曾向主公禀报。此乃微臣之过,请主公责罚。”
“偶感风寒,身体抱恙?”李利眉头一挑,脸上的笑容瞬间遁去,神色随之阴沉下来,微眯着双眸,眼神中闪烁着浓烈的不屑之色。
“这几日我在府中小歇,佯称冒雨赶路、身体微恙,不承想宫中这位竟然也是偶感风寒、身体抱恙,病得真是时候。哼!不过是前往函谷关祭陵而已,区区几日路程,竟然如此推诿搪塞,真是岂有此理?这是有意跟我叫板,讨价还价么?”
冷哼之中,李利对李儒沉声道:“拖延数日还未起行,看来皇帝对我的安排另有想法呀!既然他借口推诿,想必今日理应昭告天下的声讨诏书也是如此了?”
“呃、、、正如主公所言,确实如此。”李儒惊愕应声,一边观察着李利的神色,一边小心翼翼地道:“五日前,微臣便拟好了诏书,可他却借故托病迟迟不肯亲自抄写一遍。因此,诏书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