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7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杀得他们措手不及。而曹操此举就说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带走天子和百官,反被袁绍堵在城中,而曹操又对袁绍横插一脚甚为不满,没有第一时间让袁绍见到天子和百官,使得他们又耽误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从而错过了离开洛阳的最佳时机。
等到袁绍觐见天子表明心迹、邀请天子和百官移驾冀州时。刘备、吕布、袁术等三路人马适时赶到,又破坏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恰在此时,邙山上突然升起狼烟,我西凉军追杀而来,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逃离洛阳,退往其它州郡再行商议天子和百官的归属。
两个时辰之内,局势一变再变,既让各路诸侯纷纷显露心迹,又让他们都没有得逞。这样以来,局势就变得极为复杂了。各路诸侯都知道对方的心思,彼此之间根本不可能妥协,近乎没有缓和的余地。而此事于我等而言却是一件大好事。越来越有意思了。一场好戏即将上演,我等适逢其会,正好凑热闹,坐山观虎斗,人生一大乐事也!”
贾诩闻言愣神,似乎对李利这番话有些不可置信。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一件挨着一件,诸侯们一个接着一个赶到洛阳;犹如一群猴子抢一根玉米棒一样,抢来抢去。谁也没有得手,结果被老农一声暴喝。吓得猴群仓皇逃窜。这未免也太凑巧了吧?主公并未亲眼目睹,何以说得如此清楚详细。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主公何以如此笃定邙山上的烽火一定是兖州曹操所为?此外,而今我等率大军赶来,倘若诸侯们联手与我军厮杀,凭借洛阳城池之利,只怕胜负犹未可知?”贾诩轻声问道。
李利微微颔首,笑道:“文和心思缜密,这两个问题直指要害,实乃关键之所在。在邙山上布置烽火台之事,只有曹操和袁绍二人能够做到,因为他们有这个时间,其他诸侯则来得太晚,没有机会这么做。而袁绍和曹操二人之间,袁绍素来高傲,目空一切,即便能想到烽火示警的办法,也不屑为之。与之相比,曹操此人心细如发,历来行事都是谋定而后动,从不轻易涉险,更对我西凉军忌惮不已,因此烽火台肯定是他所为,而不是袁绍。”
语气稍顿,李利俯视着山下官道上的大军,接着说道:“至于诸侯们联手对抗我西凉军之事,先前我等已经有此设想,为了以防万一,此次我先后调集了青龙营、飞熊重甲营、金猊卫和波才率领的四万步军,共计十二万步骑。凭此军力,即便是诸侯们联手与我军对抗厮杀,亦不足惧。至于洛阳城么,固然是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但时下正值春荒时节,城中没有水源,护城河和水井悉数干涸;凭此一项就足以将他们困死在城中,最终只能坐以待毙。
事实上,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据城死守。倘能如此,纵然将我西凉军全部兵力全都调集过来,我也在所不惜,力求毕功于一役,全歼五路诸侯。这样一来,五年之内,我等便可荡平所有诸侯势力,一统天下。只可惜,这只是我等一厢情愿而已。眼下这些诸侯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不愿意与我西凉军硬拼;只有等到他们实力足够强大之时,才会与我军正面决战。”
贾诩深以为然地点头,思索着说道:“确如主公所言。我军细作早已探明,洛阳城中断水已久,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城中都无水可用;即便是一些水井中没有干涸,也是污浊不堪,无法饮用。
自从洛阳城被大火焚毁后,整座城池大半房屋被烧毁,一半百姓被董相国强行迁徙至长安,另一半人也相继逃亡其它州郡。只有极少数百姓仍旧留在城中,却不料盗匪和流寇肆虐,将洛阳皇宫拆得干干净净,还在城中恣意妄为,祸害百姓。此后。洛阳城混乱不堪,百姓越来越少,只有途径此地的流民在此歇脚。又因流寇经常前来劫掠,使得流民们都不敢在此居住;久而久之。便彻底没人了。”
李利轻轻点头,若有所思地道:“洛阳城乃东汉帝都,历经两百余年,断然不能在我等手里荒废至此。此次我等不仅要收复司隶全境,还要重建洛阳城,能修就修,不能修缮的便推倒重建,皇宫就不必重建了。代价太大,没有必要。等到洛阳城重建完成后,参与重建的将士和周边百姓优先入住,随后入住者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佣金。此事可以交给各大商贾来做,想必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因此重建费用均由他们自己出资垫付,事后三年内的收益一半归他们所有,洛阳城周边百里之内减免赋税三年。”
贾诩欣然应声道:“主公此举大善。微臣立刻派人通知元忠,他擅长此道,让他主导洛阳城重建事宜。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利颔首笑道:“你和元忠自行商议即可,不必事事禀报。时间差不多了,想必此刻洛阳城已是一座空城。我等也该出发了。”
分割线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已过去三天。
荆州襄阳,州牧府。
“砰哗哗哗!”
大堂上,刘表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将手中书简重重摔在桌案上。即便如此,他还是怒气未消,遂大手一挥,将桌案上的一摞书简扫落一地,吓得蒯越、蒯良兄弟二人连忙起身后退。却为时已晚。蒯良躲闪不及,被一卷竹简打中额头。随之额头上鼓起蒲桃(葡萄)大的血包,险些当场见红。
“哎呦!”蒯良捂着额头的痛叫声并未打消刘表心头的怒火。只见他看都不看蒯良一眼,厉声怒斥道:“岂有此理!诸葛玄身为南阳太守,为何不出兵抵挡,反倒大开城门放五路诸侯大军进入宛城?现在倒好,诸侯们反客为主,顺手接管南阳全郡,十几万大军堂而皇之地进入荆州境内。
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硬生生将战火带入我荆州,这会给我荆州招来天大的麻烦!西凉李利岂是好惹的,十二万大军陈兵南阳,这可如何是好?”
蒯越本想出言劝阻,却留意到主公刘表的话语中刻意省去天子和百官,避而不言。这一发现让蒯越窥探到刘表的心思,故而他并不急于开口,反而细心查看兄长蒯良的伤势。好大一个血包,又红又紫,差点打破额头,鲜血横流。这可真是无妄之灾,被盛怒之中的刘表掀翻竹简打中,上哪儿说理去?这迎头一棒,算是白打了!
一边低声安慰兄长,蒯越一边留意着刘表的神色变化,心中若有所思。其实,荆州治下一众僚属都知道刘表的心思,无非是偏安一隅,坐守荆州,享受荣华富贵,安度晚年。因此,刘表根本迎接天子和百官之意,从来没有,甚至对汉室兴亡都不在意,在他眼里只有荆州七郡,余下一切都漠不关心。二十天前接到勤王令的那一刻,刘表看完诏令后一言不发,遂将竹简拿进内堂,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本来一切都如刘表所想,不管天下各州如何纷乱征伐,荆州各郡都会相安无事,风平浪静。然而,随着昨日傍晚南阳郡治宛城大开城门,将五路诸侯大军和天子、百官们迎进郡守府,暴风骤雨随之扑向荆州,使得荆州上空战云密布,一片风雨欲来之势。
这对刘表而言就如同晴空霹雳,坐在府中却祸从天降,使得他再也不得安宁,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


第901章 风云会,嫁祸荆州
本来一切都如刘表所想,不管天下各州如何纷乱征伐,荆州各郡都会相安无事,风平浪静。
然而,随着昨日傍晚南阳郡治宛城大开城门,将五路诸侯大军和天子、百官们迎进郡守府,暴风骤雨随之扑向荆州,使得荆州上空战云密布,一片风雨欲来之势。
这对刘表而言就如同晴空霹雳,坐在府中却祸从天降,使得他再也不得安宁,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
天降横祸,这让刘表如何还能坐得住,如何还能不大发雷霆,如何不怒火中烧?
如果说蒯良刚刚是无辜被殃及,以致额头上鼓起血包,那刘表此刻所面临的才是真正的无妄之灾,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麻烦,甚至有可能毁掉荆州现有的大好局面。
现任南阳太守诸葛玄,本是刘表的旧识故友,早年躲避战祸举家从琅琊郡迁徙至荆州,遂被刘表举荐为扬州豫章太守。却不料,扬州战火纷飞,袁术与刘繇打得昏天暗地,致使诸葛玄不得不暂时寄居荆州刘表帐下。随后,朝廷改任孙策为豫章太守,而刘表又趁着司隶大战之际出兵南阳,将失陷多年的南阳郡重新夺回来。如此一来,刘表治下又多了一个郡,随之做个顺水人情,举荐诸葛玄出任南阳太守。没想到,李利倒是挺干脆,收了刘表进献的钱粮之后,立即下诏应允。
就这样,本来应该客死他乡的诸葛玄。阴差阳错地没有前往豫章郡上任,自然也不会在逃离豫章郡途中染病而亡。眼下他还活得好好的,而且是中原第一大郡南阳郡的郡守。辖下共有三十六个县,相当于三个郡,跃居天下各郡之首,且为东汉开国帝王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故称“帝乡”。
正所谓:一饮一啄岂非无因。历史上,刘表终其一生都未能将南阳郡重新夺回来。然则前番司隶大战时,刘表却捡个大便宜。趁着中原诸侯与西凉李利大战于函谷关,时机出兵攻取南阳郡,出其不意地一鼓而下。夺回帝乡南阳。与此同时,他举荐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却因扬州纷乱、战火不休,失信于故友。为了弥补失策、保全颜面。遂将南阳郡交予诸葛玄,极力举荐其出任太守。
事情进行至此,可谓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不承想,世事难料,刘表百密一疏,万万没想到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和吕布等诸侯会裹挟天子和百官放弃洛阳,继而退守南阳。并各自率领大军进入荆州。如此以来,不但南阳郡得而复失。还将整个荆州拖入这场空前争斗当中,一举打破了荆州多年的平静,战火烽烟瞬间席卷荆州。
州牧府大堂上,刘表接到禀报后暴跳如雷,勃然大怒,脸红脖子粗,气喘如牛。但这只是表象,待他大肆发泄一通后渐渐冷静下来,心中知道此事怨不得诸葛玄,而是曹操、袁绍等五路诸侯故意祸水东引,将这场争端引向荆州,从而达到将他刘表拖下水的险恶用心。
面对天子和百官们亲临城下,休说诸葛玄不敢怠慢,别无选择之下只能开城迎驾,就算刘表亲自坐镇宛城,也不能视而不见,拒而不纳。毕竟他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堂堂正正的大汉皇叔,在皇室宗族中享有崇高声望。而今天子刘协亲临南阳,难道他还能佯作充耳不闻,避之不见么?
倘若如此,他刘表有何颜面立于世间,还算是汉室宗亲、刘氏皇族中人吗,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历代先祖?
正是因为身份使然,从接到勤王诏令的那一刻开始,刘表就没想过奉诏接驾。放眼天下,各路诸侯都能挟持天子和百官以号令天下,唯独汉室宗亲不能这么做,或者说但凡出身刘氏宗族的诸侯都不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因为其他诸侯可以拥兵自立、割据为王,唯独刘氏宗族不能在乱世当中挟持天子,图谋江山。一旦皇族中人胁迫天子和百官们,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其身不正、其心叵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遭世人唾弃,自绝于天下。
这是置身于大争之世当中,特殊环境下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适逢太平之时,刘氏宗族内部纷争,皇族中人争夺皇位,尚且有情可原,毕竟历朝历代的皇室纷争屡见不鲜。但是,面对诸侯并起、群雄环伺的大乱局面,如果皇族中人还在内讧争斗、甚至刀兵相向,此举实在是令人寒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