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9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张飞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缺乏说服力。毕竟六万大军已经进入巴郡多日,这么多人马即使可以暂时隐匿行踪,却决计不能长久,根本逃不过敌军的斥候和耳目眼线,因此东路军的行踪早已暴露。
所以,众将都明白,出身屠户的张飞秉性暴戾,嗜血凶残。再加上他之前长期被软禁,极度压抑,使得他愈发暴戾,此番他好不容易领军出征,自然是凶性大发,肆意杀戮,由此酿成了屠城惨剧。
筵席之后的议事,其实就是为了处理张飞。
本来李暹还担心周瑜勃然大怒之下必然要将张飞问斩,孰料周瑜并未深究,只是轻猫淡写地说了一句:“张飞下令屠城之事在我西凉军中尚属首例,随军主簿将此事记录在案,随后呈报于主公,请主公决断。在主公军令到来之前,此事不必再议。”

ps:衷心感谢:书友“简单”、“忧郁8888”、“雄心壮志”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142章 扬刀立威
“都督为何如此轻易地放过张飞,何不对其予以严惩?”
后院内堂上,李暹和周瑜相对而坐,吕蒙站在一旁,侧耳旁听。{借着伸手给周瑜倒茶之际,李暹再次提起刚刚大堂上的事,乍听他似乎是很好奇,实则为了试探周瑜的口风,从而捉摸周瑜的心意。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周瑜对张飞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以致于张飞犯下大错竟然免于惩处?
周瑜方才所为与之前的态度大相径庭,俨然判若两人。
若是以往,李暹绝对不会坐视张飞被周瑜问罪,因为他很清楚自家兄长李利对张飞颇为器重,原本张飞被俘之后就应处决的,关键时刻却被李利出手救下。正因如此,爱屋及乌之下,李暹才会对张飞另眼相待,如今更是将张飞收入帐下,成为雄鹰卫营第一战将。
但是此次屠城之事非比寻常,实为西凉军组建至今的第一次屠城事件,事关重大,李暹也不敢自作主张,更不敢贸然替张飞出头。因此他率军赶到后立即命人掩埋尸骸,多少替张飞做一些事情,略尽心意,也算是不枉彼此结识一场。
然而,一旦周瑜果真降罪下来,真正决定严惩张飞、以儆效尤的话,这次李暹是不会替张飞出头的。这是因为张飞擅杀安汉城三万余人的罪责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李暹也不能干涉,说是无能为力亦不为过。
而李暹之所以不插手此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很了解自家兄长的脾气。深知李利虽然久经沙场、杀戮无数,却从不枉杀手无寸铁的妇孺老人,更不会下令屠杀平民百姓。
这一点。毋庸置疑。纵观李利领军征战的屡次大战,不管战局如何艰难,形势如何严峻,李利从未下达过屠城命令,从未枉杀过一个百姓。从他执掌西凉军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整整八个年头,征战之中从未下达屠城令。即便是对异族蛮夷,也没有赶尽杀绝。
是以张飞此次算是开先河,打破了西凉军中没有屠城令的历史。倘若张飞最终免于处罚的话。此例一开,日后难免再次出现统兵将领一怒之下悍然屠城之事,其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深远。
对于这种关乎重大决策的事件。李暹不会擅自参与。更不会干预决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执行兄长李利的命令,令行禁止,坚决拥护李利下达的所有政令和军令,倾尽全力维护李利的威信。这是李暹最坚定的信念,谁也无法令其动摇半分。
这是因为在李暹心里,李利既是他的兄长,又是父亲。尽管他和李利兄弟二人是李傕一手抚养长大的。但是真正对他最好、最关心他的人还是兄长李利,因此李暹对李利有着情深似海的深厚感情。亦兄亦父,或者说是长兄为父。
所以,刚才周瑜轻易地放过张飞,让李暹深感惊讶。所幸周瑜的最终决断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这种关乎全军的大事必须交由自家兄长决断,其他人都不能擅自做主,包括他李暹和周瑜在内。
就在李暹暗自忖度之际,周瑜随手端起茶盅,对他点头示谢,轻呷一口茶后,微笑道:“上将军有所不知。按照我军现行军规,此次张飞下令屠城之事并没有违犯军纪,毕竟他下令屠城之时战事并无结束,城中已经还有很多人反抗。主公曾经下达严令:不得擅杀俘虏和降兵,不得肆意残杀平民百姓;但是对于负隅顽抗之敌仍需对其施以严厉打击,断不可心慈手软,心存妇人之仁,以免造成我军将士无谓伤亡。
再者说,大军出征之时,上将军和我都没有提及屠城之事,没有明确规定攻打城池时不能屠城,不能斩杀试图抵抗我军入城的平民百姓。所以,严格说起来,张飞将军为了避免我军将士无谓伤亡而下达屠城令,此举并没有触犯军纪。
既然张飞没有触犯军纪,我等自然没有理由亦无权问罪于他,更不可能对他施以严。这些都需要主公亲自定夺,倘若主公对此并不介意,亦或是默许了张飞的所作所为,那么张飞就不会受到惩罚;反之,如果主公知悉此事之后勃然大怒,下令问责的话,那么张飞便要受到惩罚,轻则重杖一百,重则直接问罪斩。”这是周瑜的回答。他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执行李利的军令,唯李利之命是从。
李暹闻言后,欣然点头,肯定道:“都督所言极是,末将亦有此意。只是兄长此刻还在千里之外的蜀郡,无法及时获悉此事,加之密信传送颇为不便,一来一去至少需要十天左右。在兄长将令到来之前,不知都督打算如何处置张飞,当真不作任何处理吗?”
周瑜神色微变,眉头蹙成一团,凝神思考,沉默好一阵儿,缄口不语。
半晌后,他轻轻点了点头,沉声道:“暂时不作处理,让他仍在上将军帐下效力,等候主公军令。不过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想来主公不会严惩张飞,最多略施惩戒,让他受些皮肉之苦而已。
记得主公临行前曾对我说:‘自天下大乱至今,大汉各州各郡几乎都经历过战火的淬炼和洗礼,饱受战祸之苦;唯独益州多年来一直置身事外,即使爆战乱,也仅限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半数以上的郡县都没有经历过战乱之苦。因此益州战事必须施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投机之徒,使其对我西凉大军心生畏惧,惟有如此方能迅平定益州。’
所以,我猜测主公不会降罪于张飞,最多是小惩大诫,借此安抚人心。仅此而已。”
李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都督言之有理。兄长素来仁慈为怀,但是益州不同于其它州郡,太平年月过得太久了,不能以常理待之,必须使用非常手段,予以强大震慑,如此方能收奇效。”
周瑜道:“确是如此。不过张飞所为未免太过凶残,如此肆无忌惮的肆意屠城,势必引起各郡百姓拼命抵抗。果真如此的话,便是过犹不及,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李暹思索着轻轻点头,表示赞同,遂话锋陡转,低声问道:“不知都督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安排,我等何时才能挥师成都,与家兄会合?”
眼见李暹不再追问张飞屠城之事,周瑜甚为赞许,暗自感叹道:“不愧是主公的胞弟,虽然对张飞的勇武赏识有加,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一味袒护,识大体顾全局,知进退,殊为难得!”
实际上,此次周瑜之所以避重就轻地处理屠城一事,何尝不是对李暹的试探。他想知道,面对张飞擅杀数万百姓,李暹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袒护他。
如果李暹不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仍然袒护张飞的话,那么周瑜便要重新审视李暹了;重新考虑他是否有能力统率大军征战,合不合适坐镇益州,甚至怀疑他是否可堪大用,等等。所幸,李暹明辨是非,顾全大局,并非昏庸之人,否则周瑜就会收回军权,并建议李利更换镇守益州的人选。
这不是危言耸听,亦非周瑜狂妄自大,而是有这份担当和实力。
眼下他之所以退居幕后,把军权交给李暹,自己甘愿替他殿后压阵,纯粹是替主公李利培养李暹,出于爱护之心,他要对李利负责。如果李暹可堪造就,那么周瑜也乐于成人之美,帮衬他一回,助其树立威信,为日后坐镇益州夯实基础。倘若李暹不堪大用,即便他是主公李利的胞弟,周瑜也不会任由他胡作非为,不仅不会把军权交给他,还会直言不讳地建议李利撤换人选。
这是周瑜为人处世的原则,亦是深藏于骨子里的固若磐石的坚定信念。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皆以李利的意志为出点,兼顾全局,始终抱着对李利尽忠的坚定信念,是以他心底无私,无所畏惧。此次出征益州,李利已将李暹托付给他周瑜,他就要对李利负责;纵然李暹也算是半个君主,但他也不会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该管的必须要管。
好在李暹并没有让他失望,并且同他一样,顾全大局,始终将李利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李利的统治地位。
对此,周瑜颇感欣慰,真心替李利感到高兴,因为他有一个堪为统帅之才的好弟弟。
暗自思量之余,周瑜胸有成竹地道:“上将军莫急,眼下我等已经深入益州腹地,攻陷巴郡已然势在必行,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何况目前形势对我等极为有利,赵韪动叛乱,将巴郡境内七成左右的守军全部调走,以致巴郡防守空虚,兵力严重不足。这就给了我军趁虚而入的绝佳机会,亦是我军深入巴郡数百里却没有遇到顽强抵抗的直接原因。
现如今,安汉城已被我军占据,旬日之间我东路大军便可陈兵江州城下”
(!

   

第144章 万夫莫摧
成都城下,鼓声隆隆,战马长嘶,霹雳弦惊。《
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但见上万名叛军将士高举巨盾疾步飞奔,冲向高达三丈、厚约丈五的东门城墙下。紧随其后的是数千甲士肩扛云梯,快速靠近城墙,试图架上云梯,攻上城头。
在云梯大队之后,则是两辆极其笨重的冲城车,以及高达数丈的井栏被两千余将士肩扛手推,缓缓前行,一点点的缩短与城门的距离。
行进途中,密密麻麻的流矢箭雨咆哮长空,急坠如雨,悉数落在城下试图靠近城墙的叛军将士头上,给予攻城将士迎头痛击,造成极大伤亡。尽管他们高举着盾牌,手中挥舞着兵器,却仍旧无法抵挡密集如雨的流矢利箭,在凄厉无比的惨叫声中成片成片的栽进血泊里,既而沦为后面将士的垫脚石,人踩马踏,化作肉泥。
而那些侥幸逃过乱箭射杀的攻城将士,躲过了流矢箭雨,却仍然躲不过城头上的迎头一棒。城头上的守军将士早已做好准备,只等他们自投罗网,自己跑过来送死。
就在数以万计的攻城将士冲到城墙下的一瞬间,但见城头守军顿时忙碌起来,一块块簸箕大的擂石从女墙垛口推xiaqu一根根大腿粗的滚木翻滚急坠,一只只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腥臭气味的大釜被推到城墙边侧翻倾倒xiaqu。
霎时间,只见城下一个个爬上云梯试图登上城头的攻城将士被擂石滚木迎头砸中,被腥臭无比的沸水烫得嗷嗷嚎叫。旋即。数以千计的攻城将士或被砸中或被烫伤,亦或是被同伴拖累,纷纷翻滚坠落。一边坠落翻滚一边痛声惨叫,继而“嘭嘭”坠地。落地之后,八成以上的兵士都摔得血肉横飞,鲜血四溅,眨眼之间便在墙根下堆起数尺高的残骸尸山,十丈之内全是断臂残躯,还有那冒着热气的血肉。
端是惨烈至极。血流成河!
然则,城下的攻城叛军决计不会坐视守军猖狂,更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